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构建了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研究了感染后血液常规指标,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旨在为附红细胞体病跨种间感染机制研究以及免疫功能变化研究提供借鉴。研究采用分离纯化的猪附红细胞体为感染源,以尾静脉注射方式人工感染SPF小鼠,感染后通过血液压片镜检,PCR检测及透射电镜检测鉴定模型建立成功。同时检测对照组和试验组小鼠的血液常规指标变化,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和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变化,发现试验组小鼠红细胞总数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比容降低,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下降,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指标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猪附红细胞体小鼠感染模型,研究了感染后血液常规指标,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旨在为附红细胞体病跨种间感染机制研究以及免疫功能变化研究提供借鉴。研究采用分离纯化的猪附红细胞体为感染源,以尾静脉注射方式人工感染SPF小鼠,感染后通过血液压片镜检,PCR检测及透射电镜检测鉴定模型建立成功。同时检测对照组和试验组小鼠的血液常规指标变化,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和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变化,发现试验组小鼠红细胞总数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比容降低,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下降,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病家兔感染模型的免疫指标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家兔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的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样,以腹腔注射的方式人工感染家兔。模型建立后,通过血液压片镜检及PCR方法检测。感染家兔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T淋巴细胞百分率检测,并利用淋转实验等对家兔感染后的免疫指标进行监测。[结果]家兔感染附红细胞体后,RBC-C3b和RBC-IC花环率明显下降,外周血ANA;E+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差异不明显。[结论]猪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家兔后可引起家兔的细胞免疫,造成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人工感染的方法构建羊附红细胞体小鼠模型,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将注射地塞米松的昆明小鼠以腹腔注射方式人工感染羊附红细胞体,通过镜检、巢式PCR检测、临床症状观察、剖检及病理形态学观察对感染情况进行鉴定。[结果]羊附红细胞体小鼠模型已成功建立。[结论]可以用昆明小鼠建立羊附红细胞体实验动物模型,不仅有助于该病的诊断,而且为羊附红细胞体流行病学、致病力、免疫学以及有效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合适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21只体重(7±2.3)kg健康杂种犬(经连续5天肌注四环素10mg/kg体重和血液附红细胞体检查阴性后),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切脾组,Ⅱ组为切脾加免疫抑制剂注射组,Ⅲ组为对照组。各组大均腹腔注射附红细胞体病患犬抗凝血4ml(红细胞用红细胞体感染率94%,红细胞数3.8 ×10~6/mm~3),逐日采血进行血液学变化、生理指标以及临床病征等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后第 1天Ⅰ组和Ⅱ组红细胞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1.5%和2.1%,第6天Ⅰ、Ⅱ、Ⅲ组分别为81.3%、86.5%和75.2%;血象变化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嗜酸性白细胞、淋巴细胞下降;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上升的趋势;Ⅰ、Ⅱ组中出现贫血、黄疸、发热、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明显症状的发病犬分别为5只、7只,发病率分别为71%、100%,其中Ⅱ组病势最重,并死亡犬2只。两实验组发病犬其临床症状、血象变化、生理指标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均同自然发病患犬变化相似,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猪附红细胞体病免疫调节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猪附红细胞体病对仔猪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并筛选有效的免疫调节剂作为辅助治疗药物。【方法】选取20头40日龄个体质量相近、无附红细胞体感染的健康仔猪,随机分为5组,1~3组为试验组,4组为阳性对照组,5组为阴性对照组。1~4组人工接种附红细胞体菌血5 mL/头,5组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随后1~3试验组分别给予防风多糖溶液0.1 mL/kg、黄芪多糖注射液0.1 mL/kg和左旋咪唑注射液0.05 mL/kg,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各0.1 mL/kg,连用7 d,分别于第0,4,7,14天自猪前腔静脉采血,测定红细胞感染率、血清溶菌酶活力、淋巴细胞总数、血清总蛋白含量、血清球蛋白含量、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含量。【结果】阳性对照组、防风多糖组、左旋咪唑组和黄芪多糖组的红细胞感染率分别为62.75%,52.25%,51.25%和40.00%。仔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阳性对照组血清总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显著降低,IAP含量显著升高(P0.05),淋巴细胞总数略有下降,血清溶菌酶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黄芪多糖、左旋咪唑能显著提高感染仔猪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和溶菌酶活力(P0.05),3种免疫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感染仔猪的血清球蛋白含量(P0.05),降低IAP含量(P0.05)。【结论】3种免疫调节剂均能提高感染仔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其中以黄芪多糖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猪嗜血支原体也被称为猪附红细胞体,是寄生在猪血液内,主要存在于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及骨髓中而引起动物发病,发病仔猪主要以体温升高、发生贫血、黄疸及母猪流产等症状为特征。本实验研究以延边州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东方香猪为实验动物,通过注射地塞米松的方法降低其免疫力,然后以腹腔注射方式接种猪嗜血支原体,以建立嗜血支原体感染东方香猪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本文从发病特点、临床症状、病例剖检和实验室诊断介绍了一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和防控。  相似文献   

9.
