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红曲米对红白锦鲤Cyprinus carpio幼鱼生长、体色及部分血液和肝胰脏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配制5种饲料,分别添加红曲米0(对照)、0.5、1.0、1.5、3.0 g/kg,选择初始体质量为(8.79±1.80)g的红白锦鲤幼鱼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投喂56 d后停喂含红曲米的饲料,采用不添加红曲米的基础饲料继续投喂14 d,养殖周期共70 d,在试验的第56天时取样检测生长、生化指标,分别在停喂红曲米饲料的第0、7、14天时取样检测体表色度指标.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红曲米能显著提高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饲料效率(P<0.05),且显著降低试验鱼血糖含量及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红曲米添加量为1.5 g/kg时,试验鱼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红曲米添加量过高(3.0 g/kg)时,试验鱼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不同水平的红曲米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添加1.0 g/kg红曲米的饲料能显著提高试验鱼体表a?值和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P<0.05),停喂红曲米饲料7、14 d后,1.0 g/kg组试验鱼体表a?值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红曲米能有效提高红白锦鲤幼鱼的生长性能,降低其血糖含量,改善体色,建议添加量为1.0 g/kg,可维持14 d.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全红"和"粉玉"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体表组织中的差异色素,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两种体色瓯江彩鲤的皮肤、鳍条和眼睛中的差异色素进行鉴定。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全红"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粉玉"皮肤(P0.05),而蝶啶色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这两种体色的皮肤、眼睛和鳍条中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和含量进行鉴定,发现"全红"的皮肤、眼睛和鳍条中含有大量的以酯化形式存在的虾青素和黄体素,以及部分未知的类胡萝卜素,而"粉玉"的这些组织中检测不到虾青素和黄体素等类胡萝卜素。"全红"鳍条中虾青素含量最高为(28.00±3.61)mg/kg,而皮肤中的黄体素含量最高为(62.34±4.93)mg/kg。研究表明:虾青素和黄体素等类胡萝卜素是瓯江彩鲤红色体色的关键色素,蝶啶色素对红色没有作用,瓯江彩鲤白色体色存在类胡萝卜素的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添加剂组合对锦鲤Cyprinus carpio(初始体质量为195.88 g±0.98 g)生长和体色的影响,并与日本优质锦鲤商品饲料进行增重和增色效果对比,进行了增重和增色两部分试验,其中增重部分以三色锦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试验增重饲料与商品增重饲料对其生长的影响,增色部分以红白锦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试验对比饲料、试验增色饲料和商品增色饲料对其体色的影响,各组均设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60 d,每隔15 d测定锦鲤的生长和体色指标。结果表明:添加L-肉碱、血球蛋白粉、螺旋藻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饲料对三色锦鲤的促生长效果与商品增色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试验饲料具有更低的饲料系数;添加虾青素、螺旋藻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饲料对红白锦鲤体色的增艳效果与商品增色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投喂两种试验增色料和商品增色料的锦鲤体表各部位对色素的沉积程度相似。研究表明,采用不同添加剂组合的两种试验饲料与日本优质锦鲤饲料的功效水平相当,能够分别满足对锦鲤快速增重和增色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亮光和暗光饲养条件下一龄红白品系锦鲤幼鱼皮肤(含鳞片)、肌肉和肝胰脏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分布变化情况,旨在探索光照对锦鲤体内色素含量分布可能产生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在0~30d的养殖过程中,锦鲤体内类胡萝卜素的分布情况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出现显著差异,光照不足会导致锦鲤体内类胡萝卜素总含量的减少。不同光照条件下锦鲤皮肤、肌肉和肝胰脏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显示,在光照不足情况下锦鲤皮肤和肌肉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速率显著快于肝胰脏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速率。锦鲤各组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皮肤肝胰脏肌肉。  相似文献   

