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利用RS/GIS技术,分别提取2000年、2009年、2018年三期Landsat TM/OLI影像的植被指数(NDVI),同时,结合30m分辨率的ASTER GDEM数据,对玉溪市红塔区开展2000年-2018年间植被覆盖变化与地形分异研究。结果表明:(1)2000年—2018年间植被覆盖度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明显。(2)植被覆盖度等级以中高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为主。(3)植被覆盖度随高程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变化趋势;植被覆盖度随坡度的增加,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植被覆盖在阴坡、半阴坡、阳坡、半阳坡分布相对均匀,没有呈现明显的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2.
王涛  田阳  相如 《北方园艺》2017,(24):148-155
基于2000—2014年秦岭山地MODIS NDVI影像、气温和降水数据,分别利用平均值法(AVM)、最大值合成法(MVC)、平均-最大值合成法(AMVC)、时序重建方法(RAVM)获取NDVI年值,分析了不同方法下NDVI时空变化过程与趋势,及其与气温、降水的相关性,以期为秦岭山地植被动态变化及其气候响应准确评估提供方法基础。结果表明:RAVM获取的NDVI年值效果较好,平均值居中,线性变化趋势极显著。其次为AMVC、MVC和AVM法获取的NDVI年值偏高和偏低。山地植被动态监测中,植被退化是关注的热点问题,AMVC方法计算得到的秦岭山地NDVI线性减少趋势分布面积最大,其次为MVC、RAVM、AVM方法。不同NDVI年值提取方法下,NDVI与气温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差异。如相关系数空间分散分布(MVC和RAVM)和相对集中分布(AVM和AMVC),NDVI与气温的正相关为主(AVM和RAVM)和负相关为主(MVC和AMVC)。但4种不同方法下NDVI与降水的相关性均以正相关为主,表明不同方法表现植被与降水关系具有一致性,而植被与气温的关系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阜平县生态风险,以2010年、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模型、景观生态风险模型,对二者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Z-score标准化划分了4类生态分区,揭示了阜平县生态环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6种地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耕地增加最多,草地减少最多。高价值区主要分布于夏庄乡、龙泉关镇西部等林地、草地植被覆盖度高、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阜平县以调节服务为主,且林地提供价值最高。(2)阜平县以较低生态风险区为主,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在空间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高生态风险区分布于北果园乡、王林口镇等区域,此区域人口数量多、景观类型细碎、零散分布。(3)4类生态分区变化程度较小,表明阜平县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生态风险区(Ⅳ)占比最高,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生态风险区(Ⅲ)占比最低。通过生态分区研究,可为防范和降低区域生态风险与协调人地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宁夏南部山区山杏林、沙棘林、山杏×沙棘混交林3种典型植被为试材,采用野外定位监测法,对3种植被0~100 cm不同深度土壤水分进行连续1年定位观测,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时间变化和垂直变化规律,以期了解宁南山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状况及耗水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储水量在年内变化趋势整体呈“M”型,土壤储水量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山杏林(158.35 mm)>山杏×沙棘混交林(139.72 mm)>沙棘林(123.24 mm)。不同植被类型日平均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动态相似,其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密切相关,9月山杏林、沙棘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是8月的1.56、1.41、1.49倍;3种植被类型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均在10月,最小值均在8月。在垂直方向上,3种植被土壤水分的变化有一定的差异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沙棘林土壤含水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山杏林、山杏×沙棘混交林土壤含水量呈波形变化趋势;3种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沙棘林各土层变异系数的均值最大,为39.36%。综上,山杏林土壤水分状况最好,其次是山杏×沙棘林,为该区域植被...  相似文献   

5.
