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108杨为试材,以茎段、叶柄、叶片3种外植体的高效不定芽诱导再生为基础,研究了不同梯度浓度卡那霉素(Km)对108杨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茎段外植体对Km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叶柄和叶片外植体的敏感性高;在遗传转化过程中70mg/L的Km作为茎段外植体的临界筛选浓度较为合适;对于叶柄和叶片外植体,选择30mg/L的Km临界筛选浓度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以巨霸杨为试材,采用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及潮霉素不同浓度梯度筛选法,研究了巨霸杨组培再生体系建立及潮霉素对叶片和茎尖苗生长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叶片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25mg/L+IBA 0.1mg/L,再生芽在1/2MS+IBA 0.3mg/L上生根形成完整植株。通过对无菌苗叶片和茎尖材料不同浓度梯度潮霉素抗性筛选试验,发现潮霉素(Hygromycin)对巨霸杨产生了较为敏感的选择压力,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潮霉素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同茎尖苗比,叶片对潮霉素更为敏感。叶片培养2d后即有明显受损表现,茎尖苗在培养4d后才出现损伤。14d后,在4mg/L潮霉素条件下只有个别叶片在叶柄基部有少量芽分化;6mg/L以上潮霉素条件下叶片及茎尖苗则全部失绿死亡。经过对比,确定巨霸杨的潮霉素筛选临界浓度范围为4~6mg/L。该研究为巨霸杨的基因转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白蓝茎尖、茎段、叶柄、叶片为外植体材料,在培养基MS+6-BA 2 mg/L+NAA 0.2 mg/L上诱导培养.茎尖、茎段、叶片和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52.4%,76.9%,21.5%和19.3%.在培养基MS+6-BA 0.2 mg/L+NAA 0.1 mg/L上继代培养,茎尖、茎段、叶柄和叶片形成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油葵基因转化体系,以pCB302为载体,进行了C58C1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3 mg/L的除草剂浓度为最适宜的选择压;叶片、叶柄和茎段3种外植体中,茎段的基因转化率最高;71、42、8 d的继代培养时间中,7 d的继代培养基因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根癌农杆菌介导寒富苹果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寒富苹果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利用植物表达载体上含潮霉素抗性基因的根癌农杆菌EHA105(pCAMBI-A1301)和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根癌农杆菌EHA105(pCAMBIA2301)对影响寒富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寒富叶片对潮霉素反应敏感,在附加潮霉素的培养基上寒富叶片褐化较为严重。潮霉素和卡那霉素适宜的筛选质量浓度分别为4 mg.L-1和25 mg.L-1。农杆菌介导寒富苹果转化体系的建立以MS+TDZ 2.0 mg.L-1+NAA 0.5 mg.L-1培养基为叶片离体再生芽培养基。适宜的转化条件为:菌液浓度D 600nm=0.5、叶片外植体在菌液浸泡8 min、共培养时间为3~4 d、推迟4 d进行筛选培养。抗性基因对转化效率具有明显的影响,EHA105(pCAMBIA2301)的平均抗性芽再生率(0.96%)比EHA105(pCAMBIA1301)的平均抗性芽再生率(0.58%)高出几乎50%,EHA105(pCAMBIA2301)的抗性芽再生率最高达1.87%。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了寒富苹果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实生苗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以猕猴桃实生苗的叶片、茎段和叶柄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组合和浓度对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平均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茎段、叶柄比叶片容易脱分化,而不同外植体的不定芽分化率和平均出苗率与激素组合和浓度有关,当ZT为1.0mg/L,NAA为0.1mg/L时,茎段和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率均为100%,平均出苗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5.28个/外植体和13.08个/外植体;当BA为3.0mg/L,NAA为0.5mg/L时,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率均为100%,平均出苗率达到最高值,为15个/外植体.  相似文献   

7.
美人指葡萄不定芽离体诱导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6-BA、TDZ与IBA不同浓度组合对美人指葡萄叶片、叶柄和茎段不定芽离体器官发生途径诱导再生植株有不同的影响。以茎段为外植体在MS+6-BA1.0mg/L+IBA0.01mg/L培养基上分化效果最好,再生率75.00%;叶片、叶柄分别在MS+6-BA3.0mg/L+IBA0.10mg/L和MS+6-BA2.0mg/L+IBA0.05mg/L培养基上分化效果较好。TDZ和IBA研究的几种组合都能诱导不定芽再生,但再生率不高。  相似文献   

