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供N水平对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供试甘蔗品种的有效茎数和植株干重均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但N素生产效率下降,提高施N水平,蔗汁中N和Ca的含量则应增加,而蔗糖分以及P、K、Mg含量反而下降,在本试验条件下,供试的3个品种中,闽糖70-61蔗茎产量最高,耐肥性较强;福引79-9蔗茎产量较低,而肥性较弱,但其蔗糖分含量高,适量施N可获得最高产糖量;闽糖77-208居中。  相似文献   

2.
在甘蔗伸长盛期,SCMV—A侵染的蔗株叶片中蔗糖含量明显低于健株,还原糖含量则相反;不同钾、镁肥施用水平下,SCMV—A侵染的蔗株均比对照健株显著矮化,蔗茎和蔗糖含量均显著降低.而蔗茎锤度、蔗糖和还原糖含量则因钾、镁肥施用量的不同或高或低于其相应健株;适量施钾可增加健株的蔗茎及蔗糖产量,又可部分减少由SCMV—A年致的产量损失.施镁肥也有部分减少由SCMV—A引致产量损失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广义联合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福建省1995-1996年甘蔗新品种区试试验资料的8个供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进行估测和评价。结果表明:闽糖88-103蔗茎产量比对照种增产31.5%,经L.S.R测验,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其回归系数接近1,是一个高产稳产、早中熟、适应性广、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种;选50蔗茎产量比对照种增产22.6%,增产达显著水平,回归系数b<1,是一个高产稳产、中晚熟、适应性广的甘蔗新品种;闽糖90-525、闽糖90-913和闽糖85-843个品种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种增产12.8%、10.8%、8.7%。除闽糖90-913的回归系数b=1.2901外,闽糖90-525、闽糖85-84回归系数b<1,均属早熟高糖、丰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甘蔗良种;闽糖87-912蔗茎产量比对照种增产15.1%,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其回归系数b<1,属丰产稳产、中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4.
闽糖93—246系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以Cp49—50X崖城84—153组合中选育出的一个甘蔗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93—246每公顷蔗茎产量106.037t.11月至翌年1月平均蔗糖分(绝对值)14.52%,公顷含糖量15.316t.分别比福建省目前主栽品种闽糖70—611增加5.76%、0.47个百分点和9.23%。  相似文献   

5.
从高产角度出发,探讨2—5月不同播期处理对甘蔗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3月播期处理的新植蔗出苗慢、苗数多;2月播期处理的新植蔗株高、茎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新植蔗单茎重、蔗茎产量、蔗糖含量及蔗糖产量随播期推迟而下降;3月播期处理的宿根蔗茎高、单茎重、蔗茎产量及蔗糖产量高于其他处理;两季总蔗茎产量、总蔗糖产量分别为159.15~217.07、20.91~30.81 t/hm2,均以3月播期处理最高,其次是2月播期处理,而5月播期处理最低。可见,3月播种的总甘蔗产量、产糖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氮钾营养与葡萄植株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N、K供应状况是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土壤N、K供应充足,葡萄枝条和根系生长良好,浆果产量提高N、K两种元素对浆果产量存在正交互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提高供K水平。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分含量显著增加,而浆果的含酸量随供N量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证实,福建红壤区土壤有效钾不足是葡萄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盆栽试验证明;如果施N过多而增施K肥.不但无法减轻过量N的危害,反而会促进土壤N的释放,加剧过量N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桂糖11号为对照,引进桂糖系列(桂糖16、17、18、19、桂辐97/18),新台糖系列(ROC22、25、26),云蔗系列(云蔗89/07、89/157、89/351)以及福农91/4710、闽糖86/2121、粤农91/854、粤糖93/159共15个新品种(系)在贵州省贞丰县白层蔗区进行了适应性观察和对比试验。新植年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系)能较好地适应试验区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基本表现了各自的生产特性和产量水平,其中有桂糖16、桂糖19、桂辐97/18、云蔗(89/07、89/157、89/351)、ROC22、ROC25、ROC26、闽糖86/2121共10个甘蔗品种(系)的蔗茎产量和产糖量分别超过对照种产蔗量108.89t/hm2和产糖量14.96t/hm2的产量水平,其余5个参试品种材料的蔗茎产量和产糖量比对照种较低,各品种(系)的抗逆性、宿根性等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氮量对设施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及最佳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二代日光节能温室不同施氮量对番茄生长、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全盐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pH则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量超过600 kg.hm-2时,冠幅显著增加,造成枝叶徒长。番茄产量与施氮量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即施氮量低于600 kg.hm-2时,随施氮量的增加,番茄产量增加;但进一步增加的施氮量导致产量下降,产投比也显著降低。施氮使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总酸度下降,糖酸比的增大,Vc含量的增加,硝态氮的累积均达显著水平。设施番茄最高产量施氮量为646 kg.hm-2,最大经济效益施氮量为604 kg.hm-2。  相似文献   

