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子鲶败血症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患细菌性败血症的胡子鲶苗种分离到6个菌株,经菌株致病力测试、生化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是胡子鲶苗种败血症的病原菌,该病原菌对卡那霉素、恶喹酸、呋喃唑酮、丁胺卡那霉素等敏感,而对磺胺等9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2.
Sox9基因是号陛别分化形成有关的重要基因之一。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研究材料,使用RT-PCR在脑、精巢和卵巢分离和克隆到了黄颡鱼Sox9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脑和精巢Sox9基因序列一致,称Sox9al(GenBank accession No.AY684328),卵巢的则与其有差异称Sox9a2(GenBank accession No.AY684329)。Sox9al与Sox9a2的核苷酸相似性为77%,氨基酸的相似性为84%,可以认定是由两个基因表达的。和其它动物Sox9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表明:黄颡鱼Soxga1与其它动物Sox9的相似性在8l%,89%之间,平均在86%左右;黄颡鱼Sox9a2的相似性在76%~86%,平均在83%左右。系统树分析揭示了Sox9为单起源,遗传距离远近也与传统分类结果一致。使用RT-PCR对Sox9a1与Sox9a2在雌雄黄颡鱼前脑和性腺组织的表达检测结果显示,Sox9a1在雌雄鱼的前脑和性腺均有表达,但Sox9a2只在卵巢表达,说明该基因可能与雌性性别形成及卵巢发育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云金芽孢杆菌BRC-ZLL13是一株从白玉兰叶片中分离的高效杀蚊菌株。它对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的毒力均高于国际标准菌株以色列亚种IPS82,其生长速度也明显快于后者。本实验对该菌株毒力、血清型、生理生化反应、药敏实验、质粒、杀蚊基因和晶体蛋白等方面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BRC-ZLL13与对照菌株IPS82同属于以色列亚种,均含有cyt1、cyt2、cry4A、cry4B、cry10和cry11等杀蚊基因,二者在生理生化反应、药敏实验和晶体蛋白图谱等生物学特性上也表现出极高的相似性。另一方面,前者比后者少2条质粒带,这可能是导致BRC-ZLL13生长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该菌株在公共卫生和生物防治领域具有开发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贵州省贵定县人工饲养的大鲵(娃娃鱼)发生了以四肢和腹侧的皮肤溃烂、口腔粘膜弥漫性出血以及肝脏肿大为临床病理特征的传染病。本研究对该传染病进行了病原分离、动物回归、菌株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药物敏感性、药物治疗及灭活乳化疫苗免疫保护方面的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动物回归分离菌株与病原分离菌株其形态特征及理化特性一致,分离菌基因16S rRNA测序检测与嗜水气单胞菌的同源性达到99.57%以上,因此确诊该病为鱼类嗜水气单孢菌感染。致病株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敏感药物治疗能抗菌,但皮肤溃烂组织、深部肌肉组织抗炎效果较差。经致病菌株灭活乳化免疫和免疫保护攻毒试验表明,灭活乳化疫苗免疫平均保护率达83.33%。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长春地区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初步探讨了奶牛乳腺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随机选择长春周边地区不同泌乳期黑白花奶牛50头,按常规挤奶消毒,以被检乳区为单位进行采样。对乳样中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主要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乳样中分离到3种主要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分离菌株的67.35%;大肠杆菌占24.49%;链球菌占8.16%。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对氨苄青霉素不敏感,近100%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对四环素、痢特灵、红霉素产生耐药性;大肠杆菌对先锋霉素Ⅵ和环丙沙星敏感性较高。结论:在治疗奶牛乳腺炎时应尽量交叉用药,防止产生耐药性,并努力开辟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是猪群上呼吸道的一种共栖菌群,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侵入机体并导致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区分出正常栖生菌株和致病性菌株是确诊该病的关键.为了筛选副猪嗜血杆菌毒力株与非毒力株之间的差异蛋白,本研究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临床分离的毒力菌株14A7-2和非毒力菌株20A3-2之间2-DE图谱的差异,提取两个菌株的菌体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Imagemaster 2D Platinum 7.0软件分析处理凝胶图像,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在副猪嗜血杆菌毒力菌株中检测到596±10个蛋白质点而在非毒力菌株中检测到568±10个蛋白点,其中表达量差异达5倍以上及毒力菌株或非毒力菌株特有的蛋白点共有80个.选取毒力菌株或非毒力菌株特有的44个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成功鉴定42个蛋白点,对应37种蛋白.其中,毒力菌株特有蛋白27种,非毒力菌株特有蛋白5种,在毒力菌株特有蛋白中鉴定出潜在毒力因子铁摄取调节蛋白、触发因子、3-脱氢奎尼酸脱水酶等.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副猪嗜血杆菌的毒力因子和致病机理以及鉴别诊断不同毒力株新技术提供新信息.  相似文献   

7.
