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研究了落叶松树皮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及稳定性,工艺条件为:温度30℃,压力30MPa,乙醇体积分数80%,颗粒度40~60目,得率20.6%,原花青素含量约75%。温度、光照、pH和金属离子均会对落叶松树皮原花青素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低温、避光、弱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温度上升、光照增强、碱性增强均会使原花青素破坏加快。Ba~(2+)离子对原花青素的保存率最大,Fe~(2+)离子、Fe~(3+)离子、Cu~(2+)离子加入后原花青素含量会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2.
原花色素的提取通常采取用传统外加热方式的溶剂浸渍法,存在提取时间长、提取效率低等缺点,而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具有加热效率高、提取时间短和提取率高等优点,成为传统提取技术的一种替代方式。笔者以兴安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树皮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法和常规水浴浸渍法在不同提取时间下对原花色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并利用紫外光谱仪和红外光谱仪对树皮提取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和常规浸渍法相比,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法可显著缩短提取时间,提高原花色素的提取得率,并且不会引起原花色素结构的破坏。兴安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树皮中原花色素的微波辅助提取适宜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00 W,提取时间10 min,温度60℃,溶剂为50%乙醇,溶剂和树皮的体积与质量比(mL∶g)为10∶1。在此条件下,兴安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树皮中原花色素的提取得率分别为239%和278%。两者树皮中的原花色素均以原花青素结构为主,仅含有少量原翠雀素。相同条件下,兴安落叶松树皮比日本落叶松树皮的原花色素提取得率稍低。微波辅助提取法适用于落叶松树皮中原花色素的提取,是一种快速、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儿茶素为对照,沙棘原花青素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沙棘果废渣中原花青素的最佳工艺,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纯化原花青素提取物。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脱脂后的沙棘果废渣中原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70%(体积分数)乙醇作溶剂,料液比1∶7,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1 h;D-101型树脂对沙棘果废渣中原花青素吸附能力较强,纯化后的原花青素纯度可达73.3%.  相似文献   

4.
以红松球果脱种剩余物为原料,经粉碎、酶解、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选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混合酶(质量比1∶1),料液比1∶8,酶添加量1.7%,酶解pH为4.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3.5 h,在此工艺条件下,挥发油得率为1.775%。  相似文献   

5.
通过松树皮原花青素的超声提取、膜分离纯化技术中试试验,考察了超声波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单因素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试验得到了超滤膜工作压力、截留分子量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强化逆流提取松树皮原花青素的最佳参数为:料液比1:12,超声温度60℃,提取时间30min;超滤膜分离纯化工艺参数为:膜工作压力0.2MPa,截留分子量5000。试验获得的松树皮原花青素经检测含量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蒽酮比色法测定的酶解液中的总糖含量和酶解杜仲胶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优化纤维素酶解预处理杜仲粕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预处理杜仲粕壳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50℃,pH值3.8,酶的用量为0.30 g,料液比为1∶15(g∶mL),酶解2次,每次3 h。经最佳酶解工艺条件预处理后的杜仲粕壳,第一次提取酶解物中杜仲胶得率达到57.7%,是非酶解物中的1.3倍。采用薄层层析法检测,结果表明经酶解预处理后所提取的胶与非酶解而提取的胶成分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树皮原花青素的匀浆提取及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匀浆法从落叶松树皮中提取原花青素,以得率和纯度为指标,对匀浆提取过程中各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进行了优化.确定的匀浆提取优化条件为:以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5(g:mL),匀浆提取5 min,匀浆提取4次.在此条件下落叶松树皮中原花青素的得率和纯度分别达到17.33%和75.46%.  相似文献   

