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鲜叶摊放处理对夏秋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夏秋绿茶鲜叶(单芽、一芽二三叶、单片及对夹叶)采用3种不同的鲜叶处理过程,对加工得到的毛茶进行感官审评比较,并采用顶空微萃取结合GC-MS对毛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3种处理的夏秋茶鲜叶加工而成的毛茶香气品质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处理后的单芽茶中酯类的数量及种类明显增多,形成具有强烈而令人愉快的花香;一芽二三叶毛茶的香气成分种类和数量都大大高于对照组;单片及对夹叶的毛茶经处理后,粗老味减弱,青气消失,花香显现。通过增加调温调湿摊放、摇青、晒青/摇青等处理过程,可以明显改善夏秋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2.
一、龙井茶的采摘 龙井茶采摘精细,级别不同,采摘标准也不同。从春茶开始,由茶芽萌发到新梢形成的不同时期,对鲜叶有不同的称呼。一般来说,高档茶(特一、特二、特三)应于清明前采摘,只采龙牙(单芽)和雀舌(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长度1.5-2.0cm);中档茶(1级、2级、3级茶)于谷雨前采摘,采下的鲜叶称旗枪(一芽一叶半开展)和糙旗枪(一芽一叶开展和一芽二叶初展,长度2.3-2.7cm);低档茶(4级茶以下)于谷雨后采摘,采下的鲜叶称象大(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长度2.8一3.5cm)。现…  相似文献   

3.
采摘标准是鲜叶采摘技术的核心,其受茶类、茶价、品种、季节、树型、立地、气候等因子的制约。一般红、绿茶类究竟要掌握什么样的采摘标准和留叶标准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稳产、高产、优质尚可进一步讨论。以前在研究或提到采摘标准时总是以一芽几叶或对夹几叶的性状或长度为依据(笔者认为,此种含义的采摘标准较粗放,因同是一芽几叶的芽叶,由于生育状态不同,其自然品质——嫩度差异可能是很大的,采摘标准的实质是芽叶的嫩度)而没有去研究芽叶在一芽几叶或对夹几叶性状标准前提下的重量规定量。因芽叶的自然品质——嫩度在很大  相似文献   

4.
采摘茶树在年生长周期中,新梢一般生育四次。每轮新梢从萌动展叶至出现对夹叶而趋于成熟的变化过程,人们按所采芽叶的老嫩程度分为不同的级别,我所把鲜叶分为五级。不同级别的鲜叶由于老嫩的差别,內含成分高低不一,所制成茶品质自然有所不同,就是同级的鲜叶,因茶季不同,芽叶的有效成分差別很大,成茶品质差距也很显著。本文对不同茶季原料的品质变化暂不进行探讨,仅对鲜叶的级  相似文献   

5.
(二)鲜叶产量1.幼青年期一芽二、三叶嫩梢产量定植后第2年(3龄)茶树打顶采,各轮均留一叶,采摘一芽二叶。4~8龄各轮均留一叶,采摘一芽二、三叶与嫩对夹叶。分轮分批统一标准采摘,比较鉴定的结果看出(表8),黄奇3~8龄六年平均亩产鲜叶261.7公斤,比对照种福鼎大白茶增产13%。  相似文献   

6.
随着茶叶市场开放,不少茶区的茶农由过去加工制作单一种茶逐步改为制作多种茶类,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增加经济收入。笔者为了探索同质鲜叶加工制作不同类型绿茶的经济效益,特地进行了同质鲜叶制作烘青和炒青茶比较试验,现将结果简介如下。一、试验设计与实施试验设计:取同一块茶园中的高档、中档、低档鲜叶分别加工制作烘青和炒青茶。高档鲜叶即为刚开园采摘的嫩叶,基本以一芽二、三叶为主。中档鲜叶是正值开采高峰期所采的鲜叶,一般以一芽三、四叶和嫩对夹叶为主。低档鲜叶是在立夏以后所采的鲜叶,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茶季的各个阶段,测定分析了正常芽叶、对夹叶的机械组分、叶、梗及整体芽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纤维素等的动态变化;分别制成绿茶和红碎茶,并分析其品质成分。探明优质茶的真正品质是鲜叶原料的自然品质与加工技术的结合,并以叶/梗比值表示鲜叶原料嫩度较为确切;对夹叶大量存在使鲜叶原料的自然品质降低而影响茶叶品质。优质茶原料生产须贯彻成套茶园培管技术,减少对夹叶发生,增加春茶期及夏茶前期这段时间内的正常芽叶。良种茶园亦应如此。  相似文献   

