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在保持郏县红牛优良特性的前提下,为了增大郏县红牛体格,提高载肉量和商品率.[方法]遵照以本品种选育为主,适当导入外血(1/2~1/4)杂交改良的选育方向,从2010年开始在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相关专家的指导下,由平顶山市畜牧局和郏县畜牧局等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在平顶山市郏县红牛良种繁育中心引进红安格斯牛对当地饲养的郏县红牛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安郏F1公牛初生重平均为31.65 kg,母牛为29.03 kg,比郏县红牛初生重分别提高了13.09 kg和10.65 kg;6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重分别提高13.52 kg和20.48 kg;12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重分别提高46.92 kg和6.90 kg;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也有较大提高,6月龄安郏F1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提高5.91,5.93 cm,12.75,1.37和1.73,5.45,15.67,0.81 cm;12月龄安郏F1公母牛比同龄郏县红牛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分别提高2.93,2.54,13.21,2.07和13.49,3.84,21.14,1.78 cm.[结论]说明利用红安格斯牛改良郏县红牛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南德温肉牛对郏县红牛的改良效果,本试验测定了初生、6月龄和1岁南郏F_1公、母牛的体尺、体重,并与相应年龄和性别的郏县红牛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南郏F_1公、母牛各项体尺值(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郏县红牛,表明利用南德温肉牛对郏县红牛进行杂交改良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郏县红牛与不同品种肉牛杂交后代的肉用性能和肉品质情况,试验选取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与郏县红牛的杂交1代公牛各5头,纯种郏县红牛5头,分为试验A组(郏县红牛公牛)、B组(红郏F1代公牛(红安格斯牛×郏县红牛))、C组(西郏F1代公牛(西门塔尔牛×郏县红牛))和D组(夏郏F1代公牛(夏洛莱牛×郏县红牛))4个试验组,在同样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3个月后屠宰,利用屠宰测定和检验分析的方法对郏县红牛及其不同杂交品种的体尺发育、肉用性能和肉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红安格斯牛、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在体高、体斜长、胸围和管围方面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屠宰测定方面,杂交后代组的头重、皮厚、皮重、前二蹄重和尾重,屠体器官食道、气管、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重量,以及胴体产肉率、眼肌面积、肉骨比与郏县红牛纯种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胴体后腿宽显著高于郏县红牛纯种牛(P<0.05);红郏F1代公牛高档肉块重和优质肉块重最高,分别为70.22和105.22 kg,但高档牛肉率4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红郏F1代公牛优质牛肉率达到34.43%,显著高于郏县红牛和西郏F1代公牛(P<0.05),高于夏郏F1代公牛(P>0.05)。在肉品质方面,红郏F1代公牛与肉品风味有关的肌苷酸含量最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与鲜味有关的氨基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为夏郏F1代公牛含量最高,分别为53.85%和8.04%。结果提示,采用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没有在体尺发育和肉用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但采用红安格斯牛改良郏县红牛可提高郏县红牛肉用性能的潜力,可适度提高高档牛肉和优质牛肉肉块重量,而夏洛莱牛改良郏县红牛可适度提高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郏县红牛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本文梳理了夏洛来牛、南德温牛、利木赞牛、红安格斯牛、丹麦红牛改良郏县红牛的研究进展,对郏县红牛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系和基因遗传变异与生长性状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红安格斯牛可以提高郏县红牛的肉用性能和优质牛肉肉块重量,夏洛来牛改良郏县红牛可以提高牛肉品质;ZAG基因、IGF2基因、DGAT2基因、CLPG基因、AQP7基因可以作为生长性状辅助选择的基因,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被Hinf I酶切后表现多态性,BB基因型个体可以作为生长性状辅助选择的基因,SREBP-1c基因内含子7区域84 bp缺失位点可以作为生长性状辅助选择的位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当今国外先进的肉牛生产方式,立足河南平顶山肉牛业生产实际,充分利用当地品种郏县红牛和现有大量杂交牛群资源,通过回交试验、育肥试验和屠宰试验三个试验,对杂交改良模式进行试验研究,成功探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郏夏利郏"三元轮回杂交改良新模式,为郏县红牛的保种选育和开发利用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郏县红牛主产于平顶山市郏县、宝丰县和鲁山县,现存栏约30万头。其特征是被毛深红,体躯高大,体质结实,背腰平直,结构匀称,肌肉结实,后躯发育良好,遗传性稳定,繁殖率高,是较理想的肉役兼用型品种。