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丘红壤茶园土壤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矿物磷为主,其中又以闭蓄态磷占多数,铁磷和铝磷与茶园生产能力有密切关系。茶园土壤对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曲线(r>0.9)。土壤pH及质地对磷吸附有明显影响。磷肥施入茶园以后转化和被固定很快,开始以铝磷为主,以后逐步向铁磷和闭蓄态磷转化。土壤有机酸对防止磷固定有明显的影响,其影响程度是:草酸>混合酸>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琥珀酸。被固定的磷及土壤原生矿物磷,在土壤游离酸,有机酸等作用下,又逐渐释放,越是高产茶园释放量越多。所以茶园土壤中的磷  相似文献   

2.
江苏茶园土壤主要养分现状分析与施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2020,(2)
为掌握江苏茶园的土壤肥力状况,对8个主要产茶区、县的代表性茶园的238个土壤样品进行基本农化性状的测定,与高产优质茶园土壤的营养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符合高产优质高效的样品数为85个,占比37%;符合高产优质高效茶园土壤pH条件的样品数有81个,占比34%,微量元素丰缺不一,有效硼总体偏低。  相似文献   

3.
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有效营养元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植茶年限下土壤有效营养元素的变化情况,以凤冈县不同种植年限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0~20 cm和20~40 cm两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基本理化特性、土壤有效态大量营养元素和土壤有效态微量营养元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植茶使茶园土壤呈酸化趋势,且逐渐低于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土壤p H的最低标准;土壤有机质、全氮随植茶年限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且逐渐达到并超过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土壤的最低标准;土壤有效磷有先增后减的趋势,但仍远低于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土壤有效磷的最低标准;土壤交换钾随植茶年限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但仍处于贫乏状态;土壤有效硫、有效硼、有效锌和有效铁随植茶年限的增加极显著增加;土壤有效镁、有效铜和有效锰随植茶年限的变化不显著。随着植茶年限的增加,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土壤酸化,合理控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霞浦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霞浦县柏洋、崇儒、水门3个茶叶主产乡镇221个茶园土样进行测定分析,明确茶园土壤养分丰缺情况.结果表明:霞浦县茶园土壤pH均值为4.2,其中pH值小于4.5占81%,土壤酸化严重;茶园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3.1 g·kg-1,其中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标准达87.78%,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92.3 mg·kg-1、6.0 mg· kg-1、83 mg·kg-1,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标准比例分别为97.74%、6.33%、18.10%,土壤碱解氮含量丰富,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全所茶园获得茶叶高产、稳产、优质的效果制定茶园土壤的改良和培肥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本所茶园土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普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土壤是茶树赖以生存的基础,茶树生育所需的无机养料是从茶园土壤中吸取而加以利用,因此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和肥力水平不但直接影响茶树生育,而且也影响其产量和品质。为了探讨高产优质茶园的理化特性,1986—87年对祁门县凫峰乡培育的“四大名家”具有优质高产的茶园(平均180公斤/亩)土壤理化指标进行测试分析。 供试茶园7.5亩,分四个小区,按四点取样法,采土样16个,分别作理化测试,其结果如后:  相似文献   

7.
茶园水土保持工作是土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持茶园生态环境、发展生产、提高单产的根本保证。我县茶叶单产低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茶园土壤生态失调,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渐趋贫瘠。因此以保持茶园土壤生态平衡为中心,改善茶园生态现状,对发展我县茶叶生产,实现茶叶高产、优质、低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有50%的茶园分布在红壤丘陵地区,这里土壤瘠薄,水源缺乏,茶树长势衰弱,分枝稀疏,平均单产在70斤干茶以下。为了探索红壤丘陵地区茶树高产的途径及其相应的栽培措施,多年来,我们着手对生产水平较高的茶园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分析,现将讨论结果综述如下: (一)高产茶园的产量构成在我省红壤丘陵地区,也出现了不少高产茶园。几块典型茶园亩产干茶超过400斤,其产量构成状况如下表:  相似文献   

