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培玉  董瑞华 《蚕桑通报》1993,24(1):34-36,39
海宁市位于杭嘉湖平原,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养蚕历来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茧丝一直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为了进一步发展蚕桑生产,提高亩桑产茧量,提高桑园土壤肥力,我们在全市重点蚕桑产区对高产桑园的施肥技术和土壤培肥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研究,并结合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及1990年桑园土壤肥力监测结果,现就不同土壤桑园高产施肥技术的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桑园生产力是桑树栽培技术的反映。桑园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亩桑产茧量要达到150~200斤。由于我省的蚕茧产地主要分布在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和江淮丘陵地区,所以丘陵山区桑园面积大,约占全省桑园总面积的80%以上,而且多数又是在土质瘠薄,水源缺乏的山坡岗地上或河堤岸上发展起来的普通桑园,栽植密度较稀,亩栽400株以下,低干或中干养成,产量较低。这类稀植桑园能不能高产?怎样才能实现亩桑产茧200  相似文献   

3.
用辐射与杂交育成新桑品种川799,其树型紧凑,枝条粗壮、直立,生长旺盛,易采摘,平均年667m2桑园产叶1551.53kg,比对照荷叶白高11.64%,万蚕产茧量和万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高6.84%和7.88%,5龄50kg桑产茧量比对照高9.45%,667m2桑园产茧量和茧层量分别比对照高16.18%和17.83%。秋叶硬化迟,属晚生桑品种。  相似文献   

4.
亩桑产茧量是蚕桑生产效益的主要标志。为了进一步提高亩桑产茧量,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于1988~1990年期间组织实施了“亩桑产茧150公斤技术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课题。通过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着叶数量;改进施肥技术,促进桑叶生长:选栽桑树良种,提高产出效率;实行多次收获,提高全年产量;加强病虫防治,减少桑叶损失和提高养蚕水平,确保叶茧转化等六条技术途径,结合农村实际条件,制订并推广了六项具体技术措施,使153400亩桑园亩产茧达到170.75公斤,比1987年提高22.3%。制订了《亩桑产茧150公斤技术模式》,丰富和充实了蚕茧实用高产技术的内容,为进一步提高亩桑产茧提供了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5.
《蚕桑茶叶通讯》1992,(2):21-22
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沙滩地栽桑,可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浙江省溪滩桑园高产典型,亩桑产茧达150kg以上。沙滩具有成片的特点,便于发展国营或集体所有制的蚕桑场,对于蚕桑生产刚起步的地区,能起龙头作用。作者试图通过浙江省浦阳江溪滩高产桑园的实地调查,阐述沙滩地上栽桑的高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张正国  魏斌 《四川蚕业》2004,32(4):13-15,18
为了显著提高单位桑园面积的产叶量和养蚕收益 ,以优质、超高产、适应性强为引种选拔目标 ,近年来对丰田系列等多倍体桑品种的实用经济性状作了比较选拔试验。结果证实 :人工三倍体桑品种丰田 2号与对照种荷叶白比 ,每亩 (1亩≈ 6 6 7m2 ,下同 )桑园产叶量增加36 6 % ,万头蚕产茧层量提高 6 6 % ,5龄 5 0kg桑产茧量高 9 2 % ;人工四倍体桑品种丰田 5号与荷叶白比 ,每亩产叶量增加 2 7 2 % ,万头蚕产茧层量提高 3 9% ,5龄 5 0kg桑产茧量高 3 1%。且抗逆性较强 ,综合农艺性状好 ,是两个优质高产的良种。现已在生产上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7.
我队有55户,325人,劳力150人,水田270亩,旱地140亩,种有桑树30亩.为了在一两年内,种桑养蚕收入达一万元.我们认真总结了两年来种桑养蚕的经验,肯定了成绩,找出了差距,两年来产茧量虽然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不大,主要原因是桑园管理差,亩桑产叶量不高(平均亩桑年产叶不到3000斤).为了迅速改变桑园低产面貌,在去年冬狠抓了桑园管理,订出实现万元队措施,主要抓几条:  相似文献   