5.
武焕阳 《吉林农业》2010,(11):212-212
文章从体色、图案、体型、大小等方面介绍了鉴赏红白锦鲤的方法,为锦鲤养殖爱好者鉴赏、购买红白锦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用团头鲂精子诱导红白锦鲤雌核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拥军  孙向军  史东杰  苏建通  杨璞  孙砚胜  张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62-16265,16270
[目的]研究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精子诱导红白锦鲤(Cyprinus carpioL.)雌核发育。[方法]用紫外线灭活的团头鲂精子刺激性成熟的红白锦鲤卵子,进行雌核发育,并采用热休克方法诱导染色体加倍。[结果]成功获得了红白锦鲤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28尾。诱导红白锦鲤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为:团头鲂精子采用紫外线照射20min后,在孵化水温20~22℃条件下,与红白锦鲤卵子授精后3min进行热休克处理,41℃水温下持续处理2min,此时雌核发育率最高(1.78%)。形态学比较表明,单倍体与雌核发育F1代二倍体和正常二倍体在发育过程中存在明显差异,从肌节开始沉积大量黑色素,胚体扭曲严重,呈"C"型;而雌核发育二倍体与正常二倍体对照组相比,在体长、体高、体色和卵黄囊长等方面都极为相似。[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红白锦鲤色素遗传机制及定向培育优良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初始体重为(5.85±0.19)g的红白锦鲤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在虾青素添加量为130 ms/kg时饲料脂肪水平(5.60%、7.93%、9.95%、11.93%、14.20%)对锦鲤体色、生长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10尾鱼,表观饱食投喂60d后,实验结果显示:脂肪水平为9.95%...  相似文献   

8.
番茄果实色泽与色素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果色的番茄品种为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番茄果实中主要类胡萝卜素含量,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番茄果实中的叶绿素含量,分析了番茄果实色素提取液可见光区(350~700nm)吸收光谱,探讨了番茄果实色泽与色素组成和含量的关系,以期丰富番茄品质形成基础理论。结果表明:红果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较高,L402和利生8号的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36.0、33.3μg/g,黄色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与红色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含量比值分别为0.19和0.24,是果实表现红色的主要原因;黄果番茄中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金冠中的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分别为0.9、1.0μg/g,黄色类胡萝卜素与红色类胡萝卜素比值为0.73;绿果番茄果实中叶绿素含量达到11.4μg/g,占色素含量的71.7%。红棕果番茄果实同时含有大量番茄红素、较多量的叶绿素和黄色类胡萝卜素是果实呈现深暗红棕色的主要原因。番茄果实的色泽主要取决于果实内各种色素的组成、含量及比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柱色谱法分析检测西瓜中的类胡萝卜素。[方法]以5种瓤色品种的西瓜为试材,通过开放柱色谱法对西瓜主要类胡萝卜素进行分离分析。[结果]红、黄、桃红、粉与白瓤瓜5种西瓜都含有六氢番茄红素、β-和ζ-胡萝卜素。除白瓤瓜外,其他颜色的瓜瓤都含有番茄红素,以红瓤瓜的含量最多,早花、红一号与96B41的番茄红素含量分别为35.35、28.44和21.19 mg/kg。黄瓤西瓜307超风的β-胡萝卜素含量约0.48 mg/kg,白瓤西瓜三白的ζ-胡萝卜素含量约0.4 mg/kg。红色与桃红色瓜瓤中分离检测到γ-胡萝卜素,红色与黄色瓤瓜中分离检测到叶黄素类。[结论]开放柱色谱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的特点,可用于分析常量样品中类胡萝卜素各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探明二甲基亚砜法(DMSO法)提取海洋红酵母中β-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进而为海洋红酵母中汗胡萝卜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采用DMSO法研究了温度、时间和料液比等因素对酵母菌株H N-3中汗胡萝卜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DMSO法提取海洋红酵母中β-胡萝卜素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5,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30℃.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色素量高达345.7μg/g,比单因素条件下提取的(307.9 μg/g)高10.93%.试验建立了海洋红酵母牙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海洋红酵母R-胡萝卜素的高效提取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虾青素,测定粉白、红斑、黑斑3种体色红罗非鱼各组织(皮肤、鳍、肌肉、眼球、鳃)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分析不同虾青素含量对红罗非鱼不同组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从而推断类胡萝卜素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和沉积方式。结果显示,虾青素添加量为400 mg/kg时,红罗非鱼皮肤、鳍、肌肉、眼球和鳃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体色明显改善,其中黑斑红罗非鱼鳃部类胡萝卜素沉积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而当虾青素添加量为800 mg/kg时,粉白红罗非鱼鳍上和鳃部及黑斑红罗非鱼鳃部类胡萝卜素沉积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但3种体色红罗非鱼一些组织器官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对照组及虾青素添加量为400 mg/kg时有所下降,红罗非鱼体色变化不明显。虾青素含量对红罗非鱼各组织类胡萝卜素总含量有显著影响(P0.01);而红罗非鱼体色对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虾青素和体色交互作用对类胡萝卜素含量有较显著影响(P0.05)。聚类分析表明,类胡萝卜素在红罗非鱼的鳍中沉积率最高,其次为鳃,再次为眼球,皮肤和肌肉沉积率最低。  相似文献   

