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冷冻干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冻干燥(FD)技术是一门科技含量高、涉及面广的干燥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及食品加工等行业.简要介绍了FD技术的工作原理,分析了FD产品的特点、工艺流程及生产操作要点,并对FD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真空冷冻干燥(F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航空和食品等领域。FD食品有着营养丰富、风味良好、食用方便等特点。在我国,FD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加工方法,正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认可,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基于图像处理的玉米分形维数及其种植密度效应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品种强盛49为试材,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盒维数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株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2.4~7.8株 m-2),植株的分形维数(FD值)从1.192逐渐下降至1.163。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所有种植密度下FD值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形维数与株高、光合叶源和生物产量有一定的相关性。FD值是定量描述玉米株型的一种重要新性状,在作物长势与长相等生长诊断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叶片中合成由FLOWERING LOCUS T(FT)编码的成花素蛋白通过韧皮部运输到顶端分生组织(SAM),与b ZIP转录因子FD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激活花分生组织身份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植物开花和其他的一些生物学过程。本研究以棉花全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发掘并得到18个棉花FD基因的序列并确定它们在各基因组染色体上的位置。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棉花FD蛋白质分子量在15.69~28.24 k D之间,理论等电点在9.24~10.38之间,是一种非分泌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棉花FD蛋白分布于细胞核上,是典型的核蛋白;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棉花FD是一种亲水性蛋白,还存在着糖基化位点和磷酸化位点以及4个保守基序;进化分析表明,棉花FD1和FD2与葡萄Vv FD基因亲缘关系最近。组织表达分析表明,陆地棉10个Gh FD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具有表达特征多样性,Gh FD5-D在纤维中的表达量最高,其余Gh FD基因均在SAM中的表达量最高,不同的表达特征表明它们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棉花FD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积累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纯化的SnRK1.1与FD蛋白,分析蛋白激酶SnRK1.1是否能够磷酸化开花调控途径中的转录因子FD,成功克隆了1 608 bp的SnRK1.1基因以及858 bp的FD与FD-T282A基因,分别与PGEX-4T-3载体连接,获得原核表达载体GST-SnRK1.1、GST-FD和GST-FD-T282A,并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菌株;SDS-PAGE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CBB)表明,0.5 mmol/L IPTG能够成功诱导出GST-SnRK1.1、GST-FD和GST-FD-T282A蛋白。利用GST纯化介质纯化获得了84 k Da的GST-SnRK1.1蛋白以及58 k Da的GST-FD与GST-FD-T282A融合蛋白;利用体外磷酸化体系证实SnRK1.1能够磷酸化FD,不能磷酸化突变的FD-T282A。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SnRK1.1通过磷酸化转录因子FD参与开花途径调控的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三种施肥处理(分别标记为:FA,FB,FC),及一个空白对照(FD)的福鼎大白茶鲜叶,按同一加工工艺加工成花香绿茶,分析检测其氨基酸、香气物质等生化成分,并进行感官审评,以期探讨不同施肥技术对花香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鲜叶氨基酸总量从高到低是FBFAFCFD,FB、FA、FC氨基酸总量分别比FD增加20%、18%、14%;茶氨酸含量从高到低是FBFAFCFD。(2)FB茶叶感官审评总分最高(86.1),FD最低(84.2)。(3)FB花香绿茶主要香气成分:反-罗勒烯(28.78%)、顺-正已酸已烯酯(6.43%)、顺-茉莉酮(1.69%)、反-橙花叔醇(0.73%)、吲哚(2.65%)的含量最高。结果阐明:在三种施肥处理中,FB最有利于茶叶氨基酸、香气物质等生化成分的积累和转化,提高绿茶的花香品质。  相似文献   

