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以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为试材,采用木屑培养的方法,以木屑菌丝总糖含量为指标,研究了液料比、振幅、超声总时间、超声波开启时间4个因素对红托竹荪木屑菌丝总糖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获得红托竹荪木屑菌丝总糖检测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在液料比11∶1mL·g~(-1)、振幅41%、超声总时间22min、超声波开启时间2.7s时,红托竹荪菌丝总糖的得率达1.18%。  相似文献   

2.
为了初步研究木屑浸出液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PDA平板培养方法,考察葡萄树、梨树、桃树、无花果树、柳树、紫薇树、香樟树、桂花树8种木屑的浸出液对灰树花、猴头菇、灵芝、玉木耳和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中添加28%林果树木屑的浸出液能加快猴头菇菌丝生长速度,且菌丝长势好;葡萄树、梨树、桃树、紫薇树、桂花树木屑浸出液会降低灰树花菌丝生长速度,葡萄树、无花果、紫薇树、桂花树木屑浸出液会增强菌丝长势;添加林果树木屑浸出液能增强灵芝菌丝长势,其中无花果树、柳树、紫薇树、香樟树木屑浸出液还能加快灵芝菌丝生长速度;葡萄树、无花果树、柳树、紫薇树、香樟树木屑浸出液能加快玉木耳菌丝生长速度,但葡萄树、香樟树木屑浸出液会减弱其菌丝长势;添加16%的无花果树、紫薇树、香樟树木屑浸出液能加快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速度、增强长势。  相似文献   

3.
低海拔竹林下红托竹荪菌棒式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2015,(1)
红托竹荪在低海拔竹林中,采用菌棒式栽培试验表明:在木屑麸皮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氯化铵、磷酸二氢钾、无水硫酸镁等速溶性小分子营养成分对红托竹荪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土对红托竹荪菌丝生长速度没有影响;在浙江丽水亚热带低海拔地区适宜的栽培季节是秋季,能取得高产,春季栽培易失败。该模式投入成本9000元/667 m~2左右,产出干红托竹荪约32 kg,产值19 200元,可获毛利10 200元,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集贵州省部分分布区域内野生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Zang, Ji et Liou.)健壮子实体为育种亲本,经系统选育,贵定县石板村红托竹荪成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该菌株菌丝在5℃~28℃均能生长,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8℃~24℃;菌丝萌发后形成原基能力强;生长季节为3月到10月,平均单产量为0.15 kg·m-2,生物转化率为32%。采用阔叶木屑及腐殖土覆土栽培。该品种红托竹荪在不同海拔试验中产量稳定,菌株表现出均一性、稳定性,因此具有较好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vata)腐烂病发病部位感染的真菌菌丝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出的12个菌株中,11个属于木霉属(Trichoderma)真菌,1个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真菌,引起红托竹荪腐烂病后期侵染导致二次病害的真菌主要是木霉属真菌,也是腐烂病发生后红托竹荪大面积减产或绝收的主要原因。因此,红托竹荪腐烂病防治措施中需针对木霉属真菌的生长特性,加强对木霉属真菌侵染的防治,降低红托竹荪腐烂病发生后的二次病害。  相似文献   

6.
以鬼笔复膜孢酵母菌和红托竹荪为研究对象,进行腐烂病病原菌侵染试验、不同药物的抑菌试验、药物对红托竹荪菌丝的影响试验、高温和pH对病原菌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鬼笔复膜孢酵母菌对红托竹荪菌丝、菌棒均具有致病性,且致病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鬼笔复膜孢酵母菌生长适宜的pH为4~8,pH大于10不生长;鬼笔复膜孢酵母病原菌在55℃条件下2 h失活;丙环唑对鬼笔复膜孢酵母菌有强抑制作用,但对红托竹荪菌丝同样具有抑制作用且持效期长。研究结果可为红托竹荪腐烂病的综合防治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不同果树木屑作为食用菌培养料的可行性,以4种果树木屑为试验对象,研究其对玉木耳和灰树花菌丝生长和原基分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葡萄、无花果木屑浸出液能加快玉木耳菌丝生长,梨树、桃树木屑浸出液能增强玉木耳菌丝长势;葡萄、梨树、桃树木屑浸出液会减慢灰树花的菌丝生长速度,葡萄、无花果木屑浸出液能促进灰树花菌丝长势.将4...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4种不同的母种培养基(PDA、PSA、PDA+木屑和PDA+K++Mg2+)和4种不同的原种、栽培种培养基(棉籽壳、棉籽壳+麦麸、木屑和木屑+麦麸)对野生灵芝菌种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种母种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菌丝的粗度、疏密程度和生长势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菌丝的颜色均为白色,其中最佳母种培养基为PDA+木屑;在4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菌丝的粗度、疏密程度和生长势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菌丝的颜色也均为白色。根据菌丝的生长速度、粗度、疏密程度、颜色和生长势,原种和栽培种最佳培养基均为:棉籽壳。  相似文献   

9.
以平菇、香菇、灵芝、真姬菇、银耳、杏鲍菇、金针菇7种常见菌草菌糠浸提液配制的培养基为试材,研究了其对竹荪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而对最适竹荪菌丝生长的菌糠进行水溶物质的提取。将该菌糠提取物配制的不同浓度梯度的培养基与PDA培养基进行对比,筛选出最适的菌糠提取物添加量,旨在研究出一种新式竹荪母种培养基。结果表明:以菌草灵芝菌糠浸提液作为培养基,竹荪菌丝生长速度快于其它菌糠与PDA培养基(P0.01)。当向母种培养基中添加6g/L菌草灵芝菌糠提取物时,最适于竹荪菌丝的快速生长,且菌丝粗壮、洁白。  相似文献   

