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旅游活动对泰山景区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旅游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成为旅游环境研究的热点。国外关于旅游对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践踏、露营等不同类型与不同强度旅游干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等[1]。  相似文献   

2.
随着旅游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由其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就越来越严重,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有关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已成为当今环境与旅游的重点之一。微生物是生物圈的三大成员之一,也是土壤圈、水圈的活跃成员。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物质转化的重要参与者,同时又是一个重要而丰富的基因库,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土壤微生物的平衡发展也是预防植物病害发生的基础。由于有机质转化所需能量的90%以上来自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因此,土壤微生物活度总量是土壤-植物体系中有机质转化的较好指标。土壤质地、肥力及植被等都直接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及其多样性。国内外研究表明,旅游活动对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土壤物理性状、植物多样性、景观、土壤流失及动物多样性等方面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的进程推动着旅游业的发展,许多城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都十分注重景观规划设计的应用。通过加强景观规划,能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舒适度,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在介绍旅游规划设计及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上,对景观规划在旅游规划设计中的作用及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景观生态学理论下的旅游规划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4.
再生水灌溉对园林植物叶片生理及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种河北省常见园林植物(大叶黄杨、女贞、月季、丁香、紫荆、连翘、海棠和榆叶梅)进行再生水灌溉试验,浇灌周期为3年,以自来水灌溉作为对照,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园林植物生长特性及根际土壤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中所含有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元素大部分可被植物有效吸收,而植物对一些有毒元素的吸收受到抑制;再生水处理的植物叶片矿质元素含量总体上比对照增加,部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与对照自来水相比,8种园林植物出现了钠元素的积累,重金属也有逐渐升高趋势,但植物表观并未表现出异常现象。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再生水灌溉情况下,8种园林植物的土壤pH值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土壤全盐量、水溶性钠和氯离子含量均高于自来水灌溉,多种植物土壤中含量与自来水灌溉相比达到了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在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方面,再生水灌溉不同程度促进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提高,除了女贞、月季和紫荆以外,与对照相比,绝大部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在土壤微生物方面,再生水灌溉不同程度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其中,以女贞、月季和紫荆增加幅度较大;8种园林植物土壤微生物均以细菌最多,占微生物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综合分析可知,再生水灌溉能够短期内促进园林植物的生长和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微生物数目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风电场建设对周边扰动区域土壤养分和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风电场的建设对周边扰动区域土壤养分和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电场的建设增加了扰动区域土壤容重、pH和总孔隙度,降低了土壤电导率、含水量和全盐,同时也降低了植被生长各指标和土壤养分(除了土壤全磷)等;在扰动区域(0~3 km),植被生长各指标和土壤养分均随远离风电场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距离风电场4 km时,植被生长各指标和土壤养分基本与未扰动区域达到一致,初步表明了风电场对于植被和土壤养分的影响范围均在方圆3 km以内;风电场扰动区域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幅度和变异系数最大,说明风电场对土壤微生物量的空间变异影响较大;风电场扰动区域和非扰动区域土壤养分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趋势,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而土壤深层(40—60 cm)未扰动区和扰动区土壤养分基本一致,表明了风电场的建设并没有改变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也并未影响深层土壤养分含量;风电场未扰动区域植被与土壤因子相关性基本与扰动区域相一致,表明风电场对周边区域植被和土壤均有影响,而此影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也即同等程度下影响了植被和土壤因子,同时也体现了植被和土壤因子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6.
园林植物病虫害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甚至可能造成园林植物的死亡。通过化学防治技术能有效降低病虫害对植物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也会导致害虫天敌死亡,因此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生物防治技术要广泛推广及应用。基于此,简述病虫害的分类,明确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环节生物技术应用的意义,并提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环节生物技术的实际应用策略,帮助进行生物防治技术高效应用,保护园林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7.
