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甜瓜‘西域1号’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水培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下外源γ–氨基丁酸(GABA)对幼苗根系无机氮代谢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下甜瓜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活性显著提高,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铵态氮(NH4+-N)以及谷氨酸、氨基酸、总氮含量显著增加,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同时K+、Ca2+、Mg2+、Zn含量显著降低,Mn、Fe、Cu含量大幅提高,根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低氧胁迫下添加外源GABA处理的甜瓜根系中NO3--N、NO2--N、NH4+-N、谷氨酸、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总氮、K+、Ca2+、Mg2+、Zn含量以及NR、NiR活性显著高于低氧胁迫处理,而Mn、Fe、Cu含量显著降低,缓解了低氧胁迫对根系生长的抑制;低氧胁迫下同时添加GABA和钨酸钠处理的根系NR活性显著降低,同时NiR活性和NO3--N、NH4+-N、谷氨酸、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总氮含量和根系干质量均显著降低。说明低氧胁迫下外源GABA可以通过诱导NR活性的提高促进硝酸盐的吸收和转化,通过提高K+、Ca2+、Mg2+、Zn的吸收和减少Mn、Fe、Cu的吸收,缓解低氧胁迫甜瓜根系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以501份番茄重测序自然群体为研究材料,于苗期测定Na+和K+含量并计算Na+/K+比值,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单倍型分析,筛选耐盐相关显著关联位点,鉴定基于显著关联位点不同基因型材料的耐盐表型,利用该位点开发分子标记及验证。结果表明:大果番茄的驯化和改良过程导致了植株地上部Na+含量和Na+/K+比值的降低。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7号染色体上鉴定到与番茄地上部Na+含量和Na+/K+比值显著关联位点NTC7(Na+tolerance loci on chromosome 7),该位点包含两个功能已知的耐盐基因,HKT1;1和HKT1;2。序列分析和单倍型分析鉴定到HKT1;2启动子上存在1个6bp插入缺失与地上部中Na+含量和Na+/K+比值高度关联,通过盐处理验证该位点与番茄耐盐...  相似文献   

3.
以园林植物石楠为试材,通过混合2种中性盐(NaCl和Na2SO4)和2种碱性盐(NaHCO3和Na2CO3)分别模拟不同强度的盐、碱胁迫条件,对园林植物(石楠)进行3年(2015—2017年)的胁迫处理,以期探讨盐碱胁迫对园林植物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中有机酸含量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随胁迫强度增加,盐、碱胁迫均使土壤中Na+浓度大幅度上升,K+浓度大幅度下降,但碱胁迫下Na+浓度上升幅度和K+浓度下降幅度均大于盐胁迫。2)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土壤中氨基酸类、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聚合物类、胺类、酚酸类碳源呈逐渐降低趋势,总体而言,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碳源是盐碱胁迫下园林植物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其次为氨基酸类、酚酸类和聚合物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小。3)土壤微生物物种丰富度指数(H)、均匀度指数(E)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和微生物代谢熵随盐碱浓度的增加而增加。4)土壤糖苷酶、几丁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酶δ和过氧化物酶δ随盐碱浓度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盐胁迫、碱胁迫、盐胁迫×碱胁迫对有机酸、Na+、K+、Na+/K+、物种丰富度指数(H)、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呼吸、土壤微生物代谢熵、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其中碱胁迫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高于盐胁迫,并且盐胁迫×碱胁迫的影响高于单独盐胁迫或碱胁迫.  相似文献   

