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培养纯化、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生长抑制试验、代谢抑制试验、人工感染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疑似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分离株SY2进行初步鉴定,参考国际已知支原体16S r RNA序列,选取共同保守性强的片段设计出1对引物,提取人工感染分离株SY2培养物的菌体DNA进行PCR扩增并克隆、测序。将该序列与NCBI中已知支原体序列比较,结果证明SY2株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标准株PG3同源性为99%,故确定疑似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分离株SY2为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  相似文献   

2.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从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山羊体内分离获得两株支原体Y1和Y2,通过病原分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HA、生长抑制试验和代谢抑制试验等试验,证实Y1和Y2的形态与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特性和血清学特性分别与模式株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和绵羊支原体Y98相接近;动物回归试验成功复制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剖解变化。结果表明Y1和Y2分别为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和绵羊支原体。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野毒株,采集陕西杨凌某羊场疑似患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山羊的鼻分泌物,进行PCR检测,病原分离培养,菌落形态观察,生化培养试验鉴定,PCR鉴定,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PCR检测鼻液分泌物呈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阳性;菌落呈现中心脐、边缘光滑、油煎蛋状样;能发酵葡萄糖、不水解精氨酸、不分解尿素、能还原四唑氮、膜斑试验阴性、可液化马血清、消化酪蛋白,对洋地黄皂苷敏感;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与GenBank中已收录的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基因同源性为99.8%;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山羊造成了严重的胸膜肺炎,具有致病性。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出1株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野毒株。  相似文献   

4.
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甘肃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甘肃某地羊场山羊发生以呼吸困难、咳嗽和胸膜肺炎为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经临床诊断为羊支原体性肺炎.用改良的Thiaucourt's培养基对病山羊的肺组织进行病原分离,成功分离到1株支原体M1601,经菌落形态观察、生化试验、PCR鉴定、以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进化树分析和动物致病性试验,证明该分离株属于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  相似文献   

5.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蒙古地区山羊病料中分离出疑似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血清学等方法初步鉴定为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参照已知山羊支原体ADI基因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电泳分析得到与文献报道相一致的大小为316 bp的条带,最终确定为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  相似文献   

6.
山羊支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对怀化市山羊疫病血清学调查时发现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阳性率为7.25%。为证实本病的存在,从1998年以来共采集山羊肺脏病理材料60份,分离出二株支原体,将分离株接种山羊气管后复制出本病。根据国际兽疫局的标准诊断方法以及分离物培养特性、显微镜观察、生长抑制试验、生化试验等,初步鉴定为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和绵羊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7.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PG3组织灭活苗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山羊发展的大敌,其病原为支原体(亦称霉形体Mycopiasma),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给养羊业造成极大的损失和威胁,对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免疫苗,目前国内只有中国农科院兰州兽科所定点生产,而该苗主要是预防绵羊肺炎支原体Y98引起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而对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引起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无预防作用,为保障我省养羊业的健康发展,2000年,我们利用在我省罗甸县分离培养鉴定的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贵州地方株进行了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组织灭活苗的研制,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苏中地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的免疫程序进行优化,提高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免疫效果,探明该地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常见支原体病原及免疫后仍出现病例的原因,试验从3个山羊场(M、T、Z羊场)选择体重在5 kg以上的羔羊827只,在不同日龄时进行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C87-1株)免疫,分别于首次免疫后第21,60,120,180,240天采集血样,通过正向微量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试验羊的免疫抗体水平,并通过正向微量间接血凝试验及PCR技术诊断、统计不同支原体病原引起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发病率。结果表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c)、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均为苏中地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且能单独或混合感染山羊。免疫后第120,180天的免疫合格率,每隔4个月接种1次的M羊场分别为85. 22%、91. 46%,每隔6个月接种1次的T羊场分别为83. 81%、77. 89%,每年只接种一次的Z羊场分别为83. 75%、76. 00%,说明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间隔4个月或6个月接种1次的免疫效果均优于每年只免疫1次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9.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羊支原体性肺炎,其病原体主要为国内流行的优势病原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c)和绵羊肺炎支原体(Mo)。Mo能够感染绵羊和山羊,而Mmc仅感染山羊,以3岁以下的山羊最易感染。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羊,通过飞沫-空气经呼吸道传播,且多发于早春、秋末和冬初时节,呈地方性流行。现将一起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与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贵州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经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病原分离培养,生化试验,生长抑制试验,代谢抑制试验,人工接种发病,间接血凝诊断,对贵州省习水县和罗甸县山羊群以呼吸道疾患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进行诊断,确诊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分离出的两株支原体均为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PG3,分别定名为贵习PG3/99和贵罗PG3/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