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乳浆大戟(EuphorbiaesulaL.)为北美及我国北方草原的恶性毒草(王韧,R.W.潘伯敦,1993;王建锋,1994)。1987年,中美联合考察乳浆大戟草天敌,在内蒙首先发现乳浆大戟天蛾[Celerio(Hyles)lineata(Esper...  相似文献   

2.
园林菟丝子生防真菌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首次从大花菟丝子感病藤茎上分离到半裸镰孢、腐皮镰孢、细交链孢和茶褐斑拟盘多毛孢等4种病原真菌。室内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这4种真菌均能使日本菟丝子和大花菟丝子感病而死,致病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腐皮镰孢、半裸镰孢、茶褐斑拟盘多毛孢和细交链孢。  相似文献   

3.
由蕃茄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中的茄交链孢(Alternaricsolani)代谢物分离出的交链孢酸(Alternaricacid)是一种致病毒素,但对某些真菌却有拮抗作用[1~2]。李树正[3]等对交链孢酸的杀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交链孢酸的结构进行简化,设计合成了3-芳胺甲烯基-6-烷基(芳基)-5,6-2H-吡喃-2,4-二酮类化合物,并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杀菌活性。为了进一步对分子进行结构修饰、改造,以得到活性更高的化合物,我们结合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技术,采用比较力场分析(CoMFA)方法对3-芳胺甲烯基-6-烷基(芳基)-5,6-…  相似文献   

4.
一株生防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抑菌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获取优良植物病害生防菌,以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ss和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抑菌圈法和菌落直径法对健康龙柏鳞叶小枝中分离的4株优势内生真菌进行了筛选评价,并结合形态学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筛选出的生防内生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对峙培养发现1菌株对交链孢菌和尖镰孢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分别为52.05%和48.65%,标记其为LB-1;LB-1菌株与指示菌对峙培养的菌落交界面处,2种指示菌的菌丝均出现了消解、断裂,而LB-1的菌丝则生长正常。未灭菌LB-1菌株发酵液对交链孢菌和尖镰孢菌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4.1 mm和13.7 mm,抑菌率分别为47.89%和48.72%;灭菌LB-1菌株发酵液对交链孢菌和尖镰孢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3 mm和15.0 mm,抑菌率分别为5.96%和33.90%,指示菌在生长过程中菌丝溶解现象明显。经鉴定,LB-1菌株为毛壳菌属Chaetomium中的近缘毛壳菌C.subaffine,是一种极具生防潜力的内生真菌,其抑菌特性可能通过溶菌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5.
2株枯草芽孢杆菌对太子参4种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GH18和GH19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的病原真菌互隔交链孢霉菌(Alternaria alternata)、博宁刺盘孢(Colletotrichum boninense)、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进行了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H18和GH19对4种病原真菌都有抑菌效果,菌株GH18无细胞滤液对互隔交链孢菌孢子的抑菌效果优于GH19。菌株GH18高温杀死菌体发酵液在浓度为2.0×10~8 cfu/L和2.0×10~7 cfu/L分别处理,对互隔交链孢霉菌、博宁刺盘孢抑菌率相近。处理3d的抑菌效果优于4 d;其发酵液的抑菌率高于无细胞滤液。菌株GH18高温杀死菌体发酵液在浓度为2.0×10~8cfu/L对互隔交链孢霉菌、博宁刺盘孢抑菌效果较好,胶孢炭疽菌效果次之。因立枯丝核菌气生菌丝生长旺盛,抑菌率较低,故不适合采用生防菌GH18和GH19进行生防。  相似文献   

6.
苦楝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杀虫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290株苦楝内生真菌分离纯化鉴定的基础上,研究了30株具有代表性的内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其中5个菌株对马尾松毛虫5d校正死亡率大于60%,杀虫活性最强的KL042菌株经鉴定为球孢白僵菌。球孢白僵菌作为内生真菌,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进一步选取杀虫活性较强的9株内生真菌,研究其代谢产物的胃毒和触杀活性,结果表明拟青霉KL017菌株发酵液10倍浓缩液对柳蓝叶甲胃毒活性最强,48h校正死亡率达90.09%。球孢白僵菌KL042、拟青霉KL017和交链孢KL062发酵液10倍浓缩液点滴马尾松毛虫前胸背板后,48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6.67%、56.67%和53.33%。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芒果果实真菌潜伏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近五年来,通过对外表无任何症状和无伤口的健康芒果果实进行了分离培养、接种及贮藏试验证明了在我国海南岛地区,芒果也存在着真菌的潜伏侵染。除发现了两种炭疽菌外,还发现为色二孢菌和交链孢菌等真菌的潜伏侵染。在不同气候类型区,潜伏侵染的真菌种群及数量有差异。潜伏侵染的真菌大量存活于果皮和果蒂部位。  相似文献   

