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花色苷和黄酮醇类物质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琼  王红清  冷平  贾乐新 《园艺学报》2008,35(12):1735-1742
以‘赛娃’草莓为试材,研究了果实中花色苷和类黄酮类物质的形成机制。在‘赛娃’果实中共检测到12种花色苷和7种黄酮醇类物质。幼果期(盛花后15~25 d)果实内没有花色苷的积累,但黄酮醇类物质大量积累;随着果实成熟,花色苷含量逐渐增加,黄酮醇类物质含量降低;遮光导致花色苷和黄酮醇类物质的积累降低了70%~90%,尤其是花青素糖苷和槲皮素糖苷的含量降低了90%以上,表明遮光抑制草莓花色苷和黄酮醇类物质的积累,且对花青素、槲皮素合成的抑制明显高于花葵素和山奈酚。草莓果实类黄酮类物质代谢在发育前期主要向双氢槲皮素方向合成,果实成熟期主要向花葵素方向合成。  相似文献   

2.
蝴蝶石斛兰花色表型及类黄酮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光色差计测定了不同颜色蝴蝶石斛兰品种的花色表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花朵中类黄酮色素的组成,探讨花色表型与所含类黄酮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蝴蝶石斛兰品种花色主要分布在紫红色和粉红色区域,且唇瓣颜色比花瓣和萼片暗。花色与类黄酮含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而花青素苷是影响蝴蝶石斛兰花色的主要因素:总花青素苷含量与花色的明度L*值和色相b*值以及色相角h值负相关,与色相a*值正相关。从蝴蝶石斛兰花朵中共检测出28种花青素苷(均为酰基化的矢车菊素–3,7,3’–三葡萄糖苷)和19种黄酮醇苷(苷元有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3种),由此推测了蝴蝶石斛兰品种花中的类黄酮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3.
冬枣果皮着色过程中类黄酮类物质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冬枣’为试材,对果皮着色过程中类黄酮类物质的成分及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果皮中共检测到5种黄酮醇类物质和8种黄烷醇类物质,未检测到花色苷类物质。黄烷醇类物质在果实呈现绿色时大量合成,随着果实变红,其含量下降,而黄酮醇类物质在果实全红时含量最高。贮藏促进了果皮中的类黄酮类物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不同花色百合色素种类和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杂种系共20种不同花色的百合品种为试材,采用花色描述、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研究了不同花色中色素种类的差异;采用GB/12291-90法、pH示差法、NaNO_2-AlCl_3比色法,研究了不同花色中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差异,以期为百合花色素的分离鉴定和培育新花色百合新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色系的花色素种类差异明显,黄色系和橙色系主要含有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红色系主要含花青素和黄酮类化合物,但部分品种仅含有类胡萝卜素;白色系中仅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相同色系间花色素含量存在差异,"热辣"(‘Batistero’)中花青素含量最高,"黑人蒙特"(‘Monte Negro’)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白天堂"(‘White Heaven’)中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玫瑰不同品种花瓣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同一栽培条件下的5个玫瑰品种盛开期的花瓣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定性并定量分析了不同玫瑰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其含量差异。共检测到4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酯类、醛类、萜烯、酚类、酮类、烷烃、酸类和醚类共9大类。其中,苯乙醇、香茅醇、橙花醇、香叶醇及其乙酸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且在主成分分析中对第一、第二主成分贡献较大,是主要挥发性成分。不同玫瑰品种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释放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丰花玫瑰花瓣中香茅醇、香茅醛、乙酸香茅酯的释放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品种;单瓣白玫瑰和重瓣红玫瑰中橙花醇、香叶醇、橙花醛、香叶醛,以及β–蒎烯和顺式β–罗勒烯的释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聚类分析将5种玫瑰聚为两组,一组为紫枝玫瑰和日本四季玫瑰,另一组为重瓣红玫瑰、单瓣白玫瑰和丰花玫瑰。  相似文献   

6.
