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夏季,分别从预产期前35 d、28 d、21 d、14 d和7 d开始提高母猪采食量1 kg/(头·日),研究提高饲喂量对母猪妊娠期天数、产仔数、初生窝重及个体重、断奶窝重及个体重、母猪泌乳力、断奶后发情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猪在预产期前21 d开始增料,妊娠期极显著短于预产期前7和14 d增料,仔猪初生窝重、初生个体、断奶窝重、母猪泌乳力、断奶后发情时间以预产期前21 d开始增料为最好,与其他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但增料时间对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个体重等方面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广西10个工厂化猪场进行了提高商品猪质量的研究。通过建立种猪核心群,种猪综合指数选择,严格选种选配,使种猪生产性能和肉猪肥育性能,以及体型外貌的整齐度都有较大的改善。1993年与1991年比较,长白猪核心群产仔数提高5.8%,28日龄断乳重提高7.6%,商品杂交猪日增重提高12.6%,料重比降低5.9%。经t测定,多数经济性状P<0.01,差异高度显著。10个猪场每年产仔数增加4968头,可节约种猪料20万kg;每头商品猪可增加活重7.4kg,每年可增加活重72.74万kg,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50头经产的黑白花奶牛200天的试验表明,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异位酸的试验牛,平均每头每日产奶量比喂基础日粮的对照牛多1.01公斤,增加5.14%(P<0.01);折算成标准奶,每头每日比对照牛多产1.41公斤,增加7.84%(P<0.01)。乳脂、乳蛋白和乳中干物质的含量分别提高4.43%,1.31%和2.68%。试验牛产1公斤标准奶所需要的奶牛能量单位和粗蛋白质比对照牛低。两组牛的健康状况和繁殖性能相似。  相似文献   

4.
选用杂交仔猪20窝60头,按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分成6个组,每组10头,分两阶段饲养,为期117天.基础饲粮(B)按国家瘦肉型猪饲养标准配制.饲粮处理为:(1)对照组,100%8,(2)97%B+3%沸石(GXZ),(3)95%B+5%GXZ,(4)97%B+3%麦饭石(MFS),(5)95%B+5%MFS,(6)99%B+1%沸麦复合剂(ZMA).试验结果为,各组平均日增重(g)分别为:586,589,631,574,612,656,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转化比(扣除沸石、麦饭石等):3.249,3.129,3.088,3.219,3.147,3.188,试验组饲料效率有所提高.血液、肌肉、内脏器官组织分析结果表明,沸石、麦饭石及沸麦复合剂对猪血液生化指标、组织器官矿物元素含量和肉品质量等均无不良影响.消化代谢试验选择3窝9头杂交去势公猪,按随机区组设计分成3个组,每组3头.1组喂5%沸石日粮,2组喂3%麦饭石日粮,3组喂基础口粮(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5%沸石和3%麦饭石日粮,其有机物、粗蛋白质、能量、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等的表观消化率有所提高;氮存留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和能量利用率也有改善.沸石和麦饭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动物血液、粪尿中游离氨浓度,减少粪含水量,从而对增进动物健康、净化畜舍环境有益.  相似文献   

5.
母猪分娩后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是规模化养猪场的常见症状。夏季使用泰妙菌素与金霉素药物组合保健的实践结果证明:保健组母猪群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保健组、对照组综合症发生率分别为4.31%和24.14%(P<0.01),断乳后7 d的发情配种率明显提高,分别为87.9%和75.9%(P<0.01),保健组产房中仔猪的断奶成活率和断乳窝重都比对照组有所改善,系统用药保健6个月后,保健母猪群的窝均产活仔数比对照生产区的同品种猪群提高0.6头。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用32头品种、胎次、饲养水平相同、健康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剔除抗生素和抗菌素的仔猪基础日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在仔猪基础日粮的上添加12、15、18mL/kg乳酸杆菌,通过30天的试验期后,测定4组的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对照组的腹泻率明显高于试验组,腹泻率最低的是试验Ⅲ组;头平均日增重试验Ⅲ组与其它3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试验Ⅲ组头平均日增重最高,为358g,对照组最低,为303g;试验Ⅲ组与其它3组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较为理想的是试验Ⅲ组,其次是试验Ⅱ组。  相似文献   

7.
