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调查了7 a生北高丛越橘、半高丛越橘、矮丛越橘在辽南地区棕壤条件下根系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根系生物量以高丛越橘、半高丛越橘较大,矮丛越橘较小;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以1~3 mm的根系最大,其次为≤1 mm的根系,大于3 mm的根系所占比例较小;根长密度以北村、斯卫克、康维尔较大,北陆、美登较小;不同径级根系根长密度占总根长密度的比例以≤1 mm根系最大,其次为1~3 mm的根系,大于3 mm的根系所占比例较小;5个越橘品种根系生物量和根长密度垂直分布深度在30~40 cm以内,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其中康维尔和北村集中分布在0~10 cm土层中,美登集中分布在10~20 cm土层中,北陆和斯卫克在0~20 cm土层内分布相对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2.
以宁夏南部山区山杏林、沙棘林、山杏×沙棘混交林3种典型植被为试材,采用野外定位监测法,对3种植被0~100 cm不同深度土壤水分进行连续1年定位观测,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时间变化和垂直变化规律,以期了解宁南山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状况及耗水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储水量在年内变化趋势整体呈“M”型,土壤储水量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山杏林(158.35 mm)>山杏×沙棘混交林(139.72 mm)>沙棘林(123.24 mm)。不同植被类型日平均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动态相似,其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密切相关,9月山杏林、沙棘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是8月的1.56、1.41、1.49倍;3种植被类型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均在10月,最小值均在8月。在垂直方向上,3种植被土壤水分的变化有一定的差异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沙棘林土壤含水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山杏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土壤含水量呈波形变化趋势;3种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沙棘林各土层变异系数的均值最大,为39.36%。综上,山杏林土壤水分状况最好,其次是山杏×沙棘林,为该区域植被...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阴山北麓林地土壤改良及未来植被合理配置、提高植被可持续建设与科学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样方法对研究区的油松林、沙棘林、柠条林、樟子松林、油松×樟子松混交林、油松×柠条混交林、沙棘×柠条混交林7种林分类型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对土样养分含量进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7种林分类型均为土层深度加深,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逐层减少,土壤养分表聚作用显著,且乔木林地的土壤表聚效应要优于灌木林地;研究区基本为碱性土壤,p H值处于7.44~8.68之间,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碱性增强,灌木林地的土壤碱性强于其他林地;研究区林分类型的不同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性影响,对速效磷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黄土高原旱塬区不同覆盖措施(清耕、覆膜、覆草、覆沙)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根系分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12 a生苹果树为试材,采用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法,对不同径级根系(直径≤2 mm、2~5 mm、5~10mm及≥10 mm)进行空间分布调查,并对根系生物量、根长、表面积等进行详细分析;测定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等。【结果】对照(CK)根系主要分布在距干0~90 cm范围内的20~60 cm土层中;覆草、覆沙处理主要分布在距干0~120 cm水平范围内的0~100 cm深土层中,以20~40 cm根系最为密集;覆膜处理根系水平分布与CK相似,垂直方向使根系主要分布区域提升至0~20 cm土层,占根系总量的36.06%。各覆盖处理均可减小细根根径、增大比根长、减小大根径根系的下扎深度。覆盖处理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均与根系总根长、根系生物量、根系表面积、根长密度呈极显著相关。【结论】覆膜处理根系显著上浮,覆草与覆沙可有效增大根系水平分布范围及垂直深度,增大根系的水肥吸收空间;土壤理化性质与根系生长分布密切相关。综合分析根系分布、树体生长与果实产量品质,覆草处理是陇东旱塬区苹果园较为适宜的地表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陕西省关中平原猕猴桃适生区的不同土壤类型(周至县斑斑黑油土、杨凌区红油土)猕猴桃园根系分布的情况,以期为猕猴桃园合理高效的生态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周至县和杨凌区选取2个猕猴桃园(以下简称果园A和果园B),以8年生猕猴桃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对不同径向距离(株间75 cm、行间30 cm、行间100 cm)的土壤剖面进行分层取样,对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系干质量密度进行测定,探究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果园A尽管平均根长密度比果园B高81.7%,平均根表面积密度比果园B高54.2%,但是由于以细根为主,所以平均根系干质量密度比果园B低13.9%。果园A根系主要分布在距树干0~75 cm水平范围内的0~40 cm土层中,其中猕猴桃树定植带内(株间75 cm)根系最为密集;果园B根系主要分布在距树干0~75 cm水平范围内的0~60 cm土层中,以40~60 cm根系尤其是大根径根系最为密集。猕猴桃根系在红油土(果园B)的垂直分布范围比在斑斑黑油土(果园A)更深,水平分布范围则更窄,说明土壤类型对根系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根系在黏重土壤中的分布呈现出表层化、细根化...  相似文献   

6.
