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抗牛H—Y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Y抗原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点所编码的细胞膜抗原,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导原始性腺分化为睾丸,以牛睾丸组织匀浆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的单克隆缺本6F,7H与部分牛精子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继在哺乳动物中发现了性别决定基因SRY后,相关学者还发现了诸如性别连锁基因、芳香化酶基因、锌指结构基因、H—Y抗原、Sox、DMRTl、DMy等许多与性别控制和性腺发育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阐明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基础和手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探索。本文概述了近年来部分水产动物性别决定基因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简述,以期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SRY在动物性别决定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RY既睾丸决定因子,它是决定动物性别的Y染色体上的一个微小片段,它携带有睾丸特异性转录密码,在动物性别决定的关键时期对机体发出遗传信息,将原始性腺的生殖背导向睾丸的发育,SRY在动物性别决定中能够介导其他转录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并能改变这些转录因子到染色质内的靶位点。在动物性别向雌性发育的通路上SRY起到了一个阻遏子的作用。根据SRY的作用提出动物性别的决定模式及其在动物性别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SRY既睾丸决定因子,它是决定动物性别的Y染色体上的一个微小片段,它携带着睾丸特异性转录密码,在动物性别决定的关键时期对机体发出遗传信息,将原始性腺的生殖背导向睾丸的发育,SRY在动物性别决定中能够介导其他转录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并能改变这些转录因子到染色质内的靶位点。在动物性别向雌性发育的通路上SRY起到了一个阻遏子的作用。根据SRY的作用提出动物性别的决定模式及其在动物性别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禽类性别及性别控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禽类的性决定、性分化和性别控制方面的研究现状表明:禽类的性决定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除了公认的性染色体理论,还有常染色体/Z染色体平衡理论的争论。但性别最终由基因决定,在禽类尚未发现象Y染色体上的SRY片段。作者提出了“Z染色体上的性别基因可能以剂量效应来决定性别”的设想。禽类性别的有效控制将取决于对其性决定、性分化本质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在鱼类的性别分化中,原始生殖细胞在雌雄二性中的增殖方式不同,而且在部分鱼类中原始生殖细胞的缺失能导致其发育为单一雄性表型。在此过程中,生殖细胞的特有基因vasa的剪接变体的二态性分布与鱼类原始生殖细胞的分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小麦代换系的穗花发育进程和产量性状研究,确定控制小麦穗花发育的主效应染色体,并对耐旱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方法】以小麦CS-Synthetic 6x 整套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对穗花分化过程进行观察,并对其产量性状分析研究。【结果】各代换系的穗花发育过程与亲本较为一致,都能正常通过穗原基和花原基分化两个阶段。在正常灌水条件下,2B代换系与父本Synthetic 6x 发育同步,分化最慢,7D次之,其它代换系发育较快,与母本中国春基本同步;在干旱胁迫条件下,2D代换系穗花分化较为缓慢,远远落后于中国春和其它代换系。且2D代换系每穗粒数、单穗粒重、千粒重等产量性状的抗旱系数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结论】延缓穗花分化进程的主效基因可能位于2B和7D染色体上;耐旱相关基因可能位于2D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性别决定于性染色体 X和 Y,性染色体若发生畸变可导致性发育异常。也有人性染色体正常 ,却因其他原因引起性发育异常 ,其染色体性别与表型性别并不一致。如其核型、性腺只有一种 ,但其外生殖器或副性性征都有两性特征或畸形 ,称为假两性畸形。1 病例报告患者 ,1 9岁 ,现社会性别男 ,智力正常 ,其母主诉其性情暴躁、粗鲁。出生时 ,似女性外阴 ,阴蒂肥大 ,尿道口位于阴蒂下方 ,3岁时检查染色体 ,核型为 46,XX,遂行阴蒂切除术 ,待为女性抚养。1 3岁时第二性征发育为男性 ,身材矮小 ,有胡须、喉结 ,声音似男性 ,体毛重 ,肤色稍黑 ,双侧…  相似文献   

9.
作者分别观察了7个胚龄组湖羊的生殖腺的生长发育和分化情况。结果表明:湖羊胚胎的性腺,在21天时已形成生殖腺突起;在25天以前,处于未分化性腺阶段;胚胎发育到30天左右,则开始性分化;到35天,雌、雄性腺已各具明显不同的组织结构。其中雄性性腺发育较快,已具睾丸的典型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哺乳动物配子发生过程中,需要一个严格的阶段性和细胞特异性的基因表达程序。近年来,随着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发现了许多配子发生过程中发挥特定作用的阶段特异和细胞特异表达的基因,有的已被证明在配子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生殖细胞在分化及发育时受其调节的分子机制尚未了解,需要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文章综述了动物性腺特异表达基因研究的最新进展,旨在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工作者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1.
