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夏豆30是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1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20190003。2016—2017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153.4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29.7%;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109.6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6.8%。籽粒粗蛋白质含量50.1%,粗脂肪含量17.5%,属超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抗性鉴定结果:中感SC3、感SC7大豆花叶病毒生理小种。2019年参加四川省春玉米套作大豆品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1 555.8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10.4%,增产显著,适宜套作。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09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9年以公交0503-2为母本、延-08-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吉林省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42.8 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6.8%。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24.5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6.9%。202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00003。  相似文献   

3.
南夏豆35是川渝地区育成的第一个夏大豆中早熟大豆新品种,于2019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主要突出特点:一是早熟性好,平均生育日数120.6天,较对照贡选1号早熟12.2天;二是丰产性突出,在2016—2017年四川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282.85公斤/公顷,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37.3%;在201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462.25公斤/公顷,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24.6%;三是品质优,籽粒粗蛋白含量46.0%,属于高蛋白品种。该品种的育成解决了川渝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小春茬口衔接难、机械收获难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贡秋豆5号是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贡选1号作母本,贡秋豆3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并采用系谱法选育的高产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在2008—2010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产量1 560.0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贡选1号增产12.5%;2011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817.1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贡选1号增产24.1%。该品种具有高产、高蛋白、耐荫等特点,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和丘陵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国审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石88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885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黄淮海夏大豆高油型品种。2015-2016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大豆中片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976.15 kg·hm-2,比对照品种邯豆5号增产4.9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87.05 kg·hm-2,比对照邯豆5号增产4.80%。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贡秋豆8号是四川省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有性复合杂交选育的高蛋白夏大豆晚熟新品种。2010—2011年参加四川省夏播大豆晚熟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1 477.5公斤/公顷,比对照贡选1号增产0.2%。2012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 766.9公斤/公顷,比对照贡选1号增产15.9%。在生产示范中均表现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合玉米/大豆套作等特点,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和丘陵地区间套种植。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播种,平均种植密度为8万株/公顷。  相似文献   

7.
山宁23是以鲁豆12为母本,滑豆尖叶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2021年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210056。该品种2018—2020年参加黄淮夏大豆南片品种试验,2018—2020年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93 kg·hm-2,比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2.1%,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97.0 kg·hm-2,比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3.9%;粗蛋白质含量44.55%,粗脂肪含量21.19%;生育日数平均为95.5 d,比对照品种早熟1.0 d;籽粒圆形,大小均匀,顶土能力强,出苗速度快,适宜机械精量播种;株型紧凑,抗倒耐密,不炸荚,落叶性好,适宜机械化收获和麦茬直播夏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模式。山宁23的创制与育种体会,对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与生产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给优质高产大豆品种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9年以吉育47为母本,以铁97124-1-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选育出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吉育513。2019—2020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48.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6.1%。2020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01.5 kg·hm-2,比对照吉育72增产12.1%。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210032。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和抗病等优良特性,特别适合在吉林省南中部、辽宁省东部和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山西省北部、河北省承德地区以及甘肃省张掖地区进行春季播种。该品种是通过传统育种技术与肥力优化筛选相结合的育种模式选育而成的,这种选育模式将对我国大豆产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如果优化有机和无机的配施比例,吉育513将更能发挥其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9.
赣豆9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油春01-49为母本,沔03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春大豆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江西省春大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 960.5 kg·hm-2,较对照中豆40增产3.06%,春播全生育期88 d,粗蛋白含量为44.6%,粗脂肪含量为19.1%,粗蛋白质与粗脂肪总含量为63.7%,201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西省大豆产区做春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新品种农生2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大豆新品种,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方法,通过杂交聚合优良性状与基因,特别是优质、高产性状与基因,经过多代选择与培育而成大豆新品种农生2号。该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100 cm,白花,尖叶;蛋白质含量41.84%,脂肪含量19.24%,中抗灰斑病;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985.3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8.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65.0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6增产9.7%。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0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550℃,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中部种植。  相似文献   