以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深黄色)和山茶(C.japonica,白色)及其杂交品种(淡黄色)为试验材料,按照CIE L~*a~*b~*表色系法测量其花色,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其类黄酮成分与含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其花色与类黄酮成分之间的关系。在金花茶和白色山茶及其3个杂交品种中共检测到10种类黄酮成分,其中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Pg3G)、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Lu7R)、圣草素(Er)和染料木苷(Gin)为金花茶中首次发现,而在白色山茶品种‘银白查理斯’和‘白凤’中未检测到Pg3G、Er和Gin,Lu7R含量极低。金花茶中主要成分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3G)、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3R)、槲皮素–7–O–葡萄糖苷(Qu7G)、山萘酚–3–O–葡萄糖苷(Km3G)、Pg3G和Lu7R。杂交品种中木犀草素(Lu)、山萘酚(Km)和Er含量高于双亲,其余成分及类黄酮总量介于双亲之间。Qu3G和Qu3R是决定金花茶及其与白色山茶杂交的品种花瓣呈现黄色的主要成分,Qu3G和Qu3R含量的增加导致花色显著变黄;Qu3G含量的积累显著增加了花色鲜艳程度,Pg3G影响色调。  相似文献   

7.
风信子花瓣花色苷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2个风信子(Hyacinthus orientalis L.)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进行花色描述,利用特征颜色反应确定色素类型,利用UPLC-PAD结合UPLC-Q-TOF-MS技术分析花色苷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12个品种花瓣中均不含有色的类胡萝卜素,除‘City of Haarlem’和‘Aiolos’以外,均含花色苷。10个含花色苷的品种中,‘Woodstock’花瓣中花色苷含量最高,‘Jan Bos’、‘上农早粉’、‘上农紫红’次之。在这些品种花瓣中共检测到9种花色苷成分,通过与已有文献比对,推定其成分为: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乙酰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O–阿魏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和天竺葵素3–O–咖啡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上农早粉’、‘上农中粉’、‘Gipsy Queen’、‘Marconi’等品种花瓣中仅含天竺葵素花色苷衍生物,其它6个品种则含天竺葵素和矢车菊素的花色苷衍生物,以天竺葵素为主。‘上农早粉’、‘上农中粉’、‘Gipsy Queen’、‘Jan Bos’、‘Marconi’和‘Lady Derby’花瓣花色苷以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为主;‘Anna Lisa’、‘Woodstock’花瓣花色苷以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乙酰葡萄糖苷为主;‘上农紫红’和‘Sky Line’花瓣花色苷分别以矢车菊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丙二酰葡萄糖苷以及天竺葵素3–O–香豆酰葡萄糖苷–5–O–葡萄糖苷为主。  相似文献   

8.
‘小红玫瑰’葡萄是源自于‘小白玫瑰’的突变品种,二者都是优良的酿酒葡萄品种,但其果实颜色变异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用12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荧光标记特征引物对两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位点在二者之间无差别。对色泽变异决定基因Vvmyb A1的基因型进行分析,‘小白玫瑰’仅检测到含有插入逆转座子Gret1(grapevine retrotransposon 1)的VvmybA1a,说明其为VvmybA1a/VvmybA1a纯合体;而‘小红玫瑰’检测到了Vvmyb A1a和残留Gret1 3′-LTR(long terminal repeat)的VvmybA1b,说明其为VvmybA1a/VvmybA1b的杂合体。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VvmybA1、UFGT、F3′5′H、CHS、GST和OMT在‘小红玫瑰’及有色对照品种‘黑比诺’中大量表达,而在‘小白玫瑰’和无色对照品种‘白比诺’中几乎不表达。通过HPLC–ESI–MS/MS对花色苷主要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yG)、矢车菊素3,5–O–双葡萄糖苷(Cy2G)、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DpG)、锦葵色素3–O–葡萄糖苷(MvG)、芍药色素3–O–葡萄糖苷(PnG)和矮牵牛色素3–O–葡萄糖苷(PtG)等6种花色苷在有色品种‘小红玫瑰’和‘黑比诺’果皮中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色品种,花葵素3–O–葡萄糖苷(Pg G)、花葵素3,5–O–双葡萄糖苷(Pg2G)在有色/无色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且含量很低。说明‘小红玫瑰’的着色是由于转录因子基因Vvmyb A1及其调控结构基因的表达引起的,而无功能的VvmybA1a等位基因突变为有功能的VvmybA1b等位基因是其果皮颜色变异的遗传学原因。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发育期毛欧杂种葡萄‘NW196’为试验材料,利用HPLC–MS检测其果皮中花色苷的组成及含量,Real-time PCR检测花色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并与欧亚种‘赤霞珠’比较。结果表明,成熟后期‘NW196’果皮中花色苷总量显著高于‘赤霞珠’;采收期‘NW196’葡萄果皮中共检测到23种花色苷,成熟后期单糖苷所占比例高于双糖苷,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花翠素–3–O–葡萄糖苷,3’5’–羟基取代花色苷比例高于3’–羟基取代花色苷;与欧亚种‘赤霞珠’相比,‘NW196’果皮中酰化和甲基化花色苷比例较低。结论:毛欧杂种‘NW196’花色苷组成与欧亚种‘赤霞珠’差异明显,这与其品种特性有关,并受到类黄酮代谢路径相关基因的调控;此外,花色素双糖苷主要在转色初期合成。  相似文献   

10.
