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婷婷  张健  邹莉  于洋  郭静  杨苑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587-8588,8616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木耳害虫的植物源农药。[方法]采用平皿加药法和子实体喷药法,分别研究了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苦参碱4种植物源农药对木耳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在稀释200倍浓度时,4种植物源农药对木耳菌丝抑制作用均较大,且抑制率均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降低,其中印楝素对木耳菌丝的抑制率最高,苦参碱和除虫菊素其次,鱼藤酮的抑制率相对较低;鱼藤酮对木耳子实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鱼藤酮可在木耳害虫防治中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于涛 《农家顾问》2014,(10):32-32
<正>为了筛选有效防治木耳害虫的植物源农药,采用平皿加药法和子实体喷药法,分别研究了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苦参碱4种植物源农药对木耳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稀释200倍浓度时,4种植物源农药对木耳菌丝抑制作用均较大,且抑制率均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降低,其中印  相似文献   

3.
3种植物源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试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3种植物源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评价其对环境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一次性"经口染毒法"和"半静态法",确定3种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毒性大小与分级。[结果]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对鹌鹑急性毒性的LD50(168h)分别为13.09、97.04和111.75mg/kg.bw;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h)分别为0.05、0.15和0.03mg/L。印楝素对鹌鹑的急性经口毒性等级为高毒,除虫菊素和鱼藤酮为中毒;印楝素和鱼藤酮对鱼的急性毒性等级为剧毒,除虫菊素为高毒。[结论]3种药剂对鹌鹑和斑马鱼都不安全,实际应用中必须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正(续第5期第17页)植物源农药防治技术利用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烟碱、除虫菊素、鱼藤酮、印楝素、苦皮藤素、藜芦碱和苦参碱等植物性杀虫活性成分防治害虫。技术产品目前已登记的用于茶树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有苦参碱、藜芦碱、印楝素等制剂。防治对象灰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害虫。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测定了烟碱、苦参碱、鱼藤酮和印楝素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及其寄生性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的相对毒力。结果表明,烟碱、苦参碱、鱼藤酮和印楝素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和椰心叶甲啮小蜂成虫的益害毒性比分别为0.159、0.117、0.111和0.174。在有效防治椰心叶甲的前提下,对其天敌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安全性依次为印楝素烟碱苦参碱鱼藤酮。印楝素和烟碱可在椰心叶甲综合治理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和胃毒法测定了鱼藤酮、印楝素、苦参碱3种植物源制剂及Bt工程菌对黄曲条跳甲卵和幼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12.5 mg/L鱼藤酮、20 mg/L苦参碱,0.5%印楝素乳油2000倍及Bt工程菌粉500倍可显著抑制黄曲条跳甲卵孵化.4种生物制剂对黄曲条跳甲三龄幼虫均具有杀虫活性,其中以印楝素的活性最佳,对三龄幼虫的LC50为1.00 mg/L.  相似文献   

7.
6种植物源农药对松丽毒蛾幼虫的毒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出用于防治松丽毒蛾的有效植物源农药,选用质量分数分别为1.3%苦参碱可溶液、0.6%印楝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4%鱼藤酮乳油等6种植物源农药,采用点滴法和浸叶法开展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农药对松丽毒蛾幼虫均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参试药剂以1.3%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的杀虫作用最强,0.5%藜芦碱可溶液的杀虫作用较弱;点滴法测定结果,1.3%苦参碱可溶液、0.6%印楝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4%鱼藤酮乳油致死中质量浓度分别为1.652、4.137、6.256、3.919、1.602和3.256 mg/L;参试6种植物源农药对松丽毒蛾幼虫均有理想的致死作用,可广泛应用于防治松丽毒蛾幼虫.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植物源农药对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菜青虫的防治效果,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常用生物农药1.8%阿维菌素乳油相比,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防治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好,且对低龄小菜蛾和菜青虫的防效较好;3%除虫菊素微囊悬浮剂、7.5%鱼藤酮乳油分别对小菜蛾、菜青虫的防效高、持效性好,适宜在生产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一、生物农药概念及种类生物农药主要指以动物、植物、微生物本身或者它们产生的物质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农药。生物农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1.植物源农药,主要原料直接来源于植物体。杀虫剂有苦参碱、鱼藤酮、印楝素、藜芦碱、除虫菊素、烟碱、苦皮藤素、桉油精、八角茴香油等;杀菌剂有蛇床子素、  相似文献   