调查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及其耐药状况,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牛乳中药物的残留。本研究从国内7个省、市、自治区部分地区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样中分离纯化与鉴定出95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并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O血清型鉴定、小鼠(Mus musculus)致病性试验以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95株大肠杆菌共鉴定出37种血清型,覆盖了54株分离株,另有2株自凝,39株未鉴定出型,较常见血清型为093和09;大肠杆菌分离株接种小白鼠剖检可见明显病变;95株大肠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中的8种药物耐药率超过50%,青霉素的耐药率甚至达到100%,同一菌株最多耐药14种,最少耐药2种,耐药6种以上菌株占到51.58%。表明,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分离株血清型比较复杂,且对多种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存在着严重的多重耐药情况。本研究为奶牛乳房炎疫苗的研制和乳房炎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烟草黑胫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曹明慧  冉炜  杨兴明 《土壤学报》2011,48(1):151-159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土传病害之一,生物防治具有抗病和环保的作用,获得高效拮抗菌株是进行生物防治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在烟草黑胫病发生严重的田块中选取健康烟株,从其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2株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nicotianae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抑菌率59.4%~71.1%。选择抑菌率最高的C-5菌株进行试验。经鉴定C-5菌株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抗菌谱试验结果表明:C-5菌株不仅对黑胫病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同时对甜瓜?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和辣椒疫病病原菌也具有拮抗作用。苗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利用C-5菌株发酵制备的微生物有机肥能抑制烟草黑胫病的发生,苗期防治率达80%。本文首次报道了多粘类芽胞杆菌菌株对烟草疫霉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鸡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耐药性和耐药机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为了解不同地区鸡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耐药性和耐药机制,本研究对从北京和陕西地区分离的110株鸡(Gallus domesticus)源沙门氏菌进行了分析。血清型结果表明,沙门氏菌流行株为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占76.58%。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10株沙门氏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对多粘菌素E的耐药性最强,耐药率为41.82%,其次依次为磺胺异噁唑(31.82%)、氨苄西林(29.09%)和多西环素(20.91%),对其余9种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20%。耐药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关耐药基因在耐药菌株中的携带率较高,Ⅰ类整合子主要携带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林可胺类等药物的耐药基因,该整合子在沙门氏菌耐药性的传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鸡源沙门氏菌的流行性分析以及兽医临床沙门氏菌感染的科学用药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猪链球菌2型可能的毒力基因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毒力菌株HA9801与无毒力菌株12^#之间的抑制性差减杂交(SSH)实验,获得了可能与SS2菌株毒力相关的5个基因片段,分别是转录调节子(15^#,和154^#片段),氨基酸通透酶(210^#片段),ABC转运子(9^#片段)及表面锚定蛋白(187^#片段)。根据5个片段的序列,设计了5对引物,用PCR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核糖型及不同毒力的35株SS2菌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这5个片段存在于所有的脑膜炎分离株,缺失于所有的肺炎分离株、心内膜炎分离株、败血症分离株及无毒力菌株,但其中154^#片段则在1株肺炎分离株中存在。从而表明,这5个片段可能与脑膜炎有关,可望用于脑膜炎分离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养殖高产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兵 《南方农业》2011,(4):70-72
