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科技简讯     
二氧化碳对茶汤滋味成分的影响本实验是在茶叶浸提过程中通以CO_2气体,然后测定茶汤水溶性氨基酸、蛋白质、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感官审评茶汤滋味的差  相似文献   

2.
游离氨基酸在绿茶贮藏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茶叶品质尤其是滋味的重要化学成分,关于茶叶加工中氨基酸的变化以及氨基酸与品质的相关性国内外已有过不少研究。本文则着重于研究绿茶贮藏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与品质的关系以及贮  相似文献   

3.
孙达  张星海  夏兵 《茶叶通讯》2021,48(1):124-130
以传统白茶中的白牡丹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不同冲泡要素对茶汤主要滋味成分浸出率的影响,优化并建立了白茶茶汤感官评价与冲泡温度、冲泡时间和茶叶用量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白茶茶汤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的浸出率随着茶叶用量、冲泡温度、冲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各冲泡要素对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对咖啡碱浸出率的影响不显著,茶叶用量对游离氨基酸浸出率影响最大,温度对茶多酚浸出率影响最大。以茶汤感官品质为评价,优化冲泡白牡丹的最优条件为茶叶用量3.05 g(茶水比约1∶50)、冲泡温度100℃、冲泡时间5.03 min,该条件下冲泡的白茶感官评分为92.40分,其茶汤香气清纯、滋味醇爽、汤色橙黄,回归方程模型验证值与预测值接近,拟合度好。  相似文献   

4.
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变化与制茶工艺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辉  龚淑英  刘蕾 《茶叶》2009,35(1):7-10
功效被日益挖掘的茶叶的感官品质远胜其它饮料,其滋味的丰富程度更是倍受称赞。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是构成茶叶滋味的组分,共同决定着茶汤的口感与质量。茶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总含量仅能保持或减少,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量则可双向调控,探讨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变化与制茶工艺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白茶品质形成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茶加工工序包括萎凋和干燥,其中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鲜叶经过较长时间的萎凋,内含物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包括多酚类、氨基酸、糖类等,多酚类氧化缩合产物形成了白茶特有的杏黄汤色和醇爽清甜的滋味。氨基酸在茶叶加工中转化成挥发性的醛或其他产物形成茶叶香气。萎凋中氨基酸与儿茶素的邻醌结合而成的有色化合物,对白茶汤色有着良好的影响。可溶性的糖是构成白茶茶汤滋味和粘稠度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6.
硒提高茶叶品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在低硒土壤的茶园施用无机硒肥 ,研制富硒茶叶。研究硒对茶叶保鲜品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富硒茶茶汤放置 12小时过程中 ,556nm吸光度比低硒茶叶稳定 ,表明富硒茶叶中的硒可有效地阻止茶汤氧化褐变 ,有利于保持绿茶品质。在室温条件下贮藏 90天 ,低硒绿茶维生素C的保存率为 4 8 2 1% ,而富硒茶维生素C保存率为 78 54% ,表明富硒茶中的硒能有效抑制茶叶在贮藏期间维生素C的减少。与低硒茶叶相比 ,富硒茶蛋白质的氨基酸总量增加 8 3%~ 14 8% ,必需氨基酸总量增加 8 8%~ 14 8% ,甲硫氨酸增加 6 0 %~ 8 7% ,胱氨酸增加 38 7%~ 95 6 %。  相似文献   

7.
科学贮藏茶叶必须分析茶叶质变的外界因素,讲究贮藏和保管方法。一、影响茶叶品质变化的因素由于茶叶具有吸湿、吸附的特性,加上贮藏过程中茶叶内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茶叶极易发生变质。这些内外因素主要有以下5点:①茶叶自身含水量是影响茶叶品质劣变的最主要因素,如果茶叶含水量超过7%,则茶叶在贮藏中就易回潮而影响品质。②温度也是引起茶叶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之一,贮藏温度越高,品质劣变越快、越显著,特别是对色泽、汤色、滋味的影响最大。③氧气在茶叶贮藏过程中也是使茶叶产生自动氧化引起质变的主要因素之一。④光…  相似文献   

8.
乌龙茶烘焙技术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龙茶香高幽雅,茶汤浓厚,回味甘甜,耐于冲泡。而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因素在于品种的优良和初、精制精湛的工艺。制造过程中由于气候或制茶技术的影响,再加上包装贮存过程中,由于茶叶具有吸湿吸味的特性,初制茶叶经拣梗、筛分及拼配掺和后,茶叶烘焙是一道必经的工序。烘焙主要目的在于:降低茶叶含水量,保持含水量在4%-6%之间,防止茶叶贮存期品质劣变而带陈茶味,进而延长贮藏寿命;借烘焙技术去除茶叶青臭味及其它异味,增进茶香,以提高茶叶品质;使茶叶中所含氨基酸类与还原糖类加温时经脱水转化成香气成分;还有杀菌,降低农残等作用。因此,茶叶烘焙包括去异、去水及产生茶叶香气滋味等,  相似文献   

