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干旱定义和对干旱等级的划分,从持续干旱对森林可燃物、火源和林火行为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持续干旱对森林火灾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干旱会降低可燃物的含水率,使可燃物载量和分布发生变化,对森林可燃物有较大影响;持续干旱还会影响火源,使林火强度增大,林火蔓延速度加快,火烈度增大,提高森林火灾发生的几率和森林火灾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与火干扰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气候变化直接作用于森林可燃物和林火环境,从而影响森林火灾发生的强度和频率。而在森林火灾过程中释放的大量气体和颗粒物质也会对气候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初步阐述了火干扰使可燃物燃烧所释放的物质对大气化学性质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并讨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进行火源管理。  相似文献   

3.
林火动态变化对我国东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积极的森林防火政策导致了我国东北林区的森林火周期延长,并影响到森林结构和可燃物组成的变化。火周期的延长会引起森林可燃物载量增加,并导致火频度、火灾类型和火强度发生改变。森林火周期延长还会引起大兴安岭地区云杉林的分布范围增大。植被的变化又对林火动态有反作用。为适应林火动态和可燃物的变化,我国东北林区森林防火政策需要作相应调整,采用林火管理思想开展森林防火工作。  相似文献   

4.
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森林燃烧的火环境,秦岭林区大面积分布的落叶针叶林、栎类林等森林植被提供了丰富的可燃物,频繁的人为活动为林火的发生提供了火源,这些要素共同造成了森林火灾多发的现状。通过对秦岭林区森林火灾影响要素的探讨,总结出人为火源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首要要素的结论,加强人为火源的管控是减少森林火灾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对德化县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森林可燃物的分布特点及燃烧特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计划的农业生产用火是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最主要因素,郁闭度小于0.8的针叶林分是德化县多年来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区和受灾区。根据德化的实际情况,森林火灾防控主要应从阻隔火源与可燃物的接触入手,强化林火阻隔体系建设,加强野外火源管理,配合其它防控措施,从而达到森林火灾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森林可燃物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地条件、天气和可燃物决定了森林火灾的强度与烈度, 三大因素中, 只有对可燃物能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研究表明:1)过去60~100年, 由于森林结构和组成的改变, 可燃物载量增加, 易发生高强度的森林火灾。2)林火模型、实践经验以及现场观察表明, 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 林火行为受可燃物结构与组成的影响很大。3)减少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就必须降低地表可燃物的数量、密度、连续性, 移除过度可燃物, 或改造植被, 降低森林植被的燃烧性等。4)可燃物处理有效期评估涉及林火蔓延、林火强度、烈度、火场规模和扑火能力的研究, 景观尺度手段优于林分尺度。  相似文献   

7.
林火动态研究与林火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火动态是一个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稳定指标, 准确掌握林火动态和可燃物特性是制定合理林火管理策略或规划的基础。林火动态与可燃物积累过程密切相关, 了解森林可燃物积累过程是开展林火管理的基础。文中综述了林火动态及可燃物变化的研究进展。林火动态受地形、植被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气候、植被和人为活动的变化, 许多区域林火动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并影响可燃物积累过程及其空间分布。森林结构和可燃物组成的变化会导致火频度、火灾类型和火强度发生变化, 林火管理对策也需要相应调整。我国重点林区的林火管理策略也应根据林火动态变化和可燃物情况进行调整, 以适应变化的气候和植被条件。  相似文献   

8.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我国林火发生趋势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火灾对气候波动具有敏感性。近年来世界气候异常,高温天气、飓风、暴雨、干旱等灾害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全球正在经历一次大的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过程。异常天气及其引起的森林群落结构的变化,将使火险增加,林火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我国的华北、西北、东北、黄淮等地区的气候有变暖、变干的趋势,易导致冬春连旱,春夏连旱,这对森林火灾的增加将构成严重威胁。持续增温,导致森林易燃可燃物积累多;防火期发生明显延长;早春火和夏季森林火灾多发;林火发生地理分布区扩大;森林可燃物干燥,森林火灾燃烧性加大,火灾发生频率高。  相似文献   

9.
森林火灾是在开放环境中的自由燃烧过程 ,由于受可燃物特征与分布、空气湿度、地形与风场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构成了森林火灾的复杂性与随机性。由于自燃、雷击和人为因素等火源不可能彻底排除 ,森林火灾不可避免。大面积高强度火可以烧毁森林 ,造成地面光秃和加速土壤侵蚀 ,但小面积低速度火却可以减少地面多余可燃物 ,有助于林木的火后更新和生物栖息。因此在预防森林火灾中 ,实现森林可燃物可持续管理是发展重点 ,用计划火烧减少可燃物 ,营造防火林带隔断可燃物的连续性 ,可以达到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的目的。1 近年来林火管理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工自然对林火因子(火源、可燃物、气候条件)的影响,造成森林火灾的发生,对森林生态平衡产生破坏作用,表现在:①破坏了森林环境和水土保持功能;②使林区草原化和草甸化;③引起森林病虫害的大量发生和珍稀动植物种群的衰退等。人类在打破森林生态平衡的同时应自觉地重建一种新的更高组织水平的平衡。林火可作为一种营林措施和手段引入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在森林抚育和防火等方面发挥作用,把火害转变为火利,使林火因子成为维持和调节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平衡、促进物质循环的主要因子。在森林火灾的防治上,把对林火因子的管理与营林相结合,由封闭被动型防火向开放主动型防火方向发展,建立人类和森林构成组织化程度更高的调控系统。  相似文献   

