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湿地松粉蚧有效积温及其在国内可能扩散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恒温条件下直线回归法,对湿地松粉蚧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粉蚧完成1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8±1.0℃,最适发育温度为24~25℃,有效积温为1042.9±88.4日度;粉蚧向北扩散,在华南地区为年发生4代区,在长江以南地区为年发生3代区,在黄河以南地区为年发生2代区;粉蚧的最适生境在湖南省、江西省中南端区域  相似文献   

2.
核桃楸大蚕蛾卵的发育起点为3.9±1.1℃,有效积温为197.94日度。  相似文献   

3.
根据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对落叶松鞘蛾蛹和卵发生期提出预测式,其蛹的有效积温的估计区间为63.9±9.7日度,发育起点温度的估计区间为14.6±1.1℃,卵的有效积温的估计区间为279.7±22.8日度,发育起点的估计区间为15.7±0.6℃。蛹期预测式为(?)=(63.9/(T-14.6))±1.9069(SNp=0.7417,自由度为5)卵期预测式为(?)=(279.7/(T-15.7))±3.7932(SNe=1.6039,自由度为7)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在自然变温和人工变温条件下,测定樟子松木蠹象(Pissodessp.)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方法。经测定,卵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10.63±0.38℃、80.17±7.61日度;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11.63±1.32℃。201.69±37.63日度;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13.58±0.94℃、93.99±10.18日度。并对有效积温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了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世代分化现象 ,测定了卵期、幼虫和蛹期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 90 %左右个体为 1年 1代 ,1 0 %左右个体因卵孵化较迟 ,翌年有效积温仍未满足发育需要而形成 2年 1代。卵期、幼虫和蛹期及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 1 .9± 1 .0 9℃、1 5 .2± 1 .87℃和 1 3.4± 0 .30℃ ,有效积温分别为 1 98.1± 1 5 .1 7日度、1 2 31 .89± 99.95日度和 1 2 6 4.2± 1 88.2 8日度  相似文献   

6.
竹缺爪螨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竹缺爪螨( Aponychuscorpuzae Rimando) 营两性或孤雌生殖,孤雌生殖产雄卵;雌螨日产卵1 ~2 粒,一生平均产卵9-8 粒;林间自然性比为2-35∶1 ;该螨以雌成螨和卵滞育,11 月中旬入蛰,3 月上旬出蛰;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各螨态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变短,从卵到成螨产卵有效积温为280-76 日度,发育起始温度为13-32 ℃。该螨还可取食苦绿竹( Dendrocalam usbasihirsuta) 、长毛米筛竹( Bambusa pachinensis) 、半耳箬竹( Zndrocalmuslongiaurtus) ,并完成其生活史,在麻竹( Dendrocalamopsislatiflorus) 、毛金竹( Phyllostachysnigra) 上不能存活,在苦绿竹上完成1 代需18-4 d;降雨的冲刷及浸水对幼、若、成螨存活影响较大,短期浸水对卵孵化影响不大,浸水1 d 后卵孵化率降至30-65 % 。利用灰色关联度(The Gray Sequence) 方法分析湿度、气温、降雨量、天敌4 个因子对该螨种群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 个因子对幼、若、成螨数量消长的关联序为湿度> 降雨量> 天敌  相似文献   

