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了低洼易8涝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配套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即在中等和含盐碱较重稻田。宜采用浅-深-浅全期水层灌溉技术;在含盐量较轻的水稻田宜采用浅-湿润歇湿润灌溉技术。在含盐碱极少的稻田,宜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2.
就目前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介绍了水稻节水栽培技术,包括育苗节水、整地泡田节水、利用桃花水、浅湿干间歇节水等灌溉技术,以达到节约水源、保证水稻稳产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年对淠史杭灌区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浅湿间歇"灌溉、雨季田间蓄雨深度与产量关系的试验,得出水稻不同生育期的适宜的间歇时间、灌溉定额和蓄雨深度;在此研究基础上,并结合淠史杭灌区水资源分布特点,总结出上游地区"浅湿间歇"和下游地区"两保深蓄"的节水灌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一、浅湿灌溉的特点水稻浅湿灌溉采用间歇灌溉的灌水方法,其特征是浅灌与湿润相结合,适时晒田,构成浅湿交替,浅、湿、干灵活调节的灌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水稻节水灌溉技术与常规灌溉技术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处理Ⅰ水分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灌溉田,处理Ⅱ常规灌溉田。结果:处理Ⅰ用水量5060立方米/公顷,处理Ⅱ用水量为6240立方米/公顷,每公顷节水1180立方米/公顷。水稻生育期调查结果,处理Ⅰ较处理Ⅱ分蘖期提前2天,齐穗期提前3天,成熟期提前4天。处理Ⅰ较处理Ⅱ株高增加2.3厘米,穗长增加1.6厘米,每平方米穗数增加26穗,穗着粒数增加6.1粒,结实率提高2.6%,增产率达5.93%。结论: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比常规灌溉技术节约用水量,并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地根据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很多符合水稻节水、丰产的稻田用水管理模式,如“浅湿间歇”、“浅湿晒”、“控制灌溉”和“非充分灌溉”等灌溉模式。而“水稻覆膜旱作技术”是一项比现有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更节水的新兴节水高产技术。水稻覆膜旱作技术具有节水、分蘖力强、保肥、抗病虫、产量稳定等优点,其栽培突出旱、稀、湿,是旱作水稻、水作水稻、雨养水稻的有机结合,改变了传统水稻无水不能栽插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水稻节水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节水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浅—湿—浅间歇灌溉较常规灌溉使水稻增产2.52%,湿润灌溉较常规灌溉使水稻增产0.32%,不同灌溉模式产量差异不显著。水量比较和效益分析表明,湿润灌溉效果显著,在返青后至有效分蘖终止期的用水高峰期内节约用水量3 928.1 t/hm2,节水率达到54.8%;在整个生育期间节水5 247 t/hm2,节水率33.0%,节约用油成本29.3%,效益比较好,可实现节本增效和节约水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系统阐述了水稻“浅湿间歇”灌溉制度的技术要点 ,需水量及需水规律 ,分析了其节水增产机理 ,为淠史杭灌区大面积推广本技术提供理论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稻浅、湿、干灌溉,是控制灌溉技术的一种,是浅、湿、干灵活调节的一种节水灌模式。它既不属于充分灌溉,也不属于非充分灌溉范畴。浅湿干灌溉的原则是浅水灌田,“浅”为30㎜,待自然消耗后,田面呈一定湿润状态,“湿”0㎜,“干”为土壤含水量控制的下限值。为如此反复。灌水之间的无水层时间应使浮泥沉实,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使水稻省水低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一、浅、湿、干间歇灌溉的好处 (1)提高灌溉水的生产效益。灌溉水的生产效益是指每消耗1m3灌溉水所生产的稻谷重量。据灌区试验结果,浅湿干间歇灌溉使灌溉水的生产效益同淹灌的0. gkg提高到1.3kg,节约用水19.2%~22%,可增产6.7%,效益提高4.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宁夏扬黄灌区滴灌玉米干播湿出技术。[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干播湿出、滴灌对玉米出苗率、耗水量、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干播湿出可提高玉米的出苗率3.85%,干播湿出、滴灌减少玉米灌水量,可节水5 610 m3/hm2;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与其他灌溉模式相比无差异。[结论]干播湿出技术具有节水和提高出苗的作用,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土水势在水稻节水灌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巴基斯坦、比利时等许多国家,以土水势作为土壤水分指标用于指导小麦、玉米和番茄等多种作物的灌溉已相当普及,而我国用土水势概念系统研究作物灌溉的尚不多,以水稻为对象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有关水稻的节水灌溉技术,前人已作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方案.总的来说,这些节水灌溉技术都属间歇灌溉,只是提法不同,例如“水层、搁田、湿润三结合”、“浅湿灌溉”、“间歇浅水够苗后硬板湿润”等节水灌溉模式.但是,这些模式中的许多环节为经验性描述,缺乏明确的土壤水分指标,有碍准确应用.本文从土壤水分能  相似文献   

13.
贵州节水灌溉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已实施节水灌溉工作的基础上,从贵州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和耕地情况等客观条件出发,经过多年来对贵州节水灌溉技术的试验研究及推广运用,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和实施效果,总结出了较适用于贵州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节水灌溉模式:水稻田节水灌溉和旱坡地节水灌溉,并针对实施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干播湿出在盐碱地棉花膜下滴灌条件下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当地在灌溉方面存在的必须灌溉冬灌和春灌水的传统观念,通过三种不同的灌溉方式试验,对节水增效情况进行对比,提出通过建立土地档案,有针对性的在棉花膜下滴灌条件下推广“干播湿出”的节水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不同灌溉制度对水稻需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浅湿间歇Ⅰ、浅湿间歇Ⅱ、群习灌和不灌水4种灌溉制度对淠史杭灌溉试验站中稻本田期需水量及产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2016年度气象条件下,通过相同的田间管理措施,浅湿间歇Ⅱ灌溉制度是淠史杭灌区最合理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6.
超级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2006,(2):11-11
本项技术包括北方常规超级稻栽培技术和南方超级杂交籼稻栽培技术两大部分。1.北方常规超级稻栽培技术。主要是利用塑料薄膜(大、中棚)、无纺布等覆盖旱育、稀播,培育带蘖壮秧;本田期采取稀植或大垄双行稀植、三段五次测土配方施肥、浅湿干间歇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实  相似文献   

17.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大幅度减少灌溉水量的浪费,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以空育131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其在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在控灌和浅湿干灌溉下,空育131根系发育好,茎叶生长协调,株高、穗长、穴数和穗数等农艺性状优于常规灌溉处理;水稻控灌和浅湿干灌溉用水量分别为6900和8625 m3,比常规灌溉节水34.3%和17.9%;控灌和浅湿干灌溉相对常规灌溉,有利于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增产分别为 4.4%和1 .4%,控灌增产376.50 kg?hm‐2,直接经济效益增加975.00元?hm‐2.因此,节水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节约了田间用水量也可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节水灌溉方式的研究,探讨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歇灌溉模式的增产幅度最大,节水量最多。  相似文献   

19.
节水灌溉系统自动控制的研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控制是目前节水灌溉中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实际灌溉工作中的三个实例,简明阐述了自动控制在节水灌溉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的水稻节水技术,主要是把浅水、湿润、间歇三种灌溉方法科学地结合在~ 起,根据水稻的需水特性和生长规律,提出“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促蘖、苗足烤田、浅湿长穗、湿润灌浆、黄熟落干”的原则,以控制稻田水层上限和水稻根系层土壤含水量的下限为手段.掌握“后水不见前水,充分利用雨水,按指标灌排水”的做法,从而确定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灌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