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尚未发现有任何抗性“免疫”的杀虫剂。据报道,1948年以来,抗性害虫的数量约每6年增加一倍,到1986年,已报道的抗性害虫达500种,实际存在的抗性昆虫远比报道的多。有关茶树害虫抗药性的报道甚少,本文拟就我国茶树化学防治的历史与现状对茶树  相似文献   

2.
茶树病虫综合治理茶树病虫的化学防治虽然对茶叶高产优质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如当年对某种病虫采用较高浓度药物防治,虽然病虫基本被消灭,但第二年还会发生,甚至更严重;农药用量逐年增加,防治效果反而下降等等。这是由于长期单一施用化学农药破坏了茶园生态平衡,大量的天敌被杀伤和害虫产生抗药性所致。近几年来  相似文献   

3.
殷坤山 《中国茶叶》1991,13(1):39-39
在茶树病虫防治中,化学防治是一项主要的措施。虽然化学农药具有杀伤天敌、毒性大、容易使害虫产生抗性和造成对茶叶、环境的农药污染等缺点,但其又具有见效快、防效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在目前缺乏其他防治手段的情  相似文献   

4.
目前,茶树害虫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化学防治,一般茶园,每年需喷农药7~8次,多的达10余次。这样,在防治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大量天敌,破坏了害虫一天敌间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某些害虫的周期性大暴发。如果能够选用对害虫防治效果好、对天敌杀伤小的农药,就可达到既防治害虫又保护天敌的目的。茶尺蠖单白绵绒茧峰是田间自然控制茶尺蠖发生量的重要生物因子之一,据报道,有的地区,常年各代的寄生率可达30~70%,个别年份与代别,寄生率  相似文献   

5.
茶树害虫物理防治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园有害生物的防治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不同途径。农业防治成本低对环境无影响,但效果通常不理想,而且效果发挥较慢。生物防治对环境安全,但由于技术上的问题,目前生物防治在生产上应用范围较小。化学防治收效快、效果好,但副作用大,使用不当会引起害虫再猖獗、抗药性、环境污染等现象。物理防治则是采用物理的方法消灭害虫或改变其物理环境,创造一种对害虫有害或阻隔其侵入的一种方法,其收效迅速,可直接把害虫消灭在大发生之前,或在某些情况下,作为大发生的急救措施,起到降低危害的作用。物理防治方法的有效应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笔者就国内外茶园害虫物理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病虫害防治是确保茶叶生产丰产丰收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由于农药品种多,见效快,效果好,工效高,因此,化学防治是目前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中重要的一环。但是,如果不合理使用农药,除了会产生诸如污染环境、杀伤害虫天敌、致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茶毛虫是茶树上一种为害严重的食叶害虫。在江西省一年发生3代。大发生年份。幼虫常把茶树吃成光杆,茶树连续被害会出现整株死亡。以往采取化学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存在着较多弊端,如生产中常因气候和栽培条件影响施药,选药不当降低防治效果,使用农药污染环境,多次用药会杀伤有益生物和害虫天敌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茶树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8.
随着菊酯类农药在农业生产上应用面积的扩大和连续重复施用,害虫产生抗药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迄今已开发的菊酯类农药,对此敏感的昆虫全部表现出交互抗性(即害虫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对另外未曾施用过的另一类药剂也产生抗性)。我国台湾稻区,已有资料表明,褐稻虱对菊酯类农药产生了交互抗性,出现了菊酯类农药和其他农药防治效果减退的现象。水稻主要害虫为多发性害虫(一种害虫一年发生多代),对菊酯类农药容易产生抗性。一旦对菊酯类农药产生抗性,就会影响其他农药的防治效果,害虫危害就极难控制。1996年5月,湖南省植保工作…  相似文献   

9.
茶园农药须注意更新换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更新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更新限用或禁用农药名单,加之茶园害虫已对部分农药产生较高抗性,因此茶园农药须注意更新换代。本文梳理了目前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推荐了几种用于防治茶树害虫的新农药。  相似文献   

10.
茶叶蝉是茶树的主要害虫,危害猖獗,目前主要是采用化学防治。农药防治虽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虫口密度,但不合理使用农药,亦会杀伤大量的天敌昆虫,破坏昆虫的生态平衡,导致害虫再次猖獗。为了探讨防治茶叶蝉经济有效的方法,我们于1989~1990年在霞浦县茶科所110亩茶园进行采摘法防治茶叶蝉的试验。采摘法防治茶叶蝉就是结合茶叶采摘,控制虫口密度达到防治目的。据在成虫产卵  相似文献   

