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水稻改二、三期父本为一期父本制种,在苗期采取不同密度寄插,利用植株所处外界条件的差异,使个体生长发育产生叶差,蘖差和播始历期差,达到既可简化制种程序,适当拉开花期,确保花期相遇,又能克服多期父本制种花期拉得过长,花粉密度小,花粉利用率低的缺点,是提高制种结实率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将有助于制种产量的大幅度增加。1987年,我市湘潭县推广一期父本制种5678亩,春制有威优49、威优64,秋制有威优35、威优 6号,平均亩产 225.5公斤,比多期父本制种亩产增产43.6公斤,增产24%。现将一期父本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一、作法 父本一次播种,当…  相似文献   

2.
博A与测64-7配组而成的博优64。是广西近年来推广的新组合。贵港市1988年晚造销售博优64种子不足500公斤,1989年晚造销售博优64种子达1.5万公斤,1990年超40万公斤。其种植面积占全市40万亩晚杂面积的75%。在广东等省也正扩大推广。我市农技中心1990年早造在湛江乡云柳村云河片制种531亩。、平均亩产295.3公斤。最高亩产达369.4公斤。现将我们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合理安排播期,确保花期相遇 博优64早制晚用,为赶上晚造播种季节,须在7月上旬能供种,所以我们安排在3月2日播一期父本,用温室育秧达1.5叶时进行假植盖膜,针对测64-7,生…  相似文献   

3.
威优35是一个制种产量长期上不去的组合,所以种子年年供不应求,严重影响这一具有强优势的组合大面积推广应用。湘潭县从1982年起,亩产在100公斤左右徘徊了四年,1986年才过150公斤。威优35制种产量低的原因:一是父本分荣节位高,分蘖力弱,有效穗少,花粉量不足;二是父本抽穗缓慢,抽穗历期拉得长,开花不集中,花粉密度小,特别是抽穗的高峰期迟于母本的抽穗高峰期,花期严重脱节,花粉浪费大,利用率低;三是花时不遇,据近几年观察,威优35制种在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的天气,父本每天开花的时间均比母本早1~2小时,只有在高温低湿气候条件,母本开花提早,…  相似文献   

4.
威优46制种产量不高,制约了该组合的迅速推广。1991年,位于湘北地区的临澧县,获得了制种亩产200公斤以上的产量。技术措施为:密阳46于5月下旬播种,父母本播差期为23天,温差为268.7℃。由于密阳46穗型较小,花期短,花粉量不足等特点,母本应早于父本抽穗1~2天。  相似文献   

5.
籼型恢复系萍恢9901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季能  刘建萍 《杂交水稻》2004,19(5):9-10,13
萍恢9901是萍乡市农科所从优质恢复系桂99(436∥IR2061/IR661)中系选而成.该恢复系恢复力强,配合力好,抗性较好,米质较优,穗大粒多,花粉量大,制种易获高产,播始历期比桂99早3~5 d,所配组合汕优9901于1998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其它新组合正参加各级试验.  相似文献   

6.
威优1126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1986年育成的一个杂交早稻组合。其恢复系1126是从(三意B×IR661)F_8×IR58的杂种后代中经多代选择育成的,具有抗性好,花粉量大,制种产量高等特点。1986年该组合在长沙早稻组合品比试验中,全生育期108天,亩产556.8公斤。1987年参加品比,全生育期115天,亩产486.7公斤。在全国杂交早稻区试中(长沙点),亩产506.7公斤,熟期比其它组合短5—12天,产量居首位。  相似文献   

7.
协优64是用协青早A与测64配组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为了加速该组合的开发利用,我县在1985年小面积摸索制种技术的基础上,1986年扩大了制种面积,并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全县制种面积1149.49亩,生产杂交种子552392斤,平均亩产480.5斤。其中,新唐乡郎村制种153.5亩,平均亩产548.1斤。该村章正双户1.92亩,总产1171斤,平均亩产 60 9. 9斤。获得制种高产的原因主要抓了以下三条。 一、根据父母本生育特性,确定合理的播种期和播差期,促使花期全面相遇 父本测64在我县单季制种5月下旬播种,平均播始历期71.5天,母本协青早A平均播始历期59.8天。…  相似文献   

8.
汕优85(珍汕97A ×台八—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配的籼型杂交组合。 1983年引入我县,1987年全县共制种1841亩,一亩产162.09公斤,最高亩产达216.86公斤。汕优85在制种技术上着重掌握以下几方面。 一、掌握恢复系台八—5的特征特性 恢复系台八—5在我地夏制条件下,株高95.98厘米,株型好,耐肥抗倒,总叶数为18.1叶。分蘖力中等,单株分蘖一般50个,最高可达74个.单株有效穗25~30个,成穗率高。穗型与IR26相似,每穗总粒数136粒,秕粒7~10粒,结实率明显高于IR26。单株始穗至齐穗5~7天。花粉量足,花时集中,北京时间上午10:30始花,11:30达到开花高峰…  相似文献   