‘紫红1 号’红肉苹果果肉抗氧化性及花色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红1号’是新疆红肉野苹果[Malus sieversii f. neidzwetzkyana(Dieck)Langenf.]与‘富士’苹果杂交的F1代中的一株果肉全红的株系。以其为试材,测定其果肉的花色苷、多酚、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其果肉花色苷含量为228.3 mg · kg-1 FW,总酚含量为2 523 mg · kg-1 FW,类黄酮含量为2 514 mg · kg-1 FW,其抗氧化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为13.39 μmol · g-1。利用液质联用(UPLC-PAD-/MS/MS)鉴定了红肉苹果果肉花色苷的主要组分有9种,其中4种分别为矢车菊3–O–葡萄糖苷、矢车菊3–O–半乳糖苷、矢车菊3–O–木糖苷、矢车菊3–O–阿拉伯糖苷,其中矢车菊3–O–半乳糖苷占73.37%,另外5种暂不能确定其结构。本研究表明花色苷的稳定性,发现该色素在pH 1 ~ 3,40 ℃以下比较稳定,高温加速花色苷的降解。花色苷对光照敏感,暴露在室内自然光下15 d其残留率为41.53%。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葡萄品种的花色苷组分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法对8个特色葡萄品种成熟期果皮花色苷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的果皮花色苷质量分数以‘摩尔多瓦’最高,为8 131.08 mg·kg~(-1),其次是‘蜜萄斯’‘阿考龙’‘福客’,为7 016.25~7 546.66 mg·kg~(-1),而‘天赐’‘赤霞珠’的花色苷较低,分别为2 608.59和2 442.87 mg·kg~(-1),且均由二甲花翠素类、甲基花翠素类、花翠素类,以及花青素类、甲基花青素类花色苷组成,但不同葡萄品种单体花色苷所占比例不同。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是所测品种的主要花色苷,其所占比例最高,达80.76%。‘赤霞珠’与‘天赐’、‘蜜萄斯’与‘阿考龙’、‘早巨峰’与‘摩尔多瓦’的花色苷组成比例相似度较高,而‘贝克’及‘福客’花色苷组成与上述品种差异较大。不同品种的花色苷修饰程度以‘贝克’最高,为99.41%,其次是‘摩尔多瓦’及‘天赐’,分别为96.51%、94.60%,‘福客’修饰程度最低,为81.20%。‘赤霞珠’‘天赐’‘蜜萄斯’与‘阿考龙’不含双葡萄糖苷,属欧亚种葡萄,而‘早巨峰’‘摩尔多瓦’‘福客’及‘贝克’主要为双葡萄糖苷花色苷,不属于欧亚种葡萄。通过主成分及聚类分析,‘蜜萄斯’与‘阿考龙’、‘赤霞珠’与‘天赐’最为接近,‘早巨峰’‘贝克’‘摩尔多瓦’‘福客’花色苷组分关系则较远。【结论】不同葡萄品种单体花色苷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是所测品种的主要花色苷,大部分欧亚种葡萄中含量次高的花色苷是甲基花青素类,而欧美杂交种葡萄中则是甲基花翠素类;‘摩尔多瓦’‘蜜萄斯’及‘阿考龙’花色苷含量及修饰程度均较高,具有染色品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欧洲报春花瓣细胞液p H对花色形成的作用机理,以粉、红、白、黄、蓝5个花色欧洲报春的花瓣为材料,采用便携式色差仪、平面型pH计以及UPLC技术对其花色值(CIE L*a*b*)、细胞液p H值及花色素的成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细胞液pH值以红色花瓣最低(5.07),粉、白、黄色花瓣次之,蓝色花瓣最高(6.33)。红、粉、蓝色品种花瓣中花青苷含量较高,白色和黄色品种花瓣中类黄酮含量最高。同时花瓣细胞液pH值与蓝色品种特有的5种花青苷(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报春色素苷、矮牵牛–7–甲氧基–3,5–二葡萄糖苷、锦葵素–3–葡糖苷和报春色素–4’–丙二酸酯)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红、粉和蓝色品种花瓣花色素提取液的颜色随着外界缓冲液pH的增大而逐渐变浅,并最终变为黄色;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通过分析可能调控欧洲报春pH的6个基因表达量及其与花瓣细胞液pH值的相关性,发现PvPH4在蓝色花瓣中显著高表达,并与花瓣细胞液p H值呈显著正相关;其编码的蛋白质保守结构域是属于Ca~(2+)/H~+逆向转运超家族(Cha Asuperfamily)的caca2,并且蛋白质三级结构建模显示其与液泡钙离子转运体相似度最高(39%)。因此推测PvPH4通过编码Ca~(2+)/H~+转运跨膜蛋白,影响花瓣细胞液p H值,进而影响花色。  相似文献   

13.
