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以纳他霉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生物防霉剂对葡萄白腐病菌、葡萄灰霉病菌、葡萄黑痘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该制剂对各病害菌的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29.67、35.79、32.08μg/ml,并用病原菌感染方法测定了制剂对贮运期葡萄的实物防治效果,纳他霉素浓度为200μg/ml的制剂各处理组不同时间的防效分别达80.18%、55.5%、65.17%,而1000μg/ml多菌灵对照防效仅19.82%、16.5%、21.72%,且均与多菌灵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离体活性测定结果,36%速杀菌对烟草赤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838μg/ml、0.505μg/ml。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其1500g/hm^2在药后7d、14d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分别在79%、74%以上,高于生产上普遍使用的同样稀释倍数菌核净的防效;1200g/hm^2对番茄灰霉病的病果、病叶防治效果分别达79%、75%以上,极显著高于多菌灵、国产速克灵的防效。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对甘蓝灰霉病具有良好防治作用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筛选抑菌作用显著的杀菌剂及组合,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明:25.5%啶菌噁唑EC、50%啶酰菌胺WG、50%咯菌腈WP、10%苯醚甲环唑WG和75%百菌清WP对甘蓝灰霉病菌毒力较高,EC50分别为0.1356、0.2137、1.1332、5.8642、6.0204μg/mL.啶菌噁唑+咯菌腈(1∶3)、啶菌噁唑+苯醚甲环唑(1∶1)、啶酰菌胺+咯菌腈(1∶3)和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1∶1)对甘蓝灰霉病菌毒力增效作用显著.田间试验表明,上述4个复配药剂对甘蓝灰霉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达86%以上,其中25.5%啶菌噁唑EC+50%咯菌腈WP的防效最高为95.32%.4个复配药剂可用于灰霉病的防治,实现农药的减量施用.  相似文献   

4.
杀菌剂啶菌恶唑对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啶菌恶唑是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生产的一种新型杀菌剂。经室内抑菌活性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菌恶唑对番茄灰霉病菌和叶霉病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和田间防效。EC50值分别为0.2055μg/ml和0.3509μg/ml;在200~400 g/hm2的处理剂量下,施药3次后,25%啶菌恶唑乳油对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的防效分别为85.58%~89.79%和83.87%~89.14%,均优于当地常用药剂的防效。苗期在2 g/L使用剂量下未见药害。  相似文献   

5.
采用温室试验方法,研究咯菌腈、啶酰菌胺、嘧霉胺、乙霉威.多菌灵、腐霉利和甲基硫菌灵6种杀菌剂对设施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以筛选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理想药剂。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50%啶酰菌胺(用量750g/hm2)、50%咯菌腈(用量750g/hm2)2个处理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显著,对病叶和病果的平均防效分别达79.16%、87.95%和77.20%、85.84%;40%嘧霉胺(用量1 550g/hm2)、60%乙霉威.多菌灵(用量1 800g/hm2)2个处理对番茄灰霉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病叶和病果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3.15%、66.71%和70.48%、62.65%;50%腐霉利(用量1 500g/hm2)、70%甲基硫菌灵(用量2 580g/hm2)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采用十字交叉法和喷雾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菌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多菌灵和氟硅唑对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其EC50分别为0.0429μg/m L和0.0507μg/m L;其次为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其EC50分别为0.1144μg/m L和0.1959μg/m L。采收前田间、贮藏期调查发现,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400 g/L氟硅唑乳油4000倍、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对苹果轮纹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苹果树安全。  相似文献   

7.
5种杀菌剂对黄瓜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啶菌恶唑、啶酰菌胺等5种杀菌剂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400 g/L嘧霉胺悬浮剂和500 g/L异菌脲悬浮剂防效较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菌落直径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melliae Massee)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山茶刺盘孢对嘧菌酯、咪鲜胺、多菌灵、三唑酮、苯醚甲环唑和甲基托布津高度敏感,其抑制中浓度(EC50)为0.092 4~2.163 3μg/m L;对百菌清和代森锰锌为中度敏感,其EC50分别为5.115 0μg/m L和11.331 5μg/m 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5%咪酰胺EW(375 g/hm2)的防效最高,达到91.32%;其次为25%嘧菌酯SC(150 g/hm2)和80%多菌灵WP(675 g/hm2),其防效分别达到86.63%和80.55%;80%甲基托布津WP(500 g/hm2)的防效最低,为63.45%。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筛选防治葡萄炭疽病的高效低毒新型复配药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防止与延缓抗药性产生.[方法]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及其复配制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田间试验评价了其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及5∶1、3∶1、1∶1、1∶3、1∶5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EC50(半最大效应浓度)值分别为1.038 8μg/ml、0.3583 μg/ml、0.612 9μg/ml、0.530 1μg/ml、0.2326 μg/ml、0.232 8μg/ml和0.329 6μg/ml;5种复配组合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1.29、1.33、2.29、1.84、1.22,其中以1∶1复配的组合增效作用最大.田间防效调查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药剂1 000倍液、2 000倍液、3 000倍液以及430 g/L戊唑醇悬浮剂5 000倍液、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对葡萄炭疽病防治效果分别为91.54%、90.80%、82.88%、76.43%、74.10%.[结论]因此,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复配防治葡萄炭疽病增效明显,其中以质量比1∶1混合后对葡萄炭疽病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果穗套袋前采用25%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1000~2 000倍液浸果防治葡萄炭疽病害防效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10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烯酰吗啉、嘧霉胺等10种杀菌剂对番茄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防效最高,EC50和EC90值分别为1.81μg/ml和10.63μg/ml,回归方程为Y=4.57272+1.66462X;其次是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和EC90值分别为2.70、2.54μg/ml和1.08×107、10708.95μg/ml,但两种药剂随着浓度的增加防效增加不显著,EC90的值都较高;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和70%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的防效相对较高,EC50低于10μg/ml,分别为6.09、8.75μg/ml,EC90分别为69.98、60.19μg/ml,回归方程分别为Y=4.05225+1.20831X和Y=3.55894+1.52997X。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病原菌菌丝也有抑制作用,各个处理菌丝扩展面积大,但菌丝生长稀薄,长势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