试验选用32头品种、胎次、饲养水平相同、健康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剔除抗生素和抗菌素的仔猪基础日粮,试验I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在仔猪基础日粮的上添加12、15、18mL/kg乳酸杆菌,通过30天的试验期后,测定4组的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对照组的腹泻率明显高于试验组,腹泻率最低的是试验Ⅲ组;头平均日增重试验Ⅲ组与其它3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和试验Ⅱ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试验Ⅲ组头平均日增重最高,为358g,对照组最低,为303g;试验Ⅲ组与其它3组料重比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较为理想的是试验Ⅲ组,其次是试验Ⅱ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28日龄、公母各半、体重接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72头,随机平均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试验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2组饲喂基础日粮+1 000 mg/kg黄芪多糖,试验期为37 d。试验结束后,计算出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以及腹泻率等生产性能指标;测定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黄芪多糖能改善断奶仔猪生产性能以及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选择4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十二指肠前端和回肠末端T形瘘管的荷斯坦泌乳奶牛,按4×4拉丁方设计,分别以铬染纤维和Co-EDTA为食糜固相和液相指示剂,研究精粗比约为30∶70的“高低质粗料型”日粮、30∶70的混合型高青贮日粮、50∶50的精粗料比例相当的日粮及65∶35的高精料日粮等4种日粮对瘤胃食糜稀释率及干物质(dry matter,DM)、有机物(organic matter,OM)、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detergent fiber,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等养分进食量、十二指肠流量及消化道不同部位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精粗比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奶牛DM、OM、NDF和ADF进食量、十二指肠流量及DM、OM和ADF瘤胃表观降解率,而对奶牛瘤胃食糜液相和固相稀释率、NDF瘤胃表观降解率及DM、OM、NDF和ADF后肠道和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没有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0.
瘤胃是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特有器官。为了探索日粮变化对奶牛瘤胃乳头组织蛋白表达的影响,本实验选用24头泌乳日龄和体重一致的初产荷斯坦奶牛(Bos taurus)(其中12头奶牛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以玉米(Zea mays)秸秆为唯一粗饲料来源的高精料日粮和以羊草(Elymusc hinensis)、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和全株玉米青贮为粗饲料来源的低精料日粮,4周试验期后采集瘤胃乳头,用二维凝胶电泳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了奶牛瘤胃乳头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高精料日粮可造成瘤胃乳头组织表达的乙酰辅酶A合成酶2、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成酶、过氧化物还原酶2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选择性通道蛋白1等表达量增加。而低精料组奶牛瘤胃乳头组织角蛋白6A和幼体特异性角蛋白(RLK)等蛋白表达量增加。这些鉴定的蛋白涉及代谢、应激及信号转导等功能。结果表明,日粮营养物质的变化可造成奶牛瘤胃乳头蛋白表达量发生改变,组织蛋白的这种变化是适应相应日粮而做出的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天然保健植物对蛋雏鸡公鸡生长性能的效果,采用配对试验设计,选用体重基本一致的2 000羽21日龄金凤蛋雏鸡公鸡为试验动物,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以2%油焙复合天然保健植物饲料替代对照饲粮,测定指标包括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成活率。结果显示:两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整个试验期试验组较对照组增重提高了8.03%,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较对照组低6.36%,差异显著(P0.05);成活率高于对照组6.43%(P0.05)。