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晚稻施用缓控释肥料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缓控释肥料对水稻的增产效应,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缓控释肥料、晚稻专用配方肥和单质肥料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晚稻专用配方肥、单质肥料相比,缓控释肥能改善晚稻经济性状,增加产量,提高肥料单位养分的稻谷产出能力,增加施肥收入,但缓控释肥料的成本较高,肥料投入产出比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化肥用量,提高种粮经济效益,在单、双季晚稻上通过施用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研究不同缓/控释肥对水稻茎蘖动态、氮素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缓释肥能显著提高成穗率,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与常规肥料相比,单季晚稻上木质素缓释肥在氮肥用量减少56.00%情况下,产量仅减产0.89%,且高于水稻配方肥及金正大控释肥。木质素缓释肥氮肥农学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及金正大控释肥,虽然经济效益略低于常规施肥处理,但肥料利用率明显提高。在双季晚稻上木质素缓释肥处理氮素农学效率达23.95%,但产量和经济效益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减少5.61%、3.49%,也低于金正大控释肥处理。综合相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表现,木质素缓释肥在单季晚稻上施用效果较优,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氮素利用率,有利于实现稳产,并且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肥料种类对优质稻产量、品质及稻米食用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质稻桂小占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化肥、德隆有机肥、长效控释肥、不施肥空白处理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食用安全性(稻米Hg、As、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得隆有机肥和化肥处理的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显著高于长效控释肥处理,导致其产量显著高于长效控释肥处理。不同肥料种类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对稻米食用蒸煮品质影响不大,对加工和外观品质的影响则较明显。在加工品质方面,化肥处理可显著提高精米率,德隆有机肥和化肥处理的整精米率要显著高于长效控释肥。在外观品质方面,3种肥料种类处理均可显著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其中,化肥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最大。施肥会导致稻米中Hg、As、Cd含量的提高,降低卫生品质。其中,3种肥料种类处理稻米Hg含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化肥和长效控释肥处理的As含量以及长效控释肥处理的Cd含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在此试验条件下,施用化肥和德隆有机肥有利于优质稻获得高产,并将稻米品质提升到较高水平;施用德隆有机肥最有利于稻米获得较高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缓控释肥可以降低氮肥过量使用、节约人工,提高肥料利用率、稻米品质、产量,同时还能够降低氮肥过量造成的环境污染。本试验选用了3种缓控释肥硫包膜缓控释肥、树脂包膜缓控释肥和缓控释掺混肥在减氮施肥(只施用常规施肥的70%)条件下开展了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对南粳9108水稻产量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相比常规施肥可以保障水稻生育期氮素积累、提高肥料利用率,最终通过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达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优质稻桂小占为材料,研究了化肥、德隆有机肥、长效控释肥、不施肥空白处理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食用安全性(稻米汞、砷、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得隆有机肥和化肥处理的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显著高于长效控释肥处理,导致其产量显著高于长效控释肥处理。不同肥料种类对稻米食用蒸煮品质影响不大,对加工和外观品质的影响则较明显。在加工品质方面,化肥处理可显著提高精米率,德隆有机肥和化肥处理的整精米率要高于长效控释肥。在外观品质方面,3种肥料种类处理均可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3种肥料种类处理稻米汞含量均高于不施肥处理。化肥和长效控释肥处理的砷含量以及长效控释肥处理的镉含量高于不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控释BB肥对西瓜的施用效果,为控释肥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丰乐1号西瓜为试材,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研究了控释BB肥对西瓜产量、品质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控释BB肥能显著提高西瓜产量,在等养分施用下较常规施肥增产20.18%,在养分减少20%的情况下,仍能增产8.69%;控释船肥能明显提高西瓜的品质,在等量、减量20%、减氮30%的3个不同控释BB肥处理中,西瓜果实的Vc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常规施肥分别增加了28.69%和16.35%,硝酸盐含量也有显著的降低,氮素利用率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38.13%、37.08%和27.79%。[结论]控释BB肥具有延缓养分释放的功能,是一种既增产又经济,还对环境友好的肥料。  相似文献   