7.
经研究测得光肩星天牛卵、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C_卵=7.77±0.14(℃),K_卵=330.31±3.67(日度),C_蛹=16.92±1.18(℃),K_蛹=124.07±22.62(日度)。统计分析表明,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卵、蛹的发育进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双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8.
月斑鼓额食蚜蝇(ScaevaseleniticaMeigen)是落叶松球蚜(AdelgeslaricisVallot)的重要天敌。1993年对其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卵发育起点温度和积温分别为6.04±1.61℃和40.55±2.62日度,1~2龄幼虫期分别为4.91±4.84℃和68.02±35日度,3龄幼虫分别为9.56±0.74℃和36.81±9.72日度,蛹期分别为8.06±2.35℃和40.51±26.08日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1991-1995年调查观测,分析了云杉阿扁叶蜂(AcanrholydapicacolaXiaoetZhou)发生,发育与空气温度,湿度的关系,得出自然变温下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3℃卵期有效积渐常数为354.55日度,幼虫发育起点温度为3.1℃,有效积温常数为325.47日度;并概述了降水,风,光对该虫活动的一般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柑桔褐带卷蛾的人工饲养,得到其发育的历程,通过计算:卵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10.8温日度;幼虫发育起点温度为。℃,有效积温日度;蛹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73.5955486.212.6104.3日度;成虫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日度;整个生活史的发育起点温度为℃,有效积温日19.022.712.3704度,通过相关系数的测验,证实了发育速率与温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光肩星天牛多选择三年生以上杨树刻槽、产卵,树种不同其为害程度不同,产卵刻槽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卵期13天,蛹期15天,卵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21.8±0.69℃和15.89±1.14℃,有效积温分别为77.09±8.08日度和144.23±17.5日度;根据刻槽与卵的形色变化和蛹的颜色变化分别将卵、蛹的发育分为4个阶段和4级。利用期距法、有效积温法及物候法可预测各虫态的发生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定点观测,研究了杨潜叶跳象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杨潜叶跳象卵孵化率为82.1%,幼虫成活率93.1%,羽化率53.3%,性比为1:1。卵期发育起点温度11.65℃±0.18℃,有效积温8.27±1.28日度。幼虫期发育起点温度14.53±0.45℃,有效积温31.54±7.16日度。预蛹—蛹期发育起点温度16.80±0.31℃,有效积温24.76±3.41日度。  相似文献   

13.
角倍蚜(虫袋内)春迁蚜至干母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温I、Ⅱ,恒温Ⅲ、Ⅳ四组对角倍蚜虫袋的保藏试验,计算出角倍蚜(虫袋内)春迁蚜至干母的有效积温:180.20+-30.34日度。其中春迁蚜至性蚜的有效积温:7.90+/-0.94日度,发育起点温度:9.93+/-0.88℃;雌性蚜至干母的有效积温:176.26+/-29.40日度,发育起点温度9.52+/-1.2℃。  相似文献   

14.
蝎敌以若虫和成虫捕食鳞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中、小型农林害虫,是值得开发利用的生物天敌.蠋敌卵有效积温(K)为70.43+8.04日度;发育起点温度(C)为16.71±1.0℃.  相似文献   

15.
红脂大小蠹卵和蛹的发育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脂大小蠹主要侵染 30年生以上和胸径在 10cm以上的油松树和新鲜油松伐桩、伐木。成虫蛀干在坑道内交尾产卵 ,孵化侵食韧皮部、形成层。卵期平均 11.2d ,蛹期平均 12 .4d ,卵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4 .86± 0 .6 1℃、12 .32± 1.73℃ ,有效积温分别为 77.5 9±5 .2 7日度、14 4 4 .6 7± 15 .0 2日度 ;根据卵和蛹的形象变化分别将卵、蛹的发育分为 3个阶段和 4个时期。利用期距法、有效积温法及物候法可预测各虫态的发生期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梢小卷蛾卵和蛹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定樟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 pinicolana(Doubleday))卵和蛹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方法。经测定,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为:12.26士0.83(℃),120.54土1.27(日度),卵期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为:14.19土1.27(℃);81.64土1...  相似文献   

17.
杨潜叶跳象幼虫期和蛹期有效积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 ,对杨潜叶跳象幼虫和蛹进行饲养观察 ,经计算得出幼虫期的发育起始温度为 6.32℃± 3.19℃ ,有效积温为 151.36± 33.4 3日度 ;蛹期的发育起始温度为 7.91℃± 1.84℃ ,有效积温为 12 1.84± 14.0 6日度  相似文献   

18.
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 Townsend)是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等多种鳞翅目(Lepidoptera)食叶害虫蛹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本文对该蝇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日本追寄蝇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期、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2℃、8.86℃、7.81℃、9.88℃,有效积温分别为59.89日·度、100.2日·度、189.47日·度、20.43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15℃,有效积温为383.25日·度。  相似文献   

19.
经试验测定,鞭角华扁叶蜂蛹、卵在室温条件下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3、8.5℃,有效积温分别为130.9℃、176.1℃;在恒温条件下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4℃、9.2℃,有效积温分别为127.2℃、164.9℃。  相似文献   

20.
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从卵产入美国白蛾蛹后至成虫咬破寄生蛹壳出来为止,研究这一时期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在设定的20、25、27℃的生化培养箱内用3个精密自动控温控湿仪器,完成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有效积温及发育起点温度的控制试验,试验结果看出,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26℃,有效积温354.05日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