8.
乳浆大戟是北美大平原地区的重要害草。1987年在辽宁、内蒙进行的中美联合考察发现,该草在辽宁生长矮小,分布零散,天敌群落不丰富,而在内蒙则较粗壮,形成灌丛,有较丰富的天敌群落。在内蒙发现5种重要的昆虫天敌及2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锈病菌,有可能成为控制北美乳浆大戟为害的有效天敌。这是首次中外科学家在我国合作进行杂草生防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美农业科技合作协议,1987年7月9日至8月5日,美国农业部杂草生防研究室潘伯敦博士(Dr.R.W.Pemberton)与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合作,在北京、辽宁、内蒙古等地考察了乳浆大戟草(Euphorbia esula)的天敌。乳浆大戟草又名猫眼草、烂疤眼等,属大戟科大戟属、原产欧亚大陆。在我国为零星发生的次要杂草。但在美国西部和北部草原地区,  相似文献   

10.
链格孢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农作物生产并危及农产品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是一类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的真菌,该属的一些种可引起多种重要农作物病害发生,严重危害农作物生产并造成巨大损失。另外,这些链格孢产生的毒素还积聚在农产品中,危及农产品食用安全。为此有必要加强有关链格孢病害的研究和治理。本文介绍了有关链格孢分类研究进展,近些年来链格孢危害农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危害情况,以及世界范围内链格孢毒素所引发的农产品食用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也综述了链格孢病害的主要防控策略和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盾壳霉在贵州首次收集及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壤稀释平板分离法和土壤诱捕法从贵州省7个地区14个县(市)的11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25株菌株,其中真菌15株、细菌10株.经初步鉴定,与核盘菌菌核有一定颉颃作用的有小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镰孢属(Fusar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交链孢属(Allternaria spp.)、青霉属(Penicillium spp.).分离结果表明,在贵州省盾壳霉主要分布于高海拔、潮湿、常年温度较低的地区,有一定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2.
SO2对灰霉葡萄孢和交链孢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灰霉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和交链孢(Alterariasp.)是鲜食葡萄采后贮运中的主要病原菌SO2能有效地控制它们引起的鲜食葡萄的采后腐烂,作者分别设定50μl/L.1h,100μl/L.1h,200μl/L.0.5h,200μ/L.1h和对照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剂量的SO2对灰霉葡萄孢和交链孢的孢子,菌丝及所引起的腐烂的抑制作用,研究了不同剂量的SO2对灰霉葡萄孢和交链孢的孢  相似文献   

13.
园林菟丝子生防真菌喷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溶睦真菌孢子萌发和温度对菌种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蔗糖可提高细交链孢孢子的萌发率,1‰吐温能使茶褐斑拟盘多毛孢孢子提前萌发并提高萌发率,对于半裸镰孢孢子,2%蔗糖,1‰吐温和无菌水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菌种的致病性随温度升高而加强,半裸镰孢和细交链孢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实现侵染。  相似文献   

14.
枣干腰缩果病症状类型及侵染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明确枣干腰缩果病在田间呈现3种症状类型,即干腰型、干肩型和干蒂型。对上述3种症状的病果分离结果表明其病原种类没有明显差别,都以真菌为主,其中细交链孢菌比例最大。从开花期至采收前,每隔10d采样分离表明,病菌从花期至收果前均可造成侵染。  相似文献   

15.
茄链格孢培养滤液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表明,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培养滤液中存有抗菌活性物质。采用改进Bartels-keith方法对该物质进行了提取分离并进行抗菌活性跟踪。对纯品通过熔点测定、元素分析及1H-NMR、13CNMR、1H,1H-COSY及DEPT光谱解析,证明该物质为交链孢酸(Alternaric acid)。离体试验结果表明,0.1μ g/ml交链孢酸对Botrytis cinerea,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4.3%和73.6%。M.I.C值≤ 100μg/ml。500μ g/ml交链孢酸对B.cinerea分生孢子萌发没有影响,但可明显抑制孢子萌发后芽管的伸长,≥ 10μ g/m l时可完全抑制S.sclerotiorum菌核萌发。活体试验表明,500μg/ml交链孢酸对黄瓜灰霉病和油菜菌核防治效果分别为82.7%和83.3%。  相似文献   