7.
茶园控释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减少氮素肥料不科学施用带来的土壤板结、污染环境、降低茶叶品质等诸多负面影响,2012年秋季开始至2014年底,实施了氮素分期调控技术试验。对施肥后各处理的茶园产量、增产率、新梢吸氮量、氨基酸、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等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控释肥相对普通尿素能够明显提高春茶新梢的吸氮量,降低酚氨比,提高早春茶的品质和产量;施用控释肥可以减少施肥次数,降低生产成本。茶园施用控释肥能达到增产、提高茶叶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超级稻专用缓控释肥氮素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15^N标记超级稻专用缓控释肥料,研究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缓控释肥氮素的利用率在超级稻上高达68%,比尿素撒施的高出25.2-32.9个百分点,在常规稻上达47.5%,比尿素撒施的高出13个百分点,而施用氮肥对土壤供氮有一定的影响,施氮后能促进土壤中原有氮素的矿化,在两年的大田试验中缓控释肥比对照用肥平均增产4%~8.23%。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花卉专用控释肥对白掌生长的影响,为白掌栽培生产筛选合适的花卉专用控释肥,为我国花卉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白掌品种"美酒"为供试作物,5种不同花卉专用控释肥为供试肥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花卉专用控释肥对白掌生长和整体品质的影响,施用控释肥((15-10-12+2MgO+TE)控释期210~240 d)白掌株高、冠幅、EC值、分枝数、整体品质、鲜重等多方面表现突出.在出货期间,花卉专用控释肥((15-10-12+2MgO+TE)控释期210~240 d)比施用等养分水溶肥料处理(CK)分别提高7.78%、29.91%、185.0%、21.2%、27.0%;花卉专用控释肥((15-10-12+2MgO+TE)控释期210~240 d)的养分释放速率能够与白掌需肥规律同步,能够促进白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花卉专用控释肥((15-10-12+2MgO+TE)控释期210~240 d)可作为白掌的推荐用肥.  相似文献   

10.
不同硅肥用量对双季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在氮磷钾养分施用量相同的水平下,研究了不同硅肥用量对双季早晚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硅量(SiO2)为0~0.8 g/kg土范围内,随硅肥用量的增加,早、晚稻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施硅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相关系数早稻为0.931 2,晚稻为0.973 3;施用硅肥能促进早稻各器官对氮素的吸收,提高双季早、晚稻群体氮素积累量和晚稻氮素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11.
在江苏省稻麦两熟轮作地区,以南粳9108为材料,在控释氮肥配方(40 d释放期控释氮肥∶100 d释放期控释氮肥=1∶4)和速效氮肥的不同配比下,研究全程氮素一次性基施条件下控释氮肥施用比例对不同成穗方式下直播常规粳稻产量的影响。试验为裂区设计,主区设置3种不同基本苗处理,在成熟期调查其主茎占有效穗数的比例,以分别代表主茎为主成穗型、主茎分蘖并重成穗型和分蘖为主成穗型的3种水稻群体,控释氮肥配方和速效氮肥的不同配比为副区,分别为纯氮比5∶5、6∶4和7∶3。结果表明:不同成穗方式下直播常规粳稻达到高产时的适宜控释氮肥配方与速效氮肥的一次性基施配比存在差异,主茎为主成穗方式下,控释氮肥配方与速效氮肥以7∶3的纯氮比例配施时产量最高,产量为10.0 t·hm-2,较5∶5和6∶4处理显著提高53%~7.5%;主茎分蘖并重型和分蘖为主成穗型两种成穗方式下,控释氮肥配方与速效氮肥以5∶5的纯氮比例配施时产量最高,分别为9.5、9.4 t·hm-2,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9.2%~10.5%和9.3%~11.9%。在成穗方式间,以主茎为主成穗方式下的7∶3处理的产量最高,该处理在群体颖花量、生育后期光合势及阶段干物质积累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综上,不同直播稻成穗方式下基施适宜比例的控释氮肥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适当增加基本苗以提高主茎占有效穗比例,以主茎成穗为主,配套控释氮肥配方和速效氮肥配比为7∶3的一次性基施氮肥技术有助于实现直播常规粳稻的高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效果,研究了肥料增效与控释技术对水稻的生育性状、产量、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肥料增效和控释技术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特别是在减施氮肥30%的条件下,采用肥料增效和控释技术的处理均比常规施肥增产,这说明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条件下减少化肥施用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浓度条件下诱导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为水稻控释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个基因型的水稻样本(广恢128、长伦占、矮秀占、BG367、6827、七桂早)在不同生育期内用不同浓度的(0、20%、40%、60%)氮素条件诱导,检测硝酸还原酶活性,得出其变化趋势。[结果]结果表明:在4个不同浓度的(0%、20%、40%、60%)氮素条件诱导下,硝酸还原酶活性表现出一定的相似的规律性。在4种氮素条件诱导下,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分蘖期都表现为最强,随着生育期向后发展,硝酸还原酶活性逐渐降低,成熟期最弱。[结论]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与利用主要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因此对水稻施加有限的氮肥而要获得高产的最佳时期是在生长发育的早期。  相似文献   