黄颡鱼属底层鱼类,肉质鲜嫩少刺,商品价值高。规模养殖对池塘建设、鱼种投放、饲料、水质等都有一定的要求,文章根据养殖实践,就黄颡鱼养殖基础设施准备、鱼苗鱼种放养规格、放养个体大小、饲料选择、科学投喂、病害防治等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是由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Ac)引起的一种病害,严重为害西瓜、甜瓜的叶片和果实,造成大量减产.迄今,对该病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原菌鉴定、病原菌检测技术、病害防治方法、品种抗病性鉴定等方面,而对病原菌的致病机理仍然知之甚少.本实验以西瓜噬酸菌xjl12菌株为背景构建转座子(mini-Tn5)插入的突变体文库,以哈密瓜(Cucumis melo var.saccharinus)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哈密瓜种子浸种处理和子叶注射接种的方法筛选突变体,而后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插入突变体,并对所得的突变株及野生型、互补等各个菌株进行致病性、游动性等相关表型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文库筛选得到的1株致病力明显下降的突变体,亚克隆鉴定可知该突变体△xj-25的Mini-Tn5插入位点为吡哆醛磷酸生物合成蛋白基因(pdxJ基因),其功能主要与吡哆醛磷酸(俗称VB6)生物合成蛋白相关.突变菌株△Pdx.J致病性显著下降,生长能力、游动性明显降低,无法正常形成鞭毛和产生生物膜.通过外源添加VB6可恢复其致病性和生长能力等主要表型.本研究证明VB6生物合成在致病性、生长能力以及鞭毛的合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降低病原菌侵害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茶用菊枯萎病抗性鉴定的方法,了解茶用菊种质资源对枯萎病抗性的差异,筛选抗性种质用于抗病育种,本研究以茶用菊为试验材料,通过枯萎病病原菌分离、形态学和真菌18S rDNA/ITS鉴定和致病力研究,开展茶用菊资源苗期枯萎病人工接种鉴定,并筛选优异抗病种质。结果表明,从发病的福白菊植株上分离到M15和M16 2株枯萎病病原菌菌株,经鉴定,这2株菌株均属于尖孢镰刀菌,致病力检测发现M15为强致病力菌株。通过枯萎病抗性鉴定,筛选到七月白1份高抗品种,杭白菊、苏菊7号等9份抗病品种,滁菊、亳菊等17份中抗品种,福白菊、苏菊6号等3份感病品种以及皇菊1份高感品种。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高效的茶用菊品种抗枯萎病的鉴定方法,为茶用菊抗枯萎病品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能引起多种鱼类暴发性出血性败血症,为研制更加安全的嗜水气单胞菌口服活疫苗,构建了鱼源嗜水气单胞菌aopB-/aopD-/aroA-缺失株。首先构建含缺失369 bp的aopB/aopD基因(编码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B、D)与蔗糖敏感基因(sacB)的重组自杀性质粒pREaopB/aopD,与嗜水气单胞菌Ah2056接合转移,应用二步法筛选aopB-/aopD-缺失株,PCR证实aopB/aopD基因的缺失突变。在此基础上,构建另一个含缺失1 290 bp的aroA基因(编码5-酸烯醇式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酶)与庆大霉素抗性片段(aacC1片段)的重组自杀性质粒pSUParoA,与aopB-/aopD-缺失株接合转移,利用庆大霉素抗性筛选aopB-/aopD-/aroA-缺失株,用PCR证实aroA基因的缺失突变。进一步对aopB-/aopD--/aroA-缺失株进行生长特性、对鱼的毒力等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aopB-/aopD-/aroA-缺失株构建成功,且该缺失株为毒力丧失、营养缺陷株。  相似文献   

15.
采用肉汤稀释法、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和VITEK-AMS全自动药敏实验法相结合的手段检测不同动物源性140株肠球菌分离株的耐药表型(判定标准CLSI 2007);同时采用Ⅰ类整合子整合酶基因PCR方法,检测Ⅰ类整合子的携带率,并对代表株的整合酶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在140株肠球菌中,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73株,总阳性率为52.14%.在肠球菌中,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阴性菌株.猪、鸡、牛和羊源性肠球菌Ⅰ类整合子的携带率分别为59.52%、52.63%、46.67%和46.67%;临床分离株对阿莫西林、氨苄两林、头孢唑啉、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呋喃坦啶、青霉素、利福平、四环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2.14%、60.00%、50.71%、77.86%、17.14%、69.29%、76.43%、20.00%、68.57%、80.71%、51.43%、0.00.研究结果提示畜牧业生产中应加强肠球菌耐药性的监测,以阻断耐药菌株在不同动物和人之间的散播,且Ⅰ类整合子在传播动物源性肠球菌耐药性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2006年5月~2007年3月间,对百色市所辖12个县(区)的86个养鸭场(户)多个品种的鸭群进行鸭疫里默氏杆菌(R iem erella ana tip estif er,RA)病发生和流行情况的调查。结果从186羽具有浆膜炎病变的死鸭及其同群病鸭的肝和脑中分离到62株RA可疑菌株,通过生化试验证明它们基本符合RA的特征;应用建立的PCR技术均可从这些菌株扩增到RA的特异性基因片断;通过与阳性血清所做的玻片凝集试验证明,分离出的RA菌株全部属于血清1型;在鸭疫里默氏杆菌阳性病料中,RA单一感染的占25.81%(16/62)、RA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率56.45%(35/62)、RA与沙门氏杆菌混合感染率17.74%(11/62);病例中大肠杆菌单独感染占6.99%(13/186);2~5周龄雏鸭最易感染,北京鸭最易感染;药敏试验表明,大多数RA分离株对头孢类药物表现高敏,但总体上耐药性比较严重;分离株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RA的致病力比较强,与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的致病力更强。