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绿色建材是可持续景观规划的方法之一,它是指那些在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都考虑了其对环境影响的材料。通过对我国相关标准的比较,提出在景观规划中使用绿色建材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维持生态平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快速城市化区域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主题,介绍了方兴社区西村的景观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3.
我国乡村景观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的研究是景观科学和景观规划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我国乡村景观大多数是城乡交错带、农业观光景观以及生态脆弱的乡村景观等。本文通过对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的概念探讨,研究了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发展乡村景观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乡村景观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目前中国在乡村景观规划方面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乡土特色不突出、对生态的保护不够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目前比较成功的乡村景观规划实例,着重提出要促进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应该进一步研究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注重吸取国外经验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突出乡土特色,加强乡村景观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并注意掌握乡村景观规划的步调。  相似文献   

5.
王红英  肖静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31-21132,21183
探讨当前大学校园景观,提出场所精神营造是大学校园景观规划成败的关键。针对"大学城"建设的热潮,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运用景观规划设计方法,通过对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及办学特色等内涵的挖掘,得出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场所精神营造的途径。提倡在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因地制宜地营建地域文脉和场所精神,满足新时期大学校园环境教育培养的多项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将植物景观规划策略制定作为研究切入点,以绍兴六湖植物景观规划项目为例,阐述在城市植物景观规划中,如何运用定标比超分析法和吉夫影响力模型来确定其规划策略,并进一步对定标比超分析法的内容、内涵、步骤以及怎样利用吉夫影响力模型改进分析方法进行说明,最后总结制定植物景观规划策略的完整方法,为其他城市或地区的植物景观规划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试论新农村建设下的乡村景观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中国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科学的乡村景观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现状,提出了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下搞好乡村景观规划的建议,并对其意义作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以河畔雅居为例,探讨了人性化在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指出居住小区的人性化设计要求在满足景观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的心理需要,即要求居住小区的人性化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诸方面的需要,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9.
张杰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65-11166
讨论了ArcGIS在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对乡村景观规划中的土地现状图、三维景观图件的制作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并以安徽滁州南谯区新塘村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在乡村景观规划中如何通过ArcGIS完成数据格式的转化、数据处理及图件制作等任务。  相似文献   

10.
从城乡景观规划的发展研究入手,阐述了城乡景观规划的内容和特点,并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开展城乡景观规划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发展趋势;简述了我国城乡景观规划的发展重点。对云南省的景观设计提出了以人为本,顺应自然和结合景观提升经济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人类发展的文明史包含了园林建材的发展与应用史,其诠释了从解放生产力到发展生产力的全部过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力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建筑材料在园林中得到应用。文章以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为参照,分别从园林建材的发展与应用2个方面进行简析,简述了园林建材的发展过程,并以此为启示,探讨园林建材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绿色建筑是当今建筑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文中分析了绿色建筑的概念,指出其发展现状,如缺乏绿色建筑的意识和需求、缺乏法定规划的建设、难以实现绿色建筑政策导向、绿色建筑的内涵被忽视、单位面积建筑能耗高、缺乏采用低能耗的环保材料和严密的行政监督管理体系等,并给出提高绿色建筑的社会接受程度、将绿色建筑纳入各层规划、加强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制定相关强制推广标准和优惠税收政策、积极开发各种新型节能材料和建立绿色建筑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等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俞欣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2):75-78
该文以位于瓦赫宁根的绿色建筑NIOO-KNAW为例,剖析了其C2C设计理念,并通过分析NIOO的建材使用、能源使用、水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做法,总结了其在绿色建筑领域内的成就及特点。NIOO的建筑策略反映出荷兰环境保护领域的3个显著特征:大环保取代狭义环保、环保框架下的各领域交叉融合充分、能源利用及生态保护得到空前重视。  相似文献   

14.
园林绿地作为城市重要的绿色公共空间,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分。建设优质高效的园林绿地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目前中国城市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存在着绿地生态功能不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力、城市绿地功能性模糊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营造景观多样性、就地取材、"以人为本"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薄育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271-10273
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建设生态宜居的“绿城、水城”为目标,结合地域的地理、人文历史和资源优势构建南阳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内容为“两轴、两环、三片、四点、八脉、十园”。分析了绿地系统现状和存在问题,认为应利用过渡性植被资源优势完善园林绿化物种多样性规划、促进行道树种多样化,分析建议把独山森林公园改建为植物园,规划月季、药类等多个专类园。  相似文献   

16.
李伟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71-12372
从与建筑节能相关的建筑围护结构出发,分析了建筑物朝向、体形系数、传热系数、建筑材料等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关系,探讨了屋顶、墙体、门窗的节能技术,以期为新农村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唐赛男  范应龙  王子研    张昶    王成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3):242-250
为了解人为干扰对河涌沿岸植物景观特征的影响,选取广州市南沙区4条河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轻度、中度以及重度人为干扰强度下河涌沿岸植物景观特征的差异及不同植物景观特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结果表明:1)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河岸植物景观在数量特征、生活型特征、功能特征以及绿量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与轻度干扰相比,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下的河岸植物种类平均多1种、乔木占比平均高26.8%和18.5%,草本占比平均低25.6%和20.8%、生态植物占比平均低17.0%和24.8%。中度干扰下食用植物占比较高,重度干扰下观赏植物占比较高。2)从河岸总体植物景观特征来看,生态植物占比随建筑物盖度增加而降低,食用植物占比和观赏植物占比随建筑物盖度增加而增加,植物绿量随风水植物占比增加而增加。3)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河岸植物景观特征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轻度干扰下,植物种类、乔木占比、风水植物占比随建筑物盖度增加而增加,植物绿量随建筑物盖度、风水植物占比增加而增加;中度干扰下,生态植物占比随建筑物盖度增加而降低,食用植物占比随建筑物盖度增加而增加,绿化覆盖率随植物数量、生态植物占...  相似文献   

18.
公园绿地的人性化营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园绿地是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的生活环境。因此,公园绿地的营造必须满足人的需求。从营造人性化公园绿地的要素着手,就如何进行人性化营造公园绿地进行了详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乡村居民已经不满足于乡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更注重传统的乡村风貌、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品质的提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也因此变的更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较为普遍的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体系,接着对中国传统造园与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相似之处进行了比较,从而提出将中国传统造园理论作为诠释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如何评价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是当前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园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主要着眼于不同类型绿地内部与周围空间小气候的静态分析,而对于绿地对周边环境的生态过程则报道甚少。笔者报道的试验主要以灌木为研究对象,选取太原市几处有代表性的灌木林,利用仪器对植物群落斑块周边温度和湿度在空间和时间的梯度变化进行了测试,以探索城市绿地对其周边环境温湿度的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的叶面蒸腾是绿地产生降温增湿等生态效应的主要原因。绿地对周边空气温湿度的影响随着与绿地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其影响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正相关。该研究揭示了绿地能够有效缓解城市高温的机制和影响格局,丰富了城市小气候环流理论,对城市规划和绿地景观设计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