11.
石豆14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高油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016-2017年石豆14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312. 0 kg·hm~(-2),较对照冀豆12增产7. 7%。2017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44. 5 kg·hm~(-2),较对照冀豆12增产5. 4%。2018年通过河北省审定,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2.
贡春豆25为有限结荚习性,高产、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具有抗倒伏、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品质好等特性;2016—2017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762.6公斤/公顷,较对照天隆一号增产6.3%;2019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860.7公斤/公顷,较对照天隆一号增产4.7%。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及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衡春豆9号是衡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早熟、抗性较好的95-113作母本,中偏迟熟、商品性好的本地品种山黄豆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运用混合法和系谱法相结合,经12代选育而成。其粗蛋白质含量45.77%,粗脂肪含量18.83%,达到国家高蛋白型大豆指标,2021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湖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衡春豆9号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09.9 kg/hm2,比对照湘春豆24号增产6.6%,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98.5 kg/hm2,比对照湘春豆24号增产8.3%,适合在湖南及周边气候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云麻12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23年选育的雌雄同株晚熟型工业大麻新品种。该品种THC平均含量为0.07%,CBD平均含量为2.58%。2020—2021年参加全省区域试验,花叶平均产量2785.8 kg/hm2,较对照品种云麻8号增产24.68%;麻籽平均产量1959.15 kg/hm2,较对照增产14.00%;麻糠平均产量1921.05 kg/hm2,较对照增产12.33%。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抗旱性和抗倒伏性,是适合低纬地区种植的一个雌雄同株工业大麻多用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张丽亚  周斌  杨勇  叶卫军  张磊 《大豆科学》2019,38(3):499-500
蒙1301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2006年以合豆3号为母本,阜豆9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和海南加代选育而成。蒙1301参加2016-2017年国家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3 048.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8%,并表现丰产、稳产、抗病、抗倒伏。该品种生育期106 d,单株有效荚数51.1个,百粒重18.5 g,籽粒蛋白质含量45.26%,脂肪含量19.07%,最佳种植密度为22.5万~27.0万株·hm-2,在中高肥力田块中易获高产。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贡夏豆9号为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高产、稳产、抗性好、不倒伏,适合玉米/大豆套作等特点的新品种作等特点的新品种,2011011—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505.08公斤/亩亩,较对照品种贡选1号增产88.7%。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和丘陵地区种植,一般6月下旬播种为宜,平均种植密度为8 000株/亩。  相似文献   

17.
石豆11号是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化诱446为母本,冀豆4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14-2015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93.9 kg·hm~(-2),较对照冀豆12增产2.51%。2016年参加河北省夏播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08.0 kg·hm~(-2),较对照冀豆12增产0.87%。2017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石豆11号的主要特点是高蛋白(45.79%)、高产、抗倒伏,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夏播种植。  相似文献   

18.
贡春豆24为有限结荚习性,早熟、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具有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抗倒伏、籽粒较大、品质较好等特性;2012—2014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三年平均产量2 426.7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55.8%;2015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505.0公斤/公顷,较对照天隆一号增产55.9%。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低山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培育黄淮海和长江流域大豆产区主要大豆花叶病毒流行株系SC7的抗性大豆品种,阜阳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安徽分中心以郑97196为母本、科丰29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MAS方法选育出抗花叶病毒SC7株系夏大豆新品种阜豆169。两年试验平均粗蛋白含量40.96%,平均粗脂肪含量19.4%。抗性基因连锁分子标记BARCSOYSSR_02_0631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均表明,该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株系均表现抗病。对8个大豆疫霉菌株均表现抗病。2019年生产试验产量2 668.05 kg·hm-2,较对照中黄13增产9.43%。苗期耐渍,后期耐旱,抗倒抗病,落叶性好,不裂荚,高产稳产。于202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皖审豆20200001。此次MAS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大豆品系抗花叶病毒SC7相关位点的早期子代选择鉴定,不仅突破了时空条件的限制,而且避免了传统方法接种鉴定时传播花叶病毒的情况,减少了后续工作量,缩短抗病高产大豆品种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20.
大豆新品种长农26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新品种长农26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选育成功的大豆新品种,2008~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22.9 kg·hm-2,比对照品种白农10增产8.0%,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298.8 kg·hm-2,比对照白农10增产4.6%。该品种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中早熟品种,其主要特点是秆强、抗倒,较耐密植,丰产性、稳产性好,籽粒外观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