10.
以织金红托竹荪为试材,采用菌棒覆土栽培的方法,分析菌棒摆放方式和栽培密度对红托竹荪生长、性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以探索适合红托竹荪栽培的菌棒摆放方式和密度。结果表明,菌棒采用双排竖直摆放的方式,栽培密度为18棒/m2时最合理,栽培3~4 d后,菌丝开始萌发,平均30 d形成原基,110 d出菇,菌蛋数量70~90个/m2,产量400~500 g·m-2,栽培周期短,产量可观,且对红托竹荪子实体的性状无显著影响。此方法可减少菌棒用量,降低投入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研究樟芝菌丝体的固体培养特性,探索其最佳生长条件,为樟芝的固态发酵和人工栽培奠定基础。采用木屑培养基和PDA培养基,研究樟芝菌丝体固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配方、含水量、p H值及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杂木屑和麦皮(或稻草粉)为主料的培养基可培养出生长良好的樟芝菌丝;菌丝生长适宜的PDA培养基p H值为4~8;在木屑培养基中添加3%~5%的过磷酸钙可促进菌丝生长;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樟芝菌丝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在黑暗条件下,樟芝菌丝的长势较好,分生孢子较多。探明了樟芝菌丝体固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含水量和p H值,发现暗培养更有利于樟芝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与对照PDA培养基培养比较,木屑、米糠漫出液培养基上菌丝的长速、密度及健壮程度都明显好于PDA上生长的菌丝,利用木屑、米糠漫出液培养基与PDA培养基进行交替培养,黑木耳菌丝生长明显比单一培养基连续培养要好,交替培养及更换培养基起到了苗丝复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玉米芯代替青冈木屑栽培香菇,通过对不同配方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商品性和生物学效率等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分析,筛选出玉米芯栽培香菇的最佳配方为玉米芯47.4%、青冈木屑31.6%、麸皮20%,石膏粉1%.此配方下,菌丝生长浓密、洁白、粗壮、整齐,平均生长速度3.53 mm·d-1,平均单菇重29.04 g,生物学效...  相似文献   

14.
红汁乳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红汁乳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汁乳菇菌丝生长初始酸碱度以pH6.5~7.0为宜;加入红汁乳菇发生地上壤及干松针浸出液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干栎树叶、鲜松针浸出液及发生地腐殖层浸出液对红汁乳菇菌丝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利用陕北地区枣木资源,提高红枣产业附加值并高效缓解香菇产业栽培原料短缺等问题。以香菇品种L808为供试材料,分析以不同比例的枣木、枣泥为栽培基质对香菇菌丝适应期、菌丝侵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及转色期的影响,并筛选最优配方。结果表明,添加枣木和枣泥的配方A、B、C相较于对照CK,菌丝生长速率分别提高了3.79%,11.90%,8.65%,且配方B (枣木屑68%、枣泥10%、麸皮20%、蔗糖1%,石膏1%)更有利于菌丝快速且平稳的生长。综合考虑,将其定为香菇栽培的最优枣木配方。  相似文献   

16.
竹荪代料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宗平  黄藩茜 《食用菌》2002,24(3):21-22
本文研究利用玉米芯、杂木屑等农林废弃物代料栽培竹荪 ,从菌丝生长情况 ,单位面积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栽培试验显示生物学效率均达到了 90 %以上 ,从而为利用这些原料栽培竹荪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短裙竹荪(Dityophora duplicata)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采用固体培养基皿培法培养短裙竹荪,研究不同固体培养基、不同碳源和氮源对短裙竹荪的生长、菌丝形态、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短裙竹荪在不同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尤其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短裙竹荪对所试的不同碳源均能利用,而在以甘露糖、木糖醇、木糖、果糖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时生物量最高。对所试的不同有机氮源均能利用,在以鱼蛋白胨、硫酸铵为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以亚硝酸钠和尿素为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未见肉眼可辨的菌丝体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红托竹荪为试材,通过比较菌棒覆土法和木材覆土法处理下的红托竹荪产值相关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了2种栽培方法对子实体菌盖、菌柄、菌托3个部位的营养物质、矿质元素、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红托竹荪提质增效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菌棒覆土法与木材覆土法相比,红托竹荪的每公顷栽培投入成本下降39.18%,产值、利润分别提升26.15%、60.49%;子实体粗多糖、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25.90%、18.68%,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下降20.36%,其中废弃的菌托粗多糖含量提高42.23%;子实体的磷、钾、镁、钙、锰、锌含量提高,菌柄的砷、汞、镉含量降低。综合所有品质因素,菌棒覆土法处理的子实体3个部位的综合得分排名前三,所以该方法下的红托竹荪品质较优。与木材覆土法相比,菌棒覆土法投入成本低,收获的红托竹荪品质优、废弃物加工利用潜力大、产值和利润高。  相似文献   

19.
红托竹荪袋栽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托竹荪袋栽高产技术兰云龙(浙江省丽水地区林科所323000)红托竹荪是一种品质甚佳的珍贵食用菌,但由于其菌丝生长缓慢,对环境条件要求又比较严格,而采用室外生料畦式栽培,环境条件难以人为控制,往往不能获得理想的菌丝体,达不到高产稳产目的,如遇恶劣环境...  相似文献   

20.
闫永亮  马艳弘 《食用菌》2006,(Z1):26-27
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在液体培养中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竹荪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麦芽糖、葡萄糖是适合竹荪菌丝生长的碳源,但从成本上考虑以蔗糖为碳源更为合适;黄豆粉是竹荪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在不同的无机盐中,MgSO4对竹荪菌丝生物量影响最大,CaCl2、ZnSO4也能明显地促进竹荪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