10.
为安全有效防治蝴蝶兰等花卉上的异迟眼蕈蚊,采用浸虫法和混合法测试了除虫菊素、印楝素、鱼藤酮和苦参碱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异迟眼蕈蚊幼虫的生物活性,及亚致死浓度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两种方法活性测定结果均表明,除虫菊素活性最好,100 mg/L浓度处理6日龄幼虫,72 h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0%;对3龄幼虫处理后72 h的LC50为20.39 mg/L。相同浓度下,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2龄幼虫的活性明显高于3龄和4龄幼虫。LC20和LC40浓度时处理幼虫,除虫菊素处理的理论死亡率与实测死亡率相近,印楝素的实测死亡率明显低于理论值,亚剂量印楝素明显降低幼虫的化蛹率、雌蛹质量和羽化率,显示出较好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异迟眼蕈蚊生物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4种天然源农药对有机橘园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有机管理背景下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和SK绿颖农用喷洒油4种经过有机论证的天然源药剂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效,进行了4种供试药剂一次喷雾施药和二次喷雾施药两种处理防治柑橘全爪螨的田间试验。一次施药处理结果表明,0.6%苦参碱水剂2 000倍液的速效性最好,药后1 d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效为98.57%,显著高于其他药剂;4药剂中,仅0.5%印楝素乳油1 000倍液的防效在供试期间内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余3药剂在施药3 d后的防效均逐步下降;药后21 d印楝素的防效较其他药剂显著为高,达97.54%,其次为SK绿颖农用喷洒油,再次为苦参碱、鱼藤酮和对照药剂阿维菌素。二次施药处理试验结果显示,印楝素、苦参碱和SK绿颖农用喷洒油3药剂的防效均在96.69%以上,但2.5%鱼藤酮乳油800倍液的防效较低,在88.95%~92.17%;且印楝素、苦参碱及SK绿颖农用喷洒油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效优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阿维菌素。从以上结果可知,供试4种天然源药剂对有机柑橘园的害螨均具有良好的防效,且二次施药处理的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植物源杀虫剂对烟蓟马的毒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采用浸叶法测定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烟蓟马2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分析亚致死浓度对2龄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素和苦参碱对2龄若虫的毒力相对较高,LC50分别为6.983 mg/L和9.571 mg/L。印楝素、苦参碱和鱼藤酮的亚致死浓度LC40对2龄若虫期和蛹期有显著延长作用,对化蛹率、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印楝素LC40对化蛹率、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为23.64%、17.60%、18.37%和12.54%。说明印楝素和苦参碱对烟蓟马的致毒作用较好,低龄若虫(2龄期前)是防治的最佳时期,除发挥2种药剂的毒力外,还可通过亚致死浓度对存活若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形成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新疆伊犁温室有机草莓有害生物瓜蚜危害严重的实际,通过采用最新物理植保技术——物理植保液不同浓度处理田间筛选试验,并与常用植物源农药1.5%除虫菊素水乳剂、7.5%鱼藤酮水乳剂、4%小檗碱水剂和0.6%苦参碱水剂等不同药剂处理进行田间防效对比试验,研究其速效性、持续性,并进行防效动态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植保液300~800倍液对瓜蚜的防治效果良好,防效达90%以上;且同植物源农药如1.5%除虫菊素水乳剂、7.5%鱼藤酮水乳剂和0.6%苦参碱水剂防治瓜蚜有同样好的效果,持效性、安全性均好;此外,物理植保液从速效性方面要好于以上4种植物源农药。物理植保液对环境友好、无污染、无农药成分、不留残余,纯物理变化快速杀菌,可以代替植物源农药用于大面积示范防治温室有机草莓有害生物瓜蚜。  相似文献   