9.
甘蔗施硫效应及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甘蔗不同施硫水平及不同硫肥品种的田间实验。结果表明:甘蔗施硫可增加甘蔗有效茎,提高单茎重7.8% ̄22.8%,并可提高蔗茎含糖量;赤砂土种蔗硫肥适宜施用量为60kg/hm^2;施用石膏和硫磺的肥效相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干旱胁迫过程中蔗叶的形态、根系伤流及其组分变化的研究表明:四个供试品种间御旱性存在明显差异,G.T.11和NCo310御旱性强,Y.T.57-423较弱,Co6304介于其中.为中等御旱性品种。御旱性强的品种叶干比和叶中肋比显著低于不御旱品种,叶片细窄而厚;而且在干旱胁迫下根系伤流率逐渐减少,御旱品种的降幅低于不御旱品种;但伤流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提高,御旱品种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增幅高于不御旱品种,而还原糖含量与品种自身的含糖分和生长期有关,与御旱性关系不很密切。  相似文献   

11.
韦剑锋  罗艺  米超  蓝立斌  陈超君  刘欢雨  梁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341-1343,1347
以新台糖22(ROC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施用氮肥可极显著提高甘蔗干物质积累量、蔗茎产量、产糖量,显著提高蔗糖含量;随氮肥施用次数的增加,甘蔗干物质积累量、蔗茎产量及产糖量显著增加,但蔗糖含量略有下降;氮肥不同施用方法对甘蔗各器官、各生长阶段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施氮量对多用型甘薯济薯21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研究多用型甘薯济薯21的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的济薯21鲜薯产量最高,各施氮处理的薯块鲜重显著下降,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鲜薯产量降低16.92%~20.92%,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增施氮肥提高了济薯21的出干率,降低了甘薯收获指数,提高了薯块和茎叶含氮量与吸氮量。当施氮量为90 kg/hm2时,济薯21的出干率、薯块含氮量与吸氮量达最大值。在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施用氮肥虽然能促进济薯21对氮的吸收,但对产量的增加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13.
甘蔗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氮素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引79-9、福引82-41和闽糖70-611三个品种分别施以不同量的氮肥后,各品种的+1叶硝酸还原酶活性(NRA)与+3叶含氮量的变化规律极其相似,不施氮处理的+1叶NRA和+3叶含氮量随蔗株株龄的增长而持续下降;施氮处理在施肥后几天,+1叶NRA和+3叶含氮量逐渐上升至最高峰,以后则随株龄的增长而下降。从施氮后+1叶NRA和+3叶含氮量出现最高峰起,各时期的+1叶NRA和+3叶含氮量的高低顺序(除闽糖70-611 9月11日Nl的+3叶含氮量略高于N2外)为施氮多的处理>施氮少的处理>不施氮的处理。3个品种3种施氨水平下的+1叶NRA与+3叶含氮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1叶NRA与+3叶含氨量一样能反映出蔗株的氮素营养状况。但+1叶NRA因品种和株龄而有很大变化,不适用于氮素营养诊断。  相似文献   

14.
以直播稻品种郑旱10号为供试材料,设置8种施氮水平,即全生育期施氮肥(折合纯氮)0、150、180、210、240、270、300、330 kg/hm2,探讨不同氮肥水平对直播稻郑旱10号的群体特征、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稻郑旱10号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施氮量为270 kg/hm2时,产量最高(10.40 t/hm2),显著高于其他施氮量处理。直播稻郑旱10号的最高分蘖数、穗数、叶面积指数、株高、叶基角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成穗率、结实率、粒叶比、透光率则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地上部干物质量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增加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根系活力在齐穗后随生育进程推进呈降低趋势,但地上部干物质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根系活力同一时期处理间变化趋势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施氮量为270 kg/hm2时最高。综上,当施氮量在270 kg/hm2条件下,直播稻郑旱10号的群体质量较好,根系活力最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明确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与施氮水平之间的关系,确定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方法】通过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了6个不同施氮水平,研究其对马铃薯‘青薯9号’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水平影响马铃薯的产量,马铃薯产量随着施氮量先增后减,定位第3年产量最高的处理为T2(75kg/hm~2),施氮量过高时减产.施氮水平影响马铃薯的生育进程及干物质累积规律,马铃薯干质量平衡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明显推迟,"剪刀差"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变化趋势.马铃薯全株和块茎的干物质的积累过程均表现出"S"型增长曲线特征,施氮水平主要影响马铃薯干物质快速积累期的平均速率vmean和快速积累期持续时间Δt,Δt和vmean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马铃薯植株及块茎Δt×v_(mean)值大小表现为T_2T_3T_4T_5T_6.马铃薯根茎叶中干物质分配比例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过量施氮后马铃薯生育期推迟,地上部旺长,库源关系不协调导致干物质累积量特别是块茎干物质累积及分配比例下降是过量施氮后马铃薯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T_2(75kg/hm~2)处理量,而生产上在保证马铃薯品质和高产前提下合适的施氮量应该在75~150kg/hm~2,但不超过150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深耕加秸秆还田条件下的适宜施氮量,研究了深耕加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量[0、240、270、300(当地生产平均施氮水平)、330、360 kg/hm2N]对土壤碳氮比、玉米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加秸秆还田下增施氮肥可以提高玉米植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调节土壤碳氮比,进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氮效率。深耕加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增加,碳氮比降低;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及氮素农学效率、氮素表观利用率均先增加后降低,以330 kg/hm2处理最高,其籽粒产量、氮素农学效率、氮素表观利用率比当地生产平均施氮水平300 kg/hm2处理分别显著提高9.3%、23.6%、46.7%,但其产量与360 k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表明,深耕加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需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试验区玉米适宜氮肥用量以330 kg/hm2(较当地平均施氮水平高10%)为宜。  相似文献   