14.
通过早、晚造田间试验,在桂林稻作区开展了水稻控释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水稻控释肥用量早稻以636 kg为宜,稻谷产量比控释肥561、711 kg处理及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8.7%、15.1%和9.5%;晚稻则以773 kg为宜,稻谷产量比控释肥698、848 kg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4.8%、7.5%和8.9%。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减量化施用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控释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一级品率,并且能较好地保证马铃薯产量,马铃薯产量增加8.00%~25.59%,以100%控释肥增产效果最好。马铃薯品质方面,减氮控释肥处理能提高马铃薯品质。施用控释肥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10.53%~22.69%,其中,以减氮40%控释肥的氮肥利用率最高。在马铃薯土壤硝态氮含量方面,施用控释肥能降低硝态氮在各个土层的累积,其中减氮30%~40%控释肥处理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最低。  相似文献   

16.
控释掺混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控释掺混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控释掺混肥对水稻有增产效果,与习惯施肥相比,等养分控释掺混肥处理产量可增加7.1%,减10%养分的控释掺混肥处理产量增幅为4.2%~6.1%,但减20%养分施用不利于水稻产量,产量下降8.5%.在田间试验中,控释掺混肥1号每667 m2施用45 kg在水稻上经济效益最高,在水稻生产上显得更有优势,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专用控释肥在西瓜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彤K-8西瓜为试材研究了控释肥对西瓜产量、中心糖/边糖、土壤养分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能显著提高西瓜产量,在等养分施用下比习惯施肥增产22.61%,而且在养分减少20%的情况下,仍能增产10.81%;等量控释肥、减量控释肥、减氮控释肥处理的肥料生产率分别是习惯施肥处理的2.14、1.93、1.29倍,中心糖/边糖以及地表径流中的NH4+-N和NO3--N含量均低于习惯施肥处理。由此认为,控释肥是一种增产、经济及对环境友好的肥料。  相似文献   

18.
不同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控释氮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控释氮肥处理水稻增产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效果不同。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控释氮肥处理比普通氮肥处理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增幅为7.23~14.83个百分点。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比其他处理提高了水稻总粒数和结实率。因此,硫磺树脂包膜氮肥处理在该地区水稻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氮肥减施在水稻-油菜轮作中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传统施氮量的基础上减少20%,对水稻-油菜进行轮作.通过增施农家有机肥、分次施氮和施用缓释氮肥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土壤中速效氮和植株中全量氮的含量,同时增加水稻和油菜的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和油菜以80%传统施氮量加20%有机氮肥处理效果最佳.其中水稻增产6.94%,油菜增产6.88%.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及植株的全量养分逐渐降低,成熟后两种作物的氮、磷养分主要储存在子粒内,而钾则集中在茎秆内.  相似文献   

20.
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控释氮肥在玉米上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3种控释氮肥中树脂包膜氮肥增产和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的效果均最好。相比普通氮肥,不同控释氮肥显著提高了玉米氮肥利用率,增幅达4.9914.54个百分点。[结论]控释氮肥可以提高玉米氮肥利用率,树脂包膜氮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最佳。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