由此可见,金凤蛋鸡公鸡饲粮添加2%油焙复合天然保健植物饲料(油焙青蒿茎叶、油焙金荞麦茎叶、油焙茶叶、油焙鱼腥草叶的比例为30∶30∶30∶10),可显著改善蛋雏鸡生长性能,提高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选取60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作为试验动物,研究提高日粮纤维含量对生长猪生产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甜菜渣和苜蓿草粉作为主要纤维源,将生长猪日粮中粗纤维含量由3%提高到6%,对生长猪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而将生长猪日粮中粗纤维含量由3%提高到8%,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料重比有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提高日粮中的纤维含量,对屠宰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平均背膘厚、腹脂率、脂肪率随纤维含量的提高呈现下降趋势,而瘦肉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将生长猪日粮中粗纤维含量由3%提高到8%,显著降低了背最长肌中粗脂肪的含量(P<0.05),对粗蛋白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提高猪肉品质,选择18 kg左右的断奶保育仔猪60头,进行为期154 d的生长育期饲料实验,并随机分成2个处理组,设有3个重复,每重复有10头猪。其中,2个处理组日粮为无抗发酵日粮实验、含抗生素基础日粮对照组,以期对大猪在生长肥育中的生产性能、免疫指标、血液指标、肉品质进行研究。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无抗发酵饲料20%的效果要好,血清谷草转氨酶、白蛋白、尿素、白球比例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0.89%、日采食量提高了5.86%、料重比降低了4.83%;而血清碱性磷酸酶、球蛋白、葡萄糖和Ig则高于对照组;屠宰猪肉的滴水损失、剪切力低于对照组;屠宰猪肉的45 min p H、2 h p H、红度质、肌内脂肪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选取2 8日龄、体重相近的合浦灰鹅6 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 0只(1 0公,1 0母),饲粮(精料)粗蛋白质(CP)分别为12.50%(第1组),15.80%(第2组)和17.83%(第3组)。采用精料 青料(黑麦草等)混合方式饲喂,进行两阶段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5周龄和9周龄时从饲养试验3个组中各选取4只体重接近的试鹅,测定鹅对饲粮(精料 青料)养分的代谢率。结果表明:(1)生长前期(28~49日龄),第2组日增重较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饲粮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半纤维素和无氮浸出物(NFE)的代谢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2)生长后期(50~70日龄)第1组日增重较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干物质(DM)、CP、EE的代谢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粗纤维(CF)代谢率显著高于第2组(P<0.05)而与第3组无显著差异。(3)血清尿素氮含量随饲粮CP水平的降低而下降(P<0.05);血清转氨酶活性、脂类和脂蛋白含量等组间无显著差异;(4)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鹅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是骨骼肌转录因子MyoG家族的一员,在肌细胞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中心调控作用。利用21窝不同日龄的二花脸猪(Sus scrofa Erhua)共97头,根据日龄组分布分成1组(日龄阶段):49d,2组:58-60d,3组:61-70d,4组:71-80d,5组:81-90 d,6组:228d,采用索氏脂肪抽提法和石蜡组织切片-图像分析法对其背景长肌及半腱肌的肌肉组织学特性进行了测定。根据MyoG基因PCR-RFLP多态性,对二花脸猪不同的MyoG基因型与相关性状即初生重、20日龄体重,断奶重及肌肉组织学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二花脸猪不同的MyoG基因型间,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1),但20日龄体重,断奶重无显著差异;(2)背最长肌的干肉样中的粗脂肪百分含量,肌纤维面积,肌纤维面密度、脂肪面密度在1-6日龄组内不同的MyoG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平均直径在1-5组增表现为AB<BB,4组组内差异显著(P<0.05),6组表现为AB>BB;肌纤维密度在1-5组表现为AB>BB,4组组内差异显著(P<0.05),6组表现为AB<BB;(3)半腱肌中除6组肌纤维密度表现为AB<BB差异显著(P<0.05),外其余性状表现为组内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花生壳和麦秸用于饲养肉牛的营养价值和化学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定花生壳、麦秸和花生壳-麦秸型典型肉牛日粮的营养价值,分析了粗饲料和日粮的营养成分,以3只瘤胃瘘管山羊和尼龙袋技术评价了粗饲料和日粮中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以5头肉牛进行了日粮消化率测定;对花生壳和麦秸分别进行氨化处理和综合化学处理,以不同组的肉牛进行60 d的饲养试验,比较氨化处理以及综合化学处理对粗饲料饲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壳中粗纤维含量高于麦秸,花生壳和麦秸中粗蛋白质含量低、干物质降解率高而粗蛋白质降解率低;以花生壳和麦秸为主要成分的典型肉牛日粮,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的降解率高且稳定,其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纤维的消化率分别为44.60%, 61.88% 和30.41%。以3.5%的尿素氨化处理花生壳及麦秸对肉牛具有良好的饲养育肥效果;对花生壳以3.5%的尿素和4%的Ca(OH)2进行综合化学处理,其效果优于单纯的氨化处理。  相似文献   

17.