9.
红茶滋味成分多相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微滤和超滤技术将茶汤分为悬浊液、胶体相、真溶液,并分别检测了不同温度下咖啡碱、总多酚、氨基酸、总糖等滋味成分在"三相"的含量与分布比例。运用Malvern激光粒度仪对原茶汤及其分离得到的胶体相的胶体学性质进行测定,结合感官评价与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的变化,将茶汤滋味成分的分布配比与胶体学性质、茶汤滋味相关联。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微滤的茶汤,滋味成分三相的分布比例有显著不同,且胶体相与真溶液的配比能影响茶汤胶体体系的粒径与电位值,同时也影响着茶汤的风味,50℃微滤茶汤获得最高感官偏好性,其两相配比分别为:咖啡碱1︰3.8、总多酚1.2︰1、氨基酸1︰7.5、总糖1︰4.3,平均粒径160 nm,Zeta电位–25.5 mV,此时的茶汤滋味醇厚、香气浓郁、体系稳定、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的包装规格,不同的贮藏条件,研究茶叶在贮藏过程中外形、香气、汤色、滋味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冰箱(0~5℃)贮藏比室内自然贮藏效果要好;外形的变化主要受密封、光线影响;香气主要受密封条件影响;滋味、汤色受光线、温度、水分影响较大;光线对干茶色泽、汤色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一 前言 茶树新梢中含有较多种类和高浓度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在茶叶制造中积极参与工艺过程的生化反应,是构成茶汤滋味、香气特征的重要化学成分。红茶发酵时氨基酸同多酚类的邻醌进行偶联反应,形成各种挥发醛,对红茶香气有一定的作用;干燥工序中在高温作用下,氨基酸参与非酶性褐色反应,对成品茶乌润色泽的形成有关系。绿茶制造中茶树新梢含量较高的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以及天冬氨酰胺都有显著的变化。作者初步研究不同等级的龙井茶表明:氨基酸的消长和品质有密切的依存关系。由此可见,茶叶中氨基酸对成品茶内质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茶叶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峰  骆耀平  陈一心 《茶叶》2008,34(1):2-5
本文介绍了茶叶贮藏过程中,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环境因素对其品质的影响,以及贮藏中茶叶品质成分,如含水量、氨基酸、茶多酚、叶绿素和维生素等的变化;并对目前生产与研究提出了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的包装规格,不同的贮藏条件,研究茶叶在贮藏过程中外形、香气、汤色、滋味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冰箱(0~5℃)贮藏比室内自然贮藏效果要好;外形的变化主要受密封、光线影响;香气主要受密封条件影响;滋味、汤色受光线、温度、水分影响较大;光线对干茶色泽、汤色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减少夏秋绿茶苦涩味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幼英 《中国茶叶》1993,15(3):24-24
先前的研究表明,绿茶茶汤的主要呈味物质是茶多酚、氨基酸等组分。其中茶多酚与滋味的相关系数为0.929,是茶汤滋味浓度的主要物质,此系数比氨基酸与滋味的相关系数0.788要高。在茶多酚这种复合物中,未氧化的茶多酚含量  相似文献   

15.
茶水放置过程中茶叶品质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俊辉  沈生荣 《茶叶》2003,29(3):151-154,158
对茶叶在冲泡放置24小时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的系统分析,通过测定茶汤中的茶多酚、氨基酸、茶红素、茶黄素、儿茶素等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探讨茶水在放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上述相关成分,冲泡过程中不会造成茶叶品质的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6.
儿茶素呈味特性及其感官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滋味是茶汤最重要的品质特征,绿茶茶汤滋味主要由多酚类、咖啡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金属离子等共同作用形成。多酚类是绿茶茶汤中最主要的滋味物质,儿茶素又是多酚类物质的主体成分。儿茶素组分是茶汤苦味与涩味的主要贡献物质,不同儿茶素种类和含量的组合形成了茶汤不同的苦涩味强度,并影响茶汤整体风味。现阶段对于茶汤滋味评价主要是采用人体感官分析,感官分析在食品风味评价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就绿茶茶汤中儿茶素呈味特性、滋味物质间互作及滋味物质感官分析方法 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完善儿茶素呈味及其互作理论体系,为感官分析方法在滋味物质呈味特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三、茶叶的滋味茶叶的滋味,是茶叶品质检验的又一标志。茶汤滋味比较完美,茶叶的色泽与香气也常是比较好,这是由于茶叶色、香、味具有內在的物质联系所决定的。滋味是味觉神经的反映,因此在感  相似文献   

18.
茶多酚感官性质及其对茶叶涩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茶叶中含有的大量茶多酚对茶叶涩味有重要作用。涩味是茶叶滋味中极重要的感官性质,对茶叶总体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茶叶中茶多酚的感官性质、茶汤涩味分析及茶多酚对茶叶涩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茶作为一种嗜好性饮品,风味是其第一品质属性。茶滋味的呈现是人的味觉器官对茶汤中呈味组分的综合感知效应,一般描述为苦、涩、鲜、甜等感官体验。其中,苦味是最易被感知的味觉属性,也是影响茶叶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夏秋茶资源由于苦涩味较重,面临大量弃采的困境,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综述了苦味感知的生理基础以及苦味相关评价方法;以绿茶茶汤为主要载体,系统整合茶叶的苦味呈味组分,探讨其他滋味单体与苦味化合物间的互作效应,以及后处理介导对茶汤苦味的调控机制。以期丰富茶汤滋味化学理论基础,明晰茶叶苦味物质的呈味特性、呈味机制以及滋味物质之间的互作效应,为夏秋茶滋味品质调控及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绿茶滋味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绿茶茶汤的化学分析,感官审评并采用增减绿茶滋味物质的方法,研究了绿茶滋味与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指出:(1)茶汤的滋味得分与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呈高度正相关,与糖类呈负相关。一般情况下,高含量的儿茶素使茶汤味苦,但当儿茶素含量差异不大时,则氨基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