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全省蚕桑生产基地县——广丰县五都乡蚕场,是1980年冬81年春在丰溪河畔的沙洲上栽桑建场的,集中成片栽植嫁接桑九万多株,折合面积128亩。1981年中秋开始少量采桑养蚕,1982~1983年进行了分期分批采  相似文献   

2.
曹江镇林村管理区现有桑地518.7亩,其中“抗十”502亩,占97%,实现了桑树抗青枯病良种化,战胜了毁灭性的桑青枯病的威胁,较快地恢复发展蚕桑生产,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建设成为既是蚕茧生产基地,又是“抗十”种苗基地。林村有12条自然村,445户,1861人,1172亩耕地,从1980年以来把蚕桑作为主要生产项目之一,做了大量组织生产和指导生产的具体工作,使桑地逐年扩大,亩产逐年提高,至1985年桑面积发展到495亩,其中  相似文献   

3.
<正> 83年春季我们作了小面积的地膜复盖试验,探索桑园地膜复盖的增产效应。现简报如下: 一、试验方法 1.试验时间,1983年3月21日至5月25日(大蚕期用叶夏伐止)。 2.试验桑树。6年生湖桑32号低干桑,亩栽1100株,试验前剪梢2/5,地膜为白色,  相似文献   

4.
在桑树方面,选育优良的杂交组合以及杂交一代种子进行实生直栽,选育目标是:杂种一代的群体经济性状优良,个体间各主要性状变异系数小。经过几年的试验证明,以中桑5801号×育82号这一对杂交组合较为符合选育目标。本文概述了自1981年春在镇江林业科学研究所建立的1.2亩中桑5801号×育82号的亲本种子园的实绩。根据父母本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剪伐方法,其栽植形式是二行母本间以一行父本,四周均植以父本。该种子园于1983年收获桑果1078斤,经淘洗得到桑籽29斤,已分发到各地试种。并提出对杂交桑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正> 近五年来,我县通过狠抓蚕业基地建设,强化管理,配套服务,综合开发,蚕桑生产得到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新老桑树9,118.4万株,人平118株,改造劣桑5,806万株,有小行间作桑园45,236亩,宽行间作桑园29,734亩,四边桑6,785万株。1988年全县养蚕76,156张,比1983年增长103.3%。产茧量达到226.9万公斤,比1983年增长130.8%。出现了柏垭区年产茧15000市担的高产区。蚕茧收入超千元的户多达3,080户。全县42个蚕桑基地乡建设步伐加快。基地乡的栽桑量、养蚕量、产茧量和养蚕收入分别  相似文献   

6.
(一) 桑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桑树细菌性病害,目前国内此病只有我省才有发生和报导。据资料记述一九七八年全省普查182610亩(占全省桑地总面97.3%)中,桑青枯病地面积18310.6亩,占普查面积的10.07%。顺德县一九七六年只有5000亩发病,到一九七八年已发展到17000亩左右,占全县桑地面积的22.8%,其中伦教镇桑青枯病的发病面积占全镇桑地面积60.8%。当时此病多发生在佛山市的蚕茧主产县内。.现在已发展至佛山市外的新  相似文献   

7.
现行推广的杂交桑,是七十年代末广东省农科院蚕研所等单位,从广东荆桑优良品种中选育杂交而成的,经生产实践证明,这种桑已充分显示了杂交一代(F_1)的优势,是我国新育成的优良桑种之一。八十年代初期以来,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都先后推广一定面积的杂交桑。我区广丰、玉山、上饶等县,1987年相继从广东引进了杂交桑进行试种,近两年来推广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全区重要桑种。据统计到1989年全区推广杂交桑面积4,307亩,占全区总桑园面积的28.64%,占全省杂交桑面积的22.78%,今冬明春全区将扩种新桑园一万亩,其中杂交桑面积占36.2%以上。杂交桑的推广面积这么大,它的品种特征特性怎样?生产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又怎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广西桑树品种老化和桑园产量低产等问题,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根据广西的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选育出超高产杂交桑品种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并研究出配套技术,该品种具有投产快、稳产高产、叶质优良等优点。至2012年,这两个品种在广西已经种植184.8万亩,占广西桑园面积的73.35%,占全国桑园面积的14.64%。通过对示范基地的测产试验,两个品种的平均亩桑产叶量能达到3218.33kg,亩桑平均养蚕4.35张,极大地提高了广西农民的桑园管理水平,对广西蚕业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大竹县高穴区从实际出发,以“三高”为导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蚕桑基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到1993年底,全区已建成蚕桑基地社27个,密植桑园8360亩,四边桑27万株,产茧达3800担。蚕桑生产连续三年居全县领先地位。今年初,该区又根据发展蚕桑生产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今年的“一三六六”工程计划,即新栽密植桑5300亩,使密植桑面积达到1.3万亩;新栽大行桑6000亩,产茧达到6000担。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0.
<正> 海安县南屏乡葛桥4队现有59户、235人,集体耕地248亩,其中桑园58亩,即一年桑30.7亩,二年桑11.8亩,成年桑15.5亩,1983年养蚕123张,张产825.斤,总产101.52担,总产值20327.56元,人平交售蚕茧43.2斤,人平茧款收入86.50元,蚕茧量及蚕茧值均比82年增5成以上,按新桑折算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金湖县蚕桑生产迅猛发展,形成8.5万亩桑园面积,年产鲜茧7.5万担的规模,被列入省蚕桑生产重点县(市)。但自1994年下半年以来,全县毁桑改种势头盛行,面积锐减。至目前桑园面积已不足2.5万亩,且有继续减少的态势,整个产业基础受到了严重影响。笔者对造成全县大面积毁桑改种的直接原因作了多次调查,现对解决出现的问题提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 南部县蚕桑基地乡——大河,因烟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蚕茧单产显著降低,给蚕桑生产带来严重不利的影响,妨碍了基地乡建设的步伐,为此,我们对该乡进行了调查。蚕桑生产1982年前,全乡共有桑树1935500株(其中小桑园40亩、间作桑330亩、四边桑19  相似文献   

