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银狐繁殖期血浆主要激素变化及其对繁殖功能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测定母银狐发情前期和发情期外周血浆雌二醇-17β[E2]、孕酮(P4)浓度以及公狐睾酮(T)浓度,并分析这些技术的变化及其对繁殖功能的调控.结果表明,银狐初配前2~3d,E2浓度达峰值(240.85±39.98)pg/mL,在母狐接受跨时E2浓度降至(146.95±38.21)pg/mL,而在发情前期和发情期,其孕酮浓度范围是0.91~77.43ng/mL,峰值是(54.77±23.66)ng/mL,在雌二酮峰值时,孕酮浓度为(28.57±21.21)ng/mL,配种时,P4浓度(33.12±22.56)ng/mL,初配后4d(排卵结束),P4达(48.28±34.84)ng/mL.公狐配种期,T浓度范围(127.2±444.4)pg/mL,,峰值是(341.2±103.2)pg/mL.  相似文献   

2.
东北梅花鹿发情期血浆中LH,雌二醇含量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5头发情期东北梅花鹿血浆中促黄体素(LH)和17β-雌二醇的含量。所得结果:LH在发情前(0.288~0.321ng/ml血浆)与发情后(0.364~0.841ng/ml血浆)都处于低稳水平(P>0.05),但发情时出现非常显著的高峰(2.742ng/ml)(P<0.01);雌二醇在整个发情前后没有出现显著的高峰(P>0.05),仅在发情前约24小时发现一小峰(16.4±4.4pg/ml血浆),发情后12小时发现一小峰(24.9±6.1pg/ml血浆)。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发情期血浆LH、雌二醇含量的时相变化与其他已研究过的鹿种及一些反刍家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放射免疫法测定枫泾(FJ)和长白(L)青年母猪(各4头)首次发情周期内外周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17β-雌二醇(E_2)、孕酮(P_4)、和睾酮(T)的含量。测定结果,初情期开始日龄FJ猪平均为104.3±11.50天,L猪为235.0±1.95天。两猪种首次发情周期内外周血清中同种生殖激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首次情期内,FJ和L猪的FSH平均含量分别波动在28.6±8.6~49.4±6.0ng/ml和16.8±2.5~38.9±0ng/ml之间;FSH总平均含量FJ猪组(37.8±2.7)显著高于L猪(27.0±3.1ng/ml)P<0.05;FJ猪发情0~2小时的FSH平均含量(34.4±2.1ng/ml)极显著地高于L猪(22.2±1.7ng/ml)P<0.001。排卵前LH峰均值FJ猪组(5.31±0.75ng/ml)显著高于L猪组(1.83±0.75ng/ml)P<0.05。发情当天(0天)E_2达峰值,FJ和L猪组分别是30.5±3.9和20.4±5.3pg/ml,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FJ和L猪组各自的P_4(ng/ml)和T(pg/ml)分泌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γ_F=0.71,P<0.05,γ_L=0.95,P<0.01。LH、FSH的含量高很可能是FJ猪高排卵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双峰驼精液诱导排卵的机制,本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双峰母驼人工输精诱导排卵前后外周血浆促黄体素(LH)孕酮(P)和17β一雌二醇(E_2)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母驼在卵泡发育周期中,LH的基础水平为2.7±1.2ng/ml。输精后4小时LH达到高峰,峰值为6.9±1.0ng/ml,约为基础水平的2.6倍。输精后30~48小时内排卵。在卵泡自然萎缩前一天也出现一个LH小峰(5.3±2.5ng/ml)。 在卵泡发育周期中,血浆孕酮处于低水平(0.36±0.28ng/ml)。诱导排卵后第3天增加到1.73±0.74ng/ml,第8天可达2.40±0.86ng/ml。