4.
以耐盐型加工番茄品系KT-7为试材,采用盆栽法,研究叶面喷施氯化血红素(hemin)、锌原卟啉(ZnPPIX)对NaCl胁迫(100 mmol·L-1)下加工番茄幼苗的生长参数、光合能力、保护酶活性和渗透性调节物质的影响,以期为缓解NaCl胁迫对加工番茄造成的伤害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NaCl处理相比,外源hemin能缓解盐胁迫对加工番茄幼苗造成的伤害,其中单独施加hemin提高了加工番茄幼苗的生长指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K+含量、K+/Na+、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降低了Na+含量、相对电导伤害率、丙二醛(MDA)含量;施用抑制剂ZnPPIX(ZnPPIX和ZnPPIX+hemin)抑制血红素加氧酶1(HO-1)活性后,hemin的这种缓解作用受到限制。综上所述,hemin能提高番茄光合作用能力,提高保护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加渗透性调节物质含量,从而提高加工番茄的耐盐性,而这种缓解作用可能与HO-1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C2和C5 2个不同抗性番茄种质为试材,采用盆栽土培的方式,设置3个不同胁迫程度盐碱土处理,以非盐碱胁迫土壤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盐碱胁迫程度对2个番茄品种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以及对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及参数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全面解析番茄耐盐碱机制和抗盐碱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盐碱胁迫通过对番茄叶绿素合成的抑制,对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产生影响,从而降低净光合速率;盐碱胁迫降低了2个番茄品种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同时盐碱胁迫改变了2个品种番茄OJIP曲线形状。综上可知,盐碱胁迫会导致C2和C5品种PSⅡ反应中心活性、电子传递效率和光化学效率降低,OEC和PSⅡ受体侧受到损伤,叶绿素含量下降,从而使净光合速率降低。在盐碱胁迫条件下,C2品种较C5品种具有较高的PSⅡ反应中心活性和电子传递速率,提高净光合速率,以及通过耗散过量光能,减少盐碱胁迫带来损害,因此生长受抑制程度显著低于C5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优质番茄品种京采6 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3.8、5.0 株 · m-2)与离子处理(K+、Na+)对基质培番茄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构建了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指数TQI。结果表明:提高营养液中的K+ 浓度,能够在不影响产量的同时增加番茄第2 穗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和VC 含量;栽培密度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小;栽培密度× 离子互作显著影响了第1 穗果实有机酸、亚硝酸盐含量与糖酸比;第2 穗果是生产高品质番茄的关键,其在3.8 株 · m-2与高K+ 营养液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TQI。综合来看,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控制栽培密度为3.8 株 · m-2,同时采用高K+ 营养液灌溉,可在稳产条件下获得高品质番茄。  相似文献   

7.
张玮玮  杨洪强  苏倩  门秀巾  闫丽娟 《园艺学报》2013,40(12):2365-2372
 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实生苗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氯化钠(NaCl)、钠离 子(Na+)和氯离子(Cl-)对根系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ROS)生成速率以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等渗透势NaCl、Na+和Cl-盐溶液处理下,平邑甜茶根系NO 和超氧阴离子 产生速率以及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均升高,升高数值由大到小均为NaCl>Cl- >Na+ 处理,并且NaCl 处理下的所测各指标的数值均小于Na+和Cl-单独处理下两者的加和,显示在NaCl 胁迫 诱导平邑甜茶根系积累ROS 和NO 进而引起氧化伤害的过程中,Cl-的作用大于Na+,NaCl 引起的胁迫效 应并不是Na+和Cl-胁迫效应的简单叠加。  相似文献   

8.
李辉 《北方园艺》2024,(1):85-92
以黄瓜为试材,采用设施栽培的方法,研究了由于多年连续种植等造成的土壤板结、土壤盐分过高、微生物活性降低等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以期通过微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配合施用,找到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方法。结果表明:次生盐渍化土壤同时添加微生物菌肥和土壤调理剂能改善土壤板结状况,降低土壤容重;降低表层土壤中的水溶性盐离子Ca2+、Na+、K+、HCO-3、Cl-含量;同时,Ca2+和Na+向深层迁移,在20~40 cm的土层出现累积;能改变土壤微生物菌落结构,增加厚壁菌群、放线菌群等有益微生物的比例,增加土壤环境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耐盐碱的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 Wilson)和对盐碱敏感的东方百合‘索邦’(‘Sorbonne’)在不同浓度的碱性盐NaHCO3胁迫下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活性氧清除物质、离子调节物质(Na+、K+)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探讨百合耐盐碱的生理机制。研究发现,两种百合叶片中各种物质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整体上岷江百合的各种物质含量或者活性均高于‘索邦’。随着NaHCO3胁迫浓度的增加,两种百合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SOD、GR的活性和AsA的含量先上升后下降,APX的活性和GSH的含量在低浓度胁迫时无明显变化,高浓度胁迫时显著下降;‘索邦’Na+主要积累在成熟叶和新生叶中,岷江百合则主要积累在茎和成熟叶中,且能维持根、成熟叶和新生叶中较高水平的K+/Na+值;岷江百合中的草酸、乳酸和乙酸含量都一直增加或高于对照,‘索邦’中的苹果酸和乙酸含量一直增加。与‘索邦’相比,岷江百合在低浓度NaHCO3胁迫下提高SOD活性和AsA含量,高浓度NaHCO3胁迫下增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并保持可溶性糖的稳定性,是其耐盐碱性较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沾化冬枣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1、3和5 g·L-1)和氮肥(0、2、4和8 g·L-1)对冬枣品质形成的生理调控机制,为盐碱生境氮素养分管理及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 g·L-1 NaCl与4 g·L-1氮交互处理下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保持较高水平,5 g·L-1 NaCl与8 g·L-1氮交互处理下光合能力最低。相同NaCl处理下,增施4 g·L-1氮对抑制果实Na+积累,提高K+含量效果最好,5 g·L-1 NaCl与无氮交互处理致使K+/Na+降至最低。果实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在3 g·L-1 NaCl处理下升至最高值,而在5 g·L-1 NaCl处理下降至最低值,同一NaCl浓度与4 g·L-1...  相似文献   

