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4年7月22日,从有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江西省文化厅、旅游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万年国际稻作文化旅游节”将于9月20日至10月7日在赣东北革命老区、世界稻作起源地——万年县举行。  相似文献   

2.
正11月9日,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等倡导召开的、中国科协主办的第54期中国科技论坛"中国稻作起源地学术研讨会"于江西万年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水稻科技、考古、农业文化和历史等领域的科学家们对亚洲栽培稻起源和演化等考古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广泛的介绍和讨论。最后,谢华安院士主持形成结论,亚洲栽培稻起源于10 000年以前的以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及其周边和以南地区。"野稻驯化,万年之  相似文献   

3.
问说水稻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稻的起源学说,基于江西省万年县野生稻到栽培稻植硅石和花粉完整驯化遗存的考古发现,提出了万年县是中国稻作的起源地之一,为研究中国栽培稻的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万年稻作农业文化系统的开发、保护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万年县境内发现了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植硅石,把世界稻作起源由7000年前推移到12000~14000年前,从而被考古界公认为是世界稻作起源地之一。万年贡谷接近野生稻形态特征,蕴藏着丰富的抗病虫、抗逆境的抗性基因及其他有利基因,特别是具有较强的耐瘠性,因而对其进行研究、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围绕着贡米生产也形成了万年独特的稻作文化以及现代水稻产业,这些共同构成了万年稻作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5.
郑云飞 《中国稻米》2021,27(4):12-16
稻作是东亚地区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河姆渡遗址出土稻谷证明中国是稻作起源地,颠覆了稻作起源于印度学说,确立以稻作农业为特色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近年来中国考古取得丰硕成果,良渚古城遗址、一万年以前水稻遗存、大规模的古稻田等发现填补了中国文明史的许多空白,不断更新了稻作起源的认识,稻作起源于一万年以前的长江中下游已经成为了目前国际共识。植物考古、农耕遗迹考古等多学科考古工作在阐释中华文明进程和文明社会形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2000年以来,在浙江省境内钱塘江上游和灵江流域的河谷盆地,陆续发掘出距今约一万年的上山文化遗址19处。位于浦江县的上山遗址发现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袁隆平院士专门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上山文化的彩陶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彩陶,是中国彩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上山文化遗址群共同构成了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农业定居聚落,被考古界称之为“远古中华第一村”,标志着一个历史阶段的开端——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为更好地展示全球稻作栽培、育种新成果和新技术,助力中国水稻走向世界,促进全球稻作产业健康发展,湖南省作物学会、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与长沙市人民政府拟于2018年9月26-29日举办"首届(长沙)国际稻作发展论坛"。本次论坛组成了以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为主席的国际稻作论坛理事会。将邀请世界著名稻作专家做主题报告,打造一场涵盖水稻全产业链的高规格国际性行业论坛。欢迎国内外从事水稻栽培、育种、制种、稻米产业研究和管理的专  相似文献   

8.
中国栽培稻起源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稻作遗址最多的国家,是重要的栽培稻起源地之一。栽培稻起源地有一元说和多元说两种观点。根据中国栽培稻起源地的必备条件,一元说包括云南起源说、华南起源说、长江中下游起源说和淮河上游起源说四个主要假说,以长江中下游起源说的证据最为充分。多元说主要观点是栽培稻起源是多中心的。研究栽培稻起源对研究农耕文化和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2019年国际(长沙)稻作发展大会暨中非稻作发展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为主席的国际稻作发展论坛理事会等单位承办。届时将邀请世界著名稻作专家做主题报告,围绕中非“八大行动”项下农业领域相关举措落实工作,共同探讨中非农业合作特别是稻作生产领域合作模式,分享各国农业特别是稻作发展经验,发布杂交水稻在非洲推广种植的最新成果等。欢迎国内外从事水稻栽培、育种、制种、稻米产业研究和管理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种子企业和学生参加本届国际稻作发展大会。  相似文献   

