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平菇液体菌种制作技术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祖荫 《食用菌》1995,17(1):9-10
平菇栽培中,采用液体菌种有以下优点:菌丝生长快、长势旺盛,菌龄整齐,省工节能,接种方便,提早出菇,产量较高。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液体菌种的制备 (一)材料和方法①供试菌种:平菇P10,由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菌种厂提供。②固体培养基:PDA培养基。③液体培养基,玉米粉2%,葡萄糖1%,磷酸二氢钾0.2%。酵母片少量。pH6.2,1.5kg/cm~2高压灭菌30分钟。④制备方法:试管母种接种后,在28℃±1℃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杏鲍菇菌包液化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效果,在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对杏鲍菇液化菌种和固体菌种从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及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菌种1号为保龄球型液化菌种,由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提供,2号保龄球型固体菌种由开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试验配方:玉米芯30%,粗木屑25%,棉籽壳20%,玉米粉  相似文献   

3.
杏鲍菇是近年来选育推广的一种珍稀优质食用菌新品种,目前已成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的首选品种.但在生产上存在优良菌种少、标准化管理程度低、产量品质不稳定等问题.从杏鲍菇新品种引进、菌种扩繁、基质预处理、配方优化、灭菌、接种、养菌、育菇、采收等,总结出了杏鲍菇工厂化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具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淑荣  许广波 《食用菌》1996,18(6):12-12
食用菌生产菌种是关键,母种分离及扩繁是菌种制作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母种分离方法的消毒处理需要将分离材料在0.1%~0.2%的升汞水中浸泡1分钟,而后用无菌水漂洗2次,不仅程序烦琐而且常在分离材料中留下残液,影响成活率。在母种扩繁过程中,左手拿2支试管,右手夹2个棉塞,还要拿一个接种铲,操作不便。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对母种的分离及扩繁进行了改进。 一、材料及方法 (一)试验材料 种菇,菇木,解剖刀,接种耙,接种架,酒精灯,70%酒精,培养皿,玻璃铅笔,PDA培养基,原始母种。  相似文献   

5.
应用中高温型微生物发酵棉子壳栽培平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奋勇  林晖虹 《食用菌》2004,26(3):20-20
棉子壳接种发酵微生物经50小时后,接种平菇菌种,菇筒不仅无杂菌污染,而且菌丝生长良好,只需19天就长满菌筒,提早了出菇时间,其产量与对照的熟料相比,差异不显著。该技术简化栽培工艺,有利于平菇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浙江食用菌》2010,(2):40-40
采取两段出菇法培育平菇,可取得135%的生物转化率,具体做法如下。 1.菌种生产。在接种篷中接种,工作效率可提高3~5倍。篷内用1%来苏儿喷雾消毒后接种。接种时在袋口料面上铺一层菌种,可避免杂菌污染,菌丝生长时间可缩短3~7天。  相似文献   

7.
袋式立体栽培平菇是目前我国平菇栽培的主要形式,从菌袋制作到出菇的发菌期管理,是决定平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现就袋栽平菇发菌期常见的问题及其对策简述如下:1)播种后菌种萌发慢,菌丝生长缓慢、长势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①菌种退化,菌龄长。②播种量少,菌种块小且分散,菌丝损伤后愈合慢。③料内含水量过高,透气性差,袋内缺氧。④培养料的pH值不适。主要对策:①菌种从母种开始控制转管代数,从分离得到的母种到生产母种不能超过三代。严禁原种—原种、栽培种—栽培种的扩繁方式。栽培种满袋后存放时间不能过长,菌龄以不…  相似文献   

8.
目前,平菇发展很快,对菌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简化制种方法,我们试用棉籽皮生料直接拌入平菇子实体碎块,不经灭菌和无菌操作,培养制作平菇栽培种,取得了初步结果。 1981年7月,分三批用棉籽皮生料制平菇栽培种1400多瓶。所用鲜菇采自人防隧道菇床,母种是上海农科院食菌所供给。第一批300瓶菌种,历时40天,菌丝长满全瓶,浓白、密集。8月16日用棉籽皮生料栽培平菇,每平方米播4瓶,9月下旬即现蕾出菇,长势良好。与常规菌种进行小区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9.
我们根据平菇能够进行无性繁殖的原理,于八三年春试验成功了平菇菌种繁育新技术。这种新技术缩短了制种周期,简化了制种程序及操作规程,降低了制种成本,便于推广,为大力发展平菇生产开辟了新的道路。 1.原理平菇子实体能很快萌发出菌丝,且菌丝都是双核的,其遗传性稳定,便于保持原来菌种的特性,从而采取了平菇菌种无性繁育的新技术。一般认为接种大块菇  相似文献   

10.
平菇前期的污染杂菌会影响出菇和产量,为此我们对棉籽壳大床生料栽培平菇进行了防霉试验。 1.不同水量拌料:用棉籽壳8斤,分别加入1.62、1.75、2、2.4倍四种用水量,拌匀后压成2.5尺~2的砖。9月24日每块砖接500克菌种,每处理三次重复,试验面积7.5尺~2。结果见表1。 2.加防霉菌剂:适量的水份再加防霉菌剂,接种量、播种方式、接种期同水量拌料试验。栽培块,播好菌种后,复盖塑料薄膜,保持  相似文献   

