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的减肥效果,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特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机插侧深施肥条件下,当每667 m~2施氮量为17.75 kg(施用穗肥)时,水稻产量略低于对照,氮肥偏生产力比对照提高9.4 kg/kg,增幅为28.0%;当每667 m~2施氮量为20.75 kg时,水稻产量与对照间无明显差异,氮肥偏生产力比对照提高4.0 kg/kg,增幅达11.9%。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机械化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了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不同基肥施用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侧深施肥和常规面施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总用肥量折纯N 270 kg/hm~2的条件下,相同基肥用量下侧深施缓释肥比面施缓释肥的水稻产量高,且在侧深施缓释肥量450~525 kg/hm~2条件下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用量,在早稻上研究了不同缓/控释肥料及其运筹方式对水稻生育特性、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缓释肥+追肥能显著提高水稻成穗率,增加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且与常规施肥相比,木质素缓释肥+追肥在每667 m~2纯氮施用量减少23.2%的情况下,水稻每667 m~2产量仍能增加2.8%。该肥料在早稻上应用宜每667 m~2基施40 kg并进行适量追肥。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明确侧深施肥对肥料利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寻求水稻种植节约成本新路径,舒城县开展了水稻机插侧深施肥简化减量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基肥机插侧深施肥+分蘖肥或穗肥处理,在施氮量为232.5~243.0 kg/hm~2时,水稻均表现出高产优势,增产和节肥2项都明显优于一次性机插侧深施肥和常规施肥。一次性机插侧深施肥在施氮量低于252 kg/hm~2的情况下,较常规施肥也有一定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5.
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是一项新兴施肥技术。为探究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特开展了水稻机械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械侧深施肥相较于常规人工施肥,能减少1次施肥,每667 m~2施肥用工节约0.1个,每667 m~2纯氮用量减少5.5 kg,氮肥利用率提高3.91%,每667 m~2产量提高4.54%,每667 m~2纯收益增加113.04元。  相似文献   

6.
陈俊  姜慧 《上海农业科技》2023,(2):133-134+137
为探明在水稻机插侧深施肥、“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机插侧深施肥、“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为18.0 kg时,水稻产量较常规施肥略有下降;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为18.5 kg时,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基本持平,达到了化肥减量增效的效果;每667 m2纯氮施用量为19.5 kg时,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表现均较好。  相似文献   

7.
施用好乐耕有机缓释水稻专用肥,通过大区试验,分析比较在不同施肥量及不同追肥条件下各处理水稻茎蘖、茎叶N养分含量变化,以及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受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每667 m~2底施有机缓释肥40 kg、配施穗肥尿素5 kg,在氮肥、总养分分别减少投入27.8%和43.8%的条件下,每667 m2单产达到661 kg,产量仅减少3.1%,肥料投入总成本减少69元,产值相当,生态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水稻侧深施肥对肥料利用率、产量贡献率、肥料农学效率等的影响,减少化肥施用量,在水稻生产上开展了侧深施肥肥效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侧深施肥区的水稻每667 m2产量比常规施肥区高6.9kg,氮、磷、钾肥利用率比常规施肥区分别高7.08%、1.06%、2.28%。因此,在侧深施肥的基础上,减氮20%以内可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提高氮、磷、钾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缓释肥对水稻生物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采用大田试验研究缓释肥对水稻生物性状、产量及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田水稻上推广应用缓(控)释肥具有减少化肥使用、增加产量、降低成本等优点,施缓释肥处理的N、P2O5、K2O合计施肥量(折纯)为12.5kg/667m2,比常规施肥减少10.41kg/667m2,减幅达45.44%。从综合经济效益上来看,施缓释肥处理纯收益2473.75元/667m2,比常规施肥增加132.32元/667m2,增幅5.65%。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2种缓释肥料及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缓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掺混树脂控释复合肥料处理平均增产29.3%~45.5%,施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增产26.6%~52.9%。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数;本研究不同缓释肥处理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均提高了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减氮20%肥料用量条件下,掺混包膜型缓释复合肥处理和腐殖酸缓释肥处理,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产量下降不显著,但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施肥成本。掺混肥料相同施氮量下,肥料质量显著大于腐殖酸缓释肥料,增加了用工成本。该地区水稻应优先选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适宜用量为144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在肥东县的适宜性,特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机插侧深施肥能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提高水稻的产量。在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机插侧深施肥与机插不侧深施肥在单株有效穗、千粒重和产量上明显提高;施肥总量减少30%的机插侧深施肥与不侧深施肥的单株有效穗和产量相当,但综合效益高763.2元/hm2。由此表明,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具有可靠性、先进性,可在肥东县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摸清不同机插密度及不同施氮总量对杂交水稻"申优17"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及肥料运筹对"申优17"的农艺性状基本没有影响;在机插密度一定时,产量随施氮总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该品种每667m2适宜的施氮总量为24-26kg,此时的株距以16-18cm为宜,行距统一为30cm。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择茂施包膜型缓释掺混肥、永笑绿厨师脲甲醛复混肥料、利祥复合肥料(含硝化抑制)和万里神农有机-无机型缓释肥等具有缓释作用的肥料进行水稻缓释肥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施肥相比,包膜等N处理水稻667 m2实际产量560.3 kg,较常规处理增产10.8%;脲醛等N处理水稻667 m2实际产量532.7 kg,较常规处理增产5.3%;硝化等N处理水稻667 m2实际产量507.8 kg,较常规处理增产0.4%;有机等N处理水稻667 m2实际产量549.1 kg,较常规处理增产8.6%。包膜型缓释肥和有机型缓释肥增产效果显著,脲醛型缓释肥增产效果一般,而硝化抑制型缓释肥几乎没有增产效果。综上,对于东阳市水稻种植,可施用茂施包膜型缓释掺混肥、永笑绿厨师脲甲醛复混肥料和万里神农有机-无机型缓释肥替代普通平衡型复合肥。  相似文献   

