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研究揭示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漂移的本质:多基因条件下,变异压和自然选择压使两系不育系育性逐代提升.纯合体没有漂移.提出控制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的新方法,实现了育性双向彻底转换--在中国大陆制种基地"终年不育",在繁殖基地像常规稻一样自交结实.创造了获得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多种途径,使两系杂交稻育种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为解决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存在的安全问题提供支持。【方法】在采用轮回亲本聚合温敏和反温敏核 不育基因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天丰 M 的基础上,研究天丰 M 不育的遗传特性。【结果】聚合了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天丰 M 在高、低温下均表现不育,其不育性受 2 对基因控制,1 对是温敏核不育等位基因,另 1 对是受温度调节的调控基因,即分别来自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系复等位的,随温度变化切换显隐性关系。在高温下,来自温敏的为显性,调控不育基因表现为不育;在低温下,来自反温敏的切换为显性,同样调控不育基因表达为不育。从不同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姊妹系测交类型 4 的群体分离表现得到证实,C31(Z1×F7)组合在低温下表现不育、可育和正常可育,不育株割茬再生发生不育与可育分离,实际表现为永久不育 5 株、低温不育高温可育 6 株、低温可育 4 株、正常可育 7 株,符合 2 对杂合基因 1∶1∶1∶1分离比。这种受双基因控制的永久温敏核不育性可遗传、可恢复,且当温敏核不育基因为显性时,永久不育性可恢复。【结论】天丰 M 不育系可从根本上解决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近年来温度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作用的研究结果 ,归类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在低温条件下育性的变化及其育性转换对温度的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4.
Co27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利用转基因方法育成的新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温敏核不育基因来源于OsUgp1基因的共抑制表达。Co27在不育期内表现出不育性,在可育期内表现可繁性好。经测验,与目前我国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6个籼、粳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基因均不等位。  相似文献   

5.
以3个光温敏核不育系W7415S、安农S、培矮64S和4个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夜公胞质)、珍汕97A(野败胞质)、华农A(夜公胞质)和华农A(野败胞质)为材料,通过观察各不育系成熟胚囊结构,并对异交结实率进行调查,以明确水稻雄性不育系异交结实率是否与胚囊育性有关。结果表明:不同水稻雄性不育系的胚囊育性与异交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对于光温敏核不育系,胚囊育性受不育系遗传、环境以及两者互作的影响,不育期的胚囊育性比可育期低,可育期的胚囊育性接近早季质核互作不育系;对于质核互作不育系,胚囊育性主要受环境的影响,早季比晚季的胚囊育性低;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胚囊对环境的敏感度高于质核互作不育系,尤其是W7415S对环境的影响较为敏感。水稻雄性不育系的胚囊育性是影响其异交结实的重要因素,在选育不育系时需考虑胚囊育性及其对环境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6.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漂移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漂移是影响育性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光温敏核不育系遗传异质性是产生温度漂移的基本原因。水稻对光温条件的适应性和遗传漂变可能是诱发温度漂移的机制之一。通过阐述核心种子法,花培在稳定光温敏核不育系,防止温度漂移上的作用。进一步展望了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和化学物质辅助育性转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稳定性问题正转变为两系杂交水稻发展的"瓶颈"。对15S多年的试验数据综合分析表明,15S的不育性稳定可靠,可以避免两系杂交种子生产中的不育系育性波动问题;其不育性在海拔1200m处可以稳定表达,15S可以作为两系不育系较好的不育基因资源。对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遗传基础与育性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玉米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的发现、鉴定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玉米新型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68ms的育性转换机制和遗传机理。【方法】笔者对新发现的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68ms进行了生态学、形态学和遗传学分析。【结果】琼68ms是一种花药败育型的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表现为高温不育、低温可育,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是雄穗发育的小穗分化期,临界温度为30~33℃;其不育性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结论】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琼68ms的育性主要受温度控制,在高温条件下不育性稳定,可以作为“两系”制种的基础材料,在生产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基因源及其衍生的光敏核不育系7001S、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培矮64S;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基因源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810S、安湘S、香125S和株1S基因源为材料进行相互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观察F1的育性表现,并以此来确定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7001S、W6154S、培矮64S的核不育基因与其供体农垦58S都等位。但温敏核不育系W6154S与培矮64S之间则不具等位的温敏核不育基因,说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至少存在两对可独立遗传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其不育性在夏季高温条件下能得到充分表达。安农S—1与其衍生系之间以及其衍生系相互之间都具有等位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农垦58S及其衍生的核不育系与安农S—1及其衍生的核不育系之间没有等位的核不育基因。株1S与安农S—1及其衍生后代,株1S与农垦58S及其衍生后代W6154S之间具有等位的核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10.
论杂交稻两系法育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讨论了利用光、温敏核不育两用系的杂交稻育种途径。指出核不育两用系除育性不容易稳定外,其配合力选择受性选择的,造成育种工作的低效率。核不育两用系失去了核质互作型不系具备的自主防护和被防护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