16.
以宁夏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和乳浆大戟(Euphorbia esula)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的高度、叶性状、生物量、根冠比和根生物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区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甘草、牛枝子和牛心朴子的株高显著高于重度放牧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短花针茅、蒙古冰草和牛枝子的株高呈降低趋势,而甘草、牛心朴子和乳浆大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甘草和牛心朴子的叶面积和叶干重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牛枝子的叶面积和叶干重呈显著降低趋势,而乳浆大戟呈显著增加趋势。重度放牧对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甘草和牛枝子的比叶面积(SLA)影响显著,而中度和轻度放牧没有影响。重度放牧区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甘草、牛枝子和牛心朴子的个体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围封区和轻度放牧区。重度放牧区短花针茅、蒙古冰草和甘草的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围封区降低了66.5%,88.8%和55.5%。说明放牧干扰影响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牛枝子和牛心朴子生物量在植物地上和地下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7.
引起乙烯褪绿蜜橘果实腐烂的主要致病真菌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贮藏过程中乙烯褪绿蜜橘果实腐烂的主要致病真菌,以重庆市北碚产区无核蜜橘为研究材料,利用乙烯利对其果实进行褪绿处理,观察贮藏期间褪绿蜜橘果实的发病症状,确定病害种类,统计发病率;并从发病果实中分离主要致病真菌,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和ITS序列分子生物学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乙烯褪绿加剧贮藏蜜橘果实病害的发生。从发病果实中共分离出5株主要致病真菌菌株,分别编号为A、B、C、D、E;结合形态学特征和5株致病真菌的ITS序列分析结果,A、B菌株均被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但这2株菌株具有不同的菌落形态及致病特性;C菌株被鉴定为焦腐病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D菌株被鉴定为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E菌株被鉴定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A、B菌株引起的果实腐烂占乙烯褪绿蜜橘总腐烂果实的81.96%,是引起贮藏过程中乙烯褪绿蜜橘果实腐烂的主要致病真菌,其次为C菌株,D、E菌株为次要致病真菌。  相似文献   

18.
西瓜种子带菌检测及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离体平皿法对来自新疆等4个省区的14个西瓜品种进行种子带菌检测、分离纯化和鉴定,并测定了7种杀菌剂和1种种衣剂对种子带菌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根霉属Rhizopus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p.和镰孢属Fusarium spp.;种子内部寄藏真菌主要为青霉属、根霉属和曲霉属;不同品种之间种子表面携带真菌种类差异较大,种子内部寄藏真菌种类差异不明显;种壳带菌率一般高于种仁带菌率。15% FDDF ·霜·福悬浮种衣剂、福美双和代森锰锌对种子带菌消毒效果优于多菌灵、敌磺钠、 FDDF 霉灵、拌种灵和甲霜灵。  相似文献   

19.
以分别保存于2004-2006年的带Epichloë内生真菌(E+)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内生真菌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中华羊茅种子带菌率、幼苗带菌率以及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苗长均有降低的趋势,同一年种子带菌率均高于幼苗带菌率,2006年带菌率最高,种子为95.80%,幼苗为93.10%;以3个年份的(E+)中华羊茅草粉浸提液对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的抑菌活性研究表明,3个年份的带菌草粉浸提液对3种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保存时间越长,其抑菌能力越弱,2006年的抑菌率为63.51%,2004年为25.49%,而2006年的抑制产孢能力为69.25%,2004年仅为26.34%。同时,从不同保存年份分离到的内生真菌在相同条件下再培养结果显示,保存时间越长的内生真菌生长越缓慢,产孢能力越弱,2006年的菌落直径为26.4 mm,而2004年仅为17.4 mm。说明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内生真菌活力在逐渐下降,导致自身生长以及促进种子生长,抑制真菌的活性也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20.
多主棒孢和棒孢叶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广泛,能够侵染530余种植物。由多主棒孢引起的棒孢叶斑病在橡胶、蔬菜等作物上流行性暴发,对农作物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该文简述了多主棒孢的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对该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和毒素蛋白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另外,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棒孢叶斑病诊断和防治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多主棒孢病原学及病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