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沿海滩涂盛产沙蚕,作为生产和娱乐性的海钓鱼饵,深受日本、欧洲市场的欢迎。经多年实践,笔者对活沙蚕的采捕、蓄养及其贮运技术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沙蚕的生活习性 沙蚕属环形动物门,毛足纲,多毛目。我国沿海滩涂常见的沙蚕种类有青沙蚕( PERINERIS VANCAURIEATETRADEUTATA)、岩沙蚕(MARDHYSA SANGUINEA)、袋沙蚕(DIOPATRA BILBBATA)等,它们的生活习性见下表1所示。 二、沙蚕的采捕 1.采捕工具 青沙蚕、岩沙蚕一般采用耙捕捉,耙齿的长度一…  相似文献   

2.
张士凯  李成军 《中国水产》2009,404(7):38-39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隶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行多毛目,沙蚕科(Nereidae),围沙蚕属。体呈长蠕虫形,最大者环节数可达230多节,体长27cm,体宽1cm,俗称海蜈蚣或海蚂蝗。  相似文献   

3.
疣吻沙蚕属多毛纲、沙蚕亚科、疣吻沙蚕属,俗称禾虫、流蜞,通常栖息于沿海或河口的浅滩上,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疣吻沙蚕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质、高脂肪、氨基酸构成全面、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等特点,被称为"江上的冬虫夏草",逐渐被视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海鲜佳品,深受市场的欢迎。疣吻沙蚕具有时节性强、产量少.  相似文献   

4.
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个体大、食性广、生长周期短、适应环境能力强,是优良的沙蚕品种、鱼虾的优质生物饵料,是海洋垂钓业常用的优质钓饵。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沿海,适宜于池塘养殖,产量可达1500千克/亩。开展日本刺沙蚕的规模化池塘养殖,必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一、日本刺沙蚕的生物学日本刺沙蚕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沙蚕科、刺沙蚕属。在潮间带低潮区和潮下带浅水区营底栖穴居生活,潜沙深度达20~30厘米。适宜于泥沙和软泥底质。是以有机沉积物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广盐分布。2月底至3月底为其繁殖期。生殖…  相似文献   

5.
双齿围沙蚕暂养与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齿围沙蚕(Perynereisaibuhitensis),又称青蚕,属软体动物,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特别是日本需求量很大,价格昂贵。双齿围沙蚕暂养与加工技术工艺流程:沙蚕捕捞~收购一淘洗一除杂一分级一装箱~运输~再淘洗一除去杂质和死伤个体~暂养管理~淘洗一除杂~分级~称量装箱~包装~运输出口。1.沙蚕捕捞:在自然海区滩涂上,退潮后,人工用三齿耙倒取,尽量不要使沙蚕受伤,要求个体达到一定规格,盛沙蚕用桶,每桶装沙蚕1~1.5公斤。在桶里时间最好不超过3小时。2.沙蚕收购门)质量要求:收购的沙蚕要求损伤小,含杂质水分少,…  相似文献   

6.
黄猛 《科学养鱼》1998,(5):36-36
沙蚕是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的一种海产无脊椎动物。现已查明中国近海就有八十多种,由于它体似蠕虫,有很多体节,形似陆地上的蜈蚣成蚂蟥(水摸),故有海蜈蚣或海蚂螨的俗称,有的地方称“海蛆”(辽宁)或一海虫”(台湾),沙蚕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分头区、躯干区和肛区三大部分,头区有口、眼和触须,日内有吻,吻上分布有黑褐色小齿,它的数目和排列是其分类的重要依据;头后的躯干由若干体节组成,各节两侧皆有一对突起的疣足,其形状和构造也是分类上判别的重要标准,肛区有肛门和肛须。沙蚕栖居泥沙底质中多掘穴…  相似文献   

7.
陈淑玲 《齐鲁渔业》2005,22(10):16-16
沙蚕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的一种无脊椎动物.是很好的水产养殖饵料生物,在养殖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沙蚕具有舒筋活血、温健脾胃等多种功能。近年来还被人们当作美食和营养保健品。这里介绍沙蚕的几种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8.
双齿围沙蚕的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蚕俗称海蜈蚣或海蚂蝗,不仅是鱼虾的天然饵料、沿海居民喜食的佳肴,而且近几年被作为优良的钓饵大量出口日本和韩国。因此,仅靠野生的沙蚕已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沙蚕养殖已成为沿海滩涂养殖的新模式。双齿围沙蚕隶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行多毛目,沙蚕科,围沙蚕属,是沙蚕中品质比较好的一种。从2005年起,我们就利用现有的育苗场设施进行  相似文献   