11.
 利用焦锑酸钙沉淀和硝酸铅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以室温生长的北海道黄杨植株为对照,研究了人工4 ℃低温胁迫过程中北海道黄杨(Euonymus japonicus‘Cuzhi’)叶肉细胞Ca2+和Ca2+-ATPase的动态变化。在4 ℃低温胁迫的初期(3 ~ 12 h),北海道黄杨叶肉细胞间隙和液泡内的Ca2+沉淀颗粒减少,而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Ca2+水平升高,但Ca2+-ATPase在细胞的分布几乎没有变化,主要分布在质膜和液泡膜上,有较高的活性;低温胁迫24 h,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增加的Ca2+开始回到细胞间隙和液泡中,Ca2+-ATPase在质膜和液泡膜上活性增强;在低温胁迫48 ~ 96 h,细胞内的Ca2+又回到低温胁迫前的低水平,但Ca2+-ATPase在质膜和液泡膜上仍有很高的活性。叶肉细胞内Ca2+稳态平衡和Ca2+-ATPase的活性变化与植物的抗寒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以单作马铃薯为对照,设置马铃薯间作碱蓬、马铃薯间作紫花苜蓿2个处理,研究盐碱地马铃薯与盐生植物间作对马铃薯产量、盐碱地改良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碱蓬、紫花苜蓿的马铃薯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商品薯率显著提高;间作处理的土壤水溶性盐总量较对照显著降低,间作碱蓬和间作紫花苜蓿分别较对照降低了5.34%和7.28%;同时,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及K+、Ca2+、Mg2+、Cl-等盐离子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SO42-、HCO3-含量显著提高,有效磷、Na+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间作模式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间作碱蓬和间作紫花苜蓿每667 m2净收益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 518.9元和228.3元。综上,盐碱地生产马铃薯适宜采用间作碱蓬或紫花苜蓿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
钙对淹水胁迫下辣椒幼苗根系生长和呼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花溪’辣椒(Capsicum annuum L. ) 为试材, 研究淹水胁迫不同时间( 0、3、6、9、12 d) , Ca2 +对辣椒幼苗根系生长和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外源Ca2 +浸种处理对淹水胁迫下幼苗的伤害有显著的缓解效应, 可改善根系的生长状况, 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体积、根尖数和平均直径等都显著高于单纯淹水胁迫; 与单纯淹水胁迫相比, 外源Ca2 +处理能够提高根系活力, 降低根系电解质渗出率, 提高ADH活性, 降低LDH活性, 避免乳酸和乙醛的积累, 同时使根系保持较高的MDH和SDH活性, 进行一定的有氧呼吸代谢。以上结果表明, 外源Ca2 +可通过调节辣椒幼苗根系内呼吸代谢来缓解淹水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以野生茄子托鲁巴姆为砧木,以栽培种早熟京茄1 号为接穗,采用不同的海水浓度处理,对
嫁接茄和自根茄的产量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自根茄相比,嫁接茄N、P 含量
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而升高,K 含量随着海水浓度升高有降低的趋势,在海水中仍能维持Ca、Mg 和Cu、
Fe、Zn、Mn 微量元素的均衡吸收,Na+/K+值显著降低;在正常营养液栽培和海水胁迫下,嫁接茄的产量
都显著高于自根茄。说明嫁接茄能够通过对各矿质元素的调节吸收来减轻海水复盐胁迫,从而提高茄子的
产量。  相似文献   