14.
几种植物源农药对2种茶树害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顺玉  尹健  马俊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727-12729
[目的]研究几种植物源农药防治2种茶树害虫的药效。[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茶尺蠖低龄幼虫和茶小绿叶蝉高峰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植物源农药,药后1、3、7、10d调查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结果]7.5%鱼藤酮乳油800倍液防治茶尺蠖速效性最好;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8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最好。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2%苦皮藤乳油、0.3%苦参碱水剂和7.5%鱼藤酮乳油均可选择用于防治茶尺蠖;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2%苦皮藤乳油、0.3%印楝素乳油、0.3%苦参碱水剂和7.5%鱼藤酮乳油均可选择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其中0.3%印楝素乳油600倍液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持效性最好,药后7d防效达100%。[结论]研究结果为植物源农药在有机茶园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防治扶桑绵粉蚧的理想药剂在室内选用1种化学药剂和3种植物源药剂对扶桑绵粉蚧成虫进行了药剂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种药剂对扶桑绵粉蚧成虫的致死作用均与浓度成正比即浓度越高杀虫效果越好各药剂均对扶桑绵粉蚧均具有良好的触杀杀虫效果且扶桑绵粉蚧成虫对?种供试药剂的敏感程度依次为:5%啶虫脒乳油〉5.7%氟氯氢菊酯乳油〉0.3%印楝素乳油〉18%氧化乐果乳油〉1%鱼藤酮乳油〉1.3%苦参碱水剂〉1.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比较?种药剂触杀和内吸处理条件下发现啶虫脒和印楝素的杀虫效果明显好于其他3种植物源药剂的药效持续性明显好于化学药剂,啶虫脒、印楝素均可以作为防治扶桑绵粉蚧的备选药剂其中印楝素可作为扶桑绵粉蚧绿色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对花椒蚜虫防治效果好,对天敌昆虫损害小的植物源农药,为建立韩城花椒蚜虫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置0.3%苦参碱AS(华禾克)500倍液、5%鱼藤酮ME(克甲达)500倍液、5%除虫菊素EC(馥兴)500倍液、0.4%蛇床子素SL(金名辉)500倍液、0.3%楝素SL(馥强)500倍液、0.5%藜芦碱SL(侬威)500倍液、0.3%苦参碱AS(天思帮)500倍液和0.3%苦参碱AS(宝稼康)500倍液8个药剂处理,以喷施等量清水为空白对照,于2020-2021年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进行花椒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2021年定时定点调查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和化学农药防治(喷施3%啶虫脒EC(天达)2 000倍液、5%吡虫啉EC(天神)2 500倍液)花椒园天敌昆虫的种类及数量动态。【结果】2020-2021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5%除虫菊素EC(馥兴)500倍液对花椒蚜虫的防治效果最佳,其药后3和5 d的防效均在80%以上,药后7 和14 d的防效均高达100%,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0.3%楝素SL(馥强)500倍液处理药后5,7,14 d防效均在70%以上;0.3%苦参碱AS(宝稼康)500倍液处理药后5,7,14 d也表现出优良的防治效果。天敌昆虫的种类及数量调查结果显示,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和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的天敌昆虫均为七星瓢虫和异色瓢虫,植物源农药防治花椒园的天敌昆虫数量明显多于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且天敌昆虫存在时间较化学农药防治花椒园长。【结论】推荐使用5%除虫菊素EC(馥兴)500倍液作为韩城花椒蚜虫绿色防控技术的首选药剂及剂量,0.3%楝素SL(馥强)、0.3%苦参碱AS(宝稼康)可以作为备选药剂,与5%除虫菊素 EC(馥兴)交替使用,以延缓花椒蚜虫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农业部门推荐无公害农产品施用的农药1、杀虫、杀螨剂(1 )生物制剂和天然物质 ;苏云金杆菌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银纹夜蛾多角体病毒 ,小菜蛾颗粒病毒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 ,苦参碱 ,印楝素 ,烟碱 ,鱼藤酮 ,苦皮藤素 ,阿维菌素 ,多杀霉素 ,白僵苗 ,除虫菊素。(2 )合成制剂菊  相似文献   

18.
六种生物农药防治加工番茄棉铃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六种生物源农药对加工番茄棉铃虫的防治效果,筛选出更加适合番茄制品出口食品安全要求的高效农药.[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六种生物源农药对加工番茄棉铃虫的防效差异.[结果]施药后第10 d,各药剂的防效分别为:48;多杀菌素悬浮剂93.28;、600×108PIB/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91.44;、16 000 IU/mgBT可湿性粉剂83.88;、0.3;印楝素乳油73.44;、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68.21;、0.36;苦参碱水剂43.89;,对照化学药剂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为86.67;.[结论]48;多杀菌素悬浮剂、600×108PIB/g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16 000 IU/mgBT可湿性粉剂、0.3;印楝素乳油、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5种生物源农药的防效较好,且更适合加工番茄产品出口的食品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评估植物源农药对甘蓝蚜的毒力和防效,科学指导蔬菜用药,选取3种常用植物源农药,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毒力测定结果:10%印楝素ME对甘蓝蚜毒力作用最强,LC50依次为1.5%除虫菊素EW 0.100 2 mg/L>5%阿维菌素EC 0.059 7 mg/L>10%印楝素ME 0.031 7 mg/L。防效试验结果:10%印楝素ME 2 000倍液在药后3 d达到最高,校正防效为91.15%; 5%阿维菌素EC 2 000倍液在药后3 d达到最高,校正防效为90.20%;1.5%除虫菊素EW 1 500倍液在药后7 d达到最高,校正防效为84.18%。结论:3种植物源农药都表现出一定的毒力强度和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20.
四种植物源农药对苹果绣线菊蚜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四种植物源农药对绣线菊蚜的防治效果及对苹果的安全性,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鱼藤酮乳油、0.36%苦参碱水剂、0.65%茴蒿素水剂和5%除虫菊素乳油,在用药一周后的防治效果达到71.89%~83.25%,其中0.36%苦参碱水剂效果最佳,完全可以取代同类化学农药进行安全果品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