9.
沙蚕在养虾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介了沙蚕(经中国北方优势种日本刺沙蚕Neanthes japonica为重点)与对虾养殖有关的生物学习性;论述了沙蚕养虾能带来净化环境、预防病害、增加产量,并最终导致低成本高效益的结果。浅析了出现这种结果的机理,指出了沙蚕养虾必然带来争吃饵料、增加耗氧量等弊病;用大生产和小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证明:在沙蚕养虾带来的利弊之外,还可出现沙蚕全部吃掉直接放入池内的仔虾,造成重放虾苗、降低产量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0.
许星鸿 《内陆水产》2004,29(6):15-16
沙蚕类隶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又名海蚂蝗、海虫、海蜈蚣、水百脚等,经济价值较大的是围沙蚕属(Perinereis Kinberg)和刺沙蚕属(Neanthes Kinberg)。沙蚕是海产鱼、虾、鳖、贝等的主要饵料,还可作为鳗鱼及其它特种水产类配合饲料极好的添加剂和诱食剂。沙蚕被誉为“万能钓饵”,日本、美国等每年都从我国进口大量的沙蚕供旅游业垂钓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1.
池塘养殖:通过对低产池塘的改造、清塘、培养底栖硅藻等方法,提高低产池塘的经济产出。(2002~2005)年累计池塘养殖双齿围沙蚕80hm^2,总产沙蚕120411kg,平均单产为1505.14kg/hm^2;滩涂养殖:通过在滩涂上放养沙蚕幼体和贝类,来抑制大米草的生长,达到恢复和保持生态平衡的目的。(2004~2005)年累计滩涂养殖面积为400hm^2,沙蚕总产337.7t,沙蚕平均单产844.25kg/hm^2,贝类1315.1t,贝类平均单产3287.75kg/hm^2。  相似文献   

12.
沙蚕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营养保健品有了更多的需求,沙蚕具有舒筋活血、温健脾胃等多种功能。福建、广东和广西早有食用沙蚕的传统,近年来沙蚕已进入高档的酒楼宾馆,更有侨属常把沙蚕干品作为礼品赠送给海外亲人。一、沙蚕的生物学沙蚕是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的一种无脊椎动物,中国近海就有80多种。沙蚕体似蠕虫,身体由很多体节组成。沙蚕栖居泥沙中,随着潮水涨落而运动,幼体摄食低等藻类,潜入泥沙后则以腐屑和动植物碎片为饵料,属杂食性动物。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强,多为雌雄异体,无明显的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13.
虾池中日本刺沙蚕的次级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周一兵 《水产学报》1995,19(2):140-150
1991-1992年的5-8月,在辽宁省庄河市总面积40.13公顷的六座虾池用Allen和Gray法估算了日本刺沙蚕总生产量。Gray法表明,六座虾池沙蚕总生产量平均为474.29(240.01-791.07)g/m^2;P/B系数平均是6.44(5.44-7.44)。在虾池中,沙蚕与对虾间的生产效率平均约为13(12-14.5)。回归分析表明,影响虾池沙蚕生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沙蚕生物量与水温的交互  相似文献   

14.
以鲜活饵料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和人工配合饵料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并测定各种饵料对其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沙蚕和蚯蚓单独投喂或与人工配合饵料配合投喂都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速率,但用沙蚕单独投喂的对虾成活率较低。蚯蚓与人工配合饵料配合投喂可显著提高对虾血清中抗菌活力、溶菌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血细胞数量;蚯蚓单独投喂可显著提高血清中抗菌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血细胞数量,对血清中溶菌活力作用不明显。沙蚕与人工配合饵料配合投喂可显著提高对虾血清中抗菌和溶菌活力.但对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和血细胞数量变化作用不明显;单独投喂沙蚕对所测各项免疫指标影响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证实:利用蚯蚓和沙蚕可显著提高对虾的生长速率,但蚯蚓的饵料效果优于沙蚕。[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61—565]  相似文献   

