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母猪瘫痪的原因很多,但饲料条件差是最常见的原因。母猪瘫痪多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数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母猪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母猪瘫痪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的育成率,进而影响规模猪场效益。  相似文献   

2.
母猪瘫痪的原因很多,但饲料条件差是最常见的原因。母猪瘫痪多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三十天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数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母猪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母猪瘫痪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和仔猪的育成率,进而影响规模猪场效益。  相似文献   

3.
母猪瘫痪是母猪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代谢病,以四肢运动能力丧失或减弱、轻瘫为特征。生产瘫痪是母猪常见的产科疾病,多为散发。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等情况下极易发生。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而且影响仔猪的质量,给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母猪瘫痪是母猪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代谢病,以四肢运动能力丧失或减弱、轻瘫为特征。生产瘫痪是母猪常见的产科疾病,多为散发。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等情况下极易发生。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而且影响仔猪的质量,给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母猪生产瘫痪多见于初产母猪一新培育的母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至产后1个月内,有的母猪产后几天就发生腰部麻痹、瘸腿和瘫痪现象。母猪生产瘫痪可导致缺奶、少奶,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使仔猪存活率降低,甚至死亡,经济效益下降,对养猪业的危害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临床实践中,往往由于连续多次用药,而总钙量严重超量或因一次钙量过大和未能监听心脏而使母猪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为了提高母猪生产瘫痪的治愈率,防止死亡等事故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防风汤加火针治疗母猪产后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猪瘫痪是一种代谢病,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等情况下,极易发生。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而且也影响仔猪的质量,给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了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母猪瘫痪获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母猪瘫痪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是在饲养管理粗放、饲养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1发病时间与症状 母猪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d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成算盘珠状,  相似文献   

8.
母猪产后瘫痪的病因浅述及诊治黄全云(青海畜牧兽医总站兽医院,810003)母猪产后瘫痪是经产母猪较易发生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有产后瘫痪、产后风湿性瘫痪、外伤性瘫痪等三种,笔者将近年来诊治该病的方法简述如下。1母猪产后瘫痪因缺乏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  相似文献   

9.
发病时间与症状:母猪瘫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及产后30d左右,个别母猪在产后几天内就会出现腰部麻痹、瘸腿及瘫痪现象。瘫痪之前,大多数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成算盘珠状,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食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有尖叫声,最后瘫卧不动。 发病原因:一是母猪日粮中精料比例过高。据观察,在饲喂粗饲料较多的猪场,母猪产仔前后很少发生瘫痪,这说明母猪发生瘫痪与日粮中粗饲料所占比例大小有密切关系。据…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养猪》2004,(1):48-48
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母猪瘫痪极易发生。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而且也影响仔猪的质量,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11头哺乳母猪缺磷性瘫痪的诊疗王建双(江苏省盱眙县兽医站211700)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缺钙性母猪瘫痪,但大量发生缺磷性瘫痪报道极少,1993年6—9月,我县某猪场陆续发生11头哺乳母猪瘫痪,经诊断为缺磷性瘫痪,现报道如下.某猪场用自家饲料厂生产的...  相似文献   

12.
母猪产后瘫痪是指母猪分娩后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性疾病,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母猪产后瘫痪极易发生。  相似文献   

13.
母猪瘫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质量较差和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极易发生。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而且也影响仔猪的质量,往往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母猪瘫痪包括产前瘫痪和产后瘫痪,是母猪在产前产后,以四肢肌肉松弛、低血钙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原因是钙磷等缺乏或比例不当.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母猪极易发生.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也影响仔猪的质量,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分娩后发生的急性疾病,表现为四肢瘫痪、低钙向糖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代谢病。工厂化养猪大多采用网床分娩,母猪产后瘫痪的病例日趋增多,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母猪患病影响全窝的生存死亡,给养猪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两年的种猪饲养管理实践,就母猪产后瘫的防治作深入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母猪瘫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初春季节发生的几率更高,并且更难康复。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而且也影响仔猪的质量,给养殖业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母猪在分娩后所发生的瘫痪是养猪业中常见的病种,对母猪的繁殖能力以及仔猪的成活率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并探究了母猪产后瘫痪的引发因素,找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雏禽的选择     
母猪瘫痪包括产前瘫痪和产后瘫痪,是母猪在产前产后,以四肢肌肉松弛、低血钙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原因是钙磷等缺乏或比例不当。在饲养管理粗放、饲料条件较差和气候寒冷的情况下,母猪极易发生。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也影响仔猪的质量,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1发病时间与症状母猪瘫痪多发生在产前产后数天及产后30天左右,瘫痪之前,母猪食欲减退或不食,行动迟缓,粪便干硬成算盘珠状,喜饮清水,有拱地、啃砖、食粪等异嗜现象,但体温正常。瘫痪发生后,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并…  相似文献   

19.
母猪瘫痪是一种常见病,母猪的怀孕后期或分娩后,突然知觉丧失和后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或风瘫(俗称为“软骨病”),引起本病的病因不定,大多是由于日粮缺钙、磷或钙磷比例失调,母猪在产前瘫痪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容易引起产死胎或弱胎,初生仔猪体重偏轻,产后瘫痪发生母猪泌乳力下降,影响仔猪生长。多年来本人在基层接诊68例,治愈64例。母猪瘫痪只要及时治疗,如无并发症的一般很少死亡。  相似文献   

20.
母猪生产瘫痪多见于初产母猪--新培育的母猪,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至产后1个月内,有的母猪产后几天就发生腰部麻痹、瘸腿和瘫痪现象.母猪生产瘫痪可导致缺奶、少奶,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使仔猪成活率降低、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对养猪业的危害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