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耐药性又叫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对药物不敏感或敏感性下降。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前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后由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使其结均和功能发生改变所致,一旦产生耐药性,药物的疗效显下降或完全消失。当某一微生物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有时对同类的其他药物也产生耐药性,这种情况称为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耐药性又叫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对药物不敏感或敏感性下降。可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前者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后者由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使其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所致。一旦产生耐药性,药物的疗效就会显著下降或完全消失。当某种微  相似文献   

3.
耐药性又叫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对药物不敏感或敏感性下降,可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前者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后者由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使其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所致。一旦产生耐药性,药物的疗效就会显著下降或完全消失。当某一微生物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有时对同类的其他药物也会产生耐药性,这种情况称为交叉耐药性。耐药性是困扰兽医临床用药的一个常见难题,笔者根据20余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如下可以克服畜禽耐药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耐药性又叫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对药物不敏感或敏感性下降。可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前者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后者由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使其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所致。一旦产生耐药性,药物的疗效就会显著下降或完全消失。当某种微生物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有时对同类的其他药物也会产生耐药性,这种情况称为交叉耐药性。畜禽耐药性一直是困扰兽医临床用药中的常见难题,采用以下措施可有效克服畜禽耐  相似文献   

5.
耐药性又叫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对药物不敏感或敏感性下降。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前者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后者由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使其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所致。一旦产生耐药性,药物的疗效显著下降或完全消失。当某一微生物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有时对同类的其他药  相似文献   

6.
耐药性又叫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对药物不敏感或敏感性下降.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前者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后者由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使其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所致.一旦产生耐药性,药物的疗效显著下降或完全消失.当某一微生物对某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有时对同类的其他药物也产生耐药性,这种情况称为交叉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邹佳君 《兽医导刊》2011,(Z1):198-199
耐药性也叫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对药物不敏感或敏感度下降。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治疗作用就会明显下降,对于那些应用时间越长、使用范围越广泛的药物,细菌的耐药性就会越严重,一旦产生耐药性,药物的疗效就会明显降低甚至消失。为了提高畜禽养殖的经济效益,解除耐药性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1原则应考虑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选用预防效果最好的药物。最好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选择最敏感的药物用于预防,防止产生耐药性。不同种属的动物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应区别对待。某些药物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会引起动物中  相似文献   

9.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目前认为后一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病原体对某种药物耐药后,对于结构近似或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也可显示耐药性,称之为交叉耐药,根据程度的不同,又有完全交叉耐药和部分交叉耐药之分.  相似文献   

10.
耐药性系指病原体(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这种耐受性表现为敏感性降低或无效。耐药性分遗传性耐药性和非遗传性耐药性。遗传性耐药性是先天的,一般是不会改变的,主要受染色体内DNA或染色体外DNA的控制。非遗传性耐药性是后天获得的。常常是由于药物剂量不足,或长期应用,致使病原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甚至能抵抗药物而不被抑制或杀灭。因此,非遗传性耐药性是病原体对不利环境表现出的一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正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是困扰兽医临床用药的一个常见难题,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从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现状、产生原因、耐药机制、耐药防治措施等诸方面进行论述,供参考。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微生物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不敏感或敏感性下降,导致药物对耐药微生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或无效。耐药性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前者由遗传因素所决定,后者由病  相似文献   

12.
商品肉鸡临床耐药问题日显突出,令颇具丰富临床经验的兽医亦束手无策,特别是某些细菌病如:雏鸡白痢、大肠杆菌病、气囊炎、葡萄球菌病、肠道梭菌疾病等。临床解剖甚或药敏试验都支持用某种药物应该有效,但用药3天仍大面积死亡不见效,再解剖病变依然同前,场面极其尴尬。应该见效而为什么不见效呢?这是因为细菌产生了强大的耐药性和抗药性,甚或攻击药物的可能性。1关于耐药和抗药一般来讲,耐药性是指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该病原体的疗效降低或无  相似文献   

13.
抗菌素是兽医临床应用广泛,治疗家畜疾病非常有效的药物.但不合理应用或滥用抗菌素,不仅会影响其疗效,而且还可能导致敏感病原体对其产生耐药性;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引起中毒,贻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对于抗菌药物作用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疗效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的某株也可存在天然耐药性.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目前认为后1种方式是产生耐药菌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持抗生素的有效性,应重视其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1 动物性药物残留对人类人体危害 1.1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与细菌耐药性 兽用抗菌素残留积累,人食用后可引发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中毒现象.或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过量使用抗菌素会使敏感菌产生耐药性,使药效下降.  相似文献   

16.
氟喹诺酮类药物(FQs)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对该类药物产生耐药性日趋严重,这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文就FQs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即药靶的改变,药物在菌体内蓄积浓度下降及由质粒介导的耐药等机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敬 《猪业科学》2010,27(4):118-119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自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生素在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很多感染性疾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因此,抗生素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但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则可引起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以及细菌耐药性等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其中对抗生素会造成不良后果的意识淡薄是造成畜禽养殖中抗生素滥用最大的问题。因此认识和了解抗生素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生猪疫病的防治主要依赖药物和疫苗,所以防控疫病的药物和疫苗的用量越来越大,用药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耐药性或抗药性不但会导致防治的效果变差,更严重的是造成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彦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自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生素在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很多感染性疾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因此,抗生素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药物。但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则可引起毒性反应、过敏反应、二重感染以及细菌耐药性等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其中对抗生素会造成不良后果的意识淡薄是造成畜禽养殖中抗生素滥用最大的问题。因此认识和了解抗生素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乳房炎是乳腺组织受到病原菌、物理等因素刺激而引起的炎性疾病,中兽医又称奶肿。主要表现为产乳量下降,乳中体细胞增多,乳的性状品质发生异常。目前,抗生素是治疗乳房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随着抗生素大量、广泛使用,病原体耐药性增强,疗效逐渐下降;而中草药作为天然药物,具有抗菌消炎、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无残留或低残留等优点。中西药结合使用既可以增强疗效,又能减小抗生素的耐药性。本人在多年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