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生防菌的田间最佳施用方式,以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ZF129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ZF481为试验对象,比较了生防菌有机肥、生防菌悬浮剂、生防菌与化学药剂协同应用对玉田包尖白菜根肿病的盆栽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生防菌有机肥对大白菜根肿病防效较好,促生作用最好,芽孢1亿个·g-1 ZF129和ZF481生防菌有机肥的盆栽防效分别为71.63%和73.18%,田间防效分别为80.68%和79.47%。生防菌悬浮剂与化学药剂氟啶胺、百菌清协同施用后防效显著提高,达到86.58%~95.61%,与化学药剂处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氟啶胺防治青花菜根肿病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青花菜根肿病的发生特点,采用穴盘育苗时药液拌基质及移栽后不同时期灌根的方式,研究50%氟啶胺悬浮剂(SC)不同施用方法对青花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以及苗期和成株期植株生长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基质拌50%氟啶胺SC1 000、2 000、3 000倍液处理对青花菜出苗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均抑制幼苗生长,与对照相比株高变矮、第1片真叶变短,药剂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故不宜在育苗期使用该药剂。移栽后不同时期50%氟啶胺SC 1 000倍液灌根处理对青花菜根肿病防效显著,移栽后3 d和30 d灌根处理的防治效果最佳,相对防效达到92.21%,极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移栽后3 d灌根处理,相对防效为74.03%,极显著优于发病后灌根处理;药液2次灌根处理的防治效果优于1次灌根处理,根肿病显症前灌根处理的防治效果优于显症后灌根处理。  相似文献   

3.
以普通白菜(小白菜)品种夏满多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生防菌(活芽孢数为100亿个·g~(-1)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结合土壤调理剂综合处理模式对普通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包衣+土壤调理剂+枯草芽孢杆菌300倍液灌根处理的效果最好,普通白菜根肿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生物量和防效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对根肿病的防效达93.56%。  相似文献   

4.
张铉哲  侯思宇  郝璐  李微 《北方园艺》2015,(18):118-121
以蛋壳粉末为试材,采用灌菌法和密封菌土法接种,测定了蛋壳粉末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密封菌土法接种比灌菌法接种更易发病;在室内蛋壳粉末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测定结果显示,1∶5蛋壳粉末和土壤混合处理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效最高(64.2%)。室内蛋壳粉末盆栽测试结果显示,1∶5蛋壳粉末和土壤混合处理的pH值为6.95,比对照pH值提高了1.4。因此,采用具有钙离子为主成分的蛋壳粉末和土壤混合处理能有效地防治白菜根肿病。  相似文献   

5.
土壤改良施肥对白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改良施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白菜为试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常规施用化肥和改良施肥(化肥减量、增施有机肥、增施土壤调理剂)条件下白菜根际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良施肥后增加了白菜产量,缓解了土壤酸化的情况,土壤养分增加,改良施肥方式白菜根际真菌和细菌丰度和多样性大于常规施肥处理,2种施肥方式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优势类群有较大差异。改良施肥后白菜根际微生物种类增多,优势类群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树龄16年‘红富士’苹果(Malus×domestica)为试材,研究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菌剂处理对新梢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以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021、2022连续两年苹果树春季施用巨大芽孢杆菌菌剂,30d内新梢增长率分别提高了3.45%和17.01%,60 d内新梢增长率分别提高了2.58%和6.71%;产量分别增长了7.17%和7.01%;而对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均无显著影响。2021年处理组单株果实数量增加4.95%。2022年处理组的果实着色相关指标红绿色度a*低于对照,色度角h高于对照,而2021年无显著差异。施用菌剂后0~20 cm、20~40 cm土层真菌数量减少,细菌增加,但随着时间延长,菌剂效果逐渐减弱;真菌和细菌群落的α多样性无显著变化;土壤真菌中短梗蠕孢属(Trichocladium)、产油菌属(Solicoccozyma)、担子菌酵母属(Naganishia)和土赤壳属(Ilyonectria)相对丰度分别是对照的1.87倍、1....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是影响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选取北京市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胡桃楸阔叶林、蒙古栎阔叶林、油松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丛和草甸6种典型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基于野外调查、采样与实验室分析对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桃楸阔叶林土壤细菌和真菌特有的OTUs和Alpha多样性均最高,细菌和真菌OTUs最低值则分别出现在针阔叶混交林和灌丛土壤,Alpha多样性最低值出现在蒙古栎阔叶林;土壤细菌群落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真菌群落以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主。土壤pH、含水量和土壤温度会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的丰富度与多样性。该研究为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土壤微生物资源保护及其生态功能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灌根的方法,以白菜鲜重、防效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化学农药6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和土黄金可湿性粉剂(WP)与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根肿灭)水乳剂(EW)和解淀粉芽孢杆菌(苗根健)水乳剂(EW)对西藏林芝地区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效果的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土黄金可湿性粉剂(WP)灌根处理效果最好,平均防效达85.15%,每10株白菜鲜重为7.65 kg;6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枯草芽孢杆菌(根肿灭)田间防效为58.20%、解淀粉芽孢杆菌(苗根健)为58.55%.  相似文献   

