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同一发病鸭场间隔4天分离到两株鸭疫里默氏菌(RA1156和RA1157),为比较他们的差异,采用平板凝集试验和琼扩试验鉴定血清型,纸片法测定耐药性,动物试验测定致病性。结果显示,两株鸭疫里默氏菌的血清型相同,均为11型;对樱桃谷鸭的致病性相同;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相同,RA1156对庆大霉素和青霉素敏感,而RA1157对庆大霉素和青霉素耐药。本试验确认了11型鸭疫里默氏菌在福建的存在,增添了福建省鸭疫里默氏菌的流行病学资料;与实验室人工诱导相比,体内的鸭疫里默氏菌更容易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原核表达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RAP44的裂解酶基因,以噬菌体RAP44的基因组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裂解酶基因,与表达载体p GEX-6P-1连接,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利用谷胱甘肽-Sepharose 4B亲和柱纯化表达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 GEX-N,转化菌经IPTG诱导后成功表达出了分子量约为37 k D的可溶性重组蛋白。本研究获得了纯化的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裂解酶重组蛋白,为裂解酶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A)引起的严重危害雏鸭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有共济失调、站立不稳、绿色下痢、眼鼻分泌物增多、抽搐等,病理变化主要以纤维素性气囊炎、纤维素性心包炎为特征。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且饲料转化率低,严重影  相似文献   

4.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6周龄鸭,临床特征为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昏迷,以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为主要病变。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以闭眼缩颈、下痢及败血症病变为特征。现将一起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禽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禽病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查阅近3年荧光定量PCR及其在禽病研究中的相关文献。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量准确、速度快、全封闭反应等优点,为禽病诊断技术提供了新的模式,成为当前禽病检测广泛采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禽流感、鸭瘟、鹅细小病毒、鸭疫里默氏杆菌等禽病检测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禽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志贺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试验针对志贺菌属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nvasive plasmid, ipaH)设计一套特异性引物,条件优化及特异性和敏感性验证后建立了该菌的LAMP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62℃恒温扩增1 h能得到明显的扩增产物,除志贺菌标准菌株扩增结果为阳性外,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阴性对照均为阴性,检测限值达到120 fg/μL。利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了20株疑似菌株和38份粪样样品,结果显示20株疑似菌和27份粪样样品为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和71.05%,说明建立的LAMP检测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粪便等临床样本中志贺菌的检测与鉴定方面具有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不同提取方法对RA外膜蛋白SDS-PAG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用Sds法、Sarkosyl法、PMSF法提取鸭疫里氏杆菌的外膜蛋白,经SDS-PAGE电泳,显示,三种方法都能提取到鸭疫里氏杆菌的外膜蛋白,但电泳条带却有一定差异;相比之下,Sds法最适于鸭疫里氏杆菌外膜蛋白的提取;几种方法提取的其他分子量外膜蛋白质是否属于鸭疫里氏杆菌的外膜蛋白抗原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疫(菌)苗和类毒素同属于生物制品,对抗细菌病的叫菌苗,对抗病毒病的叫疫苗,用细菌毒素制成的叫类毒素。疫(菌)苗又分为死疫(菌)苗和活疫(菌)苗,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免疫血清是用病  相似文献   

9.
青枯劳尔氏菌潜在新寄主鉴定与青枯病防治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农业措施管理,合理轮套作技术在防治农作物青枯病的作用,结合云南当地农业生态实际情况,采用分离自雪莲果青枯病植株上的青枯劳尔氏菌,在28℃温室条件下,遵循柯赫氏法则,接种、分离、再接种和再分离该病菌,完成了植物病害验证过程。结果表明:在接种后,杜氏鼠尾草、曼陀罗和鸭趾草等3种昆明地区田间常见杂草均出现青枯病典型症状,首先在接种部位出现黑色病斑,继而植株萎蔫,并有大量的乳白色菌脓溢出。结合在自然界下尚未发现这3种杂草感染青枯病和在根部有青枯劳尔氏菌富集的研究结果,这3种杂草被推断为青枯劳尔氏菌的潜在寄主。本研究结果对农作物青枯病防治策略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建立一种新型的能够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铁皮石斛灰霉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检测技术,利用环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通过对临安3个铁皮石斛基地的灰霉病菌进行抗性分析发现,本地铁皮石斛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表现出高水平抗药性的菌株编码β-微管蛋白的198位氨基酸由E(GAG)突变为V(GTG)。根据高抗菌株第198位密码子的突变位点设计了特异性检测引物,对高抗灰霉菌株E198V基因型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使用钙黄绿素染料作为反应指示剂,在等温条件下(65℃)进行核酸扩增反应40 min后,以抗药性菌株DNA为模板的反应液呈阳性(变为亮绿色),而敏感菌株的为阴性(仍为橙色),灵敏度试验发现最低检测限为10 pg/μL,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与LAMP检测结果一致。该方法的建立为快速检测铁皮石斛灰霉病菌抗多菌灵菌株及科学合理的防治铁皮石斛灰霉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许培文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2):146-150