11.
一、概况: 近三十年来,全世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农林害虫,虽对农林业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害虫产生抗性等付作用。茶树害虫的防治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过去我们通常把病虫防治分为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检疫防治五种。到四十年代由于人工合成有机氯制剂(滴滴涕、六六六等),以及随之发展起来的有机磷制剂等广谱性杀虫剂的问世,农药成为防治农业害虫最主要的一种手段。应当肯定,农药生产的迅速发展,对保证农业增产起了很大作用。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由于单一施用化学农药灭虫,不到二十年时间,在植保工作中就出现了1、害虫的再猖獗;2、害虫产生了抗药性;3、农药残毒,污染环境;4、提高了防治成本等四大弊病。这些问题是当前我们病虫害防  相似文献   

13.
任菊仕 《茶叶通讯》1990,(4):24-25,14
近年来,世界各国农业害虫的防治已由化学防治为主,逐渐转向以生态平衡为目标的综合治理。新的形势对茶树害虫综合防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在综述茶树害虫综合防治的发展概况、分析其特点的基础上,就茶树害虫综合防治的系统对策谈谈一孔之见,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茶叶生产不断发展的需要,茶树害虫的防治工作亦愈来愈普遍地在我国广大茶区得到重视与加强,新农药、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利用微生物防治茶树害虫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这是个新苗头。据各地初步研究与实践,认为这种“以菌治虫”的办法,不仅杀虫效果好,残效期长,成本低,而且使用安全,对茶叶采收与成茶品质均无影响。所谓“以菌治虫”就是利用某些寄生在害虫体内的病菌,通过人工培养成菌剂,再  相似文献   

15.
围绕茶园害虫化学防治的科学化问题 ,近年来 ,茶学和植保科研工作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拟对近几年来 ,国内外化学防治的研究现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1 昆虫抗药性为了有效的防治害虫 ,我国曾对假眼小绿叶蝉、茶蚜、茶樱瘿螨、蚧类、茶尺蠖等进行了抗性监测、抗性机理、抗性遗传及抗性治理等多方面的研究。1 1 表皮通透性因子胡淑霞、季苏京等[1] 研究表明害虫抗药性的主要原因是有些药剂改变了昆虫表皮的生理通透性 ,使药剂越来越不容易透过表皮 ,使昆虫不易中毒。研究人员分两组进行实验 ,一组是对已产生抗性的害虫施药 ,另…  相似文献   

16.
随着茶园栽培管理水平提高,茶树芽叶害虫愈显重要,一些吸汁性趋嫩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等已成为茶园普遍发生严重的种类。近几十年来,化学农药发展迅速,使用广泛,茶树害虫通过化学防治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年来又暴露了一些严重问题,就是国际通称的“三R”问题,即残留量(Residre)、抗药性(Resistance)和再增猖獗(Resurgenve)。化学农药大都是人工合成的,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完全消解,残留在大气、土壤、水体、植物体内乃至农产品中,长期大量使用某些化学农药会使目标害虫产生抗药性,并且杀伤了害虫的天敌,破坏了生态平衡,反而引起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17.
在茶园栽培管理中以喷施化学农药来防治茶树病虫害,仍是目前茶树植保上一种重要手段,它的优点是见效快,受环境因子的制约较小等。但是,单纯依赖和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将会引起病虫区系变化加剧,危险性病虫不断发生且越来越严重。“三R”问题越来越突出,即:茶叶农药残留增加,害虫抗药性提高,天敌的大量杀伤和害虫再猖撅。结果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无公害茶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给茶树病虫科学治理和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目前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世界各国农业害虫防治已由以化学防治为主逐渐转向以生态平衡为目标的综合治理。限制农药使用的原因之一在于施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的同时,往往也杀伤了害虫天敌,当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作用后就会出现再增猖獗,破坏生态平衡,形成害虫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那么,在化学防治害虫中,能否做到既控制住害虫,又最大限度保护  相似文献   

19.
湖南水稻三大害虫致灾原因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农  张玉烛  刘勇 《作物研究》2006,20(4):315-317
湖南水稻3大害虫(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大,危害重。根据近年这3大害虫的发生危害情况,从食料条件、气候条件、天敌因子及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导致3大害虫致灾的主要原因。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提出了以“生态调控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采用“改变种植结构,优化稻田景观;选用抗性品种,实行健身栽培;保护利用天敌,拓展生物防治;辅以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黄志农  张玉烛刘勇 《作物研究》2006,20(4):315-317,323
湖南水稻3大害虫(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大,危害重。根据近年这3大害虫的发生危害情况,从食料条件、气候条件、天敌因子及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了导致3大害虫致灾的主要原因。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治理,提出了以“生态调控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采用“改变种植结构,优化稻田景观;选用抗性品种,实行健身栽培;保护利用天敌。拓展生物防治;辅以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