7.
江汉平原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探讨了贫瘠地区低有机碳含量条件下,不同光谱预处理与建模方法用于土壤有机碳估测的最佳组合,对贫瘠土壤属性信息快速获取和精确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江汉平原不同利用条件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可见光/近红外高光谱技术,结合包括Savitzky-Golay平滑(SG)、一阶导数(FD)、多元散射校正(MSC)在内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建立用于估测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多元线性回归(MLR)、主成分回归(PCR)、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支持向量机回归(SVMR)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建模方法预测精度差异明显,PLSR和SVMR的预测结果优于MLR和PCR;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预测精度亦有较大影响,表现为MSC>FD>SG;基于FD和MSC组合预处理的SVMR模型的预测能力最好,R2=0.84,RPD=2.50,满足土壤有机碳的预测。有机质含量大于2%并不是建立优质模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果蔬脆片的加工工艺与设备选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很少接触果蔬脆片。但是,近几年来果蔬脆片加工却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简单地讲,果蔬脆片属脱水食品的一种。脱水食品的脱水方式大体分为真空冷冻干燥(FD)、热风干燥(AD)、真空低温油浴脱水(VF)等3种,果蔬脆片是采用VF技术加丁而成。由于真空的存在,使得脱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延长杏果实贮藏期,解决杏果实季节性采收和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以"串枝红杏"为原材料,研究了传统热风干燥(AD)、低温真空干燥(VD)、渗透脱水(OD)和冷冻干燥(FD)4种预处理方式对杏果实冻藏融化后的贮藏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脱水冻藏方式均能够缓解杏果实冻融后的质地瘫软及褐变现象,有效提升外观品质.但其中FD、OD和VD三种脱水冻藏方式对冻融后果实褐变的抑制更明显,比直接冻藏处理组有效抑制总色差(△E)达60%以上;脱水冻藏融化后杏果实汁液流失率较直接冻藏处理组下降65.48%以上.VD脱水冻藏后杏果实糖酸比、总酚含量、抗坏血酸含量都是4种方式中最高的组别,且在冻融加工成杏干后VD表现出更好的色泽和质地品质.因此,低温真空干燥是一种适宜杏果实冻藏后食用及加工的脱水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成像光谱仪的冬小麦苗期冠层叶绿素密度监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自主研发的MSI200型成像光谱仪对冬小麦苗期叶绿素密度进行遥感监测, 并与ASD Fieldspc FR2500型非成像地物光谱仪测定数据相比。结果表明, 两种仪器所得R720、FD660、FD550、TCARI、GNDVI、PPR(550, 450)、NRI等光谱特征参量均与叶绿素密度显著相关, 拟合度较高, 说明MSI200型成像光谱仪测定的作物光谱数据是可靠的。对筛选出的模型进行检验, ASD Fieldspc FR2500模型的预测精度达86.61%~92.79%, MSI200达91.26%~95.54%, 其中PPR对叶绿素密度预测精度最高, RMSE分别为0.8391和0.0979。与传统非成像地物光谱仪相比, 成像光谱仪能够提取纯冠层光谱信息, 所得模型精度高、误差小, 筛选的植被指数和特征波段对于航天、航空遥感器的定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木耳菜果实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耳菜果实为原料,对其红色素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将原料清洗后,用压滤机榨汁,以3倍的纯水将滤渣于常温下浸提2次,每次30min,浸提液与滤液一起经高速离心后过滤,再在温度50℃以下真空浓缩,经冻干后得暗红色色素粉末。实验条件下的色素干粉最高得率为3.72%。  相似文献   

12.
肉味香精对改善食品风味和改良食品品质至关重要。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对肉味香精产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了产品质量优劣与产品的竞争优势。概述了肉味香精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现代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如酶解技术、热反应技术、干燥浓缩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及微胶囊技术等,旨在为肉味香精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热风、喷雾、微波、红外等不同干燥技术联合真空冷冻干燥的工艺参数及对产品品质的影响,阐述了真空冷冻干燥联合其他不同干燥技术的干燥原理与特点,分析了不同联合干燥技术在缩短干燥时间、节约成本、改善食品品质方面的协同作用,以期为真空冷冻联合干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加工课程是农、畜、特产品加工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而又有较大难度的专业课程。根据高职农、畜、特产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对项目教学法在农产品加工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以鸡蛋清为试验材料,用基于电阻法的简易装置测定了其共晶点温度,对其真空冷冻干燥特性和工艺进行了试验,得到其冻干曲线,并对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5个重要影响因素(预冻速度、物料厚度、冷阱温度、真空度、物料温度控制)进行了分析总结,为蛋白类物质的真空冷冻干燥工艺设计和过程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木糖醇配以药、食两用的罗汉果等原料提取液,以及应用果坯针孔技术,蒸汽加湿蜜饯干燥、防褐变技术,高温及真空渗料等多项蜜饯加工新技术,生产出既不含传统食品添加剂,又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绿色食品标准和具有保健功能作用的佛手蜜饯新产品。  相似文献   

17.
枇杷作为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水果,既可鲜食也可用于加工。总结了以枇杷果肉为原料的枇杷饮料、枇杷果酒及枇杷罐头等目前现有的枇杷食品的加工,以及以枇杷果核为原料的功能性成分的加工,阐述了枇杷果实的加工研究进展,并且对未来的加工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为枇杷加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阐明猕猴桃在加热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下的褐变情况,为猕猴桃的科学加工提供依据,对干燥过程中猕猴桃的叶绿素和醌类化合物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加热干燥条件下,猕猴桃切片厚度为5mm和6mm,在温度60~65℃干燥时的叶绿素损失量较少,醌类化合物含量较低,样品褐变程度较轻;在温度-35℃真空冷冻干燥时,5mm厚度猕猴桃切片的叶绿素损失量较少,6mm厚度猕猴桃切片的醌类化合物含量最低,褐变程度较轻;真空冷冻干燥后的样品褐变程度明显低于加热干燥,以采取5~6mm猕猴桃切片厚度,在温度-35℃下真空冷冻干燥为宜。  相似文献   

19.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其培养目标的关键是强化实践教学,搭建好校企合作平台,从而达到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的目的。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以选择具有管理水平一流、生产工艺先进、研发能力领先的食品制造类高端企业,通过引企入校、工学交替、理实一体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创新形成了“四念四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浅谈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介绍了食品加工的基本知识。针对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进行了内容、方法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善,以求达到提升食品工艺学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目的,使课程教学更贴切学生、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