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对传染性氏囊病病毒(IBDV)变异株GES的大基因片A编码的VP3结构基因进行修饰,使之编码中和表位B69。该表位只在HBD古典株中发现,将可编码VP,VP4和修饰的IBDV变株VP3各结构蛋白的较大片段A的嵌合性cDNA克隆在重组件状病毒中表达。用一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MAb)对所表达的嵌合性蛋白进行测定,表明该嵌合性蛋白不但包含GLS变异株的所有表位,而且包含只在古典株中发现的B69中和表  相似文献   

2.
应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13 株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的单克隆抗体( McAb) ,经过检测其中有9 株McAbs 为IgG 类, 4 株为Ig M , 这些McAbs 与新城疫病毒(NDV)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和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均无交叉反应, 病毒中和试验表明, 有5株McAbs 具有中和活性,Western - blotting 试验表明, 这5 株有中和活性的McAbs 识别的抗原位点在VP2 。传染性法氏囊病最早于1957 年发现于美国东部特拉华州的甘博罗(Gu m boro) 地区,1962 年由Cosgrove 首次报道, 此后该病相继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本试验对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获得的13 株单克隆抗体进行了生物学特性鉴定, 以期应用于对IBD 的研究, 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用单克隆抗体(MAb)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A)、病毒中和(VN)试验及兔疫沉淀试验证明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致细胞病变株87-2552(现地分离)与NADL和Singer(原型株)之间的抗原差异。两个抗BVDV87-2552株的MAb(D11和B7)能强烈中和现地分离株,并对该病毒的48-KDa糖蛋白呈特异性。这两个MAb有不同的亚型,D11为免疫球蛋白G1  相似文献   

4.
编码在IBDV变异株GLS大基因组片段A的VP2结构基因经过修饰后,编译出只在IBDV标准株才能见到的中和表位,编码有VP3,VP4的大片段A的一个嵌合cDNA克隆和修饰过的变异IBDVVP2结构蛋白在一重组杆状病毒中得到表达。用一组中和单抗(MAb)对表达的嵌合蛋白评价后指出,此嵌合蛋白不仅含有以前用MAb鉴定过的所有GLS变异株表位,而且还含有只有标准株才见到的B59中和表位,这种亚单位疫苗对  相似文献   

5.
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中和株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纯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组织毒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ELISA,病毒中和试验检测分泌抗体,获得了6株稳定分泌抗IBDV单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命名为NIB-1,NIB-2,NIB-3,NIB-4,NIB-5,NIB-6;6株MCAb均具ELISA特性和免疫沉淀特性,亚类鉴定表明,前4株属于IgG2a,后2株属于IgG1。杂交瘤细胞冻存6个月后复苏,均  相似文献   

6.
采用腹腔的接种1次脾内注射禽呼肠孤病毒(ARV)蛋白免疫小鼠,经3次融合后,共筛选8株分泌抗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这8株McAb均可与ARVS1133株,FDO株发生反应,而与IBDV,MDV,EDS-76病毒不发生反应,经亚类鉴定,AE7,AF8,BD1,DH10,EE5为IgG1;AD6,CG4为IgC2a,AG7为IgG2b。腹水效价在10^3~10^5之间。  相似文献   

7.
从母牛接种过A组BRV株NCDV-Lincoln(P1:G6)苗的两个吡邻牛场分离到两株牛轮状病毒(BRV),编号为NS-1和NS-2,Northern-blotting试验表明,NS-1和NS-2有相的的A组RNA电泳模式,而且全部基因片段同源,体外中和试验表明,NS-1株病毒能被G6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s)和抗BRVB641株(P5:G6)豚鼠高免血清(GPAS)中和,但不被G10特异性M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中和试验证明,B34腹水单克隆抗体中和IBDV CA株和中和效价高达1:420000。经10倍稀释后,能等量中和含毒量为10^6.625TCID50/ml的IBDV CA株细胞毒。利用B34腹水单克隆抗体建立了MAb-AC-ELISA,可用于测定IBDV CA株细胞的病毒含量,与TCID50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4。  相似文献   

9.
梁荣  冯斌 《中国兽医学报》1997,17(2):140-144
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系1D10、1G1中得到了3株能稳定分泌抗鸡免疫球蛋白(Ig)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1B7、1D7、3G6。其抗体类和亚类均属IgG2b,腹水的ELISA效价≥1∶25600,琼扩效价为1∶8~1∶16。3株McAb能与鸡血清中的Ig出现沉淀反应,琼扩在24h以内出现清晰的沉淀线,而不能和鸭、鸽、鹌鹑等禽类及异种动物血清出现沉淀线。纯化的鸡IgG、IgM经SDS-PAGE后,分别用纯化并经辣根过氧化物酶(HPR)标记的1B7、1D7、3G6单抗酶结合物进行免疫印迹试验证明,3株单抗识别的均为IgG、IgM分子的轻链  相似文献   

10.
鸡贫血病毒山东分离株全基因克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 C A5、 C A6 和 C A7、 C A8 两对引物,分别扩增鸡贫血病毒( C A V)山东分离株 S J1 的 15 Kb 和 08 Kb D N A 片段。并将这两个片段分别克隆至 p U C119 和p Bluescript( S K+ )载体质粒,最后一起克隆到 p Q E32 载体质粒上,使两个片段前后连接成一个全长的病毒 D N A。用该质粒转染 M D C C M S B1 细胞,经免疫荧光抗体法和 E L I S A 检测到 C A V 病毒,结果证明我们得到了一个 C A V 感染性全基因克隆。  相似文献   