9.
郴州地处湘南南端,常年制种面积5.0万亩以上。六·五期间,杂交稻制种为一季夏制,少部分早、中熟组合制种后接插晚稻,但因季节紧张,管理粗放产量甚低。迟熟组合制种后就不再插晚稻,温光资源浪费大。七·五期间,我区制种季别上实行了大改革,即消灭秋制,压缩夏制,扩大春制,提出了积极试验、推广一期父本制种田栽培杂交晚稻,增加稻谷总产的配套耕作方式,以充分利用地力和温、光资源,扩大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年产量,解决基地农户产种与缺粮矛盾。1990年我们承担地区农业丰收委员会下达的“税型杂交稻制种及杂交晚稻双丰收栽培技术”项目。在资兴、安仁、郴县、永兴、桂阳等10个县(市)实施,杂交稻制种57125.26亩,平均亩产211.8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比上年增长16.02%。父本亩产达150公斤。制种田栽培杂交晚稻45635.7亩(比上年扩大面积20635.7亩),占制种总面积的79.9%,亩产394.62公斤,比双季晚稻亩产352.48公斤增加42.14公斤,增长11.96%。合计每亩产粮544.62公斤,产种211.8公斤,产值达1472.9元。并涌现一批高产典型。如资兴市州门司乡白被村春制459.2亩汕优64,平均亩产359.6公斤。安仁县制种4387亩,亩产263.4公斤,制种田全部种植杂交晚稻,经地、县组织多点测产验收,平均亩产552.3公斤。该县洋际乡界背村清泉  相似文献   

10.
1990年,我县在龙凤山乡留婆塘村秋制杂交粳稻组合76优312,面积49.29亩,共产种子12100公斤,亩产245.5公斤,其中陶先果的3.08亩,经县农业局验收,亩产高达307.6公斤。现就杂交粳稻秋制高产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准最佳扬花季节,定准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 母本76—27A(台二A)属弱感光类型,生育期较长,但随播种期的推迟而缩短。父本培C312属感温性的迟熟早粳类型,随温度的升高生育期缩短,生育期受播种期影响较小。根据我县的自然条件,杂交粳稻秋制的最佳抽穗扬花期为9月3日左右。该组合父本主茎叶片数14.3叶,母本主茎叶片数16叶,播始历期父本73~…  相似文献   

11.
黔阳县位于湖南的雪峰山脚下,是杂交稻起源之地,十多年来,我县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狠抓了组合的梯级建设,在稳定当家组合和组合及时更新换代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主要是。坚持以早中熟组合为主,压缩迟熟组合,在制种季节上,以春夏制为主,不搞秋制。1990年有6个乡14个村(包括场所)单位。共计制种7225.5亩,总产杂交稻种子1826399.5公斤,平均亩产252.7公斤,比1989年制种7050.5亩,平均亩产170.2公斤,亩增82.5公斤,增产48.5%。熟坪乡罗翁村648亩“威优49”制种田,平均亩产358公斤,90亩“威优63”,亩产334.5公斤;竹坡村制191亩“威优64”,亩产324.…  相似文献   

12.
我县杂交水稻制种实践表明,要夺取杂交水稻制种优质高产,须抓好六个环节,即花期相遇、培育壮秧、亲本苗架、后期管理、去杂保纯及病虫防治,以期实现母本有效穗18~20万,父本每亩颖花700~800万,母本每穗实粒38~40粒以上,亩产175~200公斤以上,田间食杂率0.05%以下 一、合理安排父母本的播种期和播差期 这是确保父母本在最佳气候条件下抽穗扬花和花期相遇的主要措施,对夺取制种高产举足轻重。各组合父母本播种期和播差期如下表。 利用此表确定父母本播差期时,要根据不同组合区别对待:差期小的组合应以时差为主,叶差为辅;差期大的组合时差与…  相似文献   

13.
1989年,我们在汕优桂8制种中,推广增产菌拌种,收到满意的效果。方法是:在父母本种子催芽露白时,每5公斤种谷拌100克增产菌(湖南衡阳产A—471液体增产菌),至芽长半粒米、根长1粒米时播种。两期父本分别于3月26日和4月5日播,5月4 日栽,母本于 4月23 日播, 5月 23日栽。7月底收割。 试验和调查结果表明:用菌处理比不用菌处理的,秧田期分蘖优势明显增强;移栽后抗寒性增强;纹枯病的发病率减轻;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均有所增加。试验田拌菌的折合亩产286公斤,比不拌菌的增产42公斤,增17.2%,成本与增产值之比为1:452.5。全州绍水制种点979.3亩制…  相似文献   