公路建设土壤保护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建设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生态负效应,其中土壤扰动是公路建设产生的各种负效应中最普遍也是破坏范围和程度较大的一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公路绿化日益得到重视,并成为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路域土壤则是公路绿化重要的限制因子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路域土壤的保护,在全面分析公路建设对土壤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指出了路域土壤保护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人为扰动下垫面类型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引起的各种人为扰动地貌单元的水源涵养功能较原地貌明显降低是造成城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降雨和排水管网设计能力一定条件下,也是加剧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该文采用野外调查、室内物理分析及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系统地分析了各种人为地貌单元的物质组成和持水性能变化并综合评价了其对原地貌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各种扰动地貌单元2 mm土体颗粒质量分数在45%以上,原地貌2 mm土壤颗粒质量分数在92%以上;扰动地貌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分别在11.05~41.30和0.32~3.15之间变化,其中不均匀系数较原地貌减小了4.51%~80.27%;各种扰动地貌单元土壤容重为施工便道(1.74 g/cm3)边坡绿化带(1.54 g/cm3)1 a弃渣堆积体(1.48 g/cm3)2 a弃渣堆积体(1.34 g/cm3)3 a弃渣堆积体(1.31 g/cm3),比坡耕地依次增加33.85%、18.46%、13.85%、3.08%和0.77%;扰动地貌的土壤总孔隙度、土壤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则表现出相反趋势。2)人为扰动地貌单元土壤入渗性能总体小于原地貌单元,而原地貌土壤稳定入渗率则在2.83~6.22 mm/min之间变化;当项目区林地转化为新弃渣堆积体时对降雨和城市洪水动态调节功能影响最大,转化为施工便道时影响最小;人为扰动地貌单元土壤水库总库容、兴利库容和滞洪库容总体低于原地貌,当项目区草地转化为施工便道时对土壤持水能力及调蓄地表径流能力危害最大。3)各种扰动地貌单元水源涵养能力明显小于原地貌单元,以施工便道(0.421)最差,林地最好(0.651);在城镇化过程中应重视城镇水面、林草地的空间分布及占地面积,对短期松散堆积体也最好进行临时绿化措施。4)加强对扰动地貌物质组成、大孔隙结构和降雨-径流-入渗连续性定位研究,同时关注各扰动地貌在不同压实条件下土壤水库蓄水性能对项目区雨洪过程线和排水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恢复、城市绿化带建设和洪水内涝缓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大,这给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旅游业作为强大的联动性行业,在自身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着其他部门的发展。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出现了肆意破坏人文生态环境等问题,带来了许多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必须依靠法律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大,这给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旅游业作为强大的联动性行业,在自身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着其他部门的发展。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出现了肆意破坏人文生态环境等问题,带来了许多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必须依靠法律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不同园林植物土壤呼吸及影响因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州市4种园林植物(合欢、龙爪槐、紫叶李和海棠)为试材,采用动态密闭气室红外CO2分析仪(IRGA)法测定了不同园林植物土壤根区土壤呼吸特征,并通过测定园林植物根区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等土壤环境因子(土壤温度和湿度等),研究不同园林植物根区土壤呼吸影响因子,为城市园林植被建设及景观配置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园林植物大气温度的日变化趋势均为单峰曲线;大气湿度日变化均呈“V”字形变化趋势;0—10 cm土壤温度与大气温度变化趋势相一致,在14:00左右达到峰值;土壤湿度均呈“V”字形变化趋势,在14:00达到最低,此后有所回升;(2)在日变化尺度上,4种园林植物土壤呼吸均表现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一致,在14:00左右达到最大,最低值出现在早上6:00,相同时间土壤呼吸速率基本表现为合欢 > 龙爪槐 > 紫叶李 > 海棠;(3)4种园林植物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之间关系以指数方程拟合最好;(4)4种园林植物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表现为合欢 > 龙爪槐 > 紫叶李 > 海棠,而4种园林植物根区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 > 0.05);(5)偏相关性分析可知,不同园林植物土壤呼吸均与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合欢和龙爪槐的相关系数高于紫叶李和海棠。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不同园林植物根际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南京市6种园林植物(金银木、紫荆、腊梅、丁香、木槿和海棠)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植物根际养分和重金属的富集的相关性和差异性。(1)不同园林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呈一致的变化规律,它们的主导控制因子也基本相同,其中不同园林植物根际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均高于非根际养分含量,而不同园林植物根际土壤pH均低于非根际。(2)不同园林植物根际土壤养分、重金属含量和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根际,表现出显著的富集作用,而根际土壤pH则显著低于非根际,表现出显著的亏损作用,全磷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差异不显著(p0.05)。(3)不同园林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有效态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二者能够用线性方程式体现,表明了不同园林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主要来自土壤重金属总含量。(4)相关性分析表明:对于根际土壤,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对土壤重金属全量影响较大;而对于非根际土壤,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影响较大;而pH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基本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全磷对于土壤重金属含量基本没有影响。通过以上研究说明不同园林植物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在根际存在一定的富集,它们通过降低根际pH值可以提高根际养分,而有效态重金属较全量对植物根际微小的变化响应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与环境是环境与发展领域的热点问题。环境是旅游发展的前提,同时,旅游的发展又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旅游业发展中的难点。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就生态旅游的定义、内涵作了探讨,指出了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根本区别并提出了开展生态旅游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华  王洁  明庆忠  段跃芳 《水土保持通报》2010,30(4):224-228,234
水库消落带的研究传统上主要集中于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和常规经济利用方面.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形成的消落带的重要的利用方式就是旅游业的开发,但是关于水库消落带对旅游业可能产生的潜在与长期的影响目前尚未引起研究者的充分重视.以中国面积与涨落幅度最大的消落带--三峡水库消落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峡水库消落带对三峡旅游的景观、环境、旅游生产与管理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说明其可能带来一定的利用机遇,强调三峡库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要积极规避消落带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合理对消落带土地进行旅游利用.  相似文献   

15.
