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伟  梁欢 《北方牧业》2007,(11):33-34
近年来,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对奶牛饲料的能量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通过提高奶牛饲料的精粗比和添加油脂来满足能量的需要都有其难以克服的缺点。提高精粗比易引起纤维素消化率降低、乳脂下降、瘤胃功能紊乱及酮病;在奶牛日粮中直接添加脂肪会妨碍瘤胃微生物的活动,降低纤维消化率。而脂肪酸钙保护性脂肪由于其为固体粉末,在瘤胃中不溶解,只在真胃和小肠中才被水解,既可避免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长链脂肪酸钙的合成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奶牛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对奶牛饲料的能量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而通过提高奶牛饲料的精粗比和添加油脂来满足能量的需要都有其难以克服的缺点。提高精粗比易引起纤维素消化率降低、乳脂下降、瘤胃功能紊乱及酮病;在奶牛日粮中直接添加脂肪会妨碍瘤胃微生物的活动,降低纤维消化率。而脂肪酸钙由于其为固体粉末,在瘤胃中不溶解,只在真胃和小肠中才被水解,既可避免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又可使脂肪酸得以有效利用,提高饲料消化率;由于有效地提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产奶牛对能量饲料需求的不断提高,靠增加精料又容易带来纤维素消化率降低、乳脂率下降、瘤胃功能紊乱及酮病等弊端,如果直接向饲料中添加脂肪,又会干扰瘤胃微生物的活动,降低纤维消化率,  相似文献   

4.
脂肪的能量较高,相同重量脂肪的能量含量是相同重量碳水化合物能量含量的2.25倍。因此,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对日粮的精粗比例影响很小,也不会象碳水化合物那样导致奶牛瘤胃pH值的降低,因而可在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提高日粮的能量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用体外法评价不同添加水平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确定其适宜添加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饲粮营养物质体外消化率的影响。采用体外发酵试验,培养底物的精粗比为5∶5,微生物发酵饲料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3%、5%、7%、9%。结果表明:1)7%组的产气量及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丁酸、氨态氮(NH3-N)、菌体蛋白(BCP)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微生物发酵饲料适宜添加水平为7%。2)添加7%微生物发酵饲料提高了饲粮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IVCPD)、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IVNDFD)、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IVADFD),分别比对照组提高0.80%、1.43%、3.76%、1.98%(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7%微生物发酵饲料可促进瘤胃发酵功能,提高饲粮营养物质体外消化率。  相似文献   

6.
高品质的粗饲料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合理的日粮精粗比更对奶牛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日粮中的精粗比过低,会降低奶牛采食量,导致奶牛养分摄入不足,产奶量和乳脂率降低。日粮中的精粗比过高则会破坏瘤胃内环境稳定导致瘤胃pH值降低,影响微生物蛋白、氨态氮和VFA的合成,严重导致瘤胃酸中毒,致使奶牛淘汰或死亡,降低生产效益。综合分析,探寻高品质粗饲料以及最佳的日粮精粗比是奶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本综述主要叙述粗饲料的品种与长度以及奶牛日粮中粗饲料添加水平对奶牛的健康以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脂肪是动物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不仅可高效补充能量需要,且在改善机体脂类代谢、提高产品品质和繁殖性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作者主要就过瘤胃脂肪在奶牛日粮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过瘤胃脂肪的类型和原理、适口性、消化率及其对奶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日粮中添加保护性脂肪以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实验研究证实,产奶量随保护性脂肪的饲喂水平增加呈上升趋势。据报道,提高日粮油脂含量或用油脂代替部分精料,可有效改善奶牛能量供应,提高泌乳性能并改善健康状况,但最好添加过瘤胃保护性脂肪。另外,指出油脂不利于纤维的消化,若将油脂直接添加到青贮饲料中,则会使饲料采食量和纤维消化率下降,但添加经皂化、氢化、甲醛处理的保护性脂肪,可防止瘤胃内不发生脂肪的离解和水解,让脂肪直接进入小肠消化吸收,这既能提供能量,又可避免对纤维素及其他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影响。但夏季奶牛常处于体能负平衡状态,高温可以使奶牛的采食量下降,身体消瘦,造成奶牛体内能量的负平衡,为明确保护性脂肪对夏季奶牛泌乳量的具体影响,本研究进行了分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精粗颗粒饲料生产与饲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秸秆与精料混合制成玉米秸秆精粗颗粒后密度增加,便于储存运输。玉米秸秆精粗颗粒饲料对奶牛日粮中粗蛋白质和纤维性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无明显的影响,可提高奶牛饲料采食量。  相似文献   

