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小麦新品种‘轮选22’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规范抗赤霉病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新品种‘轮选22’的高产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因地制宜地加快高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轮选22’的推广,以解决目前生产上“丰”与“抗”的矛盾,达到小麦高产、稳产和优质,确保食品安全、减少污染环境,通过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分析其主要特征特性、产量结构、品质、适应范围和利用前景。研究制定了‘轮选22’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规定了‘轮选22’小麦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及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技术,适用于安徽省沿淮淮南地区中高产肥力水平田块‘轮选22’的种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选育具有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广、适于优质米开发的谷子新品种,并配套简化栽培技术应用于生产。山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沁州黄’为母本,以‘晋谷21号’为父本,利用化学杀雄技术进行杂交[1],选育出优质谷子新品种‘晋汾96’,并对其栽培技术进行研究。2013年7月‘晋汾96’通过山西省农作物评审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晋谷57号’,审定编号为:晋审谷(认)2013003;并研究制定出其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晋谷57号’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2014—2015年累计推广面积达40933 hm~2。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对发展山西省旱作农业生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豫西旱作区旱地小麦高产特性及配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旱地小麦区试对照品种洛旱7号为材料,以"1235"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为依托,研究旱地小麦高产特性及配套的栽培技术,以期带动和提升中低产田的产量水平,为豫西旱地乃至全国的旱地小麦高产提供技术依托。结果表明,洛旱7号在豫西旱地2 a能取得7 500 kg/hm2以上的产量,得益于合理的群体结构,适宜的LAI,较高的籽粒干物质积累速率及WUE。并总结出了洛旱7号的高产栽培指标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盐油杂9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高含油量、适应性强的两系杂交油菜新组合,适宜在江苏省冬油菜区于秋季进行种植。为促进‘盐油杂9号’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在总结其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从播期、种植密度、肥水管理、中耕松土、病虫草害防治、防冻害管理、采收等环节,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北海地区主栽新品种‘丰成黑籽1号’在肉质、口感、抗病等方面具有多优秀的品质。从北海特殊气候方面考虑,围绕‘丰成黑籽1号’,结合病虫害防治和适时采收时节,探讨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食用向日葵杂交种临葵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用向日葵临葵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不育系0801A为母本、恢复系0837C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优质、早熟,并提出了临葵1号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选育高产优质抗除草剂谷子杂交品种,提高谷子产量水平,同时简化谷子栽培技术。利用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抗除草剂优质恢复系为父本,测配组合,鉴选谷子杂交种用于生产。以‘谷3A’为母本、优异品系‘K34’为父本,历时15年选育而成了谷子杂交种‘长杂谷466’,2020年通过国家登记[GPD谷子(2020)140094]。该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除草剂特性,可配套简化栽培技术用于生产,并通过试验总结了其制种技术和栽培技术。‘长杂谷466’是适宜中国西北中晚熟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绵杂麦168’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抗性,采用"四同步一交叉"育种技术和方法,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光型两系不育系MTS-1与恢复系MR168配组,育成早熟,穗大粒多,结实正常,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产量高,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的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通过国家和省级双审定。总结了‘绵杂麦168’的选育历程,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高产栽培、繁育技术措施;简述了‘绵杂麦168’在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中的突出表现,认为‘绵杂麦168’是中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多年来认真探索推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努力实现小麦总产、单产"双增长"。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中,着力推广冬小麦伊农18号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项目区取得小麦平均亩产512 kg的好成绩。现将冬小麦伊农18号高产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中早熟类型,生育期260~270天,株高95~100 cm,穗长9 cm左右,分蘖力强,要求每亩基本苗43万~45万株,耐旱、抗寒性及适应性强,抗倒  相似文献   

10.
‘武香粳100’是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晚粳新品种,2019年—2021年在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该品种表现为高产、稳产性好、抗倒性强、综合抗性突出,且米质达国家三级优质米标准。为促进‘武香粳100’在江苏省沿江地区和苏南稻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对‘武香粳100’的选育经过、种植表现及其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与介绍,以供相关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早熟高产优质小麦辽春10号及其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与高产优质马铃薯“荷薯15”及其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进行麦薯复种高产高效益栽培模式研究。并采用塑料大棚春季早熟栽培繁育脱毒种薯、赤霉素处理打破休眠、营养钵育苗移栽提前生长发育等技术措施,解决了种薯贮藏困难、接茬时间紧迫及高温雨季“烂母”与秧苗徒长病害严重等问题,实现了麦薯双丰收,高效益。小麦产量485 kg/667m2,产值727.50元/667m2;马铃薯产量2 265 kg/667m2,产值1 585.50元/667m2。全年两收总产值2 313.00元。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小麦品种产量以及氮、磷利用效率差异的生理机制,于2018-2020年在陕西省杨凌区开展了2个施肥水平(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和15个小麦品种,共计30个处理的大田试验。两年小麦的产量范围分别为1 928~4 590 kg·hm-2和2 537~8 473 kg·hm-2,小麦品种和施肥均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品种和施肥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两年试验结果均表现为NP高产-CK高产的品种有‘伟隆123’‘伟隆121’‘中麦895’。品种和施肥也显著影响氮、磷利用效率,二者交互作用也显著。第一年NP氮高效-CK氮高效品种为‘伟隆123’,第二年为‘伟隆169’‘伟隆121’‘漯麦8号’‘小偃58’‘西农979’和‘伟隆158’。两年结果均表现为NP磷高效-CK磷高效品种为‘伟隆169’和‘伟隆123’。高产小麦品种主要与花期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高、花后旗叶SPAD(叶绿素相对含量)变化速率快,促进花前可溶性糖转运有关。氮利用效率高的小麦品种花期叶面积指数和旗叶碳氮比大,花后旗叶碳氮比变化速率快、可溶性糖转运量大。磷利...  相似文献   

13.