8.
如何发展新区的蚕桑事业,使之巩固、发展、壮大,我认为关键在于提高每亩桑园的产茧量和产值。丽水县水各公社旭光大队从1973年开始利用溪滩发展蚕桑,到1976年建成桑园470亩,1979年产茧483担,产值近10万元,亩产茧达103斤。其中第五生产队25.88亩溪滩桑园平均每亩产茧202.9斤,产值374.26元。这与高产社队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在桑园基础条件比较差、设备简陋、缺乏经验的新区能较快地实现亩产百斤、二百斤茧,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将其主要技术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巫爱华  诸葛利吉 《蚕桑通报》1991,22(4):52-53,57
我市桑园面积0.92万亩,80%分布于江山港及其支流两岸附近滩地上。土壤质地为松砂至砂壤土,土体粗放无结构,保水保肥能力脆弱,长期来亩桑产茧量提不高。1980年以前,对桑园虽增加了化肥(N肥)的施用量,但亩桑产茧仍然徘徊在40公斤左右。实践证明,速效N肥不可能根本改变低产桑园的生态环境。为此,我们于1981年冬开始在上余乡五程村采取套种绿肥的办法,连续8年进行低产桑园改造,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东台市现有桑园15.2万亩,2011年发放蚕种近50万张,生产蚕茧38万担,行业产值近30亿元,蚕茧产量占江苏省的28%,桑园产茧量、蚕茧质量、亩桑效益、生丝品质等多项指标位列全省、全国前茅,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茧丝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1.
岱岳区的蚕桑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20世纪中叶前,仅有梯田、堰边的零星植桑,至60年代初才开始建有少量专用桑园。1981年建立丝绸公司时,全区蚕茧产量仅有15.7万 kg。丝绸公司成立后经历了6年的徘徊期、和3年的发展期,到90年代初,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桑园突破4000亩,蚕茧产量超过25万 kg 大关,张种产茧量和亩桑产茧量开始跃居全省先进行列。之后,岱岳区的蚕桑业逐渐  相似文献   

12.
<正> 桑叶是养蚕的基础,桑叶产量决定饲养量和产茧量。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涌现出不少蚕桑生产高产典型。石泉县力建村钟桂琴3.7亩桑园,1987年平均亩产茧197公斤,顺风村刘启秀1.5亩桑园,亩产叶达到2730公斤就是其代表,但大面积生产仍停留在低水平状态,1985年石泉县21000亩桑园,平均亩产茧26公斤,1986年提高到31.5公斤。安康地区260000亩桑园,  相似文献   

13.
秋季由于桑园虫口密度高,往往造成桑叶产量的很大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亩桑产茧量的提高,为了经济有效地开展对桑园害虫的防治,首先应当正确计算其损失率,但是由于害虫种类繁多,为害方式又各不相同,因此,要了解各种害虫对桑树的为  相似文献   

14.
汾口镇是由原龙川乡、界川乡、汾口乡、杨旗镇三乡一镇合并而成的,是淳安县最大的镇,也是淳安县蚕桑生产的发源地.1993年桑园面积达6299亩,年饲养量达14884.25张,产茧量达522吨,产值达521.7万元,蚕茧产量突破了500吨(万担)大关,成了我县最重要的产茧基地,也荣获了杭州市唯一蚕茧产量达万担镇的光荣称号.但是自1995年以来,由于受政策、体制和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原料茧价格直线下降,挫伤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生产积极性,毁桑、弃桑、荒桑现象十分严重,蚕桑生产出现了大滑坡.1997年经县里统一桑园普查,现净有桑园面积3192亩,年饲养量为6656张,产茧量为240吨,产值为379.00万元.与1993年相比:桑园面积减少49%,年饲养量下降55%,产茧量减少54%,产值减少27%.如此高的比差,大幅度的下降,使该镇  相似文献   