14.
水稻缓释肥应用效果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施用技术,2017年进行了水稻缓释肥应用效果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每667 m~2施"汉枫"牌缓释肥30 kg作基肥、普通尿素12.5 kg作分蘖肥、"汉枫"牌高塔尿素15 kg作穗肥,可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新型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次数,特将缓释肥与常规化肥合理搭配进行了肥料运筹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以每667 m~2施用缓释肥①(N∶P_2O_5∶K_2O=26∶12∶12)30 kg作基肥、尿素10 kg作分蘖肥、缓释肥②(N∶P_2O_5∶K_2O=30∶0∶5)15 kg作穗肥为施肥方案,该方案的施用效果最好,既能较常规施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又能减少施肥次数和施肥成本,从而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可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侧深施肥技术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上海市奉贤区金汇镇通过应用缓释肥侧深施肥技术在"秋优金丰"生产上进行了减氮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生产上应用缓释肥侧深机械施肥技术,在每667 m~2纯氮总用量为18 kg时,可较常规施肥减氮10%、增产9.7%、增收14.9%。  相似文献   

17.
研究缓释肥、常规施肥、水稻配方肥3种肥料类型以及不同氮素水平的缓释肥对水稻嘉58产量、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条件下,不同氮肥类型水稻产量表现为缓释肥>配方肥> 常规施肥;不同氮素水平的缓释肥,水稻产量表现为 667 m2施21 kg>15 kg>18 kg;相同氮素水平水稻产量表现为一基三追优于一基一追;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种植效益以缓释肥一基一追效益最高,667 m2可达199.9元。  相似文献   

18.
小苗机插是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上海跃进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新海管区于2006~2008年开展了小苗机插高产栽培途径及肥料运筹实践,获得了每667m2700kg的高产。笔者介绍了小苗机插高产栽培途径及其肥料运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缓释肥在松江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验证上海永通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缓释肥在上海市松江区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缓释肥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松江区水稻生产上施用缓释肥,适量减少氮肥用量和施肥次数,对水稻分蘖无明显不利影响,还能提高千粒重,有利于减少化肥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以处理(5)每667m~2基肥施缓释肥30kg、分蘖肥施尿素15kg、穗肥施复合肥27.3kg、合计施纯氮20kg的效果最好,相比常规施肥每667m~2可节本增效116.56元。  相似文献   

20.
<正>现阶段水稻生产过程中施肥环节一直沿用撒施方式,通过深翻整地将肥料翻扣于土壤深层,然后进行耙地、旋耕和拉板整平,也可以在耙地后将肥料撒施于田面,通过泡田实现土肥相融。这种方法施肥量大,一般每667m2用肥约25kg,且肥料在田间分布不均匀,水稻秧苗吸肥量不一致,造成水稻长势、高矮大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水稻产量,比较理想的施肥方式为"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侧深施肥指将肥料施在水稻根系侧面3cm,距泥面5cm的区域,它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