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 云南垦区五十年代后期大面积发展咖啡,曾遭咖啡旋皮天牛严重为害。根据当时在西双版纳地区的调查,一九五七年:两年生的咖啡树平均被害率为16.3%,三年生咖啡树平均被害率为25.9%;一九五八年:两年生咖啡树平均被害率为13.0%;三年生的咖啡树平均被害率为68.3%,个别虫害特别严重的地块,咖啡树被害率达到100%。咖啡树一经受害,严重的当年  相似文献   

2.
<正>咖啡旋皮天牛[DihammusCeruinus(Hope)]是云南垦区咖啡园的重要害虫。它对咖啡树的为害,主要在它的幼虫旋蛀咖啡树茎部的皮层,使咖啡树受害后,严重的秋末冬初即慢慢枯死,轻者叶黄枝枯,生势衰弱,翌年不能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咖啡旋皮天牛的防治问题,决定着云南垦区咖啡种植业成功或失败的一个重要关键。希望有关生产单位注  相似文献   

3.
<正>咖啡叶锈病(Hemileia vastatrixBet Br)是咖啡树的主要病害,它主要为害叶片,各龄咖啡树均可感染,受害严重的因落叶过多,营养枯竭而导致死亡;如结实期感染,可使收获量损失35%。早在1878年前后由于咖啡叶锈病的大流行造成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尼和阿拉伯咖啡种植业全军覆没,迫使锡兰咖啡园改种橡胶、茶叶,印尼改种品质较差的中粒种咖啡。从此以后引起了种植者对抗锈品种选  相似文献   

4.
1999年 12月 2 3~ 2 8日的持续霜降天气 ,使思茅地区 10 0 0 0hm2 咖啡遭受严重寒害 ,受灾面积达92 2 2hm2 ,成灾面积 82 2 2hm2 ,绝收面积 6140hm2 ,直接经济损失 32 547 96万元。近八成咖啡树受害程度达到四至五级 ,严重受害的绝大部分经过及时处理 ,采取补救措施 ,可以迅速恢复生机 ,重新培养主干枝 ,恢复投产。由于地形、地貌、大气降温类型的多样性和树体的差异 ,咖啡树受害也呈多样性 ,咖啡寒害树的处理应视受害情况而定 ,具体措施如下 :1 及时切干修剪此项措施在 2~ 3月中旬实施为宜。1 1 轻度受害树 (一、二级 )将干枯…  相似文献   

5.
对小粒种咖啡寒害树采用不同截干复壮处理试验结果:截干时间对处理后的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3月末截干处理比1月、2月处理的产量高,但不同截干时间、高度、涂封材料对咖啡树株高、茎粗、分枝对数、冠幅等的生长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正> 一、栽培简况 潞江坝和德宏州是我省小粒种咖啡的主产区。早在1914年,德宏州瑞丽县弄贤寨就开始引种小粒种咖啡,盈江县、遮放坝亦相继引进零星种植,6—14龄咖啡树曾获得株产16—20斤干豆的高产量。解放后,芒市等地也开始发展,尤以1956年后种植面积较大。潞江坝的潞江农场1956年  相似文献   

7.
<正> 怒江坝平均年雨量715.4毫米,多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85%,年蒸发量2,152.2毫米;旱季长,影响咖啡生长和开花结果。1983年2月3日在1982年春定植的一龄小粒种咖啡园地进行蔗叶地面覆盖试验,2次重复,加对照共4个小区,每小区48株咖啡树,面积76.8平方米。试区土壤  相似文献   

8.
<正> 咖啡叶锈病是咖啡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受害植株严重落叶,导致营养枯竭而死亡。如结果期感病,可使产量损失20—30%。潞江坝于1957年引种咖啡,1978年后大面积种植,现面积近8,000亩。历年来咖啡锈病零星分布,在海拔较高的老水井(1,038米)、香树队(954米)和上江八罗田(1,300米左右)常年有锈病孢子,但未发生过大面积流行。1978年以来随种植面积增大,种植密度也增大(416株/  相似文献   

9.
运用叶绿素仪(SPAD-502)在云南保山、德宏、临沧和普洱等4个主要咖啡产区进行叶绿素测定,并与当地气候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保山和临沧SPAD值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区域SPAD值均有极为显著的差异(P0.01),SPAD值最高为普洱(70.55),最低为德宏(60.77),云南地区SPAD值与气候因子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本研究为叶绿素仪(SPAD-502)在咖啡树上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 大约公元前900年,一位阿拉伯医生Rhazes第一次在文献中提到咖啡。最初,咖啡是一种食物,继而用于酿酒、入药,用作饮料可追溯到700年前。如今它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兴奋刺激饮料之一。咖啡是由一种属于茜草科的热带植物的成熟果加工制作而成的。咖啡树的主要品种有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中粒种咖啡(C.robusta)和大粒种咖啡(C.liberica),而小粒种咖啡是主要栽培种。咖啡炒制加工过程概述如图1。  相似文献   

11.
这些年,爸爸老了,越来越像个孩子。他对妈妈的依赖更多一些,出门总需要妈妈的陪伴,一刻没见到妈妈,便四处寻找,焦虑不安。仿佛,妈妈只有在他的视线范围内活动,他才心安。妈妈如同他的空气,没有这空气的存在,他便有了窒息的感觉。爸爸比妈妈大十岁。年轻的时候,十岁的差距没有现在这样明显。那时候,爸爸更独立一些,是  相似文献   