11.
参照澳大利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 B D V)00273 毒株基因组序列设计的 1 对引物,位于 V P2 高可变区两端,通过 R T P C R,扩增了 5 个 I B D V 山东分离株 V P2 基因的 607~1 080 位核苷酸片段(aa203~306)。 P C R 产物经纯化后,分别用 Dra Ⅰ、 Sac Ⅰ、 Ssp Ⅰ、 Pst Ⅰ和 Sau3 A I共 5 种限制性内切酶( R E)进行消化处理,结果 5 个分离株均为 Dra Ⅰ(- )、 Sac Ⅰ(- )和 Sau 3 A I(+ ), L C2 和 T A 株为 Ssp Ⅰ(+ ), L C1 和 J N 株为 Ssp Ⅰ(- ), L C1 和 L C2 株为 Pst Ⅰ(+ ), J N、 L L 和 T A 株为 Pst Ⅰ(- );5 个分离株的酶切图谱与美国变异株迥异,而 T A 株与日本超强毒株 9011 相类似。5 个分离株与现用疫苗株对比,至少在 V P2 可变区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 I B D V 接种免疫鸡群仍然暴发 I B D 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利用超速离心纯化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东地方分离株D41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筛选及克隆,成功地建立了6株可分泌抗IBVD41株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B5、B8、C7、D8、D9、G11。其中B8、C7、G11的稳定性最好,腹水McAb效价高达1010,无血清培养上清McAb(浓缩30倍)效价达4×104以上。6株杂交瘤细胞的特异性均很好。  相似文献   

13.
蓝舌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纯化的蓝舌病病毒(BTV)11型VP7免疫BALB/c小鼠,动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借助间接ELISA筛选,获得了3株分泌抗BTV11 VP7的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C12D9、B4F3、E1A7。这3株杂交瘤细胞株连续传代3个月再经液氮冻存6个月后复苏培养,仍能稳定分泌特异性McAb。3株McAb均具有ELISA特性和免疫沉淀特性,其中C12D9株上清液的ELIS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将含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东地方分离株D41的S1基因cDNA(从ATG到S前体蛋白裂解位点)的片段克隆到具有多角体启动子(PXIV)和人工合成启动子(Psyn)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中,构建了重组转基因载体质粒pSXIVVI+X3-S1.D41。用该重组转移质粒与无包涵体的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SVI-GDNA(occ-,gal+)共转染草地夜蛾(Sf9)细胞,筛选并纯化出既能表达S1基因又能形成多角体的重组病毒TnNPV-IBVS1-occ+(occ+,gal-)。通过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等方法在感染了重组病毒的Sf9细胞中成功地检测到分子量约62000的S1基因表达产物。虽然该重组S1糖蛋白可能由于N-糖基化不完全而分子量小于天然蛋白,但它可以像正常病毒粒子一样,被鸡抗IBVD41株血清特异识别。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适应于Vero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国内6个省市(广东、巾东、河北、辽宁、、新疆和北京)的7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法氏囊组织处理后,直接在Vero细胞上盲传3~4代,均能不同程度的产生特征性细胞病变效应(CPE),并通过选用具有广谱性的抗法氏囊病病毒的单克隆抗体(IBI)V-McAb)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显色技术(APAAP)的方法对7株分离毒的Vero第8代细胞进行鉴定,又用逆转—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7株分离毒的第14代Vero细胞毒进行进一步证实,结果表明这7株IBD囊毒均适应于Vero细胞上,这是国内首次报道将组织毒直接适应于Vero传代细胞上。  相似文献   

16.
用ELISA测定了8株抗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抗原结合位点,通过ELISA相加试验证实,8株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位点大多数比较接近,其中5A5与5C2,5A9与5F11,以及5D7、5C9、2G3、4E6四株所识别的抗原位点相同或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7.
用ELISA测定了8株抗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BVD/MDV)单克隆抗体(McAb)的抗原结合位点,通过ELISA相加试验证实,8株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位点大多数比较接近,其中5A5与5C2,5A9与5F11,以及5D7、5C9、2G3、4E6四株所识别的抗原位点相同或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8.
以人工合成的针对血清I号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A抗原基因(gA)部分序列的两端寡聚核苷酸为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引物,分别对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I型(京-1株,MD11/75C株);2型(SB-1株);3型(火鸡疱疹病毒的FC126株)毒株和GA株BamHI B片段的PACY184克隆重组质粒DNA进行基因扩增反应及其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引物不仅对MDV1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而且由此引物引导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VP0基因在重组鸡痘病毒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鸡痘病毒复制非必需区TK基因为侧翼,在牛痘病毒A型包涵体晚期启动子(ATI)与16个串联的突变型早期痘苗病毒p7.5启动子组成的复合启动子的下游,分别插入编码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结构蛋白VP2和VP2-4-3(VP0)的基因片段后,进行了同源重组和蓝斑筛选,获得2株重组病毒vUTALacVP2-7和vUTALacVP0-10。经ELISA、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重组病毒vUTALacVP2-7能表达VP2,vUTALacVP0-10能表达VP2和VP3,VP2和VP3的Mr分别为41000和32000。  相似文献   

20.
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Vgp)基因BglⅡ片段(1675bp)分别正向插入到原核高效表达载体pET-17b和pET-17b2(用SacⅠ-NdeⅠ缺失掉pET-17b60bp含起始密码子ATG小片段)的BamHⅠ切点,构建重组质粒pET-17bRVgp和pET-17b2RVgp。将其分别转化表达受体菌E.coliBL21(DE3)和E,coliBL21(DE3)plysS.IPTG诱导表达,菌体经超声波裂解处理后SDS-pAGE,染色,在分子量约60000处可见重组质粒表达的较宽的蛋白带,以抗RVgpMcAb进行Western-blot检测,表明该表达蛋白为RVgp。通过扫描显示,表达的RVgp占菌体总蛋白的10%~14%,其中pET-17b2RVgp在E。coliBL21(DE3)中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