15.
对10个葡萄砧木品种的干旱、涝害以及盐胁迫的耐受性进行研究,以筛选综合抗性较强的品种。砧木‘520A’综合表现最好,对3种胁迫均有较强的抗性;‘420A’对2种胁迫有较强的抗性;‘3309M’‘1103P’和‘110R’分别只对其中的1种胁迫有较强的抗性;‘贝达’和‘101-14’则对3种胁迫的抗性均较弱。渗透胁迫下砧木的抗性与其可溶性糖、脯氨酸、MDA以及Ca2+的积累呈正相关,而与总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梨果实发育中Ca2+在果肉细胞的定位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用焦锑酸钾沉淀的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了􀀂 幸水 梨果实发育中果肉细胞的焦锑酸Ca2+ 定位变化及其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在未受精之前, 果肉细胞内未检测到Ca2+ 沉淀颗粒, 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少且染色淡, 细胞质的细胞器数量也少; ( 2) 受精后果肉细胞呈现大量的Ca2+沉淀颗粒,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细胞质、质体以及叶绿体外膜上, 含Ca2+沉淀颗粒的质体非常膨大, 导管和初期发育的石细胞内也密集分布Ca2+ 沉淀颗粒; ( 3) 受精1 周后果肉细胞的Ca2+移向细胞之间的连接处; ( 4) 生理落果的细胞和导管中Ca2+没有或极少, 但有的细胞内沿液泡膜有Ca2+分布; ( 5) 受精3~ 4 周后, 果肉细胞中很难检测到Ca2+沉淀颗粒, 此状态一直持续到果实采收, 但果实腐烂前Ca2+沉淀颗粒沿果肉细胞 壁两侧出现。就Ca2+ 在果实发育中的作用及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关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以正常土壤中的有机基质栽培为对照(CK),在含盐量分别为5‰(T1)、10‰(T2)、15‰
(T3)的土壤中,利用半隔离式有机基质栽培技术栽培番茄,研究了有机基质栽培条件下盐渍土中盐分的
迁移规律及对番茄的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T1、T2 和T3 处理的基质下部土壤中的Na+
含量大幅降低,番茄叶片中Na+含量、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产量等指标与对照
相比无显著差异。表明在含盐量低于15‰的土壤中,盐分未对半隔离式有机基质栽培的番茄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华油杂62(耐盐型)”与“湘油15(敏盐型)”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100 mmol·L-1 NaHCO3胁迫下,油菜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CaCl2对其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油菜在盐碱地的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叶面喷施1%和0.5%CaCl2“华油杂62”与“湘油15”茎叶鲜质量,较NaHCO3胁迫分别显著增加了117.58%与88.89%。叶面喷施2%CaCl2显著(P<0.05)提高了“华油杂62”叶片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较NaHCO3胁迫提高了35.58%,而“湘油15”在钙浓度为1%时,Fv/Fo的提高最为明显,较NaHCO3胁迫提高了19.60%。叶面喷施0.5%CaCl2显著(P<0.05)提高了“湘油15”茎叶组织中K+/Na+,较NaHCO3胁迫增加了58.76%;“...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外源ALA对盐碱胁迫下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以2个辣椒品种G3和G7为试材,盐碱胁迫下喷施5种不同质量浓度(0、10、25、40和60 mg·L-1)的ALA溶液。通过对喷施后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干鲜质量等表型指标和MDA、H2O2等生理指标以及3种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进行测定,揭示外源ALA对盐碱胁迫下辣椒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外源40 mg·L-1的ALA能够有效提高盐碱胁迫下辣椒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总根长以及干鲜质量,其中2个品种的叶面积分别升高39.9%和17.1%,根长分别升高18.3%和40.5%;同时提高辣椒幼苗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并降低脯氨酸、MDA、H2O2的含量及O2-的产生速率,2个品种辣椒幼苗叶片的SOD活性分别提高了16.0%和17.5%,CAT活性也分别提高了87.8%和354.6%。因此,喷施外源ALA 40 mg·L-1时,对辣椒幼苗受到盐碱...  相似文献   

20.
李婕  周凯  何文峰 《北方园艺》2023,(19):57-65
以藤本月季“大游行”为试材,采用土壤喷施0、200 mmol·L-1盐溶液的处理方法,探究不同浓度外源Ca2+(0、5、10、20 mmol·L-1)对藤本月季光合以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外源Ca2+缓解盐胁迫对藤本月季的伤害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一定浓度外源Ca2+能够增加藤本月季株高生长量、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以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来增强植物抗性。在200 mmol·L-1盐处理下,与0 mmol·L-1Ca2+处理浓度相比,添加10 mmol·L-1Ca2+浓度处理下藤本月季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a+b)以及叶黄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43.9%、152.5%、151.9%和90.6%;光合参数中水分利用效率(WUE)、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