10.
<正>2005年11月8日,集中了当今世界研究农业起源最权威专家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再次来到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进行联合考古发掘,研究中国水稻起源。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稻作起源的“印度说”、“珠江上游说”、“长江中下游说”等观点一直争论不休。而 2004年,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一粒被证明是一万二千年前的古栽培稻,对于揭开水稻起源之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表明了玉蟾岩遗址在世界稻作农业文明起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江西是我国双季稻的优势产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之一、古时贡米之乡的江西省万年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收集,分析了万年县水稻生产的熟制结构和农户在熟制选择中的考虑因素.结果表明,与近40年江西省水稻种植面积呈现正反"W"型变化特点相似,万年县双季稻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南方的稻香     
中国是已知的世界栽培稻起源地。在有关大禹治水的古文文献中,就有关于稻作文化的记载。稻米作为人类的重要主食之一,具有多方面的明显优点。水稻的种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南方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十分有利水稻生长。随着中国历史文化的演进发展,水稻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五谷之首"。青浦朱家角地区的"青角薄稻"是流传至今的水稻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9月7日上午,来自国内外的400多位稻作专家汇聚湖南长沙,共同见证首届(长沙)国际稻作发展论坛开幕,共同参与这场全世界稻作发展的高峰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世界稻作发展与产业振兴"。此次论坛的举办,将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配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吸引国内外农业(种子)企业在长沙建立科研中心和区域性总  相似文献   

14.
稻米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稻谷生产、加工及其经营 ,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稻米的生产不仅为10亿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人口提供了就业机会 ,而且还创造了灿烂的稻作文化。因此 ,有效、高产的稻谷生产系统对经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有鉴于此 ,联合国于2002年12月16日宣布2004年为国际稻米年。为进一步促进水稻的可持续发展 ,庆祝“国际稻米年”与“世界粮食日” ,经中国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批准及支持 ,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北京绿先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成员)合作 ,将于2004…  相似文献   

15.
茶树起源至今已经有六七万年的发展历史,中国作为中国茶的起源地,是世界最先发现茶树、茶叶与栽种茶树的国家。但是,最先被人们接纳是茶具有的药物作用,随后经过长时间的演变才变成饮品进入到人类日常生活中,渐渐构成和茶有关的文化,即是茶文化。故而,本文简要阐述了茶历史文化的形成,立足于茶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与茶历史文化的传承进行分析,并提出茶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首届“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于1989年9月10日至16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严济慈在开幕式上剪彩,中央有关部委领导参观了展览。全国120余家单位参展,欧、美、亚、非四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80余家客户到会,成交贸易额2300万美元,其中湖南省18家单位  相似文献   

17.
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可知,太湖江苏吴县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晚期的“三山文化”是最早史前文化,距今已有1万年的历史。浙江桐乡罗家角马家滨,江苏无锡的仙蠡墩、锡山公园,吴县的草鞋山、澄湖、越城,上海的马桥、青浦崧泽,浙江吴兴的钱山漾,杭州的水田畈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了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稻米》2004,(2):50-50
为了适应加入WTO和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需要,促进粮食产业和粮油加工业发展,国家粮食局、南京市人民政府将于2004年5月14日至17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第五届中国粮油精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会”,同时举办“首届中国国际粮油企业发展高峰论坛”。此次活动由中国贸促会粮食行业分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国家粮食局外事司、江苏省粮食局、南京市粮食局等单位承办。在“第五届中国粮油精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会”上,将展示各种优质粮食、油料、油脂、粮油食品深加工综合利用产品以及相关的技术设备、检化验仪器等,并开展交易、交流、新产品…  相似文献   

19.
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可知,太湖江苏吴县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晚期的“三山文化”是最早史前文化,距今已有1万年的历史。浙江桐乡罗家角马家滨,江苏无锡的仙蠡墩、锡山公园,吴县的草鞋山、澄湖、越城,上海的马桥、青浦崧泽,浙江吴兴的钱山漾,杭州的水田畈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了稻谷的遗存。太湖地区是历史上著名的糯稻品种产地。  相似文献   

20.
2020年,受疫情影响,跟茶相关的销售、服务、培训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在同年5月21日,全世界的爱茶人迎来了首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国际茶日”。“国际茶日”不仅仅是一个国际性节日,它还会对中国及世界的茶叶经济和文化带来重大影响。本文主要介绍了“国际茶日”是如何成立的,为什么要选择5月21日,以及后疫情时代,“国际茶日”对中国的茶产业和茶文化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