12.
以锦鲤Cyprinus carpio皮肤(带鳞片)和尾鳍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作为锦鲤体色的衡量标准,研究了微生态制剂(投喂和泼洒)与着色剂对红色锦鲤幼鱼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饲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并在饲养的第8周达到最大值(38.69 mg/kg±8.64 mg/kg);投喂着色剂和微生态制剂的两组锦鲤皮肤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也随投喂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P〈0.05),均在第6周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5.78±3.16)mg/kg和(53.91±4.49)mg/kg,在停止投喂着色剂和微生态制剂两周后,该两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降低,分别为(44.05±4.78)mg/kg和(50.99±5.45)mg/kg;而只投喂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和只泼洒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锦鲤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饲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试验的第8周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且投喂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在数值上要略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0.21±5.74)mg/kg和(39.74±4.96)mg/kg,而泼洒微生态制剂的两个试验组与对照组含量相当,分别为(38.31±9.31)mg/kg和(38.34±6.78)mg/kg。这说明微生态制剂无论是作为饲料添加剂投喂或是水体泼洒使用对锦鲤体色的作用都是安全的,并且投喂微生态制剂虽然短时间内对锦鲤体色的影响不明显,但长时间投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色的作用,不会因停止使用而发生褪色的现象。微生态制剂和着色剂对锦鲤尾鳍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原原种在同等条件下,明显表现出大粒种薯比小粒种薯产量高,原原种大小2.0~2.5 g、2.5~3.5 g、3.5 g以上的处理产量分别为15 390、18 015、18 550 kg/hm2,与原原种大小1.0~1.5 g的处理(14880 kg/hm2)相比,增幅分别为3.4%、21.1%、24.7%。出苗率随种薯重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分别比原原种大小1.0~1.5 g的处理增加2.5%、12.5%、15.0%。薯块个数和薯重均随着种薯重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4.
研究分析了不同饲料对红白锦鲤生长、形体、体色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设4组不同饲料,依次为饲料1组(商业锦鲤饲料)、饲料2组(膨化饲料)、饲料3组(膨化饲料+螺旋藻)和饲料4组(膨化饲料+光合细菌)。试验用红白锦鲤平均体重2.41(±0.03)g,每组饲料3次重复,试验期为8周。结果显示:(1)各饲料中以饲料1组的终末重、增重率、肥满度和肝体比最低,其中终末重和肝体比显著低于其他3组饲料;(2)锦鲤体表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排序为:饲料3组饲料4组饲料2组饲料1组;(3)不同饲料可显著影响红白锦鲤的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各饲料组中以饲料1组的白蛋白和白球比显著高于其他各饲料组,其他3组间白蛋白和白球比无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膨化饲料中添加光合细菌和螺旋藻不但有助于促进红白锦鲤的生长,也可改善其体色。  相似文献   