猪附红细胞体感染SD大鼠模型的建立和免疫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SD大鼠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动物模型,并检测相关的免疫学指标。[方法]用猪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样,腹腔注射SD大鼠,通过光镜检测和PCR鉴定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并对SD大鼠进行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T淋巴细胞百分率检测及淋转试验的检测。[结果]SD大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CD35明显升高,BBC-C3b和RBC-IC花环率明显降低,外周血ANAT+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差异不明显。[结论]猪附红细胞体人工感染SD大鼠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并可引起SD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能感染猪、马、牛、羊、猫、兔、鸡和犬等多种动物,亦能感染人,但相互问有各自种属性。如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猪葡萄球菌感染BALB/c小鼠不同时间点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收集猪葡萄球菌感染BALB/c小鼠不同感染时段(24、48 h)的血清,采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技术检测32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显示,猪葡萄球菌感染小鼠后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发生了明显变化:与对照相比,感染后24 h,血清细胞因子中有5种细胞因子表达出现了显著性变化,其中表达升高2倍以上的细胞因子有4种(G-CSF、IL-6、KC、MCP-5);感染后48 h,血清细胞因子中共有4种细胞因子表达出现了显著性变化,其中表达升高2倍以上的细胞因子有3种(G-CSF、KC、MCP-5);感染24 h和48 h后IL-1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炎性细胞因子在猪葡萄球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细胞因子抗体芯片从血清中筛选猪葡萄球菌相关蛋白分子标记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从猪血中分离附红细胞体,提取其基因组DNA,用EcoRI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将酶切片段进行琼脂糖电泳,得到一个1.8 kb的DNA片段,根据DNA序列分析与GenBank已知基因比较和PCR方法确定该片段具有特异性,以该片段为模板进行PCR,并将其扩增产物与其它猪的其他细菌DNA扩增产物相比较,建立一种检测猪外周血中附红细胞体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并通过斑点杂交试验检测该产物特异性,通过临床应用检验该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扩增产物大小为782 bp,其序列与已知附红细胞体序列同源性为100%,斑点杂交试验证实该产物为附红细胞体特异性产物,将该方法应用于检测10头临床症状典型的感染猪和10头健康猪的血液,所有感染和隐性带菌猪的PCR检测结果为阳性,健康猪为阴性。猪外周血中附红细胞体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适用于检测无临床症状的隐性带菌动物。  相似文献   

13.