血浆雌二醇在卵泡发育周期中平均为26.8±9.0Pg/ml,到卵泡成熟时可达30.8±5.1pg/ml,排卵后立即下降到19.0±4.1Pg/ml。但在排卵后3天又上升到29.8±6.5Pg/ml,在其它家畜中未见这种情况。 实验中设置7种对照组,证明双峰驼的排卵仅仅是由具有生殖能力的公驼精液诱导产生的,表明在这样的精液中可能存在着与排卵有密切关系的诱导排卵因子。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分2大项进行。第1项研究激光照射对不孕奶牛内啡肽含量和发情的影响,第2项研究激光照射对不孕奶牛cAPM、cGMP含量及淋转值的影响。 ①选因患子宫炎或卵巢静止而不孕的黑白花奶牛34头,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4头)用氦氖激光照射交巢穴,7天为一疗程,间歇7天再照第2个疗程。对照组(10头)不用激光照射。RIA法分析牛血浆β-内啡肽含量。结果发现,试验组病牛(n=24)血浆β-内啡肽含量由照射前的112.864±58.947pg/ml升高到第1疗程后的175.634±104.310pg/ml(P<0.05),间歇1周后为237.627±153.136pg/ml(P<0.01)。第2疗程后为193.448±104·378pg/ml(P<0.05)。激光照射后3次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测定值。对照组4次测定结果分别为:103.787±28.360,103.673±32.283,116.594±39.528,118.517±36.933pg/ml。同时观察到试验组发情牛头数为21头,发情率为87.5%,对照组发情3头,发情率30%,两组间差异极显著。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照射穴位可使病牛内啡肽含量增多,并参与调节生殖机能。 ②用氦氖激光照射交巢穴治疗不孕奶牛16头,对照组10头,激光照射方法基本同前述。在每个疗程前后1天,第2疗程后10天经颈静脉采血,用全血培养~3HTdR掺入法,蛋白结合法及RIA法,分析淋转刺激指数、血浆cAMP、cGMP含量变化。测得淋转  相似文献   

6.
选择表现抱窝行为的母鹅7只,通过RIA方法测定了母鹅在抱窝期间PRL(催乳素)、P(孕酮)和17β—E2(雌二醇)水平的变化。抱窝伊始P、17β—E2含量分别为3.28±0.27ng/ml、71.74±6.45pg/ml。抱窝第11天17β—E2水平降至49.07±8.48pg/ml(P>0.05),而P水平略有升高直至第18天才出现显著下降(1.864±0.12ng/ml)。雏鹅孵出后P、17β-E2水平分别回升至2.71±0.29ng/ml(P>0.05)、142.86±19.00pg/ml(P<0.01)。休产期间P、17β—E2水平均表现一定程度的降低。血浆中PRL水平第一天为214.24±19.73uU/ml。以后呈缓慢上升趋势,抱窝第25天达到高峰395.89±29.75uU/ml(P<0.01),雏鹅孵出后PRL下降至276.32±16.10uU/ml(P<0.05),抱窝结束后PRL水平进一步降低,休产期间PRL降至最低点55.94±15.35uU/ml(P<0.01)。研究表明:PRL可以诱导以及维持母鹅表现抱窝行为,并可抑制卵巢性腺激素的生成与释放。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首次对关中驴公驴(n=13)血浆睾酮(T)、17β—雌二醇(17β—E_2)和皮质醇(F)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T水平的变化与光照时数和温度正相关(r=0.67,P<0.05和r=0.61,P<0.05),繁殖季节(3—9月)平均水平(2.18±0.27ng/ml)极显著地高于非繁殖季节(10—2月,1.50±0.18ng/ml,P<0.001)。T水平的季节性变化与公驴全年性活动的变化和精液品质的改善基本一致。6月份高温能抑制公驴T的分泌,情期受胎率下降。17β—E_2水平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与T不同,4—9月平均水平(25.43±12.08pg/ml)显著高于10—3月(10.56±2.76pg/ml,P<0.05)。全年17β—E_2水平与温度正相关(r=0.59,P<0.05)。T/17β—E_2比值在一定范围的变化是调节公驴生殖功能的重要因素。F平均水平无明显季节性变化,但与T水平呈正相关(r=0.62,P<0.05)。  相似文献   

8.