11.
灌木林是森林与灌丛之间的中间类型,灌木林火后再生恢复能力强、繁殖快,且具有一定的抗火灾能力,灌木林火灾具有火势较均匀、发展较稳定、热释放较平稳等特性。综述了灌木林火灾研究方法,包括遥感监测法、损失评估法和实验室分析测定法;灌木林主要着火特性与可燃物含水率、可燃物载量、火强度、灰分含量相关。运用新仪器新装备新方法研究灌木林火灾特性,将为灌木林防火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塔河林业局的林场为单位,根据森林资源特性的评定值来综合评定各林场的火险,而后依据各林场潜在的火险值(D)的大小,来划分各林场的森林可燃物的火险等级的高低。研究表明:森林可燃物类型区的划分也是林火预测预报的基础,只有在森林可燃物的基础上,才能使林火行为预报较为精确,为火险区域的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火灾资料分析、火疤木年轮分析等有关火干扰的研究方法.从林火干扰对森林更新、全球气候、森林景观结构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几方面分析火干扰对森林的影响,认为火干扰的作用具有双重性.高强度火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死亡,易使林木遭受病虫危害,从而破坏生态系统平衡;而低强度、小面积火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森林环境,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促进森林演替.  相似文献   

14.
浙江森林火灾发生规律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浙江省1988 ~ 2002年的森林火灾报表和1991年以来的森林火灾档案表整理分析预测浙江省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趋势:一是浙江省森林火灾发生的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二是森林火灾的火源从生产性火源逐渐转向非生产性火源;三是肇事者趋向老龄化;四是林区内可燃物积累丰厚,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趋势在增加;五是气候异常,森林火灾多发概率在增大.针对浙江省森林火灾发生规律与发展趋势,提出了森林防火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森林火行为与特殊火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森林火灾主要包括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3种蔓延形式。目前火蔓延模型主要关注于森林地表火的蔓延研究, 对一些特殊的火行为, 如树冠火、火旋风、飞火等研究极为薄弱, 而这些火行为在特大森林火灾的蔓延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往往加速火蔓延, 并对扑火人员造成生命危险。我国森林大多集中在山区, 火灾一旦发生, 由于复杂的地形、不均匀的可燃物分布、多变的局地风和林火的相互作用, 极易形成复杂的火行为。文中对森林火灾中的火行为和特殊火行为进行了论述, 讨论了当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平台的林火景观格局研究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林火管理需要在整合森林防灭火信息的基础上,对林火发生、发展、蔓延以及可燃物景观格局现状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以期对林分可燃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并实现对林火防区可燃物未来演替格局的预测。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述分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空间直观模型模拟,是针对把林火作为驱动因子的大时空尺度森林景观变化研究的强有力工具。提出了以林火景观生态格局为核心的研究框架,具体研究成果将直接为林火防区提供灭火策略和灭火指挥辅助决策的数源基础和定量化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森林可燃物的动态特征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燃物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其种类、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具有动态的特征,会改变火频率、火灾类型和火强度。长期动态跟踪、监测森林可燃物,把握动态特征,能够及时掌握森林可燃物能量变化,从而更好地预防、监测和扑救森林火灾。文章对森林可燃物的类型、含水率、载量、分布特征等动态特征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森林火灾中的树冠火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森林火灾按其燃烧物和燃烧部位的不同, 通常可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3种。树冠火是指在林冠层燃烧和蔓延的火, 通常与地表火同时发生。树冠火发生数量不多, 但其燃烧温度高、火强度大、蔓延速度快, 对森林的破坏性极大。从树冠火的发生机制、蔓延模型、扑救方法、预防和减弱树冠火发生及蔓延危险性的措施几方面对当前国内外树冠火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云南松林内可燃物与计划烧除火行为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森林可燃物对林火的发生及发生后林火行为的影响程度,采用小样地调查方法对四川省西康磨盘林区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Franch)林内的可燃物及火行为进行调查,对标准地中的火蔓延速度、火强度、火焰高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不同火强度下烧失率进行统计。试验结果表明:定期进行计划火烧,能减少可燃物积累,降低森林可燃性,具有良好的防火功能;在进行有计划的烧除林内枯枝落叶时,必须有效地控制火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