8.
酶-超声辅助提取杨树皮总黄酮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杨树皮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并对提取出的黄酮单体进行结构鉴定。笔者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杨树皮总黄酮得率的各因素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Box-Behnken模块进行响应面试验条件优化,分析酶量、浸提液p 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4个因素及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优化酶-超声辅助提取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提取液经萃取分离纯化得到质量分数为95%以上的单体,同时鉴定其结构。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杨树皮1 g,每克杨树皮在加酶量37 mg、p H 4.6、酶解时间1.75 h、酶解温度56℃下浸提后再于40℃、功率160 W下超声处理30 min,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得率可达4.56%。提取液萃取后经AB-8大孔树脂初步纯化,由乙醇/水梯度洗脱,取乙醇和水体积比为1∶1时分离得到的组分进行葡聚糖凝胶LH-20分离纯化。在葡聚糖凝胶LH-20中用质量分数95%乙醇等度洗脱,合并浓缩相同组分,并结合制备液相色谱仪进一步纯化。采用C_(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含体积分数0.01%甲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1 m L/min,进样量5μL,建立杨树皮总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通过液质联用(HPLC-MS)分析、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鉴定该组分为5,7,4',5'-四羟基-3'-甲氧基黄烷醇。本研究结果既可为杨树皮的基础研究提供帮助,也可为杨树皮中功能物质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桦木醇提取及纯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桦树皮为原料,研究了桦木醇提取和纯化的工艺,确定了适宜的提取工艺条件:树皮原料30 g,树皮颗粒大小为0.42~1.16 mm,采用氯仿为溶剂,用索氏抽提器抽提7 h,得到粗桦木醇黄色固体,得率为38.5%。通过重结晶对桦木醇进行纯化,确定了适宜的重结晶条件:以异丙醇为重结晶用溶剂,粗提物与异丙醇的比为1∶20(g∶mL),结晶温度-5℃,结晶时间1 h,在此条件下桦木醇的结晶得率41.4%,产品熔点为245~254℃,纯度为95.4%。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桉木原料的酶解糖化效果,降低原料处理成本,采用热磨与高温热水法联合对桉木原料进行预处理,并对高温热水预处理后样品进行纤维素酶酶解糖化。通过对预处理液和酶解液中木糖和葡萄糖得率的测定,来研究预处理条件对糖得率的影响。以预处理液和酶解液中的总糖得率作为预处理工艺条件的评价指标,得到最优的预处理条件为:预处理温度180℃、保温时间40 min、固液比1∶20(g∶mL)。在此条件下,桉木热磨后原料经预处理、酶解后总木糖得率为11.78%,木糖的转化率为82.67%;总葡萄糖得率为36.33%,葡萄糖的转化率为78.90%。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分析预处理样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桉木原料热磨后颗粒变小,呈丝状,纤维形态和表面结构基本不变;而高温热水预处理后物料的纤维结构松散、碎化,断裂明显,改善了纤维素酶的可及度,提高了酶解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八角莲为原料,采用水酶法协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八角莲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及pH等为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了提取八角莲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0.015 g,提取温度50℃,酶解时间150 min,酶解pH7.0时八角莲总黄酮的提取率最高,达7.398%。  相似文献   

12.
对吉林地区野生地榆根低聚原花青素(OPC)进行了提取分离工艺研究.考察了溶剂体积分数、原料粒度、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等6个因素对地榆根提取低聚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确立了较佳提取条件为:以体积分数60 %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原料粒度为O.25~0.42 mm、料液比1:12(g:mL)、浸提温度50 ℃、浸提4次、每次1 h.浸提浓缩液加入一定量饱和NaCl溶液,低温离心过滤后,用2倍体积乙酸乙酯萃取3次,得到纯化后提取物中OPC质量分数达到56.86%,OPC得率为绝干原料的3.42%.  相似文献   

13.
酶法提取黑加仑果渣花色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黑加仑果渣花色苷酶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釆用纤维素酶酶解,温度50℃,时间100min,果渣与酶解液的比1:9(g:mL),酶用量为原料质量的1%,pH值5.0,黑加仑花色苷提取率86.63%.釆用果胶酶酶解,温度50℃,时间120min,果渣与酶解液的比为1:8(g:mL),酶用量为原料质量的1.4%,pH值3.5,黑加仑花色苷提取率91.09%.并确定了使用果胶酶的提取效果好于纤维素酶.  相似文献   

14.
红麸杨果实经纤维素酶处理后,采用体积分数70%乙醇-大孔吸附树脂联用技术对黄颜木素进行提取、纯化,以黄颜木素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酶辅助提取工艺,并从8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对黄颜木素分离纯化最佳的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黄颜木素静态、动态吸附与解吸效果。结果表明:酶处理的最佳条件为酶用量120 U/mL,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60 min,酶解pH值4.5,黄颜木素得率可达1.35%,纯度为14.59%。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筛选出最有效的XDA-8树脂用于黄颜木素的纯化,XDA-8分离纯化黄颜木素动态吸附试验的最佳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14.4 g/L,流速80.384 mL/h,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为60%,洗脱液流速80.384 mL/h,解吸率为91.86%,纯化后黄颜木素纯度达到了68.15%。  相似文献   