74只山羊,分成六组,在发情周期的8~15天(发情当天为0天)肌注不同剂量的前列腺素类似物(15甲基PGF2α),其中4、5和6组在注射PGF2α时及其后22小时,每2小时采血一次,22小时后直至发情每12小时采血一次。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孕酮浓度。同时观察记录发情间隔时间。结果表明:(1)PGF2α注射后2小时,血浆孕酮即明显下降;4小时,三组分别由注射时的3.4922±0.2561、2.7808±0.9405和4.1897±0.8953 ng/ml,下降到1.3840±0.2410、0.8259±0.1580和1.0523±0.1358ng/ml。(2)间隔12小时,重复注射PGF2α对血浆孕酮水平无明显影响。(3)PGF2α注射后,1~6组羊发情间隔时间分别为34.67±3.86、39.20±6.05、57.86±4.76、47.50±3.57、56.00±6.71和41.20±5.79小时。PGF2α一次注射组,发情间隔时间随处理剂量的增加而延长(r=0.59,P<0.05)。  相似文献   

9.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6只西农莎能奶山羊发情周期中的乳汁孕酮水平。发情期(0~1天,发情=0天)的孕酮水平最低(0.83±0.28ng/ml),发情第5天后不断上升,分别于第11、15、17天达峰值(23.4、34.2、15.9、32.2、12.6和20.5ng/ml),此后又逐渐下降,发情前1天降至4ng/ml。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水牛发情周期血清和唾液中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浓度变化规律、水牛唾液结晶与卵泡发育变化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水牛发情规律、指导生产提供依据。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发情母水牛血清和唾液中E_2和P_4的浓度变化,并对血清和唾液的激素变化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牛血清和唾液中的E_2和P_4呈波动性变化。发情前期,唾液中P_4浓度一直维持在6.50~7.10 ng/mL,发情第13天达到11.09 ng/mL,随后快速下降。唾液中E_2浓度在发情第3~5天出现一个峰值178.53 pg/mL,在第14~17天唾液中E_2浓度显著升高,出现第二个峰值179.10 pg/mL。母水牛唾液中E_2和P_4浓度的变化趋势与其在血清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显著相关(P<0.05);唾液中E_2与P_4浓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水牛发情当天唾液结晶呈现明显的蕨类作物形状且分维值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水牛发情周期唾液结晶图形的变化与卵巢卵泡发育基本同步,可作为监测水牛发情及预测排卵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小尾寒羊高繁殖力和常年发情内分泌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本研究对5只小尾寒羊成年母羊以及相同条件下的5只细毛羊成年母羊用导管法采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FSH和LH浓度.试情公羊爬跨法鉴定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具有显著的非季节性发情特性.小尾寒羊各月份、4个季节和全年的血浆FSH和LH浓度均极显著高于(P<0.0001)低繁殖力和季节性发情的细毛羊.小尾寒羊发情期血浆FSH和LH的基础浓度、峰值、谷值、排卵前峰值均显著高于(P<0.05~P<0.0001)细毛羊的.发情期间小尾寒羊和细毛羊FSH分泌呈现2个明显的峰,第一个峰与排卵前LH峰并存,第二个FSH峰出现在发情后1d.小尾寒羊FSH二次峰均值极显著高于(P<0.01)细毛羊的.本研究结果提示FSH和LH基因可作为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候选基因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试验对水牛发情周期血清和唾液中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浓度变化规律、水牛唾液结晶与卵泡发育变化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水牛发情规律、指导生产提供依据。