以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细根为研究对象,在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研究区,运用EPSON根系扫描仪和Winrhizo根系系统对柠条锦鸡儿细根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柠条锦鸡儿细根根长密度随不同土层深度变化规律以及其与土壤养分和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细根根长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加深,总体呈递减的趋势,细根根长密度于0~20cm层达到最大值;通过细根特征与土壤养分和含水率分析,发现柠条细根根长密度与土壤养分相关性最大,与含水率相关性不明显。该研究旨在为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对黄土丘陵区梨枣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比根长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这些根系指标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梨枣细根根量与根长密度,均随水平距离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比根长,在垂直方向上0~40 cm范围内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水平方向上0~90 cm随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养分含量(除全P外)平均值在土层深度0~20 cm和水平距离0~30 cm土层含量高于其它各土层.相关性结果表明,吸收根根量、根长密度与土壤中的有效性养分存在显著相关性(R2 =0.6472、0.6869),特别是土壤中速效K、速效N的含量对于根系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比根长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方式对设施番茄根系及土壤中氮磷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温室小区试验,分别设置1.0 m平作、0.5 m垄作、1.0 m垄作和1.5 m垄作4种种植方式,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番茄"朗庭"根系生长、产量、养分吸收量以及氮磷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以期为探究冬春茬设施番茄适宜的种植方式,解决设施土壤氮磷淋失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结果表明:与常规1.0 m垄作相比,1.5 m垄作种植方式下番茄产量增加10.46%,氮吸收增加7.78%,磷吸收增加20.35%;同时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提高番茄整根特征各项参数,根长增加了94.53%,0L≤1.0 mm根长增加了101.69%,根表面积增加了80.13%,根体积增加了12.58%,根干质量增加了30.14%;根系主要分布在水平0~10 cm,垂直10~20 cm范围的土层内;1.5 m垄作提高收获期0~15 cm土层土壤硝态氮与有效磷含量,利于养分的保持,减少向下层淋溶风险。  相似文献   

9.
<正>1草莓根系生长特性1.1根系分布草莓为须根系,在土壤中分布浅,大部分集中于0~30 cm的土层内,20 cm以下的土层,根系分布明显减少。分布深度与品种、栽植密度、土壤质地、耕作层、温度和湿度等有关。在密植、耕作层深、土壤疏松时分布较深。1.2根系形成草莓根系是由新茎和根状茎上发生的不定根组成。首先从根茎上发生直径为1~1.5 mm的一次根,一般20~35条,多时达  相似文献   

10.
在2008~2010年间,对压砂地1 a、3~5 a生同心圆枣根系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a生的同心圆枣根系垂直分布主要在0~25 cm深土层内,剖面总根量中有近90%粗度小于0.2mm,尤其是0~5 cm深的表层土壤占剖面总根量近60%.与1 a生的同心圆枣根系垂直生长发育情况相比,3 a生的同心团枣垂直分布根量增加了1.5倍,出现了粗度>3mm的根,垂直分布达65 cm深土层(土层深厚的树).5a生同心圆枣根系垂直生长发育特点,一是0~5 cm深土层根量明显下降、5~25 cm深土层是根系主要分布层;二是25~65 cm深土层的根量明显增加,占该层总根量32.9%~44.3%.其中,粗度>0.2 mm的根系含量在40%左右.根系水平分布调查表明,1 a、3~5 a生同心圆枣树根系水平分布距离主干分别为50、150、250、300 cm.土施保水剂并配合肥水一体能增加浅层土壤中枣树根系数量,促进其根系增粗.  相似文献   

11.