芍药开花过程中花色和色素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引种的野生芍药(Paeonia lactiflora)为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和分光色差计测量不同开花阶段的花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和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二级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2)定性定量分析其花色素组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花色与花瓣中色素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开花过程中花色的明度增加,红色减退,彩度变小,颜色由红紫(N57A)变为淡紫红色(75C)。从其花瓣中共检出6种花青苷,4种黄酮苷和15种黄酮醇苷。其中两种花青苷(芍药花素–3–没食子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芍药花素–3–丙二酰葡萄糖苷–5–葡萄糖苷),两种黄酮苷(木犀草素–7–没食子酰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阿拉伯糖苷)和13种黄酮醇苷在芍药中属首次报道。分析结果表明其花青苷的主要成分是芍药花素–3, 5–二葡萄糖苷,约占总花青苷含量(total anthocyanins content,TA)的93.93%;其花黄素(包括黄酮和黄酮醇)的主要成分是山奈酚–3–葡萄糖苷,占总黄酮含量(total flavones content,TF)的48.78%。不同的开花阶段,从露色期到松瓣期TA含量略增加,松瓣期后开始降低,TF则先略减少后增加。多元回归结果显示,芍药花素–3, 5–二葡萄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槲皮素–7–葡萄糖苷、异鼠李素–3–葡萄糖苷的含量与花色变化具有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以42个蝴蝶兰品种为试材,测定和调查了开花时期的植株大小、叶长、叶宽等22个性状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建立其质量评价模型,以期为蝴蝶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蝴蝶兰品种间性状存在差异,不同性状指标离散程度不同,变异系数在16.12%~68.73%。相关性分析表明,22个指标间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88.242%,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蝴蝶兰品种间的质量差异。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蝴蝶兰质量评价预测模型Y=-10.109+1.331X16+0.017X13+0.030X5+0.058X2+0.163X6+0.609X22-0.014X19,其中花瓣长、中萼片L*、花序梗长、叶长、花序梗直径、唇瓣中裂片宽和花瓣a*等7个性状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芍药属19个组间杂种花瓣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84种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类25种,苯环型/苯丙素类14种,脂肪酸衍生物29种,杂环类12种和含氮类4种。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种的挥发性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史密斯黄’和‘凯丽的记忆’中总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杂种,分别为97.47和97.43μg·g-1·h-1;而‘红天堂’中含量最低,仅有8.43μg·g-1·h-1。萜类化合物是19个杂种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其中β–石竹烯和芳樟醇是其主要香气成分,根据其构成特点,可分为以芳樟醇为主,以β–石竹烯为主,同时具有较高含量的芳樟醇和β–石竹烯,以香叶醇为主和挥发性物质含量均较低这5类,不同杂种中香气物质的构成特点对其花香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4个欧亚种红色酿酒葡萄品种(品系)的花色苷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以探究利用花色苷作为化学指纹来区分品种。【方法】以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的14个欧亚种红色酿酒葡萄品种(品系)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方法检测其果皮中的花色苷组成和含量,对不同葡萄品种中各种花色苷类型进行比较,并基于各单体花色苷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共检测到21种花色苷,‘西拉’花色苷含量最高;‘黑比诺115’的二甲花翠素-3-葡萄糖苷相对含量最高,且不含酰化类花色苷;‘丹魄’是花翠素-3-葡萄糖苷、甲基花翠素-3-葡萄糖苷相对含量较高的品种。从酰化花色苷的相对含量可以看出,乙酰化和香豆酰化花色苷相对含量高于咖啡酰化类,‘马贝克’‘西拉’酰化花色苷相对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品丽珠’和‘内比奥罗’的乙酰化花色苷相对含量最高;‘马贝克’的香豆酰化花色苷含量最高;‘蒙特布查诺’的咖啡酰化类花色苷含量最高。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14个品种(品系)可以被分为2大类,第1大类是‘黑比诺115’,第2大类包括‘马贝克’和其他品种。主成分分析将‘黑比诺115’和‘多塞托’分在第1象限,‘蒙特布查诺’和‘丹魄’分在第2象限,第3象限是‘比诺塔吉’‘内比奥罗’‘西拉’和‘马贝克’,‘品丽珠’和‘美乐’的各个品系都在第4象限。【结论】不同品种单体花色苷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供试的14个葡萄品种(品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花色苷可以作为化学指纹区分14个欧亚种红色酿酒葡萄品种(品系)。  相似文献   

17.