8.
以常用的筛选剂潮霉素(Hyg)、除草剂Basta和卡那霉素(Kan)对胡萝卜愈伤组织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胡萝卜愈伤组织对潮霉素和除草剂Basta非常敏感,筛选浓度分别以8mg/L和2mg/L较为合适;卡那霉素合适的筛选浓度应为150mg/L.以带bar基因的质粒载体对胡萝卜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10多年来国内外果树转基因研究的主要进展。应用于果树的目的基因包括10余种抗病基因以及若干抗虫、抗除草剂、抗逆境和控制生长发育的基因;受体系统包括叶片(含叶盘)、叶柄、茎段、节间、胚轴、子叶、胚、悬浮细胞和原生质体等;转化方法以农杆菌介导占主流。已获得近20种常见果树的转基因植株;苹果、番木瓜等的转基因植株已进入大田试验。就目的基因的来源、不同受体系统特点和与转化方法有关的问题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解决基因型依赖性比较强的苹果品种遗传转化困难等问题,研究不同伤害处理方式下苹果茎尖碎片的再生能力及其对苹果转化率的影响。【方法】以苹果‘姬神’试管苗为试材,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对苹果茎尖和离体叶片进行遗传转化。【结果】将茎尖纵切为4部分时,可以高比率的形成愈伤组织(88.4%)和再生不定芽(59.8%)。在20 mg·L-1的卡那霉素筛选压下,300个茎尖外植体中有50.4%的茎尖碎片形成愈伤组织并获得了19株表达GFP的转基因植株。而在同样的筛选压下有22.6%农杆菌介导的离体叶片形成愈伤组织,但不能获得转基因植株。降低筛选压可以提高植株再生率,但其中包含大量嵌合体,转化效率并没有明显提高。【结论】苹果茎尖做为转化受体基因型依赖性较低,要优于苹果离体叶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延长光照时间对厚皮甜瓜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光通量密度为72μmol·m^-2·s^-1的人工光源对‘西州密25号’甜瓜植株进行不同时长的补光,研究了不同光照时间对甜瓜植株高度、茎粗度、叶片、节间长度、叶柄长度、叶绿素、保护酶、可溶性糖、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光照时间有利于增加甜瓜植株高度、叶面积、茎粗度、节间长度、叶柄长度,提高其干物质的含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有利于保护酶POD、CAT活性的增加,促使可溶性糖含量减少,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厚度增加,对果形指数影响不显著。延长光照时长4 h以上有利于‘西州密25号’植株的生长,延长光照8h‘西州密25号’果实单果质量可达380.83g,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6.2%。  相似文献   