华红苹果树根系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红苹果树为试材,把根系空间划分为96个小区,通过整株分区挖掘法、根系扫描分析等方式了解根系的生长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根系干重迅速下降,0150 cm范围根系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90.29%,为根系的主要分布区域,其中距树干0150 cm范围根系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90.29%,为根系的主要分布区域,其中距树干050 cm区域根系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56.52%,是粗根集中区域;在垂直方向上,根系干重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050 cm区域根系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56.52%,是粗根集中区域;在垂直方向上,根系干重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其中040 cm土层根系干重占总干重73.92%;每一土层内,随着土层加深,根系呈现逐步向外延伸生长的趋势;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细根在040 cm土层根系干重占总干重73.92%;每一土层内,随着土层加深,根系呈现逐步向外延伸生长的趋势;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细根在0200 cm范围内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以及根体积密度等特征参数一直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距离树干200 cm左右;直径0200 cm范围内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以及根体积密度等特征参数一直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距离树干200 cm左右;直径02、32、35 mm的根系在不同方向上生长分布情况并不一致,甚至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黄河三角洲1~3龄的柽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分段挖掘法,研究了1~3龄柽柳根系的分布特征及生长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树龄和土壤层数的增加,细根数量占总根比例减少;根系生物量多分布于中上层;随着树龄增加,比根长和根长密度最大值出现于40~80cm土层。因此,肉苁蓉接种深度应该在40~80cm土层。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宁夏黄土丘陵区山杏沙棘混交林生长状况和生物量,分析了混交优势产生的机理,以期为发展山区人工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山杏沙棘混交林中山杏平均树高比纯林高17.47%,生物量比纯林高127.7%,混交后山杏的树高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混交林的林木固碳量是纯林的3.89倍.从生态功能来看,混交林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更高.混交林坡面径流量仅为纯林的25.1%,径流含沙量仅为纯林的59.7%,土壤侵蚀量仅为纯林的17.8%,混交林生态功能优势明显.由于沙棘根系可以与土壤中的弗兰克氏菌形成特殊的根瘤,并在根瘤中有效固定大气中游离的氮,因此土壤中氮素增高显然来自沙棘的根瘤固氮所补充的营养.沙棘与山杏混交以后,由于沙棘的根瘤固氮作用,大大增加了林地土壤氮素的供应.充足的氮素供应刺激山杏生长,因此其生长量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林木覆盖度和林地固碳量均显著提升,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在生态建设中,该类型的混交林可作为固碳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南疆矮化密植枣树为测试对象,采用三维根系发掘法研究了滴灌(DI)和常规灌溉(漫灌,FI)方式下枣树根系生长状况和根系抗寒性能。结果表明:滴灌枣树的一级根系、二级根系以及毛细根系与FI处理相比多集中于浅层土壤,且毛细根系在各土层的分布差异性小于FI处理。FI处理各层土壤的一级、二级侧根及毛细根干质量均显著大于DI处理。DI与FI处理相比,10~40cm土层死根干质量较高,占该土层总根质量的11.17%,FI处理则仅占2.30%;除0~10cm外,FI处理各土层一级、二级侧根及毛细根的总根长及根长密度均大于DI处理;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对一级侧根和毛细根根长的影响最大。DI处理0~10cm土层毛细根根长密度比例最高,FI处理20~40cm土层最高,分别占58.02%和65.55%;DI处理二级侧根根长密度所占比例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而FI处理则呈升高趋势;各类根系的垂直分布均符合三次曲线模型;DI处理浅层土壤的根系活力显著大于FI处理。根系抗寒试验表明,FI处理的电解质渗出率均大于DI处理;DI处理20~40cm以上的土层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大于FI处理。表层土壤中根系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较低;DI处理各层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高于FI处理;深层土壤根系对糖分的累积率较高,但DI处理0~10cm土层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大于FI处理;DI处理各层根系细胞中的丙二醛(MDA)含量低于FI处理。表明与漫灌相比,滴灌导致枣树根系附于表层土壤,且根系生物量严重减少,但却能显著提高枣树表层根系的抗寒性能。  相似文献   

15.