本研究证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已成为百色肉鸭养殖业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辣椒疫病是困扰世界辣椒产业的一个严重而持久的问题,难以通过化学和农业手段加以控制。为筛选出具有防控疫病应用潜力的本地可培养有益细菌,从民勤盐碱化土壤中分离到42株生防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进行筛选。 结果表明,菌株HMQ20YJ11对9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活性。通过16S rRNA基因、gyrA基因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HMQ20YJ11为萎缩芽孢杆菌。 菌株HMQ20YJ11能够产生α-淀粉酶、氨、纤维素酶、吲哚-3-乙酸、果胶酶、蛋白酶、铁载体和溶解磷酸盐。在温室条件下,与未处理对照相比,菌株HMQ20YJ11可显著降低疫病的严重程度。 田间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菌株HMQ20YJ11可显著降低疫病的严重程度,具有防治疫病的潜力。由此可看出,菌株HMQ20YJ11对植物病害具有拮抗作用,可作为潜在的生物防治菌剂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陈曦  黄道梅  孟繁博  郑秀艳  李国林 《核农学报》2020,34(10):2290-2298
为揭示贵州省市售婴儿配方乳粉(PIF)中克罗诺杆菌的污染情况及种群特征,本研究以350份PIF样品为研究对象,对PIF中的克罗诺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利用API 20E生化鉴定法、16S rRNA测序法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对分离株进行生化表型分型和基因分型,最后利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菌株的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350份样品中共分离出21株克罗诺杆菌,污染率为6%。21株克罗诺杆菌被分为6个生化表型,3个类群和11个序列型,其中ST193和ST157为分离自贵州省市售PIF的克罗诺杆菌的优势序列型。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21株克罗诺杆菌对四环素和万古霉素具有高度的耐药性,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和氯霉素较为敏感。本研究结果为贵州省市售PIF中克罗诺杆菌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谷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杂粮作物,纹枯病是造成谷子减产的重要限制性因素之一。为探究谷子纹枯病病原种类,明确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采集山西太谷区的谷子病样,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物进行分离,采用牙签接种法通过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验证;结合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菌丝融合群和rDNA-ITS序列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在不同温度、光照、pH值、碳源、氮源条件下,采用十字交叉方法测量菌落直径,并观察后期菌核产生情况,明确纹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落白色,具有隔膜,呈直角分枝,基部稍缢缩,后期可产生菌核,初步鉴定为立枯丝核菌;分离的4个菌株的菌丝融合群均鉴定为Rhizoctonia solani AG-4 HG-Ⅲ融合群;菌株的ITS序列与已报道的Rhizoctonia solani AG-4 HG-Ⅲ(IBRS02)相似度达到99%。综合上述形态特征、融合群、rDNA-ITS序列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该病原菌被鉴定为R. solani AG-4 HG-Ⅲ。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谷子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对水稻、小麦、高粱等均具有致病性。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  相似文献   

20.
白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优异抗病种质的鉴定和利用是控制该病害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国小麦生产中的多数栽培品种和品系对白粉病表现为感病,可利用的优异抗性基因为数不多,因此,很有必要发掘新的有效抗源和抗性基因。我国小麦农家品种‘红蚰子’(京2350)苗期对国内38个小麦白粉病原菌菌株中的34个表现为高抗至免疫,且成株期对石家庄地区的田间混合白粉病原菌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为了进一步研究‘红蚰子’抗白粉病遗传特点,发掘并利用其中的优异抗白粉病基因,本研究利用白粉菌E09菌株,分别对‘红蚰子’与感病亲本‘铭贤169’和‘辉县红’组合各自的F_1、F_2后代植株和F_(2:3)株系,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红蚰子’与‘铭贤169’和‘辉县红’组合的所有F_1均感病,各自F_2后代植株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例均符合1∶3分离比,且各自F_(2:3)株系中纯合抗病株系∶杂合株系∶纯合感病株系的比例均符合1∶2∶1的比例。因此,‘红蚰子’对E09菌株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暂时命名为PmHYZ。‘红蚰子’是我国农家品种中优异的白粉病抗源,研究并发掘其中的抗性基因,将为其在抗病育种中的有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