‘扬麦23’在江苏省昆山市进行种植,表现岀高产、稳产、耐迟播、抗倒性强、穗层整齐、后期籽粒脱水快、早熟等优点。为促进‘扬麦23’进一步的推广应用,在总结‘扬麦23’在昆山市种植表现的基础上,从适期适量高质量播种、合理运筹肥料、建好配套沟系、绿色防控病虫草害等方面,介绍了该品种的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当地种植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邦发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2):1779-1782,1825
该研究针对中国西南麦区审定品种与生产实践需要之间的矛盾,从生产发展、市场经济和人民需要出发,分析了当时审定小麦品种较多而推广应用较少的现象,总结了小穗小粒红皮种推广速度慢且农民不愿种植、大穗大粒白皮种推广速度快的原因,并提出了"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白皮小麦新品种"的育种创新工程。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绵阳25’、‘绵阳26’、‘绵阳27’、‘绵阳28’、‘绵阳31号’、‘西科麦1号’、‘西科麦6号’等白皮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成为了四川省小麦第6次大更换的主要品种,为四川省和中国的小麦育种、小麦生产及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15年晚季,引进超级稻品种‘中浙优8号’在福建省南安市一家庭农场进行优质高产栽培示范。该文总结其示范种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选育出适宜云南省种植的早熟、高稳产型山地油菜新品种,满足山地油菜品种更新换代,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研究通过引进国内优异品种,与本地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主栽品种杂交,经过多代筛选鉴定,结合品质分析,育成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的早熟、含油量高、稳产性强的油菜新品种‘玉红油3号’和‘玉红油4号’。笔者重点阐述了‘玉红油3号’和‘玉红油4号’的选育过程,并总结出一套适宜‘玉红油3号’、‘玉红油4号’良种繁育技术。这2个油菜新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对云南油菜育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其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促进全省油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春季冻害下防冻剂处理对小麦生理特征和产量等的影响。[方法]以‘淮麦30’和‘济麦22’为材料,分析防冻剂1号和美洲星对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生理特征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春季冻害下,防冻剂1号和美洲星处理能显著提高‘淮麦30’和‘济麦22’的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高品种的抗寒能力。处理间,防冻剂1号和美洲星无显著差异。同时,‘淮麦30’和‘济麦22’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进而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收获指数。[结论]在春季冻害下,喷施防冻剂1号和美洲星均能提高小麦抗寒性并能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比较了普通小麦‘镇麦10号’和糯质小麦‘扬糯麦1号’不同生育期的生育特性、茎蘖动态、叶片生理特性、干物质生产及转运特性以及产量形成的动态差异。结果发现:‘镇麦10号’和‘扬糯麦1号’的生育期差异较小;‘扬糯麦1号’单位面积茎蘖数较‘镇麦10号’多39.7%;‘扬糯麦1号’的花后叶片功能持续期较长,且SPAD和LAI较大;‘镇麦10号’的营养器官干物质运转量较多,‘扬糯麦1号’的营养器官对籽粒的贡献率较多,但两者总转运率相近;从产量构成看,‘扬糯麦1号’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较‘镇麦10号’多,但千粒重较小;‘扬糯麦1号’和‘镇麦10号’的籽粒产量分别为7403.4kg/m2和6810.5kg/m2。通过比较普通小麦和糯质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差异,可以为不同应用条件下小麦栽培方式选择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适合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从而优化当地小麦品种结构,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特于2021年—2022年进行了小麦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国红9号’的千粒质量较轻,全生育期较长,不利于稻麦茬口调节,不适宜在金坛区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盐麦1号’虽然全生育期偏长,但是产量表现尚可,可在金坛区继续进行试种;‘扬麦33’‘金单麦1号’‘镇麦15’这3个小麦品种的产量、抗逆性表现均较好,且全生育期适中,可在金坛区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从选地整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薏苡品种‘龙薏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