9.
采用灌根的方法,以白菜鲜重、防效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化学农药6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和土黄金可湿性粉剂(WP)与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根肿灭)水乳剂(EW)和解淀粉芽孢杆菌(苗根健)水乳剂(EW)对西藏林芝地区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效果的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土黄金可湿性粉剂(WP)灌根处理效果最好,平均防效达85.15%,每10株白菜鲜重为7.65 kg;6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WP)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枯草芽孢杆菌(根肿灭)田间防效为58.20%、解淀粉芽孢杆菌(苗根健)为58.55%。  相似文献   

10.
以陕西汉中油菜种植基地种植最广的油菜品种“邡油777”的油菜花期和果期的根际土壤样品为试材,采用高通量扩增子的试验方法,对样品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期为后续油菜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油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油菜花期土壤样品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较果期高。群落结构组成中占比大于1%的细菌门10种,占比大于1%的细菌属6种,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是其共有优势菌群;占比大于1%的真菌门7种,占比大于1%的真菌属7种。被孢霉门是油菜根际真菌群落的绝对优势菌群。油菜的不同生长时期是影响油菜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以辣妹子和新羊角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施用根际促生菌对辣椒生长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P1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对2个品种辣椒植株株高、干质量、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全氮和全磷含量的促进作用均显著高于其它4个菌株处理,并改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生防菌剂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控效果,设置了枯草芽孢杆菌(BS)、哈茨木霉菌(TH)和上述2种生防菌剂组合(BT),以及氟菌·肟菌酯(FO)和清水(CK)共5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葡萄白粉病病叶率、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防菌剂处理对葡萄白粉病病叶率和病情指数的控制均低于化学药剂处理,FO处理的防效持效性更好,防效峰值最高(88.5%),BT处理的防效峰值次之(74.4%),其他2个生防菌剂处理的防效峰值均值为64.8%。在避雨栽培条件下可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组合的生防菌剂处理,虽然其防效不如化学药剂,但也基本可以实现对葡萄白粉病较为有效的防控。  相似文献   

13.
沈荣红 《中国蔬菜》2010,1(23):26-27
2008 年4 月山东省苍山县个别大白菜地块发现
根肿病,大白菜被侵染后,引起主根或侧根薄壁组织
膨大,产量大幅下降,损失较大。该病属土传病害,病
原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具有分布广、传染快、为
害重、防治难的特点,在山东省被列为检疫性有害生
物。苍山县是山东的南菜园,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直
接影响了苍山县的蔬菜加工和出口。因此,笔者对根
肿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百菌
清、石灰水处理种子对根肿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以
氰霜唑(科佳)处理苗床结合大田使用氟啶胺(福帅
得),对根肿病的防效40 d(天)内达90 %以上。综合
各项措施,笔者认为,利用土壤杀菌剂氯化苦进行土
壤熏蒸处理,后期追施微生物菌肥补充有益菌,植株
长势良好,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根肿病的抗性,
防控效果明显。该方法便于操作,防效好,具有较好
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榨菜根肿病不同发病程度田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榨菜根肿病发病程度不同的根际土壤为分离对象,采用454焦磷酸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榨菜根肿病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并对榨菜根际土壤真菌的18SrDNA序列进行大规模测序,揭示根肿病不同程度发病田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子囊菌为优势真菌类群,其次为担子菌;重病田土壤中植物病原真菌数量高于其它发病田;重病田土壤真菌群落的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OTU数量和属的数量均低于其它发病田;表明榨菜根肿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这可能与根肿菌造成榨菜根系破坏后,其根系分泌物旺盛有关。  相似文献   