15.
使用石油醚∶丙酮=1∶1(v∶v)提取胡萝卜中的类胡萝卜素,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成熟期的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流动相为甲醇∶乙腈=90∶10(v∶v),流速为0.8ml/min,450nm检测波长下进行检测,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回收率依次为:98.8%、99.3%、99.0%。成熟期胡萝卜中检测到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含量分别为:190.573μg/g、308.930μg/g、0.325μg/g。  相似文献   

16.
类胡萝卜素在锦鲤组织器官中的沉积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个90 L蓝色方形水槽中各放养22尾锦鲤Cyprinus carpio幼鱼,初始体质量为(7.31±0.12)g,在水温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先用添加虾青素(130 mg/kg)和螺旋藻(质量分数为12%)2组饲料饲喂21 d,再用没有添加虾青素和螺旋藻的基础饲料饲喂20 d,每个试验组设3个平行,研究了虾青素和螺旋藻对锦鲤各组织器官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以及在锦鲤各组织器官中的代谢途径。结果表明:投喂添加着色剂的饲料后,锦鲤各组织器官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投喂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类胡萝卜素在锦鲤各组织器官中的含量从高至低依次为皮肤〉鳍〉肝胰脏〉眼〉肌肉,皮肤和鱼鳍是锦鲤色素沉积的主要部位;锦鲤的眼、肌肉、肝胰脏中色素的沉积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显著,而锦鲤的背鳍、尾鳍和皮肤随饲养时间的延长变化较显著;停喂添加着色剂的饲料后,锦鲤各组织器官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停喂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以虾青素作为着色剂时,锦鲤体表类胡萝卜素含量于饲喂第9天开始显著升高;而以螺旋藻为着色剂时,锦鲤体表类胡萝卜素含量于饲喂第13天开始显著升高,锦鲤对虾青素的沉积速度比螺旋藻快。  相似文献   

17.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中β-胡萝卜素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荟中β-胡萝卜素含量的方法;芦荟用丙酮-石油醚提取,在450 nm波长下检测,色谱柱为Supelco(2.5 mm×250 mm,4 μm),流动相为甲醇氯仿=8515(v/ v),流速0.5 mL/ min,检测波长450 nm.β-胡萝卜素的质量浓度在1.0~20.0 mg/ 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为1.6 %~2.4 %,回收率为92.5 %~98.8%.  相似文献   

18.
试验采用1.5 g/kg 2.0 g/kg,2.5 g/kg 3种不同浓度的矮必施对草坪草高羊茅进行处理,以研究矮必施对高羊茅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用量为2.0 g/kg的矮必施在抑制高羊茅的生长、减少草屑量、增加分蘖数、增加地下生物量、提高叶绿素含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当施用量达到2.5g/kg时会对高羊茅产生过度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昭和三色锦鲤锦鲤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与红白锦鲤、大正三色锦鲤一起被称为"御三家"。是在日本昭和二年由星野重吉将黄写与红白杂交获得。体色以大块墨色为底色,有分布匀称的红、白色斑。白质要求纯白,头部及尾部有白斑者品味较高,背部有白斑者更佳。墨斑进入头部,这是昭和的品种特征,也是与大正三色锦鲤的区别之处。传统的昭和三色锦鲤在头部的墨斑呈倒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半胱胺(CS)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500羽1日龄草杂雏鸡,随机分成五组,即:试验1组、2组、3组、4组和5组,每组100羽,半胱胺分别按0.5g/kg、1.0g/kg、1.5g/kg、2.0g/kg和0.0g/kg添加到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和试验5组的基础日粮中。试验期为60d。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添加CS0.5g/kg、1.0g/kg、1.5g/kg日粮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雏鸡的日增重较对照组雏鸡高9.0%(p<0.05)、17.3%(p<0.05)和1.5%;饲喂添加CS2.0g/kg日粮的实验4组雏鸡日增重较对照组雏鸡低(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CS1.0g/kg日粮能显著提高雏鸡的生长性能。当CS添加量达到2.0g/kg日粮以上时会抑制雏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