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发情母水牛血清和唾液中E_2和P_4的浓度变化,并对血清和唾液的激素变化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牛血清和唾液中的E_2和P_4呈波动性变化。发情前期,唾液中P_4浓度一直维持在6.50~7.10 ng/mL,发情第13天达到11.09 ng/mL,随后快速下降。唾液中E_2浓度在发情第3~5天出现一个峰值178.53 pg/mL,在第14~17天唾液中E_2浓度显著升高,出现第二个峰值179.10 pg/mL。母水牛唾液中E_2和P_4浓度的变化趋势与其在血清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显著相关(P0.05);唾液中E_2与P_4浓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水牛发情当天唾液结晶呈现明显的蕨类作物形状且分维值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水牛发情周期唾液结晶图形的变化与卵巢卵泡发育基本同步,可作为监测水牛发情及预测排卵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产后乏情期卵泡的生长卵泡在产后第一周后生长明显加快,在首次发情前5周内就出现大的有腔卵泡,(>10mm)。因此产后乏情期间存在大的有腔卵泡,只是出现后没有立即排卵。但在此之前 GnRH和雌二醇的激发剂量能引起正常促性腺激素峰。可能是大卵泡产生的雌二醇浓度(10~15pg/ml 血)的生理性上升,不足以激起排卵前的促性腺激素峰。Dufour 等(1985)用显微镜观察采集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首次测定了5只雌性成年狸獭发情周期中外周血浆17β-雌二醇(E_2)和孕酮(P_4)的含量。结果表明,在母狸发情盛期17β-E_2达峰值62.19pg/ml,以后开始下降,并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到下一个发情周期的发情期就又开始上升。而P_4含量在发悄盛期最低2.48ng/ml,到18天左右峰值达6.26ng/ml,到第二个发情周期前,又迅速下降。二者的这种变化规律与该动物发情周期的表现规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以长白猪为对照,测定了姜曲海母猪发情周期血浆中雌二醇和孕酮及其子宫受体含量。发现发情期血浆雌二醇的峰值为58.3±3.9pg/ml,与长白猪比差异不显著。间情期孕酮的最高水平和平均水平均比长白猪高(23.25±1.36对14.28±1.42ng/ml和18.56±1.42对11.76±0.57ng/ml,P<0.01)。发情期和间情期的细胞质雌二醇受体(CER)分别为 410±30.3和367±14.2fmol/mgDNA,其kd值分别为4.8±0.65和4.0±0.8nmol;细胞核雌二醇受体(NER)分别为1390±195.3和620±28.9fmol/mgDNA,其kd值为6.6±2.1和4.4±1.3nmol;细胞质孕酮受体(CPR)分别为364±56.0和147±46.0 fmol/mgDNA;细胞核孕酮受体(NPR)分别为337±51.8和184±67.0fmol/mgDNA。发情期和间情期子宫NER含量较长白猪高(P<0.05),说明此时姜曲海母猪子宫对雌二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1998~1999年测定了中国美利奴军垦型细毛羊正常繁殖周期中血清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力与孕酮(P4)浓度,并探讨了它们与发情排卵的关系.结果表明,母羊在休情期的NAG活力为26.98U/L±1.65U/L,P4平均含量小于0.1ng/ml.发情排卵当天(0天)NAD活力为51.12U/L±5.43U/L,P4平均含量为0.236ng/ml±0.07ng/ml.发情后1天(+1天)NAG活力为38.35U/L±3.78U/L,P4平均含量为5.256ng/ml.经t检验,0天和+1天的NAG活力和P4含量差异十分显著(P<0.01).