该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LAMP方法。根据GenBank中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H基因(ompH)序列,在其保守区域设计了多套LAMP引物,通过LAMP反应,评价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加入SYBR Green Ⅰ,对其进行肉眼判定。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方法在56℃水浴中1 h可对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核酸进行高效扩增,在反应结束后加入SYBR Green Ⅰ可肉眼进行判断;该方法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对其它相关猪病病原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DNA核酸的检测量为0.05pg,是PCR的100倍,显示出很高的敏感性;用建立的LAMP方法对5株猪多杀性巴氏杆菌阳性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LAMP法与PCR检测的结果是一致的。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操作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可对猪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快速检测并可肉眼判定结果的可视化LAMP方法,适合在基层使用。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能侵染多种茄科植物,它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第一大病害。为了开发能在田间快速检测马铃薯晚疫病病原的方法,利用P. infestans T30-4基因组测序数据的contig 1.18131,设计qPCR和LAMP引物,优化扩增条件后得到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最后通过检测田间收获薯块,比较形态学传统方法、qPCR及LAMP的差异。特异性检测结果发现,qPCR和LAMP仅在含有P. infestans DNA模板的体系有阳性扩增,在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中均无扩增;在优化的条件下,qPCR和LAMP的检测下限可达1×10 -6ng/μL,在有寄主和其他微生物DNA存在的条件下,引物的灵敏度没有显著差异。利用两种快速方法对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田间收获薯块上检测发现,qPCR和LAMP方法得到的检出率差异极为不显著(P=0.420),两种快速检测方法和形态学鉴定方法检出率差异极显著(P=0.009)。在大理、丽江及昆明3个地区的薯块中,两种分子检测方法检出率均比形态学方法高。其中,qPCR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2.00%、2.00%、8.70%;LAMP检测方法比形态学方法分别提高了11.30%、2.00%、8.70%。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针对甜瓜种子中携带的黄瓜花叶病毒(CMV)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建立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根据CMV和ZYMV外壳蛋白(CP)基因的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并筛选出2套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中主要影响因素的优化,建立适用于快速检测CMV和ZYMV的RT-LAMP检测方法。对优化后的2种LAMP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2种LAMP检测方法分别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CMV和ZYMV,检测灵敏度较常规RT-PCR分别高出10倍和100倍,并且可通过肉眼观察直接对反应结果进行判定。该方法的建立为基层及现场快速检测甜瓜种子的带毒情况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MP技术是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的特点 ,具有替代 PCR 方法的可能性。本文就其特点与应用领域进行概述,从而为其研究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5.
水貂绿脓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水貂绿脓杆菌核酸快速检测方法。根据绿脓杆菌外毒素A基因240 bp片段保守序列设计一套LAMP特异性引物,对水貂绿脓杆菌基因组DNA进行LAMP扩增,通过浑浊度、SYBR Green荧光染料显色及电泳观察结果,并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检验。结果表明:完成反应仅需要60 min(65℃),特异性强,最低检测限为1 ng/μL。该方法简单快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合于基层使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摘要: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是一种特异、灵敏、简单的新型核酸扩增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食品安全检测及基因芯片等领域。本文综述了环介导恒温扩增法在植物病毒、类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其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含有CaMV35S的转基因玉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一种特异、灵敏、快速的新型基因检测技术.针对玉米表达载体的花椰菜花叶病毒35 S启动子(CaMV35S)的6个区域设计4种特异引物,对LAMP反应的MgSO4、dNTPs、Betaine、内引物、外引物各个成分进行了优化,此外还对LAMP和PCR两种不同方法的特异性进行了比较.建立转基因玉米花...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IBV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套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特异性引物,建立了IBV RT-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该法对IBV RNA最小检测限为10 fg,而常规RT-PCR为1 pg,灵敏度高于常规PCR法100倍;对其他常见鸡病原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可通过肉眼观察颜色直接判定结果;本研究建立的IBV RT-LAMP方法简便、快捷、特异、灵敏,且只需1个可控温的水浴锅在1 h内即可完成全部反应,更适合基层业务部门及养殖场的检测,为IBV感染的快速检测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LAMP检测无乳链球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无乳链球菌纤连蛋白fbs基因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针对fbs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利用一种链置换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e)在63℃保温1 h,通过荧光显色即可完成对无乳链球菌的检测工作.结果显示,LAMP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fbs基因,其检测灵敏度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相当.所建立的针对无乳链球菌fbs基因的LAMP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及稳定性,结果可靠,非常适合无乳链球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