8.
龙井茶机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学文 《中国茶叶》2001,23(3):8-10
一、原料选择 选用适制龙井茶的品种,按标准采摘鲜叶.机制高档茶,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芽与叶的夹角小,芽长于叶,长度2.5~3.0cm;中档茶采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芽与叶长基本相等,长3.0~3.5cm;低档茶采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初展的鲜叶,叶长于芽,长度3.0~3.9cm.  相似文献   

9.
人们栽培茶树的目的,是采摘茶树的幼嫩芽叶,并且希望多采茶、采好茶。叶片是茶树的重要营养器官,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采摘鲜叶时,树上必需留养必要的新叶,这是保持茶树长期生长旺盛,长期丰产优质的必需条件。因此,采摘鲜叶必须“合理”。所谓“合理采摘”,就是要符合茶树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坚持采养结合的原则,根据树龄、生长势、茶类采摘标准  相似文献   

10.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富民政策不断深入,广大茶农渴望提高茶叶采制技术,生产优质茶,以为国创汇,对已增收。为此编写这一简要通俗、易学易记的“工夫红茶采制技术要领歌诀”以供茶区村民、乡镇企业从事茶叶工作者参考。一、鲜叶采摘与验收 1、鲜叶采摘采鲜叶,是收获,采养要结合;采蓄当,树势旺,年年高产量。标准采,嫩度匀,须认真执行;一芽尖,两三叶,采摘要  相似文献   

11.
鲜叶原料是制茶品质的基础,不同茶类对鲜叶原料有不同的要求。红碎茶的采摘标准,张博经、丁俊之同志的《提高红碎品质的途经和方法》一文中提出应以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初展为主,其余为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和单片叶。并且提供斯里兰卡红碎茶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占75%。笔者早年在广东工作期间,曾就红碎茶的采摘标准与品质效益的问题初步进行了探讨,现就有关资料整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名优茶审评     
张堂恒 《茶叶》1991,17(3):35-37,47
一、名茶概念 1.名茶品质要求 (1) 色、香、味、形有突出的特点。品质高于一般的特级茶,例如茉莉花茶名茶品质应高于特级茉莉花茶。 (2) 鲜叶采摘标准:①一芽或一芽一叶初展,②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③一芽二、三叶或对夹。根据各类名茶而定。 2.名茶种类  相似文献   

13.
董连源 《中国茶叶》1991,13(1):32-33
茶鲜叶是制茶的原料,鲜叶质量的好坏与采摘方法合理与否密切相关。我国在60年代前期,茶叶采摘上,各地一般都能做到依据茶类要求按照采摘标准适时开园,实行分期分批采摘,且用双手“提采”,采摘方法合理。绍兴县茶场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就是采取这种采摘方法,那时,采摘管理制度严密,春茶开采期大都在4月中旬,即当茶园内一芽二三叶新梢的比例达30%左右时便开园采摘,先是“跑马采”,  相似文献   

14.
都梁毛尖     
近年来,国营湖南武冈县茶叶示范场积极开发名、优、特、新产品,1988年试制的都梁毛尖已连续两年被评为省优名茶。该茶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细挺直,白毫满披,色泽翠绿,香气高长,滋味醇厚,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 1.鲜叶采摘选择晴天,露水少的时间开始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一叶。采摘时不准用  相似文献   