火龙果花富含营养元素和生物活性成分,本文采用复合酶-超声波辅助提取火龙果花黄酮,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火龙果花黄酮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8∶1(mL/g),乙醇体积分数80%,酶解时间63 min,火龙果花黄酮的提取得率为10.28%;当浓度为1.2 mg/mL时,火龙果花黄酮对ABTS+·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分别为45.65%和39.67%,说明火龙果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能力较强。此研究能为火龙果花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五年生葡萄品种‘阳光玫瑰’为试材,采用赤霉素(GA3)和氯吡脲(CPPU)搭配不同植物生长刺激物复合施用,研究了不同浓度处理对‘阳光玫瑰’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合‘阳光玫瑰’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配方。结果表明:GA3 25 mg·L-1+CPPU 2.5 mg·L-1处理可明显提高果实香味;GA3 25 mg·L-1+CPPU 5.0 mg·L-1处理果实无核率达到90%,显著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及还原糖含量,但同时也伴随着果实空心现象增多;GA3 25 mg·L-1+CPPU 5.0 mg·L-1+壳寡糖800倍处理的果实无核化效果最好,并且空心率也较低。综合各指标,GA3 25 mg·L-1+CPPU 5.0 mg·L-1+壳寡糖800倍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明土壤覆盖对越橘果实抗氧化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南高丛越橘品种‘奥尼尔’(O'Neal)和兔眼越橘品种‘杰兔’(Premier)为试材,设置透湿性反光膜、秸秆和对照3种处理,测定越橘整个发育期间果实花青苷、总酚、类黄酮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结果表明,透湿性反光膜覆盖处理可显著提高果实花色苷含量,其中‘奥尼尔’品种果实总花色苷含量分别高于对照和秸秆覆盖处理20%和9%,‘杰兔’品种总花色苷含量分别高于对照和秸秆覆盖处理29%和19.6%。‘杰兔’果实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高于‘奥尼尔’,而透湿性反光膜和秸秆覆盖处理的2个品种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高于对照。果实抗氧化能力检测采用TEAC、FRAP和DPPH3种方法,其测定结果一致。透湿性反光膜覆盖处理的果实抗氧化能力最强,秸秆处理的果实抗氧化能力大于对照,其中透湿性反光膜处理的‘奥尼尔’果实DPPH值高于对照3%,而秸秆处理略高于对照;‘杰兔’果实全蓝时,透湿性反光膜、秸秆处理的DPPH值、TEAC值都高于对照,而FRAP值分别高于对照21%和12%。【结论】土壤覆盖可有效提高越橘果实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欧美杂交种葡萄‘蜜光’为试材,探究聚乙烯(PE)编织物Coverlys TF150?材质的避雨棚膜对树冠和果实微域环境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CoverlysTF150?透光率比聚烯烃(PO)膜低11.91%,降低了果面微域温湿度,缓解了高温和强光胁迫。Coverlys TF150?覆盖提高了成熟期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花色苷、总酚、类黄酮和黄烷醇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2020和2021年果实百粒质量分别增加2.15%和2.46%,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3.70%和3.04%,果实可滴定酸分别降低17.90%和10.53%,果实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18.33%和11.91%,总酚含量分别提高23.30%和13.07%,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24.00%和19.43%,黄烷醇含量分别提高18.20%和15.58%。CoverlysTF150?覆盖提高了葡萄果实中萜烯类香气物质含量,尤其是里那醇含量,降低了C6醛类如己醛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