人工感染猪链球菌对小鼠肝脏药物代谢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猪链球菌感染对小鼠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2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个感染组,后者分别人工感染猪链球菌2型强毒力株HA9801和弱毒力株SS2-H,于感染不同时间测定小鼠体内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感染HA9801菌株的小鼠,细胞色素P450(CytP450)、细胞色素b5(Cytb5)、NADP-细胞色素C还原酶(NCCD)活性从第3日开始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降低,第10日时降至最低(NCCD于第5天时最低),第15日时活性有所增强,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活性从第5日开始极显著地降低(P<0.01),变化趋势与CytP450、Cytb5相似;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ND)活性虽有变化,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苯胺-4-羟化酶(AH)活性在第10日时开始极显著地下降(P<0.01),第15日时稍有上升。感染SS2-H的小鼠,CytP450、Cytb5的活性从第5日开始显著降低(P<0.05),第10日降至最低;NCCD、ERND和AH活性第10日时显著降低(P<0.05),而AND活性在感染期间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HA9801感染组与SS2-H感染组小鼠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H-S-T)活性从感染后第3日开始即显著(P<0.05)降低。HA9801感染组与SS2-H感染组比较,CytP450、Cytb5活性在感染前期均有极显著(第3日、第5日)差异(P<0.01),而在感染后期,差异不显著(P>0.05)。微粒体蛋白浓度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猪链球菌感染可调节小鼠肝脏药物代谢酶CytP450、Cytb5、NCCD、ERND、AH和GSH-S-T活性,故在感染期间选择药物进行治疗时,应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避免药物毒性反应产生,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4.
链球菌病猪治疗前后的血液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取健康杂种猪7头(37.1±2.9ks),人工复材猪链球菌病,探讨本病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动物血液成分的变化规律,每猪在皮下接种猪链球菌12.5亿(活菌数)后第5和10天,血液出现以出血性贫血、低血浆蛋白血症和高白细胞血症为特征的病理变化,且并发血沉速率和血小板数升高等反应,虽然发病过程中病猪血中的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但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明显减少,B-细胞明显增加,活细胞数显著减少,死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的这些变化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相关联,颇具特征,从接种后第9天起,连续6天、每天两次给动物静注磺胺二甲嘧啶+TMP,能明显改善患猪的血液学状况,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使动物得到康复。本研究对阐明机体、病原和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猪瘟病毒(CSFV)石门株囊膜蛋白E2基因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中构建成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BABE-puro-E2,该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与pVSVg质粒经磷酸钙共转染法将其转入293GP细胞中包装逆转录病毒假病毒。用包装的假病毒感染SP2/0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后进行流式细胞技术(FACS)分析,结果表明CSFVE2基因在SP2/0细胞膜上成功表达。将表达E2蛋白的SP2/0细胞腹腔免疫BALB/c小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成功诱导小鼠产生了抗E2蛋白的抗体。为下一步利用细胞免疫小鼠研制抗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造BALB/c小鼠背部银屑病样模型,探讨中成药银屑平丸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组、银屑平丸高、中、低剂量组,8只/组。给予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背部皮肤外涂咪喹莫特软膏连续8 d,1次/d,建立模型小鼠。末次给药后,观察小鼠背部皮肤进行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renty index,PASI)评分;检测血清中IL-17、IL-23水平;取背部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比较。结果(1)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PASI评分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评分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2)各组银屑病样小鼠外周血IL-17和IL-23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均与模型对照组外周血中含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3)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银屑平丸改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IL-17、IL-23,起到减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建新  张瑞华  徐明举  利凯  徐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20-12921,12935
[目的]确定分离的H9N2亚型猪流感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方法]利用此株猪流感病毒对SPF级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进行滴鼻感染,观察小鼠临床症状,感染后第2、6和14天分别剖杀小鼠,摘取各主要脏器后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感染小鼠出现精神不振、体重下降、引起以弥漫性肺泡损伤为主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论]该研究成功进行了H9N2猪流感病毒对BALB/c小鼠的感染,可以作为感染模型进行H9N2猪流感病毒的发病机制、疫苗评价、药物筛选等研究。  相似文献   

18.