伍婷  李红  展纪娟 《北方园艺》2020,(6):149-159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以新疆84个市县为空间观测单元,利用2009-2015年果蔬产量和保鲜储藏设备量数据,对新疆果蔬生产集聚和产地预冷保鲜现状进行全局和局域时空差异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果蔬生产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但蔬菜和果用瓜的集聚区有所不同,而产地预冷保鲜未见明显集聚区,且发展水平较低;全局Moran′s I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果蔬生产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而产地预冷保鲜呈随机分布,无明显相关性;通过局域分析空间相关模式及时空演变态势可以看出,蔬菜分布变化较小,果用瓜H-H集聚区有扩大趋势;蔬菜生产集聚在乌昌地区、果用瓜生产集聚在吐哈地区,喀什地区是果蔬生产的双集聚区;最后,该研究为解决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2005—2020年陕西省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碳汇测算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对其碳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以期揭示土壤碳汇时空异质性,合理制定区域适宜的农田管理政策。结果表明:1)2005—2020年陕西农田土壤碳汇总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碳汇量从每年的58.83×104 t上升至76.51×104 t;碳汇类型以施用肥料碳汇为主。2)空间上呈现“中间高,南北低”的分布格局。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咸阳、渭南、西安和宝鸡,低值区域分布于榆林、安康和商洛。3)空间分布重心整体存在向北略东移动的趋势,分布范围呈先收缩后扩张的态势,西北地区对整体碳汇空间格局影响作用加强。土壤碳汇强度具有空间正相关性,冷热点空间分布集聚程度呈现波动稳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湿地植被是评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也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采用单因子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NDVI的年度变化趋势,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基础上,与植被覆盖FVC数据进行耦合。研究结果显示:(1)东洞庭湖区植被覆盖度在2010-2020年呈上升趋势。(2)2010-2020年,耕地、林地、城市用地面积占主导地位。其中,耕地面积最大,主要是水田和稀疏林地。(3)201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较2010-2015年更为明显,主要增加是水体面积,来源是未利用土地、耕地和林地,其次,建设用地占比增加比例较大,主要来源为耕地、河流和林地。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掌握雄安新区气候特征,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保障,基于雄安新区区域内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多年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雄安新区近50 a气温的时间序列变化、突变现象、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雄安新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波动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65℃/10 a,略高于全国平均气温变化速率;不同季节平均气温升温对年平均气温的贡献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2)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波动升高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38℃/10 a、0.422℃/10 a,平均最低气温升温趋势显著;平均最高气温不同季节的升温幅度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幅度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3)年、冬季、春季和夏季平均气温增暖趋势均存在突变现象,年平均最高气温自90年代开始呈现持续增暖趋势,突变点为1990年。年平均最低气温及各季节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不存在突变现象。(4)年平均气温存在8 a、13 a、19 a周期变化,年平均最高气温存在8 a、11 a、19 a周期震荡,年平均最低气温存在13 a、19~20 a周期震荡。雄安新区气温研究结果对全面认识该区域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用辽宁地区1961~2010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计算辽宁地区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频次,并采用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得出近50年来辽宁地区极端温度事件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辽宁地区高温日数的年际变化曲线呈现出微弱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作物需水量是灌溉决策制定的前提,了解作物需水量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采用作物系数法计算了甘肃省酿酒葡萄的需水量,并对其时空差异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甘肃省酿酒葡萄需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总体需水量集中在300~600mm,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1倍;近30年来,甘肃省酿酒葡萄需水量呈现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5.64mm/10a,但是上升趋势并不显著,而在其局部地区却出现显著上升或下降的现象;酿酒葡萄的需水量与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日照和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日平均气温相关性最大,与降雨量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11.
乔俊勇  崔茂森 《北方园艺》2022,(12):138-146
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推动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对2006、2011、2016年和2019年山东省16个地级市的蔬菜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并排名,通过ArcGIS软件得到蔬菜产业竞争力的等级分布和插值效果图,归纳其在4个时间断面上的空间分异与扩展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决定山东省蔬菜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现代要素投入与农业基础)仍未发生质的变化,与其综合竞争力变化有较明显的一致性;时间上潍坊始终排名第一位,与第二位济南差距呈“扩大-缩小”状态,空间上形成由分散向集聚的演变格局;蔬菜产业竞争力发展与山东三大经济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契合,有利于对山东省蔬菜产业进行正确定位和长期发展布局,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2035年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舟山本岛岩质边坡植被恢复植物多样性及群落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植被演替的时空互代,在舟山本岛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恢复时期的矿山边坡作为研究样地,考察样地内植物物种构成特征,并根据样地内植物群落特征及不同恢复年限将其划分为4个不同的植物群落(草丛、草灌丛、灌丛、乔灌丛)演替阶段,对比分析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多样性变化及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但均匀度指数则略呈下降趋势,植物群落演替总体呈良性发展趋势。岩质边坡植被恢复的研究为舟山地区或其它海岛生境条件下的岩质边坡植被重建过程中的植物配置及养护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产业是典型的低碳生态农业,其地理集聚具有特殊性,探究我国食用菌产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意义重大。文章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指数、产业集中率和地区平均产业集中率4个指标,揭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地理集聚特征及空间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食用菌产业呈全面快速增长态势,空间集聚整体呈现不断弱化趋势,其中双孢蘑菇产业的集聚现象最强,平菇产业扩散程度最大;从空间演变趋势来看,东部地区具有整体优势(特别是平菇和双孢蘑菇),产业集聚水平由南方逐渐向北方提高。据此,建议加强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种植模式,形成食用菌产业集聚带,以推动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真实反映旅行者行为,优化自然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管理,以“两步路”中的旅行者活动标记点作为数据源,根据标记点集中程度界定的自然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借助GIS时空分析工具及地理探测器分析,总结旅行者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自然环境因子、人文社会因子作为驱动指标,探究旅行者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旅行者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形成了27个旅行者活动热区。(2)旅行者年际分布处于集聚状态,最近邻指数呈现“U”型曲线形式,空间分布均比较集中,但热点区域年际变化明显,“单核心”集聚到“平行多核心”再到“双核心”“单核心”,说明该旅游目的地内部竞争格局处在变动中。(3)夏、秋2个季节旅行者活动集聚,旅行活动热区比较集中,但不同季节旅行者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4)景点、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是旅行者活动空间分异性的决定因素,其中景点是主导因素。综上所述,以旅行者标记点为主的时空大数据能更细致的刻画自然旅游地的旅游者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河北省土地生态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从生态本底、生态结构、生态胁迫、生态效益4个方面构建了河北省土地生态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河北省2001-2020年土地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及变化分析,运用通径分析法分析自变量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1)2001-2020年河北省土地生态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从空间分布看,2001-2020年,除秦皇岛、承德等级未发生变化,其他地区均呈现好转趋势;(3)通经分析结果显示,生态服务价值、人均绿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和林地比例是土地生态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2001年、2008年、2020年虽然河北省土地生态质量呈上升趋势但仍较差,可优先考虑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地生态质量。  相似文献   

16.