15.
董璐  王立新 《北方园艺》2023,(17):61-69
以万寿菊“安提瓜”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法,设置生物炭(BC)、生物炭+胶质芽孢杆菌(BJZ)、生物炭+侧孢芽孢杆菌(BCB)、生物炭+贝莱斯芽孢杆菌(BLS),以不施生物炭+不施菌剂处理为对照(CK),探索了生物炭与不同芽孢杆菌菌剂配施对万寿菊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以期为芽孢杆菌和生物炭用于培育万寿菊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相关生物炭处理(BC、BJZ、BCB、BLS)均提高了土壤pH、阳离子交换性能(CEC)、土壤养分(土壤有机质、溶解性有机碳、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及土壤酶活性(亚硝酸还原酶、脲酶、纤维素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各处理整体表现为CK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连年重茬种植十字花科蔬菜,金山区菜田根肿病发生严重,有些蔬菜合作社受销售渠道、种植技术等原因限制,无法通过调茬换种来减轻根肿病的危害。为此,我们选择根肿病发生严重的田块,用500g/L氟啶胺SC(农割)进行土壤消毒处理以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生物防治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生物农药施用则是生物防治中应用最广泛、应用面积最大的措施。就其利用对象而言,生物农药一般分为直接利用生物活体和利用源于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质两大类。生物活体包括昆虫、细菌、真菌、线虫、病毒及拮抗微生物等,生理活性物质包括农用抗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性信息素、摄食抑制剂、保幼激素和源于植物的生理活性物质等。目前,国外已有多种微生物杀菌剂成功上市,其中细菌性杀菌剂有假单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真菌性杀菌剂有木霉菌、粘帚霉菌等。国内外对真菌性杀菌剂的开发一直给予很大关注,目前已有20多个属的真菌被用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实践,其中开发产品最多的植物病害生防制剂是木霉菌(Trichoderma spp.)。同时,由于木霉菌适应性强,防治谱广,也是目前研究较多、较有前途的生物杀菌剂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田晴  李敏  吴凤芝 《中国蔬菜》2018,1(10):60-68
以连作3 a黄瓜的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以黄瓜为主栽作物,分别以大葱、普通白菜和小麦为冬夏季休闲期的填闲作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填闲模式对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填闲模式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和真菌群落中的主要物种基本一致,但是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在细菌属水平上,填闲小麦处理中Flexibacter、Nitrosomonadaceae_uncultured、Anaerolineaceae_unculture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填闲大葱和普通白菜,而Flavobacterium、Clostridium、Peptostreptococcaceae_incertae_sedi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填闲大葱和普通白菜;在真菌属水平上,填闲小麦处理中Ascomycota_unclassified、Hypocreales_unclassified、Humicol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填闲大葱和普通白菜,而Fusarium、Pyrenochaeta、Nectriaceae_unclassified、Preussia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填闲大葱和普通白菜。说明不同填闲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防治方法,缓解其对蔬菜生产的影响,首次在根肿病发病严重的设施菜田开展碳酸氢铵熏蒸防治不结球白菜根肿病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区域根肿病菌为2号生理小种;碳酸氢铵处理土壤后根肿病发病率明显降低,防效在50%以上;碳酸氢铵处理后土壤pH值显著上升,但仍处于根肿病适宜发病pH值范围,表明碳酸氢铵熏蒸防治白菜根肿病的机理可能为杀灭根肿病菌孢子。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由于长期连作而造成硒砂瓜减产的主要因素,以不同连作年限的宁夏硒砂瓜种植区土壤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连作1 a、连作3 a、连作5 a、连作7 a和连作10 a的硒砂瓜种植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对一株优势芽孢杆菌NB1菌株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硒砂瓜土壤微生物总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微生物菌群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总体表现为真菌增加、细菌和放线菌减少的发展态势。通过芽孢细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NB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研究结果不仅为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益微生物作用、解决硒砂瓜连作障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