14.
我县黄茅园乡艾家村四组制种户唐大沛,1986年1.2亩威优64夏制田经县种子公司验收,共产杂交种子489.2公斤,亩产407.7公斤,创我县制种单产最高纪录。唐大沛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一、定准播差期,实现了理想花期 根据我地区制种历年的气候特点,7月中、下旬晴朗天气较多,气温在28—30℃,相对湿度在80%以上,能满足父母本安全授粉期对温湿度的要求。因此采用夏制,选择7月19—26日为最佳授粉期。父本测64—7于4月10日播种,母本V20A于5月18日播种。播种差期由1985年的35天改为38天,时差增加3天;叶差由6.5叶改为6.8叶,叶差增大0.3叶。通过调整播差期后…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高低 ,在同等苗架情况下关键取决于父母本花期相遇是否良好和“双亲”盛花时父本的花粉量。一期父本在保证花期相遇的条件下 ,花粉量大而集中 ,相对地增加母本盛花时的花粉量 ,提高异交机率 ,从而提高制种产量。其主要技术是 :1 搞好播差期安排 ,备好备足父母本秧田 ,适时浸种催芽安排好父母本的播种期和播种差期 ,是保证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和制种高产稳产的基础。在具体制种父母本播差期安排上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多年杂交水稻制种的实践经验 ,结合不同制种组合亲本的生育特点和开花习性 ,具体掌握 ,确保…  相似文献   

16.
威优438是用V20A作母本,438作父本配制的杂交早籼高产组合。1988年在我县大面积制种,亩产达230公斤。现将制种技术小结如下: 一、父本的主要特征特性 该组合父本438系湖南安江农校科研室用“ 75P12×测64”的杂交后代连续测交选育而成,在我县 4月10日播种, 5月 4日移栽,6月28日始穗,播始历期79天,全生育期110天,主茎叶片14叶,株高87厘米,叶色淡绿,叶片窄立,分蘖力较强,单株 有效穗20.3穗,成穗率73%。株型松紧适度,花粉量充足,花期10~12天,穗平着粒89粒,结实率90%。 二、制种技术要点 (一)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 据我县多年气象资料,6月底7…  相似文献   

17.
自1986年许世觉高级农艺师首次提出一期父本制种技术(我刊于1987年率先报道),被湖南省科委列为“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后,他们采用边试验、边示范、边推广的方法,经过短短3年多时间,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1990年7月22日湖南省种子公司在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一期父本春制现场评价会上获悉:今年全省杂交稻制种56万亩,一期父本面积40多万亩,占80%以上。预计今年全省制种平均亩产在175公斤以上,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亩产250公斤以上的县可达3个,200公斤以上的县20多个。一期父本制种的增产幅度一般在20%左右,高的可达25%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这次…  相似文献   

18.
姚祖武 《杂交水稻》1991,(6):17-17,21
在母本有效穗达20万穗以上,穗粒结构趋于平衡后,制种产量进一步提高,则取决于父本花粉量。1984年起我们开始探索增加父本颖花数的有效途径,总结出“父本开沟配方施肥”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产量。我区松溪县从1986年开始推广该项技术后,制种产量不断提高。19904制种2450亩,平均亩产达166公斤。 材料与方法 1986年于单季制种进行试验,组合为威优64,行比1:10,采用两期父本。母本全层施肥,五厢为一个处理,用竹竿赶粉,取样考种测产在每一处理的中间一厢进行,以尽量避免不同处理父本间的影响。 父本亩用肥量为:过磷酸钙10公斤,碳铵10公斤,氯化钾5公斤,呋喃丹1公斤。 1、开沟配方施肥法(下简称开沟法):在播父本前一天将田水排干,按计划行比在田埂上作父本行标记,用尼龙绳拉直后,沿线开挖3—5寸小沟,将拌匀的肥料一次均匀施入村内,后耙平,次日灌水,按田埂上标记拉绳将父本插在施肥沟上。 2.塞绝配方施肥法(下简称塞荣法):在父本秧苗插后,肥料分二次每隔一周,在父本行中进行塞克施肥。 3.撒施法(习惯施肥法,为对照)’在父本秧苗插后,肥料分二次,每隔一周在父本行中进行撒施。 结果与分析 1.不同施肥法对父本有效穗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到,不同施肥方法,对父本的有效穗和成德率影响极大。开沟法肥料集中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9.
1988年我站400亩威优1126春制,在抽穗扬花期天气反常的情况下,平均亩产仍达151公斤,名列我县杂交早熟组合制种产量的首位。现将主要情况和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一、生态条件制种田安排在碧塘乡茶园村,为新开辟的制种基地。常年无霜期306.6天,年均温17.6℃,年降雨量1417.5毫米。抽穗扬花期的7月上、中旬平均温度分别为28.6℃和28.9℃,相对湿度为75%。制种田为沙壤土和壤土,前茬为冬泡和少部分冬干田。 二、播差期和始穗期 根据我县气候规律和制种安全抽穗扬花期的要求,父本于4月15日播种,母本4月30日播种,父母本播种时差15天,叶差3叶。5月13…  相似文献   

20.
Ks—14、Ks—7、Ks—9是我所用光敏核不育原始株农垦58S为供体,通过与籼稻杂交以及复交选育成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1988年晚稻用稻蔸再生稻与03恢复系配组制种0.32亩,总产16.4公斤,折亩产51公斤;1989年春制Ks-14×03 15亩,总产1530公斤,平均亩产102公斤;晚制Ks— 7×03, 28.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