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是有性生殖生物雌雄性别分化的2个阶段.鱼类的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机制很复杂,一般归结于2种模式:遗传决定模式(GSD)和环境决定模式(ESD).环境决定模式有2种主要类型:温度性别决定(TSD)和行为性别决定(BSD).本文对GSD、ESD、TSD和BSD决定模式进行了综述.同时,本研究对鱼类的染色体性别决定类型和近几年来被研究过的与鱼类性别决定和分化相关的基因,如性别连锁基因、Sry、Sox、DMY、DMRT1、FOXL2、AMH和P450c17等基因做了综述,也对温度与行为影响的性别决定和分化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水稻籼粳杂种不育性的多基因遗传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和讨论了水稻亚种间远缘杂种不育性的起源。就杂种不育性的遗传本质,作者提出了多基因遗传不平衡假说:远缘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属于孢子体——配子体的互作,且存在一个多基因系统支配下的一种特殊的配子体选择方式对不育性起作用。具有r个遗传分歧的基因位点(无论连锁或独立)的远缘品种杂交F_1产生的配子中分为平衡配子和不平衡配子。平衡配子的r个基因位点为亲本基因组合类型,拥有亲本之一的整套基因系统而能正常发育;而不平衡配子含有双亲的部分基因系统,由于遗传分歧双亲的基因系统在单倍性细胞中不能很好地配合协调或互补,发育过程的障碍就可能产生败育。在平衡配子和极不平衡配子之间存在各种中间类型,配子体选择按S~(r+u)进行。我们的试验结果结合过去的研究,说明水稻亚种的分化是自然选择作用于遗传变异的结果,生殖隔离是籼亚种和粳亚种连续积累的遗传分歧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以杂交三倍体泥鳅(4n♀×2n♂)为研究对象,对其早期性腺分化的组织学进行观察,并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杂交三倍体泥鳅早期不同发育时期(孵化后4、14、21、23、50、60和65d)和不同组织(性腺、肝脏、肌肉、肠、鳃、鳍、皮肤和脑)中性腺发育相关基因(hormad1、dmrt1-a)的表达量进行定量检测。研究结果发现:在早期不同发育时期,hormad1和dmrt1-a基因均为在4日龄中表达量最高,14日龄次之,在50日龄中表达量最低。在不同组织中,hormad1基因在雌鱼的鳍中表达量最高,肝脏中表达量最低;在雄鱼的性脑腺中表达量最高,肝脏中表达量最低。dmrt1-a基因在雌雄鱼的性腺中表达量最高,脑中表达量最低。杂交三倍体泥鳅早期性腺的分化和发生与二倍体泥鳅无差别,可观察到原始生殖细胞、原始生殖细胞的迁移和原始性腺的生成及性腺的分化等过程。研究结果表明,hormad1、dmrt1-a这2个基因与杂交三倍体泥鳅早期性腺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单细胞转录组水平研究雌性西部食蚊鱼(Gambusia affi nis)性别逆转过程中涉及到的 性腺细胞分化发育和基因表达变化,探讨孕二烯酮(Gestodene,GES)作用下食蚊鱼性别反转的分子机制。【方 法】将培养驯化 2 个月后的性成熟雌性食蚊鱼暴露于浓度为 500 ng/L 的孕二烯酮溶液中进行培养,于第 4、8 周 取样观察其形态变化,并分别取正常雌性对照、雄性对照、暴露 4 周和 8 周样本的性腺制成单细胞悬液,进行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并分析。【结果】经孕二烯酮处理后的雌性食蚊鱼形态上出现臀鳍类生殖足现象。单细胞转 录组测序结果发现,雄性食蚊鱼和雌性食蚊鱼的性腺具有完全不同的细胞构成。雄性食蚊鱼性腺主要由成纤维 细胞、雄性生殖细胞、上皮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构成,而雌性性腺主要由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卵母细胞和 原始生殖细胞构成。暴露 4、8 周后雌性食蚊鱼性腺中出现少量的雄性生殖细胞,且原始生殖细胞数量明显上升。 进一步分析发现,原始生殖细胞中性别决定关键基因出现差异化表达情况。细胞轨迹分析表明,部分原始生殖 细胞出现向雄性分化的特征,其中有 2 477 个基因在两个不同的分化方向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KEGG 通路富 集分析结果表明,Toll-like receptor、TGF-beta、Notch 等信号通路参与原始生殖细胞向雄性化逆转的过程,甘氨 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等途径也与该过程相关。【结论】雌 性食蚊鱼经孕二烯酮诱导后,在形态学上出现臀鳍雄性化特征,性腺中有部分原始生殖细胞向雄性生殖细胞转化。 原始生殖细胞中性别决定关键基因 amh、fabp3、dmrt1、wt1a、wt1b、cyp19a1a 和 fgf16 出现差异化表达情况。 Toll-like receptor、TGF-beta、Notch 和一些氨基酸代谢信号通路参与了原始生殖细胞向雄性化逆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类胰岛素性腺激素(insulin-like androgenic gland hormone,IAG)是甲壳类动物雄性个体性腺分化和维持性别特征的控制因子,其在雄性甲壳类动物性腺中的表达情况决定着雄性个体性腺的分化发育方向,本文就对虾性腺结构与作用、IAG介导对虾性别控制、IAG与对虾性腺分化作用、IAG调控对虾性别控制机制的难点,以及以IAG为关键因子进行对虾单性繁育群体构建的可行性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对虾单性繁育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鸡W染色体为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Z染色体高度退化后的拷贝,在机体发育和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鸡W染色体上富含GC启动子的结合蛋白(GPBP1)基因为对象,对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和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根据GPBP1基因在W和Z染色体上序列的不同,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其W拷贝(GPBP1-W)、Z拷贝(GPBP1-Z)及同时扩增W和Z拷贝(GPBP1-ZW),采用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同组织的表达量,并通过FAD诱导性反转探究其对性别表型的响应.