17.
在大田条件下,试验设5 个处理:T1 不施氮肥、T2 常规施肥、T3 控释尿素100%、T4 控释尿素90%、T5 控释尿素80%。研究水稻控释氮肥对寒地水稻植株和土壤氮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整个生育期控释氮肥处理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且铵态氮先下降后升高,抽穗-乳熟期含量最低;硝态氮先升高后下降,抽穗期含量最高。不同氮肥处理植株全氮逐渐升高,成熟期达到最大值,且T3 处理最高。控释氮肥处理产量高于常规施肥处理,且T4 处理产量最高,达到7944.44kg/hm2,与T2 处理相比提高7.3%,与T1 处理相比提高19.0%,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控释氮肥的施用提高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及植株全氮的含量,促进了水稻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8.
试验设置N 472.5 kg/hm2(N1)、N 236.3 kg/hm2 (N2)两个施氮水平和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压青、甘蔗/绿豆间作压青三种种植模式,研究减量施氮间作豆科绿肥压青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氮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减量施氮对甘蔗生长及产量没有影响,相反,氮肥减量处理甘蔗平均产量比常规施氮量处理增产13590 kg/hm2 。氮肥减量可提高甘蔗蔗糖分含量,氮肥减量处理平均蔗糖分含量比常规施氮量处理提高1.02个百分点。甘蔗间作绿豆压青可促进甘蔗生长,甘蔗产量比甘蔗单作增产10.27 %,而甘蔗间作大豆压青对甘蔗生长有一定影响,甘蔗产量比甘蔗单作甘蔗减产1.45 %。甘蔗间作豆科绿肥压青有利于甘蔗蔗糖分积累,间作绿豆压青比甘蔗单作蔗糖分含量提高0.89个百分点,间作大豆压青比甘蔗单作蔗糖分含量提高0.59个百分点。综合甘蔗农艺性状、产量、甘蔗蔗糖分含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本研究以甘蔗/绿豆-N2处理最优。  相似文献   

19.
以杂交粳稻春优84为材料,通过播种期(5月10日、5月20日、5月30日、6月9日、6月19日)、秧龄(20,25,30,35,40 d)和氮肥(1500,1875,2250,2625,3000 kg N·hm-2 5个氮素水平)多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播种期、移栽秧龄和氮素施用量对春优84各生育期干物质累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 春优84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生育进程相应推迟,生育期缩短,在5月10日播期产量最高,随着播种期推迟减产幅度加大;春优84在20 d秧龄产量最高,秧龄超过25 d产量显著下降,秧龄增加会降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导致产量降低。春优84的秧龄弹性较大,可作为连作晚稻种植的潜力;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春优84成熟期干物质在穗部的分配比例,施氮量过多导致穗部干物质分配比例下降,产量降低。春优84在金华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10—20日,适期早播有利于产量提高,移栽秧龄以20~25 d为宜,超过25 d产量减产明显,最佳施氮量为2625 kg N·hm-2,过量施氮容易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氮素形态对小麦生育后期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3种氮素形态处理下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特性,结果表明:(1)小麦花后籽粒干重及地上部总干重随生育进程不断增加,而旗叶、穗下节、穗下鞘、颖壳的干重均随着生育进程呈下降趋势;(2)氮素形态对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有显著影响.硝态氮处理下小麦花后地上部总干物质量最高,并且随着生育进程,干物质在旗叶、穗下节、穗下鞘、颖壳中分配比例降低,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高于其他2个处理.(3)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3种氮素形态处理下小麦产量分别为7250.0,7575.3和7156.2 kg/hm2.在此试验条件下,硝态氮处理增产效果最佳,较酰胺态氮处理增产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