潘存霞 《南方农业》2012,(10):80-82
选择30kg左右的杜长大商品猪90头,进行为期42d的饲养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在每kg基础日粮中添加金霉素和喹乙醇各120mg和100mg,紫苏籽提取物组在每kg基础日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200mg。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1)紫苏籽提取物组育肥猪日增重分别提高5.63%(P<0.05)和3.50%(P<0.05),料肉比分别下降7.59%(P<0.05)和3.85%(P<0.05),采食量均有所降低。(2)紫苏籽提取物组的育肥猪血清生长调节剂(GH)、胰岛素(INS)、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尿素氮(BUN)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说明日粮中添加紫苏籽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选择160头保育出栏的杜×长×大三元杂仔猪,全面遵循性别、比例相接近的基本原则,将仔猪划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各自设置两个重复组,每组的仔猪头数为40头,保证公猪与母猪各占一半,并采取分头标号;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替代了0%和14%发酵棉籽蛋白的仔猪全价日粮。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饲料利用率得到明显提升,且在仔猪采食量、采食速度上都得到明显增加,日增重幅度为7.1%,降低了料肉比2.14%;试验组腹泻率降低了20.30%;试验组能够有效降低成本;试验组仔猪的精神状态和毛色优于对照组,粪尿恶臭减轻,猪场环境卫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盐渍土地区秸秆利用率和开辟新的饲料资源,按规模饲养方式对26头杂交公牛进行了耐盐杂交酸模、豆秸和青贮玉米秸的饲喂对比试验.试验1进行了耐盐杂交酸模最大采食量和不同比例的饲喂,结果表明周岁活体肉牛日采食量可达18kg,食欲和消化不受影响;当占粗草比例20%以下时,日增重在1.05kg~1.16kg,与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2是饲喂豆秸和青贮玉米秸,并分为3个周期观察不同精料喂量对豆秸和青贮玉米秸饲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肉牛日增重均无明显变化.从豆秸组与青贮玉米秸组的日增重及秸秆的成本效益分析,饲喂豆秸优于青贮玉米秸.豆秸粉碎后是一种可选择的粗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20.
肝脏在机体蛋白质代谢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揭示不同精粗饲料比条件下山羊肝脏蛋白质代谢与乳蛋白合成和分泌的关系,本研究选用8只健康的泌乳中期山羊(Capra hircus),随机分为两组,日粮精粗比分别为4∶6(低精料组)和6∶4(高精料组),采用2×2拉丁方设计,2次重复.取乳样,测定产奶量和乳中蛋白质含量.肝脏活体穿刺取样,二维凝胶电泳结合MAIDI-TOF-TOF质谱的方法分析肝脏内蛋白质代谢相关蛋白/酶表达的差异.与低精料组相比,高精料组山羊日平均产奶量显著增高(P<0.05),而乳中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组学结果表明,当精料比例提高时,肝脏参与蛋白质代谢的延长因子-Tu、谷氨酸脱氢酶、腺苷高半胱氨酸酶上调;而26S蛋白酶体调节亚基7和血清前白蛋白下调,即肝脏本身合成血清前白蛋白和小肽能力下降;同时氨基酸分解代谢和抗氧化应激作用加强.高精料饲喂泌乳期山羊,其肝脏中氨基酸消耗增多,同时小肽合成减少,竞争消耗了乳蛋白合成的原料,可能不利于乳蛋白的合成.本研究结果为研究肝脏对乳蛋白合成的影响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