15.
以巨尾桉树皮为原料提取按树皮中的总多酚,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酶处理与超声波辅助联合提取法及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工艺条件,并对抗氧化活性较强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一步分离,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制备得到11个活性组分(Fr.1~Fr.11)及1个活性单体化合物(Pu1),同时对其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并对Pu1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0%乙醇、提取温度60℃、超声波作用时间50 min、料液比为1∶12(g∶mL),总多酚得率为5.12%。酶处理与超声波辅助联合提取法中最佳酶处理工艺条件为:酶溶液质量浓度0.15 g/L、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50 min、酶溶液pH值5.0,在此基础上再经超声波辅助提取,总多酚得率为6.23%。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分离活性组分中Fr.5、Fr.6、Fr.7和Fr.8在质量浓度为24 mg/L时对DPPH·清除率大于60%,具有较好抗氧化能力,Pu1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值为8.99 mg/L,小于对照样Vc的IC_(50)值(10.46 mg/L),说明Pu1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活性组分的总多酚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很好的相关性(R=0.944 8,P0.000 1)。通过UV、FT-IR、MS和NMR等分析表明:化合物Pu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98,分子式为C21H_22O14,确定化合物Pu1为2'-甲氧基-六羟基联苯二酸-4-O-α-L-鼠李糖苷。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杜仲果实中桃叶珊瑚苷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选择适合的夹带剂,进行了从杜仲果实中提取桃叶珊瑚苷的工艺研究.运用L16(45)正交表,较系统地探讨了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提取液以Epstahl试剂显色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溶剂提取法相比,超临界CO2萃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活性成分保存好、后续分离易于进行等特点;在萃取中以75 %的乙醇为夹带剂,当萃取压力26 MPa、萃取温度55 ℃、分离温度30 ℃、萃取时间120 min、夹带剂用量与原料比6∶1(mL∶g)的条件下,效果最佳,桃叶珊蝴苷得率1.921 %.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肉桂精油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研究了肉桂皮油的提取工艺。探讨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二氧化碳流量、原料堆积密度等因素对肉桂油萃取得率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肉桂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0℃、压力35MPa、CO2流量30kg/h、堆积密度(0.44±0.02)g/mL,萃取物得率5.8%~6.0%,为水蒸气蒸馏法的5倍多,所萃取出的肉桂油外观为棕红色油状物,香气纯正。  相似文献   

18.
对吉林地区野生地榆根低聚原花青素(OPC)进行了提取分离工艺研究。考察了溶剂体积分数、原料粒度、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等6个因素对地榆根提取低聚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确立了较佳提取条件为:以体积分数60%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原料粒度为0.25-0.42mm、料液比1:12(g:mL)、浸提温度50℃、浸提4次、每次1h。浸提浓缩液加入一定量饱和NaCl溶液,低温离心过滤后,用2倍体积乙酸乙酯萃取3次,得到纯化后提取物中OPC质量分数达到56.86%,OPC得率为绝千原料的3.42%。  相似文献   

19.
酶法提取侧柏叶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酶法提取侧柏叶总黄酮类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并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效果影响的顺序依次为酶解时间〉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pH值,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4,酶解温度45℃,介质pH3.5,酶用量0.3%,酶解时间2.0h,总黄酮得率可达1.026%。该提取工艺简便易行,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0.
以亚硫酸盐蔗渣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底物浓度、外源添加物种类和浓度对纤维素酶解工艺的影响以及PEG6000强化酶解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用量15 FPIU/g(以绝干纤维素计,下同)、β-葡萄糖苷酶用量30 CBU/g,纤维素质量浓度80 g/L条件下水解48 h,葡萄糖质量浓度达72.51 g/L,葡萄糖得率、纤维素酶解得率和总糖得率达81.58%、86.79%和84.23%。PEG6000可有效强化酶解,添加量为2 g/L时,水解48 h葡萄糖质量浓度可升至78.54 g/L,葡萄糖得率、纤维素酶解得率和总糖得率达88.36%、95.02%和92.54%。添加2 g/L的PEG6000使纤维素酶Celluclast1.5 L滤纸酶活力提高到原酶活力的117.33%;同时50℃,pH值4.8,保温48 h,残余酶活力同比增加38.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