10.
脂肪不仅能量高且是一种容易利用的能量饲料,而且是奶牛乳腺中合成乳脂的必需营养成分,对现代肉牛、肉羊育肥和减轻高产奶牛泌乳早期能量负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对脂肪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尤其是对奶牛日粮脂肪添加剂进行了广泛研究,证实提高日粮脂肪含量或用脂肪代替部分精料能够有效改善奶牛的能量供应,提高泌乳性能和繁殖性能,改善牛奶品质。本文主要论述脂肪的营养功能、过瘤胃脂肪、日粮脂肪的添加量、饲料脂肪的添加类型及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和添加脂肪对乳脂肪酸组成的调控等。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6,(1):116-119
奶牛产后开始大量泌乳,能量消耗急增,但其采食量降低。生产中为满足泌乳牛的能量需求,习惯性做法是提高泌乳牛日粮的能量浓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泌乳牛的能量需求,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后果,如瘤胃亚急性酸中毒,日粮纤维消化率降低,乳脂降低等。研究发现,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外源寡糖对奶牛的瘤胃发酵以及乳脂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本文对其研究相关动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满足高产奶牛能量需要是现代奶牛饲养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当青贮玉米或其他饲草不足、质量低劣时.能量缺乏就显得尤为严重。这时,如果采用大量精料来补充能量,易导致奶牛瘤胃酸中毒、乳脂率降低和采食量下降。因为要保证瘤胃的正常功能,其饲草的喂量至少应达到日粮干物质的45%。脂肪作为一种高能饲料原料,可以替代较多的谷物,以补充低质饲草的能量,维持奶牛的能量平衡,提高其生产性能。因此,在奶牛饲料中添加脂肪已成为现代奶牛饲养技术的要点,但由于其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导致补饲脂肪的成功率较低。本文介绍了脂肪在奶牛体内的消化代谢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作用。同时介绍了在奶牛生产中饲喂脂肪的几条原则.希望对广大奶牛养殖户有所稗益。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后10周前所摄取的能量与产奶消耗成负平衡,在饲料中添加过瘤胃脂肪(瘤胃保护脂肪)可有效解决奶牛微生物被破坏的问题,保证这些过瘤胃脂肪在小肠得到有效吸收利用,满足高产奶牛能量需要,达到增加产奶量、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满足高产奶牛能量需要是现代奶牛饲养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当青贮玉米或其他饲草不足、质量低劣时,能量缺乏就显得尤为严重。这时,如果采用大量精料来补充能量,易导致奶牛瘤胃酸中毒、乳脂率降低和采食量下降。因为要保证瘤胃的正常功能,其饲草的喂量至少应达到日粮干物质的45%。脂肪作为一种高能饲料原料,可以替代较多的谷物,来补充低质饲草的能量,维持奶牛的能量平衡,提高其生产性能。能量的摄人量不足也是限制高产奶牛泌乳量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泌乳初期.由于泌乳的需要而使能量的需要量增加,而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却很有限,所以通过在日粮中添加脂肪的方式来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增加能量进食量来满足奶牛对能量的需要.从而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在奶牛饲料中添加脂肪已成为现代奶牛饲养技术的要点.但由于其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导致补饲脂肪的成功率较低。本文介绍了脂肪在奶牛体内的消化代谢以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作用,另外,介绍了在奶牛生产中饲喂脂肪的几条原则,希望对广奶牛养殖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畜禽生产归根结底是能量的转化。为提高饲料能值,饲料中添加脂肪已在各类畜禽饲养中被广泛应用。奶牛生产有其特殊性,本文拟对奶牛饲料添加脂肪的有关问题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评价了日粮添加大蒜(GAR)和刺柏果(JUN)提取物以及添加莫能菌素对奶牛采食量、瘤胃发酵、不同部位日粮消化率、微生物蛋白质合成、产奶量以及奶牛免疫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采用4头安装瘤胃和十二指肠瘘管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按照4*4拉丁方试验设计,每期进行21 d。4个试验处理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MO组(莫能菌素按照330 g/d.头添加),GAR组(大蒜提取物按照5 g/d.头添加)和JUN组(刺柏果提取物按照2 g/d.头添加)。试验奶牛日粮组成为精粗比40∶60的全混合日粮,精料以大麦为基础。干物质采食量平均为20.4 kg/d,并且不受添加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之间日粮干物质、有机物、纤维和淀粉的全肠道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但干物质和有机物的瘤胃消化率却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GAR和JUN组均升高13%)。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日粮粗蛋白质瘤胃消化率升高所致。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GAR和JUN使粗蛋白质瘤胃消化率增加11%。与之相反,添加MO使粗蛋白质瘤胃内消化率降低11%。日粮添加MO使乳脂率显著降低,各处理组分别为3.46%(CAR)、3.40%(JVW)、3.14%(对照组)、2.68%(MO)。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MO、GRA、JUN对产奶量、微生物蛋白合成、瘤胃pH、瘤胃VFA以及氨态氮的浓度均没有显著影响。各处理对血浆白细胞总数、血清淀粉样蛋白A以及结合珠蛋白的数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各种添加剂的添加对奶牛免疫性能没有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虽然日粮添加GAR(5 g/d)和JUN(2 g/d)改善日粮瘤胃的消化性,但是可能会降低过瘤胃蛋白质的量。相反,日粮添加MO能够增加过瘤胃蛋白的量,但在本试验中,其对日粮的消化率和产奶量的增加却没有效果。  相似文献   