杨嘉仪    赵广举    穆兴民    田鹏  高鹏    孙文义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3):115-120
为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活动对高山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影响,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为研究区,选取受高原鼠兔影响的草地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鼠兔扰动和有鼠兔扰动下的不同地表特征,将有无鼠兔扰动的地表划分为4种类型,分析了4种地表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地表类型草地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存在鼠兔扰动草地,洞口裸斑处土壤含水率、容重增加,土壤机械组成出现砂粒化发展趋势,土壤速效养分浓度升高,洞口裸斑处土壤碱解氮含量较扰动草地增加了41.31%,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在洞口裸斑处最高。(2)4种地表类型土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蔗糖酶活性在不同地表类型下无显著差异,洞口裸斑处脲酶含量最高为3.31 mg/(d·g),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有鼠兔扰动下的3种地表类型均显著增加。(3)通过对不同地表类型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得分排序为:Ⅲ>Ⅳ>Ⅱ>Ⅰ,鼠兔频繁活动的洞口裸斑处土壤质量较佳。鼠兔扰动对土壤性质影响显著,不同地表类型土壤质量存在差异。因此,鼠兔扰动改变了鼠洞周边土壤性质,使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显著变化。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高原鼠兔扰动影响下的草地土壤性质变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也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管理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泰山景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泰山著名景区红门、斗母宫、中天门、南天门、碧霞祠、玉皇顶采集土壤样品,进行了旅游活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研究,并分析了景点土壤重金属含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活动已经造成了泰山景区重金属的污染,从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看,污染最严重的景点是中天门(3.75),其次是碧霞祠;从重金属污染分级指数看污染最严重的两种元素是Pb和Zn。旅游活动对土壤酶活性造成了显著影响,影响程度随旅游强度和干扰类型有不同的变化,但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土壤酶活性与重金属含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各重金属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酶的活性,酶活性的高低可以作为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借力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带动农产品的发展,不仅可以发展农业,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使旅游业具有可持续性和多方向性,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和农业不发达的旅游城市尤其重要。在海岛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广西北海市的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北海市的甘蔗产业当前由于科学的种植技术无法有效应用以及机械化程度不高,产量较低。再加上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土壤肥力不高、自然灾害频繁等,甘蔗产品逐渐走向没落。基于此,以广西北海市的甘蔗种植产业为调查对象,结合广西北海市旅游业的发展,对甘蔗的休闲农业种植、甘蔗的副产品加工及销售、打造甘蔗副产品的品牌和销路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寻找适用于促进旅游城市农业发展的融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路域土壤特性分析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不同扰动方式对路域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及路域不同部位土壤的特性,以高速公路路基、路堑、弃渣场、路肩、取土场5个部位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采集土壤样品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挖和填两种扰动方式对土壤质地影响不显著,含水量及容重表现为:挖方>填方>自然;路域不同部位土壤含水量、容重呈现出取土场>路堑>路基>路肩>弃渣场>自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呈现为:自然>路肩>路基>路堑>弃渣场>取土场;扰动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低于自然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高于自然土壤;扰动土壤的机质和全氮极显著相关,全氮与无机氮显著相关,与速效钾极显著相关、与速效磷负相关、容重和无机氮负相关;路域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缺乏,土壤肥力低。  相似文献   

19.
为发展广西特色小镇的旅游文化,促进广西经济发展,为后续特色小镇旅游业的建设提供参考。以广西防城港市华石镇金花茶特色小镇为例,对小镇的旅游产业进行整体规划,从华石镇的特色旅游资源、客源市场需求、旅游产品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拓展旅游业的初步构思及方案,包括小镇总体发展定位和旅游项目规划布局等,激活特色小镇的体制活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旅游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人民美好生活的新指标。基于此,根据凤凰县1998—201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该县气象条件对旅游产业带来的好处和不利影响,提出气象因素相关防御对策及服务措施,以促进湖南省湘西凤凰县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