12.
游八卦山     
唐玉姬 《中国林业》2013,(10):59-59
“五一”节日期间,应朋友之邀,到八卦山一游。怡人仙道八卦山。“八卦山”因其地形地貌形似“八卦图”而得其名。置身“八卦山”。一股浓烈的绿的芬芳扑面、迎怀。绿意葱茏。气息清新。给你强烈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绿。她绿得彻底,绿得妖娆,绿得芬芳,绿得灿然,绿得自在,绿得饱满。绿得甘冽。看。那绿色的树林,让人充满想像,那象征着生命的绿色。绝对是最舒服的颜色。那芙丽的树林不是用来漫步游荡的,而是用来让人抬头现望、欣赏的,欣赏树叶与阳光的完芙结合。阳光在叶的缝隙里轻轻地射进来,像一位绅士,永远都是那么礼貌和有风度。阳光照得叶子闪闪发光。就像没有瑕疵的玉石。晶莹、玲珑。它们拥有淡淡的百合花的味道,清新脱俗.用自己的肢体去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纳凉小记     
儿时纳凉,很简单,却有趣。回想中,洋溢出一份甜蜜的温馨。那个时侯,农村穷,人淳朴。房屋大多是草坯房,旧房居多,给人一种遥远的古朴情味。夏日里,天气闷热,厚墙的老房子里,通风不好,就变得格外热。家里又没有电  相似文献   

14.
它的命运是清苦的,没有高贵的花盆,缺少滋养生命的水分和养料。不曾有人欣赏,然而,又默默的绽放,给人以芳香。所以,在花的世界里,它是最美的那一株。前年的冬天,伴随着飘零的雪花,妻子破门而入,怀揣一株枯萎的花。这株花,也许它饥渴无比,也许它寒冷  相似文献   

15.
豆豉     
正清明前后,栽瓜种豆。这里的豆,主要还是指大豆。黑色的叫黑豆,黄色的叫黄豆,绿色的叫绿豆,诸如此类。要说营养成分、保健价值,按照颜色越深越有营养的说法,黑豆最好,与此类似的还有黑芝麻、黑米、黑木耳等。不过要说种植面积,还是以黄豆为最。黄豆清明下种,播种后就不用管了,植株根部自带根瘤菌,可以制造氮肥输送给茎秆,因此种黄豆特别省心。中秋前后即可收获黄豆,它跟水稻的生长周期差不多。这时的黄豆植株,长满了黄豆荚,豆荚  相似文献   

16.
功夫茶艺     
"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茶"是我平素的习惯,可来到云南,当地的朋友却对我的习惯提出"质疑"。戒烟少酒,对身体有益,这是人人都清楚的道理。可不喝茶,在茶文化盛行的今天,断然说不过去。最终,随着时日渐长,在朋友和家人的规劝下,我还是慢慢地学会了品茗,悟出了所谓的"茶道"。原来,茶道是中国民俗的精英,更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的根。几日前,到战友育水开的茶室里小聚,在聆听了这位从部队退伍到地方创业的商界精英对茶的一番"高论"后,我更对茶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他的谈话中,我知道了今天的茶艺,已从怡情养性的雏形,逐渐推广为大众化的品饮习俗。育水来自于铁观音茶产地福建安溪。在他的茶室里,一边品着香醇的茶,一边听他说起了有关茶的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17.
我站在山坡上,送你一片绿荫。这是一则短信,是在去年夏天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在绿荫间劳作着的时候,给一位用短信向我诉说城市炎热的友人的回复。之后,我灵机一动,将这两句话印在名片上,作为赠言。是的,我实实在在地想把我的绿荫,分赠给许许多多在夏天难捱炎热的我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们。眼前,春至二月,满坡的梨花竞相绽放。在离此遥远的中国北方,二月的地面还积着冰雪,可我的果园却已春深似海。有风吹来,开满梨花的树枝摇动成波浪的样子,我总能听到那漫山遍野的欢呼,春风总是多情的。云南多山,因此,一片绿荫是不足为奇的。  相似文献   

18.
在松林里漫步,行走到大山深处的时候,身前身后都是翠绿的树木,把我围得严严实实,进退都显得有些困难。不过,它们绝对没有任何恶意,只是单纯的想呈现它们存在的姿态而已。它们就好似城市里的高楼,又似散步于天空的密集鸟群。在松林里漫步,心情是舒畅的。树叶会随风摇曳,激起阵阵松涛,如同波光闪动的湖面,如此柔软、翠绿,而且阴凉。我想,进入这样  相似文献   

19.
四月,缤纷的风景如约而至当一缕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大地铺满金黄。阳光抖着灿烂,空气格外清新,踏青赏花的季节,人们纷纷走到郊外,对着天空大喊一声:四月来了。春天的脚步加快,四月亮澈明丽。抬头仰望蓝天白云,蔚蓝的天空会让人的心灵倍感纯洁。闲云舒卷,天阔云淡,心情也淡泊宁静。  相似文献   

20.
竹叶茶     
那年春天,去乡下一家餐馆就餐。餐馆设在一处果园里,竹篱棚户,果树满园。窗外桃花正开得红艳,一些不知名的鸟儿,在树上跳跃着,啄来啄去,满园春色,沸沸扬扬地喧腾开来。隔窗而望,心快神怡。坐定,服务员送上一壶茶。白瓷的茶壶,白瓷的茶碗,洁净的很,春光,仿佛从上面莹莹地溢着。茶水倒入茶碗中,澄绿中渗着一份淡淡的黄,绝然没有浑浊感,色彩极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