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玉米中后期是玉米病害的多发期和高发期,对玉米产量和质量构成严重威胁。试验筛选验证当前主要防治病害的进口杀菌剂对玉米中后期病害的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进口杀菌剂30%苯甲·丙环唑、30%苯甲·丙环唑、10%苯醚甲环唑、18.7%丙环·醚菌酯、25%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对玉米中后期的玉米大小斑病、弯孢霉菌叶斑病、纹枯病、褐斑病的防效良好,产量增幅较大,且10%苯醚甲环唑和25%吡唑醚菌酯防效与产量高于其他三种菌剂,更值得推广,可根据每种杀菌剂的性价比进行筛选使用。  相似文献   

2.
云南大理州桑褐斑病发生、危害现状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2007年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蚕桑上新发生的病害桑褐斑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病主要在蚕桑树生长期内5-10月发生,发病高峰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上旬,此期间降雨量和温度对病害流行影响较大。品种抗性、种植密度及施肥水平也影响病害发生严重程度。化学防治药剂以苯醚甲环唑类、丙环唑类等防效较好。根据发生规律,作者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玉米南方锈病是豫南玉米生产上毁灭性的病害,近年来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缺乏药剂防治是该病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明确表态杀菌剂对玉米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笔者选用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苯甲·丙环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6中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南方锈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南方玉米锈病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防治效果达到75%以上,增产效果显著,并对玉米生产安全,可以在大田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是江苏省宝应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给当地的水稻生产造成了影响.本研究开展了40%咪酮·氟环唑悬浮剂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及水稻病害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0%咪酮·氟环唑在40~60g/667m~2使用剂量下,对水稻生长无明显的药害现象,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对胡麻斑病等水稻病害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对于纹枯病发生较轻田块,40%咪酮·氟环唑悬浮剂40g/667m~2的防控效果即达到90%以上;对于重发用药较迟的田块,40%咪酮·氟环唑悬浮剂60g/667m~2可达80%以上的防效;对于稻曲病的防控,40%咪酮·氟环唑悬浮剂40g/667m~2防控效果即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玉米叶枯类病害在郧西县已发展成为威胁玉米高产栽培的主要病害。玉米叶枯类病害发生与流行有几种原因,主要是由缺钾引起的生理性叶枯和由六种真菌性病菌侵染引起的叶枯,因此掌握叶枯病病症特征对症制定防治方法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们对叶枯病类病害识别方法和防治方法进行总结。实践证明,搞好叶枯病防治工作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玉米白斑病是我国西南玉米产区一种新发病害, 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为筛选玉米白斑病的防控药剂, 本研究选用19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 于2022年-2023年在云南省普洱市开展田间试验, 分别于玉米10叶期和抽雄吐丝期采用叶面喷雾法施药1次, 评价各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 9种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在最后1次施药后28 d对白斑病的防治效果超过50%, 包括250 g/L嘧菌酯悬浮剂、40%氟环唑悬浮剂、24%井冈霉素A水剂、40%咪鲜胺水乳剂和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5种单剂, 以及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和30%氟环·咪鲜胺微乳剂4种混剂。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和有机铜杀菌剂喹啉铜仅表现了23.26%和29.00%的微弱防效。卵菌病害特效药剂烯酰吗啉, 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杀菌剂春雷霉素、四霉素、中生菌素以及植物免疫诱抗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 均低于20%。本研究发现部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对玉米白斑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建议现阶段在生产上采用二者的复配药剂如苯甲·嘧菌酯, 唑醚·戊唑醇等开展田间防控。  相似文献   

7.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7种杀菌剂对玉米穗腐病致病菌的毒力测定和田间病害防治试验,筛选对玉米穗腐病具有良好防控作用的药剂,为生产中病害治理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对戊唑醇最敏感,EC50为0.232 mg/L;拟轮枝镰孢F. verticillium对丙环唑最敏感,EC50为0.512 mg/L;青霉Penicillium sp.对吡唑醚菌酯表现敏感,EC50为1.522 mg/L;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对戊唑醇表现敏感,EC50为0.354 mg/L。将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按照1∶50的有效成分质量比进行混配,对抑制禾谷镰孢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共毒系数达到688.830;将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按1∶20的有效成分质量比进行混配,对抑制拟轮枝镰孢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共毒系数达到500.220,并在室内盆栽试验中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8.23%,田间试验中防治效果也达到74.27%。研究表明,在玉米灌浆期施用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混剂,对于防治玉米穗腐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辣椒根腐病化学防治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辣椒根腐病(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是土传病害中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0%氟硅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50%噻菌灵悬浮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均为防治辣椒根腐病的良好药剂。其中,40%氟硅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两种药剂的防治效果最好,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9.
沈昆  何元密 《广西植保》2008,21(3):26-27
水稻纹枯病是广西发生面积最广、受害损失最大的稻作病害之一。为了验证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及对水稻的增产作用,笔者于2007年9月11日在广西南宁市进行了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示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不同地区玉米病害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2009年在山西全省分晋南、上党、晋中、忻定和晋北5个区域,各选3个县调查玉米主要病害种类及其发生程度,基本明确了本省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及其发生分布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