15.
崔慧敏 《齐鲁渔业》2010,(11):59-60
一是建设了0.7万hm^2(10万亩)国家级沙蚕类海洋特别保护区。在保护区内设置了界碑,浮筒界标,成立了海洋特别保护区管护队伍、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对保护区内沙蚕种质资源依法进行保护,每年向保护区移植沙蚕亲体150万尾以上,以有效保护沙蚕种质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幼虫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的17β-雌二醇(0.1μg·L^-1、1μg·L^-1、10μg·L^-1、100μg·L^-1和1 000μg·L^-1)中,于第2、第4、第6和第8天取样,分别测定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明,第2天时10μg·L^-1浓度组显著诱导双齿围沙蚕CAT、SOD和GST活性,1 000μg·L^-1浓度组显著抑制其SOD和GST活性。第4天时各浓度组SOD和GST活性均被不同程度诱导。第6天时低浓度组(0.1μg·L^-1和1μg·L^-1)显著抑制双齿围沙蚕CAT活性,高浓度组(100μg·L^-1和1 000μg·L^-1)则抑制其SOD活性。第8天时,除1 000μg·L^-1浓度组外,其余各组CAT活性均被不同程度诱导(P〉0.05),而SOD活性则受到抑制,10μg·L^-1浓度组显著抑制其GST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外源性17β-雌二醇对双齿围沙蚕幼虫产生氧化胁迫,沙蚕幼虫SOD、CAT、GST对17β-雌二醇的响应与其暴露浓度及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和虾池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nhitensis Grube)广泛分布于辽宁省沿岸滩涂,是海水养殖鱼、虾、蟹的优良饵料。辽宁地区的沙蚕因其个体大、颜色绿、含水率低而倍受欢迎。日本等国每年都要从我国进口大量的活沙蚕用于满足本国的游钓渔业,同时沙蚕的提取物被研制成保健品和海洋药物,应用于高技术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双齿围沙蚕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出口需求逐年增长,长期采捕导致沙蚕资源逐渐匮乏,影响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发展。因此,研究沙蚕的大规模繁育技术,开展虾圈或滩涂人工增养殖符合我国国情,并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禾虫是河口区特有沙蚕种类,学名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us),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疣吻沙蚕属,在我国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省市均有分布。禾虫只生长在河口水域禾田表土层里,以腐烂的禾根为食,在早晚两造水稻孕穗扬花时性成熟,破土而出,故名禾虫。禾虫又被称为水中的"冬虫夏草",在珠三角地区一向被视作  相似文献   

19.
于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对筼筜湖外湖深水区(YD-Ⅰ)、内湖(YD-Ⅱ)及干渠浅水区(YD-Ⅲ)3个调查站位进行冬、春、夏、秋4个生物季节的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Macrobenthos)9种,隶属于3门3纲8科9属。其中多毛类种数最多,达5种,双壳类软体动物2种及端足类甲壳动物2种。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 Fabricius)和腺带刺沙蚕(Neaethes glandicincta Southern)2种多毛类是筼筜湖底栖生物群落的优势种群。筼筜湖年总生物量为59.83g/m^2,总栖息密度为1168个/m^2。三个站位四季总体上内湖(YD-Ⅱ)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和优势度指数(D2)相对较高,外湖(YD-Ⅰ)及干渠浅水区(YD-Ⅲ)的各项生态特征指数明显较低,筼筜湖底栖生物群落组成、结构、时空变化与环境密切相关,湖区生境脆弱。  相似文献   

20.
沙蚕的养殖方式及其应用开发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冬晴  叶建生 《河北渔业》2006,(10):44-45,58
沙蚕(Nereid)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Polychaeta),沙蚕科(Nereididae),俗称海虫、海蛆、海蜈蚣、海蚂蝗.作为采捕与养殖对象的多为围沙蚕(Perinereis Kinberg)、刺沙蚕(Neanthes Kinberg)等属的大型种类.为蠕虫形,蚕体体长大者达10余厘米,有的种达20余厘米.横断面圆形或稍扁,具许多体节.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