结果 表明:GPBP1-W在孵化6d的胚胎性腺中高表达,且表达量随胚胎发育而升高.GPBP1-W和GPBP1-Z在所检测的孵化12 d的胚胎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mRNA高表达于脾脏组织中,蛋白高表达于性腺组织中;GPBP1-Z mRNA和蛋白质在雄性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雌性.GPBP1-W表达受雌性向雄性性反转的影响而显著降低,但GPBP1-Z的表达不受性反转的影响.这一研究提示,鸡性染色体基因GPBP1在鸡胚的性腺和脾脏中表达量高,且其Z拷贝在性别间和各组织中存在剂量效应和转录后调控作用,而W拷贝可能在雌性的部分组织中作为Z拷贝的补偿以保证其生物学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三倍体雄性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生殖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35月龄的三倍体雄性虹鳟为试材,同期二倍体为对照,研究了性腺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组织结构、超微结构以及几种生殖激素含量的变化,以了解染色体多倍化对三倍体虹鳟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的影响,探讨多倍体虹鳟的生殖机制。结果表明,三倍体虹鳟精巢能够发育成熟,但较二倍体发育迟缓,成熟精子量少,精子结构正常、大小不一;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阶段,各级生精细胞结构与二倍体相同,但体积较大,发生过程中有大量坏死细胞存在,精子变态期尤为明显;败育的生殖细胞被支持细胞所吞噬;生殖激素仅呈现一个生殖周期变化,与二倍体变化趋势相同但滞后。三倍体雄性虹鳟的生精细胞能够完成减数分裂,滞育于精子细胞阶段,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不规则的联会,产生的精子绝大多数因含有多余的染色体片段成为非整倍体而败育,只有少数生精细胞能够正常发育成精子。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单株植物C-带技术”,对6x小簇麦与普通小麦的杂种F2和回交BC1 世代的染色体结构进行观察,研究了簇毛麦染色体在杂种后代中的传递行为.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杂种组合中,簇毛麦染色体通过雌配子的传递行为是随机的,并显著高于通过雄配子的概率,但在含有小麦亲本‘J-11'的杂种组合中情况不同,簇毛麦染色体在这个杂种组合中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率都是随机的.说明簇毛麦染色体的传递受杂种F1中小麦亲本的影响,推测在小麦亲本‘J-11'中可能存在一个影响簇毛麦染色体通过雄配子传递的基因.单个簇毛麦染色体的传递与6x小簇麦作为父本或母本有关.通过雌雄配子传递中,以4V 和7V染色体的传递频率最高,而3V的传递频率最低.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用6x小簇麦作为桥梁转移簇毛麦有利基因,创制杂种F1时,最好以普通小麦为父本,并且F3和BC1F2 是关键的选择世代.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单株植物C-带技术”,对6x小簇麦与普通小麦的杂种F2和回交BC1世代的染色体结构进行观察,研究了簇毛麦染色体在杂种后代中 的传递行为。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杂种组合中,簇毛麦染色体通过雌配子的传递行为是随机的,并显著高于通过雄配子的概率,但在含有小麦亲本‘J-11‘的杂种组合中情况不同,簇毛麦染色体在这个杂种组合中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率都是随机的。说明簇毛麦染色体的传递受杂种F1中小麦亲本的影响,推测在小麦亲本‘J-11‘中可能存在一个影响簇毛麦染色本通过雄配子传递的基因。单个簇毛麦染色体的传递与6x小簇麦作为父本或母本有关。通过雌雄配子传递中,以4V和7V染色体的传递频率最高,而3V的传递频率最低。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用6x小簇麦作为桥梁转移簇毛麦有利基因,创制杂种F1时,最好以普通小麦为父本,并且F3和BC1F2是关键的选择世代。  相似文献   

20.
以闽香鳢及其亲本乌鳢和斑鳢为材料,取头肾做3种鱼的染色体组型图,发现闽香鳢染色体数为45,是亲本配子染色体数之和;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闽香鳢的染色体组型公式为2n=3m 6sm 36st,t,臂数NF=54,个别染色体可分辩出其来源。研究表明,闽香鳢遗传了其父本、母本各一套的染色体(n),是斑鳢与乌鳢的杂交种;染色体数和闽香鳢1号特异染色体可做为闽香鳢的鉴定指标。随机取样发现子一代闽香鳢存在性腺发育Ⅲ期以上的雌性个体,而未发现有性腺成熟的雄性个体,可能存在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