12.
大白菜叶片长宽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威  王晓武  武剑 《中国蔬菜》2009,1(16):14-19
利用一套大白菜双单倍体(DH)群体和包含287个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运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叶长、无柄叶长、有柄叶长、叶宽、叶柄长、叶柄宽6个叶部形态学性状进行QTL定位及遗传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连锁群上共检测到12个QTL,分别为叶长相关的3个,无柄叶长相关的2个,有柄叶长相关的2个,叶宽相关的1个,叶柄长相关的2个,叶柄宽相关的2个。各位点的遗传贡献率介于7.5 %~18.9 %之间。其中,叶长与叶柄长的QTL存在共定位,叶宽与叶柄宽的QTL也存在共定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结球甘蓝高效遗传转化受体材料,以高代自交系YL-1、21-3、12J35、650为试材,比较不同材料具柄子叶和下胚轴的再生频率差异。在4份供试材料中,YL-1为最优转化受体,再生频率显著高于其他3份材料;YL-1具柄子叶和下胚轴的再生频率无显著差异,均可用于遗传转化。进一步对YL-1遗传转化过程中光照强度、Basta除草剂浓度、农杆菌侵染浓度等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发现光照强度为4 000 lx时更有利于不定芽诱导;除草剂最适筛选浓度为8 mg·L~(-1);农杆菌侵染浓度OD600=0.3侵染8 min,YL-1抗性芽再生频率最高。基于建立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共获得47株抗除草剂植株,PCR检测显示其中12株为阳性,初步表明bar基因已转化到甘蓝中,转化率达到2.18%。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2株PCR阳性材料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均检测到bar基因高效表达。甘蓝高代自交系YL-1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可为今后结球甘蓝基因功能鉴定及重要农艺性状的改良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月  毕静华  刘永立 《果树学报》2007,24(4):553-556,F0003
为了提高阔叶猕猴桃的遗传转化效率,以阔叶猕猴桃叶柄为试材,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了遗传转化技术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叶柄预培养3~4d、用农杆菌悬浮液(D600nm值0.5)感染10min、共培养48h、共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加入200μmol/L乙酰丁香酮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gus基因表达率。在供试的1200个叶柄中获得了49个抗性芽,转化频率为4.1%。对转基因抗性材料进行PCR检测和gus基因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了外源基因已整合到阔叶猕猴桃的基因组中,并得到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马铃薯品种Desiree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转基因马铃薯,以Desiree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分别比较了不同转化条件(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及激素配比)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茎段为外植体,预培养2 d后以OD600=0.5的菌液侵染10 min,在加有1.0 mg?L-1反式玉米素(ZT-t)的MS20选择培养基上的遗传转化率最高,其愈伤诱导率可达80 %,芽分化率可达70 %。通过该转化体系将抗晚疫病基因R1导入马铃薯,获得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和抗病接种鉴定,外源基因已经导入马铃薯基因组中,获得的转基因马铃薯具有很强的抗晚疫病能力,且转基因马铃薯植株和块茎的重要农艺性状没有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孙睿  邵红  刘娟  王红康  于洋 《北方园艺》2012,(16):88-89
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对北马兜铃营养生长期根、幼茎、老茎、叶柄、未展开幼叶、展开幼叶和成熟叶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马兜铃营养生长期7个组织器官共有10条POD酶带,其POD同工酶具有组织特异性,其中未展开幼叶的POD同工酶酶带丰富、活性较强、含量较高,是POD同工酶分析最好的材料,而成熟叶片由于POD酶种类太少,最不适合作POD同工酶分析。  相似文献   

17.
萝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萝卜(Raphanus sativus L.)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了萝卜遗传转化体系:即切取萝卜带柄子叶外植体,先进行2 d预培养,用OD600为0.3~0.5的EHA105农杆菌菌液侵染5~7 min后,再进行5 d共培养,然后将外植体转接到MS+6-BA 6 mg.L-1+NAA 0.05 mg.L-1+Cef 500 mg.L-1的培养基上进行7 d延迟筛选,再将外植体转接到MS+6-BA 6 mg.L-1+NAA 0.05 mg.L-1+Cef 500 mg.L-1+Hyg 5 mg.L-1的培养基上进行10 d的抗性筛选。结果共获得126个抗性芽,其中8个抗性芽经PCR检测扩增出目的基因的启动子BcA9,约850bp,阳性率为6.3%,初步验证目的基因已经转入萝卜再生芽中。  相似文献   

18.
 ‘暑绿’系白菜一代杂种,亲本为SW-13和SU-124(矮×苏)。该品种株型直立、束腰,叶片近圆形、翠绿色,叶柄半圆、绿白色。品质佳,株型美观,叶片与叶柄质量比值为0.67,单株质量0.40 kg。高抗炭疽病,抗TuMV、霜霉病和黑斑病。适宜在喜食青梗菜的地区作夏菜、秋菜和秋冬菜栽培。  相似文献   

19.
以芥蓝为材料,采用分产品器官(叶片、叶柄、薹茎和花蕾)和整个产品器官匀浆两种取样方法,分别测定维生素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硝酸盐含量,并分析了其在产品器官中的分配和累积规律。结果表明,花蕾维生素C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最高,叶柄中最低;薹茎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叶片最低;叶柄的硝酸盐含量最高,花蕾最低。产品器官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均为分配至薹茎的比例最高,分别为48.02%、61.14%、49.73%,其次是叶片和叶柄,花蕾的分配比例最低;硝酸盐分配到薹茎的比例最高,达48.04%,其次为叶柄和叶片,分别为41.63%和10.02%,花蕾的分配比例最低。对菜薹整体匀浆法和分器官测定后加权求和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两种测定方法无显著差异,在实际中可根据研究目的选用不同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