宁夏压砂地土壤全盐量和pH值的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夏境内压砂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层压砂地土壤全盐量和pH值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描述性统计分析,在垂直方向上,pH值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每层土样pH值的变异系数变化均10%,属弱变异性;全盐量随着土样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变异系数均100%,属强空间变异性。各层pH值理论分布模型均为高斯模型,且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反映出压砂地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是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0~20、20~40cm全盐理论分布模型为高斯模型,40~60cm属球状模型,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其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Kriging插值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全盐量和pH值在水平空间分布总体呈环状,pH值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降低,全盐量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1—2021年晋南苹果主产区的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晋南苹果气象灾害的气候特征,主要分析了花期冻害、花期高温、膨大期高温和干旱、成熟期连阴雨以及冰雹的发生频次、极值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1—2021年晋南苹果花期冻害呈减轻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在1996年出现突变,呈显著上升趋势;最近20年晋南苹果花期高温热害显著增多。膨大期高温热害呈加重趋势,近20年不仅高温日数明显增多,极端高温也出现多发态势;膨大期干旱趋势加重,2005—2018年是干旱最严重时期,连续无降水日数在1995年发生突变,之后为显著增多趋势。成熟期雨日增多、日照时数明显减少,连阴雨灾害发生趋势加重。近60年冰雹呈减少趋势,1994年开始冰雹灾害趋势减轻。近20年在气候变暖、干旱化背景下,晋南地区极端高温、强降水频发,苹果高温热害、干旱及秋季连阴雨灾害趋势加重;花期冻害和冰雹灾害趋势减轻。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高原山地综合地域的水土流失敏感性时空演变规律,揭示其水土流失敏感性状况,以承德市为研究区,基于USLE模型选取评价因子构建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模型,并借助ArcGis 10.2平台评价2009年、2013年和2017年承德市水土流失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承德水土流失敏感性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降雨侵蚀力和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2)轻度、中度敏感是承德水土流失敏感性的主要表现;且敏感性等级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是其主要变化趋势。(3)近年来,承德水土流失敏感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以轻度敏感上升至中度敏感为主,且敏感性上升速度有加速趋势。(4)承德南部地区,由于山高陡峭和土壤可蚀性、降水、植被覆盖因子的影响,其水土侵蚀敏感性较高,属于水土流失重灾区。针对以上情况,结合承德实际情况,特提出两点建议,以期为承德市建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措施提供思路,为承德市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制定管控机制和保护性开发措施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近20年烟台地区果园面积、农业生产总值和耕地面积的统计数据,分析研究了烟台地区果园面积变化的过程及引起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近20年来,烟台地区果园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1986~2009年,烟台水果的产量和质量大幅提高;烟台地区果园面积变化的相关因素是:农业生产总值、比较效益、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测算1997—2019年种植业及9种主要农作物生产的空间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和区位熵等指标,分析了种植业生产重心变化轨迹和空间自相关性,研究了中国种植业生产集聚的时间演变特征,以期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及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种植业总体上具有显著的生产集聚特征,但总体生产集聚程度呈现小幅度下降,生产重心向西北方向缓慢移动。9种农作物生产集聚程度的变化趋势和主产区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专业化、连片化的集聚特征。棉花、糖料、麻类和烟叶生产集聚程度较高且呈上升趋势,茶叶、油料和蔬菜生产集聚程度中等且较稳定,水果生产集聚程度低并呈现下降趋势。粮食生产集聚程度低但呈现上升趋势,其空间正相关程度不断加强。山东、河南和安徽是我国种植业生产最重要的连片分布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