11.
平菇因适合室内及温室塑料大棚、人防工事、菜窖等处栽培,目前平菇的栽培面积在大幅度增长。为了提高平菇栽培的经济效益,选育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同时适宜北京地区栽培的平菇菇种,我们在现存的菌种中挑选了3个以前未做过出菇试验的平菇菇种,做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2.
在平菇和凤尾菇组织分离的母种斜面上常会长出菇蕾,使营养菌丝生长速度大大减慢,转管后也易发生变异。用这种菌种,出菇期往往提前,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为了预防斜面上出菇,我们选用不同时期形成的平菇和凤尾菇子实体作种菇,进行了不同处理的组织分离试验。材料和方法:菌种选用平菇“农大11号”菌株和凤尾菇“农科1号”菌株。从平菇和凤尾菇的棉籽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平菇液体菌种在不同温度不同保存期的出菇试验,得出的初步结果是,在21~25℃室温下保存15d鲜菇产量高于固体菌种;保存25d鲜菇产量与固体种相近;在5℃冰箱中保存95d鲜始产量与固体菌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液体菌种培养基与培养方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扬军  陈若霞  杨勇 《食用菌》2006,(Z1):43-44
试验比较了秀珍菇、平菇、香菇的液体菌种培养液配方与培养方武。试验结果秀珍菇和平菇液体培养最适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KH2PO4 3g,HgSO4 1.5g,蛋白胨1.5g,木屑10g,水1 000 mL;香菇液体培养最适配方:马铃薯100g,葡萄糖20g,KH2PO4 3g,MgSO4 1.5g,蛋白胨1.5g,玉米粉50g,水1 000 mL。3种食用菌液体菌种的最佳培养方式为接种后先静止培养48 h,再振荡培养。  相似文献   

15.
应用液体发酵技术规模化生产食用菌菌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健  徐成生 《广西园艺》2007,18(4):20-23
采用“液-固”结合的新技术规模化生产食用菌菌种,即采用先进的液体菌种生产设备规模化生产液体菌种来扩接固体菌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产品种有:平菇、金针菇、蘑菇等11个品种,19个菌株。共生产液体菌种46罐,扩接三级种约18.97万瓶(袋),生产出菇袋4.96万袋,平均成品率99.5%。与固体菌种相比:生产周期缩短1/2,生产成本降低1/2。  相似文献   

16.
(一)栽培种配方改革平菇谷粒菌种,具有出菇早、产量高的优点,这已为栽培者公认,但它的成本高,采用常压灭菌时成品率低,且易遭鼠害。为此,我们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对配方作了以下改革:杂木屑85%,小麦粉12%,石灰2%,尿素0.5%,谷壳0.5%,用这种配方制的菌种与麦粒种相比,产量和出菇时间均没有明显区别,且菌种保存的时间比麦粒种长。  相似文献   

17.
在掌握了褐环粘盖牛肝菌生态学特性、野生增产技术、菌种分离扩繁、菌剂制作、菌根苗培育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在旱地采用栽种褐环粘盖牛肝菌菌根苗的人工栽培试验,试验采用不同基质培育菌根苗,并对栽培出菇效果进行了比较.通过菌根苗移栽与无菌苗就地接种培育菌根苗的栽培试验,研究了催菇处理对出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栽种菌根苗取得了褐环粘盖牛肝菌人工栽培的成功,单产高达283.57 g·m-2,采用带土基质培育的菌根苗出菇效果明显优于无土基质,移栽菌根苗的出菇效果优于就地接种培育菌根苗,催菇处理的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生产上所用的平菇菌种,栽培一段时间后容易引起退化,抗逆能力差,给生产者造成减产或绝收。因此,我们于一九八五年以来开始对野生平菇的菌株进行驯化筛选工作,以便从中选育出适应性强、抗病、抗杂菌、适应各种袋料栽培的西兰1号新平菇菌种。经过栽培试验,所出的菇形状、味道都和野生平菇一样,尤其是产量高于一般平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周建树  孟庆国  赵洁  韩冰  陈超 《食用菌》2009,31(5):42-44
食用菌液体菌种接种发酵料鲜有报道。试验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液体菌种生产条件,探索在规模化食用菌生产中,解决降低大量培养料灭菌成本、缩短灭菌时问、减轻劳动强度等问题。将发酵料的发酵试验接种液体菌种。试验表明,平菇液体菌种、鸡腿菇液体菌种均能在以玉米芯、棉子壳、木屑为主要原料的发酵料上生长,但在玉米芯发酵料上生长最佳。液体菌种在平均发酵温度40~55℃,发酵时间72~120h,pH7~10的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0.
介绍秀珍菇液化菌种生产自动接种技术,其工艺流程为专用固体菌种(菌丝块)→菌种液化(原始液制备)→二级液化工艺→流水线自动接种→菌袋菌丝培养→开袋出菇→采收。总结液化菌种袋与固体菌种袋出菇的比较试验结果:液化种菌袋比固体种菌袋的菌丝粗壮,结实;栽培袋成品率液化种为98.8%,固体种为93.5%;液化种的秀珍菇总产量比固体种提高4.7%。比较指出两种接种方式的接种效率、菌种成本和产量质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