17.
满足高产奶牛能量需要是现代奶牛饲养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当青贮玉米或其他饲草不足、质量低劣时,能量缺乏就显得尤为严重。这时,如果采用大量精料来补充能量,易导致奶牛瘤胃酸中毒、乳脂率降低和采食量下降。因为要保证瘤胃的正常功能。其饲草的喂量至少应达到日粮干物质的45%。脂肪作为一种高能饲料原料,可以替代较多的谷物,来补充低质饲草的能量,维持奶牛的能量平衡,提高其生产性能。能量的摄入量不足也是限制高产奶牛泌乳量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泌乳初期,由于泌乳的需要而使能量的需要量增加,而干物质采食量的增加却很有限,所以通过在日粮中添加脂肪的方式来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增加能量进食量来满足奶牛对能量的需要,从而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因此,在奶牛饲料中添加脂肪已成为现代奶牛饲养技术的要点。但由于其方式方法各不相同,导致补饲脂肪的成功率较低。本文介绍了脂肪在奶牛体内的消化代谢以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作用,另外,介绍了在奶牛生产中饲喂脂肪的几条原则,希望对广大奶牛养殖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裹包全混合日粮(TMR)中添加双乙酸钠对奶牛生产性能及消化特性的影响.试验选用30头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成3组,每组10头,分别为精粗分开饲喂组(SI)、裹包全混合日粮组(bTMR)和裹包TMR中添加双乙酸钠组(SDA),日粮精粗比均为50:50.试验期10周.试验结果表明,与SI组相比裹包TMR饲喂奶牛极显著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粗脂肪和粗蛋白质的表现消化率(P<0.01),产奶量、4%标准乳、干物质和有机物的表现消化率也有所提高(P>0.05).裹包TMK中添加SDA组奶牛乳脂率、乳脂产量显著提高(P<0.05),乳糖含量也较SI组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和4%标准乳也极显著提高(P<0.01).与精粗分开饲喂方式相比,采用裹包TMR饲喂奶牛可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和日粮养分表现消化率,且在裹包TMR中添加双乙酸钠可显著提高乳脂率和乳脂产量(P<0.05).  相似文献   

19.
不同过瘤胃脂肪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的产奶高峰期一般出现在采食量高峰的前几周。产奶高峰期以前,为了满足对能量的需要,奶牛必将动用体内储存的脂肪,结果造成体重下降。而泌乳初期的过分减重往往造成产奶高峰期后产奶量的锐减。试验证明,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特别是保护性脂肪,能够改善奶牛的体况,提高产奶量和乳脂率。本试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奶牛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的效果;比较不同过瘤胃脂肪来源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从而为选择奶牛饲料的理想脂肪添加物提供参考。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用脂肪酸钙和棕榈油脂肪粉均为商业产品。棕榈油脂肪粉是利用油脂分…  相似文献   

20.
选择4头安装有瘤胃、十二指肠前端和回肠末端T形瘘管的泌乳奶牛,按4×4拉丁方设计,研究日粮精粗比约为30:70的"高低质粗料型"日粮、30:70的混合型高青贮日粮、50:50的精粗料比例相当的日粮及65:35的高精料日粮等4种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瘤胃和小肠pH值的影响。结果显示,日粮精粗比对奶牛瘤胃和回肠末端pH值有影响,而对十二指肠前端pH值没有显著(P>0.05)影响;随日粮精粗比的提高,奶牛瘤胃和小肠pH值降低;奶牛瘤胃、十二指肠前端和回肠末端pH值平均分别为6.46、3.80和7.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