15.
蚕桑产业是淳安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现阶段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全县现有2.4万户蚕农从事蚕桑生产,受益农业人口近8万,有桑园4520hm2,年产茧5000t,蚕桑总产值1.45亿元.但由于2000年以前推广的桑品种都是湖桑,且多数种在高山薄地上,树龄老化,单位面积产茧量较低.要提高蚕桑单位面积产茧量,要做强做大蚕桑产业,推广优质高产的桑树新品种是一项关键的措施.由于农桑系列品种可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和经济效益,淳安县在2001~2003年大力引进推广农桑12、14号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正> 建国以来,我国养蚕业发展的速度是比较快的。1949年,全国有桑园面积270万亩,年产茧仅61.8万担,平均亩产茧不到23斤。80年桑园面积,包括“四边”桑大约650万亩,其中“四边”桑约300万亩(每500株折算一亩),产茧486万担,平均亩产茧75斤左右。31年来桑园面积增加了1.4倍,产茧量增加了6.8倍,亩产茧量提高了2.3倍。拿亩产茧量来说,广东已超过200斤,浙江超过100斤,江苏近100斤,四川“四边”桑不  相似文献   

17.
姚丽娟 《江苏蚕业》2005,27(2):40-41
<正>产业效益是产业稳定和发展的先决条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比较效益日渐被广大农民所认识,作为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蚕桑产业,面临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竞争与挑战。为了巩固和稳定蚕桑产业的地位,必须提高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只有稳定、提高亩桑产茧量和产出率,才能稳定桑园面积,巩固和发展蚕桑产业。因此,笔者对常年亩桑产茧量稳定在200kg左右的高桥镇湘庄村进行了调查,并归纳、简析了其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正> 近五年来,我县通过狠抓蚕业基地建设,强化管理,配套服务,综合开发,蚕桑生产得到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新老桑树9,118.4万株,人平118株,改造劣桑5,806万株,有小行间作桑园45,236亩,宽行间作桑园29,734亩,四边桑6,785万株。1988年全县养蚕76,156张,比1983年增长103.3%。产茧量达到226.9万公斤,比1983年增长130.8%。出现了柏垭区年产茧15000市担的高产区。蚕茧收入超千元的户多达3,080户。全县42个蚕桑基地乡建设步伐加快。基地乡的栽桑量、养蚕量、产茧量和养蚕收入分别  相似文献   

19.
桑根结线虫病农业防治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阳县4400多亩桑园有75%分布在溪滩地上。近年来,溪滩桑园不同程度发生根结线虫病,造成桑树长势衰退,夏伐后枝短,叶小而黄,亩桑产叶量低,直接影响了全县蚕桑生产的发展。根据有关报道,我们通过1985~1987年试验,观察的基础上,1988年进行了以提拳、重施肥为主的桑根结线虫病综合防治探索。  相似文献   

20.
张正国 《四川蚕业》2003,31(1):47-49
桑叶是蚕的唯一天然饲料 ,故养蚕单产及茧丝质量和亩桑收益的提高 ,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包含桑品种在内的培桑技术的进步 ,促进单位面积桑叶产、质量的提高来实现的。以江油战旗、贯山两乡为例 ,1 987年的桑园面积约 3 0 0 0亩 ,主栽南一号和 60 71等品种 ,产茧 1 2 3t,亩产茧 41kg。 1 997年由于普及川 852良种 ,桑园面积近 2 3 0 0亩 ,产茧 1 79 4t,亩茧量 78kg。同比桑园面积减少 2 3 % ,产茧量却增加 46% ,亩茧量提高90 % ,其中 ,来自养蚕单产提高 1 4kg占3 8% ,桑品种增茧 2 3kg占 62 %。由此表明 ,桑树良种是支撑蚕业生产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