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灌水量和灌水周期对温室新几内亚凤仙生长的影响,初步得出了温室中新几内亚凤仙生长的最佳灌水量和灌水周期.试验表明,灌水量和灌水周期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新几内亚凤仙生长的影响主次和程度,因新几内亚凤仙生长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灌水量和灌水周期应根据生长阶段和生产实际情况的不同分别确定.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设施蔬菜合理灌水问题,以农户常规灌水量作为对照处理A,设计了增加1/3灌水量处理B、减少1/3处理C和减少1/2处理D共四个处理,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土壤养分和水分在土壤剖面中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水处理A的产量相比,处理B和处理D的产量比处理A减少了9%,处理C差异不明显。土壤剖面中各土层含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升高,水分向土壤深层迁移量相应增加,导致水分利用率降低。与常规灌水处理A相比,处理B土壤剖面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向深层运移量明显增加,处理C和处理D 两个处理各养分向深层的迁移量均明显降低;综合各项分析,农户常规灌水量明显偏高,在常规灌水量的基础上减少1/3灌水量,即灌水量为1.89×10 m/hm时能有效提高灌水利用率,降低养分的淋失,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3.
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灌水量的增加,群体逐渐增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增加;在灌水量达到90 mm时,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最高,而超过90 mm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降低;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灌水量达到120 mm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下降。  相似文献   

4.
黄河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大田试验,探讨了不同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与冬小麦的株高、分蘖数、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都随着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泥沙施用量的影响均大于灌水量。泥沙施用量和灌水量在拔节期以后对冬小麦株高影响较大。6cm泥沙施用量、330 mm灌水量处理的叶面积指数、灌水量和产量最高,叶面积指数在抽穗期达到最大(6.89);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最大(13 620 kg/hm~2);冬小麦产量最为5 556.3 kg/hm~2。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灌水量和灌水周期对温室新几内亚凤仙生长的影响,初步得出了温室中新几内亚凤仙生长的最佳灌水量和灌水周期.试验表明,灌水量和灌水周期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新几内亚凤仙生长的影响主次和程度,因新几内亚凤仙生长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灌水量和灌水周期应根据生长阶段和生产实际情况的不同分别确定.  相似文献   

6.
水肥互作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人工模拟条件下,采用“311-B”D饱和最优设计,探讨了水肥交互作用对玉米株高、茎基宽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植株的株高与氮肥、灌水量、磷肥用量都呈正相关,其中氮肥用量影响最大,灌水量次之,磷肥用量影响最小;但氮肥用量与灌水量的交互、氮肥和磷肥的交互与株高呈负相关。与氮肥用量和灌水量的平方项呈负相关,说明过量的氮肥或灌水量都对植株的株高呈负效应。同样,玉米的茎基宽与氮肥用量、灌水量、磷肥用量呈正相关。其中氮肥对茎基宽的影响最为明显,灌水量次之,磷肥用量的影响最小。在本试验中,氮肥用量与灌水量的交互、磷肥和灌水量的交互与茎基宽呈正相关。氮肥、磷肥和灌水量对玉米产量均具有正效应,且符合报酬递减定律,过量施肥、灌水会引起明显的负效应,造成玉米减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地下滴灌不同灌水量对当年种植紫花苜蓿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刈割时期对苜蓿株高影响较大的是灌水450 mm和375 mm;茎叶比、干鲜比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大;苜蓿全年干草产量表明,灌水可以显著增加苜蓿的产量,灌水375~500 mm产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但灌水550 mm苜蓿产量低于对照,说明灌水量过多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云南冬马铃薯生育期为旱季,作物需水量难以得到充分保障,通过灌溉可以补充作物需水,但是灌水节点和灌水量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尚不明确。试验通过膜下滴灌在齐苗期、开花期、淀粉积累期进行不同灌水处理,寻找最佳灌水时段和最优灌水量。结果表明:灌水时段选择齐苗期和开花期2次灌水,单次灌水量为72 m3/hm2时,冬马铃薯产量最高(58790 kg/hm2),商薯率最优(95.6%),经济效益最好(84059.71元/hm2)。通过试验证明,云南冬马铃薯灌水关键期为齐苗期和开花期,单次灌水量72 m3/hm2为冬马铃薯种植关键水的最佳灌水量。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利用2013年秋播干旱严重的条件,设置了7个灌水量的浇水处理,研究灌水量和小麦出苗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播种不能出苗时,灌水4 mm是出苗的临界值,获得最佳的出苗率需要灌水12.3 mm。灌水量对出苗期有一定影响,主要还是受温度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为合理的利用风沙土壤资源,本文将新型微润灌溉技术应用于风沙土玉米灌溉,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微润灌溉灌水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从而为风沙土膜下微润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量对微润灌溉玉米株高、茎粗、LAI和单株地上干物质量等营养生长影响较小;穗长、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穗粒重、穗重等产量构成性状和产量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穗行数随灌水量变化不大,秃尖长随灌水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灌水量75%ET时,玉米微润灌溉产量最高,达到7.8t/hm2;WUE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下降,25%ET时WUE最大,为1.35 kg/m3。因此,在风沙土地区,灌水量宜控制在25%~7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