提示NAG活力变化可以作为简便、快速预测母羊发情排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乳牛分娩前后血浆类固醇激素浓度变化与胎膜滞留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76头乳牛[其中胎膜滞留(RFM)牛25头,正常(NRFM)牛51头]分娩前后血浆类固醇激素的浓度。结果表明,产前一个月内RFM牛血浆孕酮(P_4)浓度长期显著低于NRFM牛(P<0.05或0.01),并于产前20、9天突然显著下降(P<0.05或0.01)。血浆雌二醇(E_2β)浓度,RFM牛于产前14、3天突然显著升高并显著高于NRFM牛(P<0.05或0.01),而产前9~6天显著低于NRFM牛。血浆睾酮(T)浓度,RFM牛于产前20、6天突然显著升高并显著高于NRFM牛(P<0.05或0.01);产后1天仍为高水平(P<0.05)。血浆皮质醇(F)浓度,RFM与NRFM牛分娩前后无甚差异。产前6天时血浆P_4与E_2β浓度表明,RFM只出现在P_4<3.5ng/ml,同时E_2β<180pg/ml的牛。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描记奶牛子宫内压的体内微型压力传感器法,为对子宫进行生理、病理及药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实用手段。 本实验利用压力传感器法描记了16头母牛产后4小时和24小时的子宫内压并同时测定了血浆17β-雌二醇和孕酮的水平,其中胎衣正常排出7头(NRFM),胎衣不下9头(RFM)。结果如下:产后4小时NRFM和RFM牛子宫活动单位(平均收缩压×10分钟收缩次数)分别为183.19±19.15和37.12±16.79(P<0.01);产后24小时子宫活动单位NRFM牛为32.75±4.5,RFM牛为31.65±6.33(P>0.05),此时静注30单位催产素后子宫活动单位分别增加17.4和5.5倍(P<0.01)。NRFM牛产后4和24小时血浆17β-雌二醇水平为99.96±42.69和27.16±10.92pg/ml,RFM牛为188.06±63.85和106.93±72.28pg/ml(P<0.01);产后4和24小时血浆孕酮水平NRFM牛为2.0802±0.4072和1.9815±0.4312ng/ml,RFM牛分别为1.9635±0.6208和1.8734±0.6017ng/ml(P>0.05)。  相似文献   

19.
在本实验里选用了有卵巢疾病的9匹马和6头驴,按每百公斤体重投药75克,隔日一剂,连服五剂为一疗程,无效者再服药一疗程。在服药期间每2—4日作一次直肠检查,同时采血作雌二醇放射免疫测定。初步实验结果表明,15例受试马驴服药后,其中14例的卵巢功能有显著改变,滤泡开始发育,最终出现发情和排卵。血中雌二醇测定结果表明,服药后其激素水平逐渐上升,在排卵前24—48小时达到高峰。其峰值变动范围,马为8.6—29.1pg/ml(平均16.4±3pg/ml),驴为4.3—53.2pg/ml(平均21.49±9.00pg/ml)。初步实验证明,羊红膻有类似于促性腺激素的功能。其作用途径是否经过垂体作用于卵巢还不清楚,需进一步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20.
口服半胱胺对绵羊血浆中生长抑素和几种代谢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4头体重为40kg左右的成年湖羊,自身前后对照.实验期以60mg/kg*BW的量一次口服经保护的半胱胺(CS).于口服CS前和口服后的第1、3、5、7d通过颈静脉插管间隔15min连续采取3h血样,经放射免疫测定得出血浆生长抑素对照期水平为194.19±19.08pg/ml,处理后第1、3、5d分别下降了26.20%(P<0.05)、21.27%(P<0.05)和31.56%(P<0.01),第7d回升,但仍低于对照水平;甲状腺激素在口服CS后明显升高,T3口服前为0.87±0.12ng/ml,口服后第1、3d分别升高48.28%(P<0.01)和42.53%(P<0.01);T4则由对照期的28.59±1.74ng/ml到口服后第1、3、5d分别升高了30.19%(P<0.05)、31.13%(P<0.05)和63.30%(P<0.05);促甲状腺激素在口服后第3d较对照期升高65.34%(5.01±1.17μIU/mlvs.3.03±0.97μIU/ml,P<0.01);胰岛素水平在口服后各天均较对照期极显著升高(P<0.01).结果表明成年湖羊口服CS后,CS虽可能受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但与单胃动物一样,血浆中的生长抑素水平明显降低,T3、T4、促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的水平升高,从而有利于动物的生长及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