设施砂壤土容重对番茄幼苗生长和根系构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紧实是设施蔬菜生产的土壤障碍因子之一。在塑料大棚砂壤土条件下,用人工土柱栽培法研究了土壤容重分别为1.20、1.35和1.58 g ? cm-3的土壤对番茄幼苗生长和根系构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容重增大,叶片伸长速度、株高、植株含水量、鲜质量、干质量、根冠比、根表面积、根长密度和根体积密度等都显著降低。随容重增大,根系干质量、根表面积、根长密度和根体积密度在垂直面上的分布显著降低,容重1.58 g ? cm-3处理的根系全部分布在0 ~ 6 cm土层内。高容重土壤使根毛区皮层产生形变,即细胞变长,皮层下陷,根表面凹凸不平,根圆度变差,偏心率增大,降低根毛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敖汉旗林地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的试验区中栽植山杏、小叶杨的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采样,分别采集15个土壤剖面,225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以期研究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除小叶杨样地外,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密度随土层深度加深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储量主要集中在40cm以上的土层。  相似文献   

17.
对鸭广梨根系调查结果表明:40年生鸭广梨根系构成,以0~2mm粗的须根为主(占87.3%)。根系的垂直分布小于树高,69.1%的根集中分布在0~30cm土层内(即耕作层),88.3%的根集中分布在0~50cm深的土层中。根系的水平分布大于树冠,91.0%的根集中分布在树冠以内的土壤中,越近主干的土壤根越密,树冠外根系很少。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层深度及磷水平对番茄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茄品种东农708为试验材料,取距地表0~15cm,15~30cm,30~45cm的土壤为栽培土壤,各层土壤以施N、P、K肥为供磷处理,以施N、K肥为对照,研究不同土层深度及供磷水平对番茄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受施磷水平和土层深度共同影响,同一土层中供磷条件下的番茄株高、地上部干、鲜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在相同施磷水平下,0~15cm土层的番茄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均显著高于15~30cm和30~45cm土层。番茄植株地下部干质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及0~1.5mm直径范围内总根长受施磷水平影响较大,受土层深度影响不明显。综上,不同土层深度及磷水平对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均有影响,且表层土壤施磷更利于番茄生物量的积累;根系形态受施磷水平影响较大,受土层深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核桃主栽品种"新温185号"为试材,通过设置不同施氮处理,采用根钻取样法和图像扫描分析法,对不同氮素供应水平下核桃细根(直径≤2mm)的空间分布和细根根长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细根根长密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0~70cm深度土层是"新温185号"核桃细根集中分布区域;在水平方向上,距离树干150cm以内是核桃细根集中分布区域,细根根长密度随着与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各施氮处理核桃细根根长密度显著高于对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核桃细根根长密度和总根长中细根长度比例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中氮处理(单株施氮量1.2kg)>高氮处理(单株施氮量1.8kg)>低氮处理(单株施氮量0.6kg)>对照(单株施氮量0kg)。"新温185号"核桃的栽培应加强距离树干150cm以内0~70cm深度土层的水肥管理,适量施氮能够促进细根形成,氮素亏缺和过量均不利于细根生长。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覆膜、覆草、生草措施对旱地桃树根系生长发育、树体生长结果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措施均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增加细根数量,扩大根系分布范围,提高根系对水肥的吸收效率,促使树体生长发育和结果。与对照相比,生草、覆草处理桃树根系由0~60cm土层伸展到0~80 cm土层,而覆膜处理桃树根系上移到0~40 cm土层,以0~20 cm土层分布最多。生草处理根系数量、细根数量均达到最大,分别是对照的191.35%和194.42%。生草处理桃树生长结果最好,百叶重是对照的119.58%,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11.66%和107.34%,667 m~2产量较对照增加280 kg,达到2 258 kg。生草处理与对照相似,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高;覆膜、覆草处理土壤含水量则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覆膜处理在0~20cm土层土壤孔隙度最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其值逐渐减小;生草、覆草处理与对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先增大后减小,覆草处理在20~40 cm土层达到最大,生草处理、对照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大。综合分析桃树根系分布、生长结果情况和土壤物理性状,初步认为生草是目前陇东南浅山丘陵区旱地桃园较适宜的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