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宁德是我国食用菌最大的优势产区之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当地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该研究概述了食用菌产业生产、发展模式、品牌培育、营销及生态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产业布局、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设施化栽培、培育加工企业、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三产融合、强化人才保障等对策,以推动宁德市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产业和旅游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全国各省市的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在耦合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彼此的发展。为促进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基于产业融合理论,对乡村振兴战略下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进行分析,旨在引导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结果表明,2010年~2018年,全国各省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普遍处于高度耦合发展阶段,二者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到2018年,多数省份达到勉强协调。2015年,各省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处于0.2~0.3,食用菌产业与旅游业紧密合作,推动了乡村旅游业与食用菌产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胡笛  周杰 《中国食用菌》2021,(2):110-112,116
发展食用菌产业,既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也营造了生态宜居的发展环境。通过分析食用菌产业经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机理,提出优化产业基础、挖掘多元功能和完善发展业态等建议,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能。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羊肚菌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分析贵州省羊肚菌生产现状、市场现状、产业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以推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产业振兴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产业兴旺被列为第一个目标,在实现产业兴旺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推动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分析2004—2019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产值,以及2019年中国食用菌分品种(按大类统计)进出口数据,初步了解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发现中国食用菌产业在推动农村三产融合的过程中存在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产业投资存在一定盲目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培育农村三产融合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发掘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农村三产融合;开启"政企农共建"模式,增强农村产业融合社会化服务等新路径,以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三产融合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韩苗 《中国食用菌》2020,(3):138-140
食用菌特色小镇是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小镇建设与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依然缺乏科学规划,资金引入困难,品牌建设缺乏特色以及缺乏专业性人才都问题。为了促进特色农业小镇与食用菌产业的融合发展,各地区要科学合理规划,开发以食用菌产业为核心的乡村文化旅游,打造特色品牌,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立足山区优势 发展食用菌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北京山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提出山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战略需求、基本思路和采用循环理念发展的三种模式。为了获得最大效益,提出三种山区食用菌产业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食用菌产业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其发展具有特殊性。为保障食用菌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法律角度出发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食用菌产业相关的法律规范制度,明确食用菌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和行业规范,如此才能为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坚持“上山下滩”“三产融合”的原则,紧密结合乡村振兴,利用山区良好的山地自然生态优势,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重在特色,重在布局与结构调整,服务于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以果农增收为目的,以特色和品质赢得市场、占领市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好山区特色果业,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持续推进山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灌南县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科学规划、园区集聚、政策扶持、项目促动、培训指导、宣传推介等一系列举措,促进了当地传统蔬菜产业的振兴和食用菌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全面脱贫、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文介绍了灌南县蔬菜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发展原则、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南方园艺》2021,32(2)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持续进行,乡村建设关乎民生,是大势所趋。乡村发展是复杂过程,必然存在规划失序、产业单一且粗放、资源认知和利用概念薄弱等诸多共性问题,为此,对乡村发展趋势的把握当从乡村空间规划方面进行思考,把握乡村特色与优势,对乡村资源整合开发及利用进行探索。文章将阐述乡村振兴战略下地处广东粤北山区的六古乡村发展的现状及方向,及针对乡村规划的思路下的空间策略与产业开发方面提出建设性的见解,为六古村整体融合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茶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是成功的典例。借鉴茶业跨界融合发展的经验,论述了"食用菌+"跨界发展的类型、内容、载体和功能,以打造乡村振兴的产业载体,建设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3.
韩叙 《中国食用菌》2020,(3):135-137
为了剖析以食用菌资源作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和乡村经济振兴间的关系,对当前食用菌资源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将食用菌资源和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实现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还可以为食用菌资源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未来食用菌资源旅游开发的整体策略为发展以食用菌资源作为主题的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4.
王丹  林玲玲  徐学荣 《北方园艺》2021,(18):148-154
食用菌产业是福建省的优势特色产业,其可持续发展是夯实福建省乡村振兴的基础.该研究在对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具有饱和增长趋势的若干"S"型曲线模型,对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阶段进行识别.结果 表明:2005、2013、2020年分别为产业发展"起飞点""鼎盛点""成熟点",2020年后的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处于"顶级期",以此探寻出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存在质量、科技、品牌和市场需求4个方面转型升级的困境,构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有针对性提出提升食用菌质量、深化科技引领、强化品牌战略、拓展市场需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梅州是广东省农业大市,也是国内热区作物大本营,农业产业成为当地重要产业,农业发展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通过剖析其农作物品种结构和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以促进其农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通过农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作为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产业集中度指数(CRn)、效率优势指数(EAI)、规模优势指数(SAI)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对2016—2020年贵州食用菌产业区域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并通过空间统计分析法探究其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时序视角的贵州食用菌产业区域集中度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CR3均在70%以上,铜仁市、毕节市和黔西南州的EAI、SAI和AAI均值均大于1,是贵州食用菌产业区域集群发展优势区域,其中铜仁市区域集群竞争力最强。(2)基于空间视角的贵州食用菌产业区域集群竞争力存在明显空间差异性,区域集群竞争力的“马太效应”显著。最后从发挥区域优势、加强现代化建设、优化延伸产业链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概述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园艺产业及在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从产量、产值、品种构成、区域特色、生产模式等方面阐述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食用菌设施工程发展的道路与目标、设施类型选择、发展重点,以及设施环境与工程领域的5项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8.
陈方 《现代园艺》2024,(2):113-114+117+120
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文旅融合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崭新的发展前景,而农文旅融合下的葡萄酒庄园建设也逐渐得到关注。从葡萄酒庄园农文旅融合的现状问题入手,结合葡萄酒庄园农文旅融合的内容与产业融合模式,通过归纳景观规划设计对农文旅产业融合的重要价值,提出景观规划设计介入葡萄酒庄园农文旅产业融合的具体策略,以期助推葡萄酒庄园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促进农村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则必须按照特色化、产业化、多样化的方式,逐步增加产品种类、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产业之间的交流、协作。由于野生食用菌具有较大的保健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促进食用菌产业与农村旅游业的结合,可促进两者共同发展。通过研究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从打造食用菌栽培基地景观、开发采摘体验项目、提升主题食用菌产品生产技术等方面制定出能够通过食用菌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方法,以推动食用菌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佳英  李娅 《北方园艺》2021,(9):143-149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当前林业产业发展困境的重要政策,是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七条道路",其中4条道路与林业产业发展路径密切相关,主要涉及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和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以乡村振兴视角为切入点,基于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动态数据以及统计年鉴静态数据,对核桃产业存在的问题及融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核桃产业发展尚存在着经营制度不完善、结构性失衡、核桃生产加工未标准化以及核桃精准扶贫后续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建议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健全核桃产品供需衔接机制,加强核桃产业绿色化、标准化,激发核桃精准扶贫内生动力,实现云南省核桃产业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