13.
<正> 1985年平望镇联农村在调整产业结构时,落实粮改桑和粮改桔面积各100亩,加上原鱼池100亩,办起了综合性的副业场。经过几年努力,副业场越办越好,使集体经济不断壮大,1990年养蚕收入10.8606万元,亩桑收入超过1000元。 1985年冬各地都把原集体的桑园分散承包到各家各户,但联农村根据原村副业场有基地、有房子,粮改桑面积又都集中在副业场旁的具体情况,认为集体管理比分散到户  相似文献   

14.
肖山县有辽阔的海涂,发展蚕桑生产的潜力很大。海涂育桑,1971年从1斤桑籽开始试验,1972年小面积育苗110亩,1973年大面积育苗近3000亩,产苗4000万株,1974年开始全县围垦海涂,进行大面积栽桑养蚕。1976年全县桑面积达二万余亩,其中海涂桑园一万二千多亩,初步建成一批集中成片成带的专业桑园,每块面积分别有一百亩、二百亩、四百亩,最多的有五百亩,据统计全县新桑园面积在一百亩以上的大队(单位)  相似文献   

15.
我场现有耕地面积47亩,除水田3.6亩、花生地3.4亩外,实际桑园面积仅有40亩左右,而且历年来单位产量不高,制种系数低.1980年,桑园面积40亩,总产桑叶11.5万斤,饲养原蚕蚁量1044克,种茧量3956.6斤,制种7838张,亩桑产叶2875斤,亩桑制种195.95张,担桑制种8.70张,克蚁制种7.50张、斤茧制种1.98张;1981年桑园面积40亩,总产桑叶11.2万斤,饲养蚁量1105克,种茧量5020斤,制种8722张,亩桑产叶2800斤,亩桑制种218.05张,担桑制种10.02张,克蚁制种7.89张斤茧制种1.73张;  相似文献   

16.
我县蚕桑生产近年来有较大的发展,由原来的一千多亩,发展到如今的一万二千亩;蚕茧收购量由1983年的1466.45担,增加到去年的3281.45担,增长1.23倍;平均亩桑产茧160.82斤,比1983年的146.6斤提高9.7%;平均单张产茧32.6斤,比1983年的22.9斤提高42.6%。蚕茧收购量今年可望达到七千担。回顾往昔,有很多教训。过去认为我县是个山区,文化落后,技术水平低,经济薄弱,蚕桑要搞上去靠钱靠物。但  相似文献   

17.
《江苏蚕业》1992,(4):31-32
<正> 我市自1987年在侍岭乡苗庄村发现桑瘿蚊以来,蔓延和危害面积逐年扩大,1988年蔓延到塘湖马楼、曹集农科、丁嘴六里井、仰化大同、关庙乔口等村的800亩桑园,1989年蔓延至运东重点蚕区的12  相似文献   

18.
里田镇是我县蚕桑生产起步最早、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蚕桑基地。瓦滩村是该镇高产稳产的佼佼者。全村有洲地桑园96亩,其中五龄桑园36亩,十七龄桑园60亩。1986年养蚕260张,产鲜茧185.6担。1987年养蚕270张,产鲜茧202.5担。1988年养蚕315张,产鲜茧256担;平均张种产茧由1986年的71.4斤提高到81斤;平均亩桑产茧由1986年的193.3斤提高到262斤,实现了张种、亩桑产茧同步增长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县蚕桑生产发展很快,成为全省五大蚕桑基地之一。1988年在连续五年保持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主要表现是;桑园面积由1984年的917亩扩大到8381亩(包括去冬的新桑3000亩),蚕茧产量由1984年的190担上升到2500担,蚕茧收  相似文献   

20.
我县是个新蚕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指引下,于一九八○年一亩桑立点示范。至去年,已扩大到14个区69个乡2896户,2356亩。其中新桑1775亩。实际投产面积1985亩。全年养蚕6909张种,总产鲜茧3088担,总产值66.08万元。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