15.
茶树采摘是收获过程,又是栽培技术的末端,为了持续地获得优质高产的鲜叶,必须实施合理采摘。1新梢伸育规律:合理采摘是以新消伸育为基础的,了解其规律,才能采得较多鲜叶,并使茶树持续丰产。1.1新梢神育量:冬季低温,茶芽休眠,当春季温升至茶芽萌动起始温度时,细胞激活,内含物转化,如果此时水份充裕,芽萌动,从鳞片展开一鱼叶—3~5片真叶,完成一个生长过程,然后进人休止。当季长叶多少,受芽中叶原基已形成雏叶数支配。休止一段时间后,第二次生长开始,从1叶一3—5片真叶一休止。第二次生长在一次生长的顶端向上延伸展开,…  相似文献   

16.
浦江春毫     
浦江春毫是浦江县农业局茶叶科技人员在80年代创制并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荣誉证书的名牌产品,在以后的历次复评中,都获得“质量稳定,审定合格”证书。1999年经中国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理化、卫生等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并荣获’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证书。该茶外形紧卷披毫,细嫩翠绿,香高尚鲜,滋味鲜爽醇和,汤碧明亮,叶底嫩绿匀净。 1.鲜叶的采摘与管理 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芽长于叶,以叶片初展且向背卷曲为上,平展为次。不采紫色芽、虫害芽、对夹叶。要求提手采茶,严禁用指甲掐…  相似文献   

17.
栽培茶树的目的是为了采茶,采茶又为制茶提供嫩、鲜、匀、净的优质原料。采好茶,制好茶,好茶好价,质量又通过经济价值来体现。从生产实践研究分析,采摘与增产优质密切相关,对增加经济收入,扭亏增盈深有意义,值得探讨。一、优质鲜叶是制好茶的物质基础鲜叶中含有多种化学成份,如茶多酚  相似文献   

18.
乌龙茶鲜叶的生化特性,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前提,鲜叶内含生化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不同,所制的乌龙茶品质也有所差异。而鲜叶的生化组分因产地、土质、小气候、树龄,肥培管理采摘时间鲜叶老嫩等不同而异。在此,笔者结合这几年加工新工艺乌龙茶的体会,略谈几点看法。1鲜叶采摘标准乌龙茶必须采摘较为成熟的开面2—3叶茶树嫩梢为原料(接近中开面,即华安茶区所讲“中菜”),过于幼嫩或过于粗老的鲜叶难以加工出优质乌龙茶。生产实践证明,鲜叶是基础与关键,保持其鲜灵是关键的关键。如果鲜叶在离开母树后受损严重,就会加速其多酚类的氧化,晒青后不但…  相似文献   

19.
一年中的第二季度(4~6月)是茶叶生产上最重要的季节,这个季度的茶事主要有以下几项。 1.采舂、夏茶春茶是全年产量的大头,而且质优价高,采好春茶是确保全年丰产丰收的关键。所以应做好采茶劳力的组织及制茶机具及燃料的配备,适时开园,宜早不宜迟,对一些采摘名茶的茶园更应如此。采茶要因地、因树、因茶类制宜,按标准合理采摘。红绿茶区多以一芽二三叶及同等嫩度对夹叶为采摘标  相似文献   

20.
台湾包种茶的加工工艺及设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湾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极适于茶树的生长.据80年代中期统计,全省茶园面积24102公顷,产茶23860吨,所产的茶叶主要是半发酵茶的包种茶、铁观音等,其中包种茶最受台湾民众所喜爱,在全省年销10000余吨茶叶中,包种茶占了8000余吨,同时,包种茶也是旅居海外侨胞及各国人士赞赏的茶类.台湾生产包种茶最早的地区是台北市南港区(原台北县七星区),次为文山区,但茶叶品质以文山区最优.本大主要根据文山包种茶的有关资料,试对台湾包种茶的加工工艺及设备作一介绍.台湾包种茶初制常用的工艺为:鲜叶→日光萎凋(有日光晒青和热风萎调两种方式) 室内萎凋→杀青→揉捻→解块→干燥→焙火,现分述如下.1.鲜叶采摘加工包种茶的鲜叶,要求叶质柔软,叶肉肥厚,色呈淡绿,老嫩一致.以顶芽形成对夹后二三天在其下二三叶尚未硬化时采摘最理想,采时以茶梢长到五叶,采下一芽二三叶,留二叶最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