9.
山区茶园土壤肥力性状及其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凯荣  龚惠群 《茶叶》1994,20(1):13-17
本文根据对湖南省海拔300~850m的山区茶园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山区名优茶鲜叶原料的品质特征和高产、优质茶园土壤的肥力特性;指出土壤氮和磷含量及其有效性是分别影响山区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两个最主要因素,为优质高产茶园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2009,(5):28-28
吴洵主编 金盾出版社出版 邮购价:17.30元 邮购代号:C097 该书根据近十几年来我国茶园土壤管理方面的研究结果及广大茶农生产实践,介绍了我国宜茶土壤资源及其分布规律,高产优质茶园土壤特征及肥力指标、茶园杂草防治及生草利用、茶园耕作方法及效果、茶园土壤覆盖方法及效果,茶园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对信阳毛尖茶主产区信阳市浉河区狮河港、董家河和谭家河3个乡坡地茶园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值在4.04~5.32,适宜茶树生长;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4.7g/kg,大部分低于高产优质茶园20.0g/kg的要求;土壤速效氮的含量普遍偏高,平均舍量为178.6mg/kg,所有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均高于高产优质茶园速效氮的要求(100.0mg/kg);土壤速效磷的平均含量为10.1mg/kg,56.25%的土壤速效磷含量低于高产优质茶园土壤速效磷10.0mg/kg的要求;土壤速效钾的平均含量为114.8mg/kg,87.5%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高产优质茶园土壤速效钾80.0mg/kg的要求。根据分析结果,浉河区澌河港、董家河和谭家河3个乡的坡地茶园,今后施肥应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当控制氮肥,增施磷肥,少施或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植茶园普遍采用茶树密植速成高产栽培。“三分种,七分管”,如何管好新茶园,达到早成园,早高产,早收益的目的。具有现实意义。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认为应该抓好下面几个管理环节:一、土壤管理1.盖草:新植茶园盖草是一种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栽培技术措施,可以起到保土、保  相似文献   

13.
茶树高产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茶园土壤是茶树栽培的基础,茶园土壤中水、肥、气、热等肥力因素的水平及其各肥力因素间相互协调程度直接影响茶树的生育状况和茶叶产量.因此开展对高产茶园土壤特性的研究是茶树丰产栽培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机采茶园使茶园种植模式单一;病虫害及杂草的化学防治、大量化学肥料的不当施用造成了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壤残留增加;不适当的土壤耕锄方法加剧水土流失等是绍兴地区茶园生态条件恶化的原因。加强茶园绿篱的种植,应用生态法防止病、虫、草害,科学使用化学肥料、加大有机肥施用和研发力度是防止绍兴地区茶园生态恶化和进行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红壤丘陵区茶园土壤剖面特性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年对江西省遂川县高、低产茶园土壤的剖面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有效土层深厚,土壤疏松,容重较轻,土壤颗粒构成砂粘粒多、粉粒少,壤质土壤及丰富的土壤有机质等是红壤丘陵区高产茶园的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茶园土壤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松阳县茶园土壤酸化的现状及改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建美  李贵松  吴林土 《茶叶》2009,35(3):169-171
通过对松阳县茶园土壤酸化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良措施的分析,提高农民群众的合理和科学施肥的意识,从根本上防止茶园土壤进一步酸化。  相似文献   

17.
茶园土壤主要营养障碍因子及系列茶树专用肥的研制   总被引:61,自引:7,他引:54  
系统研究了以浙江为主的茶园土壤养分资源现状,明确了茶园土壤养分供应能力低且不平衡、有机质贫缺和酸化日趋严重等主要营养障碍因子,提出了优质高效高产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等12项营养诊断指标,研制出适合不同类型茶园的茶树系列专用肥3种及其配套使用技术,取得明显的增产、提质和改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丰产茶园的肥力指标,国内已有不少报导。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土壤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不同,培育优质丰产茶园及提高土壤肥力采取的措施亦有差异。湖南是全国茶叶主产省份之一,现有茶园170余万亩。有不少高产茶园亩产300公斤以上,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茶园亩不足50公斤。改造低产茶园,培育高产茶园,提高茶叶品质是当前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课题。本文对在湖南省自然环境条件下优质高产茶园土壤肥力指标做初步探讨,希望能为培育优质高产茶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前人对高产茶园土壤的熟化指标研究较多,而对低产茶园土壤障碍层的定量指标及检测技术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低产茶园低产机理的研究,初步确定了土壤障碍层的定量指标及检测技术,为改造低产茶园土壤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采取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苏南主要茶区茶园土壤的基本情况。在室内分忻中,测土壤容重用环刀法,土壤机械组成用吸管法,土壤含水量用烘箱法,土壤毛管孔隙度及土壤渗透率用环刀法,  相似文献   

20.
大面积高产茶园的栽培技术指标及经济效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大面积高产茶园的树冠结构、土壤理化性状指标和茶园的经济效益等问题,我们自1981年至1984年,在摸索如何获得大面积茶园高产优质的同时,着重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一、高产茶园的基本情况在原来700多亩高产茶园的基础上,从1981年起扩大为1011.7亩,分17个大片(27个地片),其中鸠坑种占91.3%,福鼎和迎霜品种占8.7%。这些茶树先后在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