为提高郏县红牛的产肉性能,在做好本品种选育的基础上,我们选择部分农村,有计划地导入利木赞肉牛基因,现利郏一代牛已出生,表现良好,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大连市的黄牛改良工作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采用利木赞、德国黄牛等国外肉牛及兼用品种对复州牛进行杂交改良,并取得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提高改良效果,培育高档肉牛,我们从2002年开始,引进日本和牛,与利复一代母牛,开展三元杂交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利复和三元杂交犊牛生长发育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西门塔尔牛对本地黄牛的改良效果,利用西门塔尔牛冻精为本地黄母牛人工授精,测定了初生、6月龄和12月龄西本F1公、母牛的体尺、体重、并与相应年龄性别的本地黄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西本F1公、母牛各项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本地黄牛,表明利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对榆林市神木县地区和延安地区相同营养水平下的298头利木赞牛改良陕北本地黄牛F1代及陕北本地黄牛的体重和部分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利木赞牛与陕北本地黄牛杂交F1代的体高、体长、胸围和髋宽均比陕北本地黄牛有所提高,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初生牛的平均体重公牛43.95 kg,母牛41.11 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126.5%、120.78%,改良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我地区引进夏洛来牛和利木赞牛冷冻精液 ,对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 ,以改变其颈部短而薄 ,髻甲低平 ,胸部狭窄 ,背腰欠宽广 ,后躯短窄 ,尻部尖斜 ,体型小 ,后躯发育不良等体型缺陷 ,并提高生产性能 ,缩短饲养周期。现将夏洛来牛和利木赞牛改良本地黄牛的效果报告如下。1 生长发育1.1 体重两种杂种牛在当地农户一般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其增重明显高于本地牛 (详见表 1)。  初生重 :夏本F1公、母牛初生重比本地公、母牛提高 62 5 %和 5 8.12 %,利本F1比本地黄牛提高 5 1.3 9%和 5 1 75 %;6月龄体重 :夏本F1公、…  相似文献   

11.
自1998年以来,先后从许昌,洛阳种公牛站取回夏洛来冻精颗粒,用以改良郏县红牛。结果表明,夏杂F1代个体的体形外貌,体尺,体重及产肉性能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郏县红牛作为我国优良的地方黄牛品种之一,其肉质细嫩,风味独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繁殖技术在郏县红牛上的成功运用,有效且快速的建立起扩繁体系,使郏县红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本文对已经成功应用于郏县红牛的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体外受精、胚胎冷冻和体细胞克隆技术五个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未来郏县红牛产业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了郏县红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通过介绍郏县红牛产业发展现状,确立了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分析了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便为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研究郏县红牛的生长性能和肉用性能,系统评价其肉用潜力和优势。[方法] 试验选取4头郏县红牛经持续育肥后屠宰,对其体尺、屠宰性能、胴体指数和产肉性能进行测定。[结果] 经育肥后成年郏县红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相较于986年分别增长45.64%、9.12%、20.11%、29.57%、18.33%,相较于2006年分别增长15.43%、0.65%、0.38%、11.84%、5.19%,体重和体尺明显增长。胴体重为322.15 kg、净肉重为288.27 kg、净肉率为53.87%、屠宰率为60.31%、肉骨比为7.20,优质牛肉产率为25.63%,其中胴体重、净肉率和肉骨比相对2007年分别增长10.17%、5.63%和22.03%,值得关注的是高档肉产率已达到15%,经济效益明显。[结论] 经过近30多年由役用向肉用方向的品种改良和选育,郏县红牛已具有了良好的生长性能和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5.
郏县红牛是由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经过长期不断选育而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近几年,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郏县红牛产业新的问题凸显。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郏县红牛产业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从而使郏县红牛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科技创新在郏县红牛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科技创新在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方面运用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力度,促进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郏县红牛肉用性状的高效选育,分析了郏县红牛种质资源特性与现状,综述了郏县红牛分子育种研究进展与成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郏县红牛高效选育的实施和措施。首先必须坚持进行郏县红牛的本品种选育,其次是利用已取得的在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展高效选育。在选育和扩群的基础上提出了郏县红牛遗传利用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郏县红牛是全国八大良种黄牛品种之一,主产于郏县、宝丰、鲁山。以肉质细嫩而深得中外畜牧专家的好评。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饮食逐渐向追求品质方面转变,牛肉的品质愈发受到重视,郏县红牛的保种及选育改良愈发重要。本文从郏县红牛品种资源现状、保护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对策和肉用选育改良存在的问题、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牛布氏杆菌病是郏县红牛养殖业中的常见病,为了确保郏县红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综述了布氏杆菌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以便对该病做好及时的防护,从而减少对养殖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