牛蒡提取物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71-3172
将雄性BALB/C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和2.0、4.0、6.0 g/kg 3个牛蒡提取物剂量组。在给予受试物20 d后测定各组小鼠负重游泳的持续时间,10 min无负重游泳的血乳酸水平(静息值、即刻值、游泳后20 min值)及肝糖原含量的变化。结果2.0、4.0、6.0 g/kg剂量的牛蒡提取物能提高肝糖元的储备(p<0.05,p<0.01);4.0、6.0g/kg剂量组游泳时间长于空白对照组(p<0.05);4.0、6.0g/kg剂量组血乳酸降低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牛蒡提取物具有明显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中草药抗球散超微粉防治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的作用机制,将150只20日龄供试鸡随机均分为Ⅰ组(感染给中草药组)、Ⅱ组(感染不给药组)和Ⅲ组(不感染不给药组)。Ⅰ组、Ⅱ组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Ⅰ组于感染前1 d在饲料中添加1%的中草药抗球散超微粉,分别测定供试鸡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含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试验结束时测定脾脏和法氏囊指数。结果显示:与Ⅱ组相比,Ⅰ组的IgG、IgM、IgA抗体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IgG抗体水平于感染后13、17、21 d分别显著提高10.06%、14.78%、10.63%,IgM抗体水平于感染后13 d显著提高18.18%,IgA抗体水平于感染后17 d显著提高17.95%;Ⅰ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于感染后14、21 d分别显著提高7.20、6.20个百分点;试验结束时,Ⅰ组的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分别极显著提高46.72%和43.82%。以上结果表明,中草药抗球散超微粉能够促进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鸡免疫器官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流感病毒感染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及免疫稳态失衡,由此产生的细胞因子风暴(CS)是引起感染宿主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探究苦参碱对H9N2 AIV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调节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的特点及作用机制,可进一步完善中药抗病毒的理论依据,为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72只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0.1 mL无菌鸡胚尿囊液)、病毒组(0.1 mL 4×105PFU/mLH9N2 AIV)、金刚烷胺组(0.1 mL 4×105PFU/mLH9N2 AIV+100×10-6 99%金刚烷胺)、苦参碱高浓度治疗组(0.1 mL 4×105PFU/mLH9N2 AIV+40 mL·kg-1苦参碱)、中浓度治疗组(0.1 mL 4×105PFU/mLH9N2 AIV+20 mL·kg-1苦参碱)和低浓度治疗组(0.1 mL 4×105PFU/mLH9N2 AIV+10 mL·kg-1苦参碱),每组12只,含病毒鸡胚尿囊液滴鼻构建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灌服或饮水给药治疗连续5 d,试验共进行7 d,观察不同组小鼠的体重变化。在第1、3、5、7天分别取3只小鼠无菌采血并处死,取小鼠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中H9N2 NA、NLRP3 NLR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苦参碱治疗后H9N2感染小鼠肺组织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小鼠血清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10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病毒组相比,苦参碱高浓度治疗组病理组织学观察中H9N2 AIV感染小鼠肺部水肿的区域明显减少,红细胞渗出减少,炎性细胞数量减少,效果接近金刚烷胺组。7 d时苦参碱高浓度治疗组小鼠肺泡壁完好,肺泡之间分界清楚,肺组织内炎性细胞、浆细胞数量大量减少,与空白组无异;苦参碱中浓度治疗组肺组织少量出血,肺泡内无渗出液,肺泡间隔完好;苦参碱低浓度治疗组可见肺泡内红细胞渗出,大量浆细胞募集,肺泡之间出现融合现象。经过苦参碱和金刚烷胺治疗的各组小鼠肺组织中H9N2病毒基因表达量在3、5和7 d极显著降低(P<0.01)。经治疗3、5 d时,苦参碱高浓度治疗组和金刚烷胺组的NLRP3基因和蛋白表达量、TNF-α、IL-1β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7 d时,苦参碱高、中、低治疗组小鼠肺组织中NLRP3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5 d时苦参碱低浓度治疗组NLRP3蛋白、Caspase-1蛋白和中浓度组Caspase-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3 d、5 d时苦参碱中、低浓度治疗组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苦参碱中浓度治疗组IL-10表达量极显著降低。【结论】苦参碱可在体内抑制H9N2 AIV的表达,通过下调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相关蛋白,下调TNF-α、IL-1β和IL-10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有良好的抗病毒、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